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附板书)
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增城市增江街 小学
备
课
本
班 级:
科 目:
任课教师:
二OO 至二
学年度第
学期
1、窃 读 记
一、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
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
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
“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
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
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
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
”,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
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
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
同品味“窃
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
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
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
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
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教学后记:1、学生已掌握生字生词的三会,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课文的结构。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版
书 设 计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
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
童
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
们学习第3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
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
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
个角
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四、练习:
1、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
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
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2、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五、集体朗读第七自然段:
1、说说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怎的?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
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
“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
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
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
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
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
书 设 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1)方法:首先„„然后„„最后
2)作者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要做个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材。
4、我的“长生果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二、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
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
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
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
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
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
,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外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意义。课外书不但
给自己增长知识、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等有着
非常大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
、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
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
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
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
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
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
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
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
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
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
害.”你对这
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
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
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
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
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
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
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
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
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
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
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
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二、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四、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五、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
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六、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
面的警句,激励我
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
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
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
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七、教学后记: 学生已掌握根据习作要求写出本单元的读书体会。
5、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二、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
瓜洲曾经是“江
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
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
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if-
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
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
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
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10.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
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
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
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
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
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
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
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
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
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
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
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
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
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
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
!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
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
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
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
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
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
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
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
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
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
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六、教学后记:1、学生已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义、理解古诗的意思;
2、理解诗人的思乡、乡愁的感情。
6、梅 花 魂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
“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
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
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
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
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
“我”.e.分别那天,外祖
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
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
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
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
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
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
,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
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第1自然段:
起因
外祖父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经济流泪;
2、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珍惜,“我”不小心把它弄
经过
脏,他就大发脾气
3、
3,外祖父因病不能回国,难过得痛哭流涕;
笫2至17自然段; 4、外祖父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5、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结果
第18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
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
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
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
”读着诗
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
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
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
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
有灵魂、最有
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
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
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
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
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
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
恋.请你有感
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
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
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
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六、教学后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梅花的品德代表着中华民族那种愈挫愈强的
品质。
7、桂 花 雨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
乐.今天我们要读
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
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
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
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四、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
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
“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
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8、小桥流水人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
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
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
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
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
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
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
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
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
享受,令
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
是一
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
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
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
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
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
我们一起随着
五、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六、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理解重点词句。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教学过程
二、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
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
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
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
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
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
活动来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
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
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
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
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
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
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七、赏评。
回顾·拓展二
一、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
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
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
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
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
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
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
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
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
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
归不归’‘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
小
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
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
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
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
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
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
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
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
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
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按习作要求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状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9、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
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
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
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
是“市”,右半
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
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
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
语,请同
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
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
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
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
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
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
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
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
完全退化,
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
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
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
觉、生长
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
自然段用“——”画出
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
板 书 设 计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共同点 都吃鱼虾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
读给小组的人听,
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
,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
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
的自述”为题,围绕
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后记:学生能按课文内容填好表格,并掌握了几个种类的鲸的不同特点。
10、松 鼠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
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
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
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
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
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四)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
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
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四、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为什么喜欢这段
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
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
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
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情况。
11、新型玻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
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
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
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
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
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
丝玻璃;变色玻
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三、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
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
报的警吗?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
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
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
特点和作
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
br>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
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
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
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
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
的用途广泛.你能结
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
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
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
买.分组读
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板 书 设 计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夹丝网防盗玻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消除噪音
阻挡强光和冷气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
音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
防盗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调节室内光线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
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
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
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
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二、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
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三、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征和各自的用途。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
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
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
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二)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
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板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书
(3)在空中飘浮.
设
b.灰尘的作用:
计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
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
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
数字、做假设.)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灰尘的特点、来源及它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
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
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
小推销员”.
(一)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
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
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二)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
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三)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二、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
量、用途、价
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
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
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
尽可能都填上.)
