第10周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六年级数学教案)峨山中心小学李忠陶

玛丽莲梦兔
526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1: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工程技术学院-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
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金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交流讨论,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咱们社区准备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蹈演员, 冰冰知道这
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如果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
(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
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
妈妈的腿短,不协调。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合适的比。这个合


适的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比呢?
二、质疑研究,计算发现
1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
冰冰踮起脚尖身高165cm,下半身长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
2 小组计算,交流结果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下身比整个身高 102:165 = 34:55
比的后项为1时 102:165 ≈0.618:1(如果没有出现黄金比,引导学生写出)
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 0.618
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其实,美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这 节课
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黄金比”之美。(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
之美)
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
(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


1、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质疑活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
(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



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的内容
(1)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2)找一找,身边有没有“黄金比”。
2.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1)上网、查阅图书等。
(2)准备尺子、计算器等工具。

3、实践探究
课件出示探究图片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国旗图片、计算 器、直尺等)和调查的有关数
据(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数据等),先按照图中的操作提示量出有关数据, 然后
算出它们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研究有什么发现。

课本宽与长的比的是( ) 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

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是( ) 我的手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
8.09cm
A

8.09cm
B C
D
5cm


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 )
汇报展示:


a、数学课本宽与长的比是……
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d、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e、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f、五角星中AB:AC的比值大约是……
生说,师相机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这些比都是0.6多一些比1。
这些比的比值都是0.6多一点。
生自己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一个基本相同的结果。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
觉是最美的。
四、交流讨论
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
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课下收集到的关于“黄金比”的信息交流一下吧!
生可能收集到的资料:
(1)公元前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了一串神奇的数:
1,1,2,3,5,8,13 ,21……计算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比值会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
0.618。
(2)
人体中的黄金比


在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的比值接近0.618,例如肚脐为头顶至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3)建筑中的黄金比



建筑设计、艺术作品中也都包含着神奇的黄金比,例如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到塔顶的
高度 和整个塔身的高度比是0.618:1。
东方明珠塔身高达468米,设计师有意将上球体选在295 米的位置,这个位置使
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
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43︰69.5≈0 .618︰1)、中国故宫等著名的古代建筑,都
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比, 给人以整体上的和谐之美。
(4)植物中的黄金比

许多植物的叶子、树杈和花瓣,从上往下看相邻两片所错开的角度是222.5°或
137.5 °,这样枝叶重叠最小,暴露最大,有利于叶子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处处留下了黄金比的痕迹。
360× 0.618 ≈222.5° 222.5× 0.618 ≈137.5°
(5)绘画中的黄金比

《蒙娜丽莎》整幅画面中都完美的体现了黄金比,使得这幅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
和谐和完美。


五、设计应用黄金比,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应用黄金比
(1)通 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我们发现了神奇的黄金比,并且知
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 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进行哪些有创意的设计?
(课件出示一些设计图)


我设计的贺卡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它被认为是最美的长方形。圣诞树在贺
卡长的三分之二处。
我照的相片中,天空部分与照片宽的比符合黄金比。
(2)学生进行创意交流,自主设计。
2、巩固应用黄金比练习

假设妈妈身高160cm,肚脐的高度为96cm,则妈妈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 ?
(160-96)(96+x)=11.618, x=7.552 妈妈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7.5cm
六、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黄 金比,感受了黄金比给我们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原来,美是需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的。黄金比给你带来 哪些启示呢?
学生自主发言,进行总结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 成了这一课题研究。从中我
们了解到黄金数不仅仅是那简简单单的一串数字,它在美术、建筑甚至是人体 上
都可以起到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到了研究的乐趣,发现的价 值,知
识的力量。小小“黄金数”竟然有这么多神奇的应用!


师总结:同学们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可
以发现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很“美”的东西 。

板书设计:
“黄金比”之美
黄金比: 0.618:1
课本: 蝴蝶:
电视机: 手掌:
使用说明: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遵循认知规律
黄金比是研究比例美感的课 ,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
用了“质疑——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 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
构“黄金比”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使原有的知识得到< br>了重构和升华。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利用学生 爱玩的天性,设计了“做做小评委”、
“找一找”“量一量”“做一做”等活动,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 课堂的气氛,调
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
3、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自主交流讨论
本节课,给学生营造了充分的探究活动空间,引导学生 结合课前调查和课上
对不同物体的测量、计算,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数据分析对比中,< br>发现影响美的关键因素“黄金比”,从而使学生对美的感受从直观走向理性。
我的困惑: 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语言叙述不够严谨,对于预设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
情况考虑不够全面。本课 学完后,学生往往会出现仅仅依据“黄金比”来审视美,
造成审美视角狭隘或思维定势。
姓名:李忠陶
单位:峄城区峨山镇中心小学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
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金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交流讨论,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咱们社区准备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蹈演员, 冰冰知道这
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如果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
(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
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
妈妈的腿短,不协调。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合适的比。这个合


适的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比呢?
二、质疑研究,计算发现
1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
冰冰踮起脚尖身高165cm,下半身长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
2 小组计算,交流结果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下身比整个身高 102:165 = 34:55
比的后项为1时 102:165 ≈0.618:1(如果没有出现黄金比,引导学生写出)
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 0.618
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其实,美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这 节课
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黄金比”之美。(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
之美)
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
(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


1、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质疑活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
(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



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的内容
(1)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2)找一找,身边有没有“黄金比”。
2.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1)上网、查阅图书等。
(2)准备尺子、计算器等工具。

3、实践探究
课件出示探究图片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国旗图片、计算 器、直尺等)和调查的有关数
据(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数据等),先按照图中的操作提示量出有关数据, 然后
算出它们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研究有什么发现。

课本宽与长的比的是( ) 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

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是( ) 我的手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
8.09cm
A

8.09cm
B C
D
5cm


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 )
汇报展示:


a、数学课本宽与长的比是……
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d、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e、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f、五角星中AB:AC的比值大约是……
生说,师相机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这些比都是0.6多一些比1。
这些比的比值都是0.6多一点。
生自己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一个基本相同的结果。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
觉是最美的。
四、交流讨论
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
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课下收集到的关于“黄金比”的信息交流一下吧!
生可能收集到的资料:
(1)公元前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了一串神奇的数:
1,1,2,3,5,8,13 ,21……计算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比值会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
0.618。
(2)
人体中的黄金比


在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的比值接近0.618,例如肚脐为头顶至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3)建筑中的黄金比



建筑设计、艺术作品中也都包含着神奇的黄金比,例如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到塔顶的
高度 和整个塔身的高度比是0.618:1。
东方明珠塔身高达468米,设计师有意将上球体选在295 米的位置,这个位置使
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
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43︰69.5≈0 .618︰1)、中国故宫等著名的古代建筑,都
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比, 给人以整体上的和谐之美。
(4)植物中的黄金比

许多植物的叶子、树杈和花瓣,从上往下看相邻两片所错开的角度是222.5°或
137.5 °,这样枝叶重叠最小,暴露最大,有利于叶子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处处留下了黄金比的痕迹。
360× 0.618 ≈222.5° 222.5× 0.618 ≈137.5°
(5)绘画中的黄金比

《蒙娜丽莎》整幅画面中都完美的体现了黄金比,使得这幅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
和谐和完美。


五、设计应用黄金比,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应用黄金比
(1)通 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我们发现了神奇的黄金比,并且知
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 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进行哪些有创意的设计?
(课件出示一些设计图)


我设计的贺卡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它被认为是最美的长方形。圣诞树在贺
卡长的三分之二处。
我照的相片中,天空部分与照片宽的比符合黄金比。
(2)学生进行创意交流,自主设计。
2、巩固应用黄金比练习

假设妈妈身高160cm,肚脐的高度为96cm,则妈妈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 ?
(160-96)(96+x)=11.618, x=7.552 妈妈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7.5cm
六、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黄 金比,感受了黄金比给我们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原来,美是需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的。黄金比给你带来 哪些启示呢?
学生自主发言,进行总结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 成了这一课题研究。从中我
们了解到黄金数不仅仅是那简简单单的一串数字,它在美术、建筑甚至是人体 上
都可以起到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到了研究的乐趣,发现的价 值,知
识的力量。小小“黄金数”竟然有这么多神奇的应用!


师总结:同学们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可
以发现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很“美”的东西 。

板书设计:
“黄金比”之美
黄金比: 0.618:1
课本: 蝴蝶:
电视机: 手掌:
使用说明: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遵循认知规律
黄金比是研究比例美感的课 ,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
用了“质疑——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 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
构“黄金比”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使原有的知识得到< br>了重构和升华。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利用学生 爱玩的天性,设计了“做做小评委”、
“找一找”“量一量”“做一做”等活动,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 课堂的气氛,调
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
3、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自主交流讨论
本节课,给学生营造了充分的探究活动空间,引导学生 结合课前调查和课上
对不同物体的测量、计算,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数据分析对比中,< br>发现影响美的关键因素“黄金比”,从而使学生对美的感受从直观走向理性。
我的困惑: 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语言叙述不够严谨,对于预设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
情况考虑不够全面。本课 学完后,学生往往会出现仅仅依据“黄金比”来审视美,
造成审美视角狭隘或思维定势。
姓名:李忠陶
单位:峄城区峨山镇中心小学

演练方案-后悔药


高平城南中学-重阳节来历


欢迎词英文-济南公务员考试网


发卷-面试介绍范文


安阳人事-大学生学习总结范文


飞鸟集名句-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西安文理学院招生网-小螺号教案


初二英语上册知识点-高考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