板
书 设 计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四、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运用“打比方、拟人、列数字”等描写方法,按习作要求
写好本单元的习作。
13、钓鱼的启示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
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
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二、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
到了什么启示?为
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
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四、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
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
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
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
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
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
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
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
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
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
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
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
、讨论.
(一)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
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
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
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
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二)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
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
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
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
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
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
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
示.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们结合
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
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
的一两句话.
三、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理解了作者对三十四年前在湖中钓到
大鲈鱼,然后又遵守法律把鲈鱼放回湖里,从这件事情中获得了道德实
践的勇气和力量,给了他终生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二、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
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
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
到了这个宝贵的教
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2、学生整体感知:
板 书 设 计
童年受到教诲
人生两次印证 1)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启示受用终生 2)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3、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
开辟新的途径.
4、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段及写出各段段意。
15、落花生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
,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
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
,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
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
声,“吩咐”的“咐”和“便
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d.在预习的
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
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
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
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
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
类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
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
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
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
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
呢?为什么?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
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
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
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
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
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
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教学后记:学生能根据“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三个部份给课文分段并能写
出各段段意。
五、板书设计: 种花生(1—3自然段):妈妈和我在家后院种上花生
吃花生(4自然段): 妈妈妈建议过个花生节,并做好食品
议花生(5-11自然段):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要追求外表的好看而
是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6、珍珠鸟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
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
2、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一幅幅
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
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连起来
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3、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
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自然段.)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
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
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
6~9自然段内容,
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c.让学生
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
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
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
说这份“亲近的情意”
是什么?(引导学生朗读10~11自然段.)
b.在这看似
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
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
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互读这两段.)
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
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
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幅画面.
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的
画面!让我们静静
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加背景音乐.)
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四、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懂得“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
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
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
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
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
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
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
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
可以根据画
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
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
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
甚至一件东西都会
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
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
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
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
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
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二、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三、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1、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2、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经掌握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和《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和名人名句
的读、写、义。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一、学习目标
◆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
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
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
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
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
有趣的资
料.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
情
,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
、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
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
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
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
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
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
事吧.(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
1—4”,感受汉字
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
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
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
造出来的,然后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
汉字的奥秘,进一
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
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
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
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
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
.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
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
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
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
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
集资料,
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
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
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
,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
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
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
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
,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
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
会,也可以介绍自己
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
的
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
再次享受汉字
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
中的有心人,做学
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
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
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
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
还想继续进行
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
习.
二、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
么,在汉字几
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页的“
阅
读材料”.
三、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
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
找一两个汉字的
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
《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
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
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
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
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
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
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四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
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
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
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
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
习活动.
第八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
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
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
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
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
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
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
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
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
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
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
,教师要有组织
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
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
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
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
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
许许多多动人的传
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
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
搜集到的电子文
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
的活动
,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
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
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
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1、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2、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
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
动中,我们将举
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
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
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
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
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
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
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
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二、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
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
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
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
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
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
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
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
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
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
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
生字和新词.b.用“——”
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
、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
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
感受.c.划出
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
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
子,小组内先试着
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
父亲
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
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
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
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
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
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
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
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
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
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
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
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
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
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
样读这段话呢?请
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
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
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
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
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
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
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
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
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
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
,这深
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
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
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
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
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
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
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
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
儿子的爱
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
颗心,因此,阿曼达被
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
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
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
板 书 设 计
其他的父母:绝望、痛哭→离开
地震中的父与子
阿曼达的父亲:绝望、大声喊:“我的儿子!”→决定决心找到儿子
→连续挖掘38小时→父子相拥、幸福。
18、慈母情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
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
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
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
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
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
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
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
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
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
说《今夜有暴风雪》
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3、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
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
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
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
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
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
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
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
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
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
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
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
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
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
的!.)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
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
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
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
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
以看出“我”当时为母
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
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
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
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
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
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
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
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
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
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
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
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
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
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
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
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
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
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
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
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
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
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
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
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
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
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
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
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
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
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
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
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
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
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
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
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
示》为题,写
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
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理解了“精极极了”“糟糕透了”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对作者产生的鼓励与批评的平衡作用。
板 书 设 计
父亲:“糟糕透了”(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互相制衡、不迷失前
母亲:“精彩极了”(赞扬) 进方向、错误中改进
20、学会看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
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
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
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
能力.
二、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
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
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2、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3、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c.读
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
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
某些现象的看法.)
4、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
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
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
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
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
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
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
?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
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五、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六
一、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
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
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
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
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
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
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
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
的想法.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
模拟交际.)如
果我是妈妈呢?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
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
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
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
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
父母的爱;b.
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
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
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
题都有人选择.
◆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
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
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
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
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和他们交流意见.)
◆各自习作.
◆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提出
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
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
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
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
、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
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三、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
通的目的.
◆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
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
后自己再来看.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
回顾·拓展六
一、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
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三、教学过程
1、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
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
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2、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
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3、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
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四、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已能按习作的要求写好了本单元的习作。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
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
的布局看起.
◆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
指什
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
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
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
的重点词句说一说.
四、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
话.
◆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明确:圆明
园是世界各地景
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
◆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
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
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老师用语速的快慢
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
增城市增江街 小学
备
课
本
班 级:
科 目:
任课教师:
二OO 至二
学年度第
学期
1、窃 读 记
一、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
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
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
“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
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
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
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
”,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
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
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
同品味“窃
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
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
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
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
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教学后记:1、学生已掌握生字生词的三会,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课文的结构。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版
书 设 计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
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
童
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
们学习第3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
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
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
个角
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四、练习:
1、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
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
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2、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五、集体朗读第七自然段:
1、说说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怎的?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
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
“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
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
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
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
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
书 设 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1)方法:首先„„然后„„最后
2)作者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要做个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材。
4、我的“长生果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二、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
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
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
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
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
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
,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外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意义。课外书不但
给自己增长知识、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等有着
非常大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
、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
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
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
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
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
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
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
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
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
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
害.”你对这
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
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
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
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
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
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
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
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
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
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
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
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二、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四、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五、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
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六、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
面的警句,激励我
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
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
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
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七、教学后记: 学生已掌握根据习作要求写出本单元的读书体会。
5、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二、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
瓜洲曾经是“江
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
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
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if-
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
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
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
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10.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
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
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
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
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
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
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
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
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
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
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
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
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
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
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
!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
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
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
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
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
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
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
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
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
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
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六、教学后记:1、学生已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义、理解古诗的意思;
2、理解诗人的思乡、乡愁的感情。
6、梅 花 魂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
“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
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
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
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
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
“我”.e.分别那天,外祖
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
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
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
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
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
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
,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
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第1自然段:
起因
外祖父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经济流泪;
2、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珍惜,“我”不小心把它弄
经过
脏,他就大发脾气
3、
3,外祖父因病不能回国,难过得痛哭流涕;
笫2至17自然段; 4、外祖父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5、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结果
第18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
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
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
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
”读着诗
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
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
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
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
有灵魂、最有
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
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
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
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
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
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
恋.请你有感
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
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
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
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六、教学后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梅花的品德代表着中华民族那种愈挫愈强的
品质。
7、桂 花 雨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
乐.今天我们要读
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
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
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
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四、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
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
“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
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8、小桥流水人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
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
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
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
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
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
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
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
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
享受,令
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
是一
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
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
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
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
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
我们一起随着
五、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六、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理解重点词句。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教学过程
二、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
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
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
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
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
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
活动来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
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
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
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
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
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
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七、赏评。
回顾·拓展二
一、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
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
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
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
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
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
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
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
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
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
归不归’‘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
小
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
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
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
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
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
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
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
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
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
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按习作要求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状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9、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
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
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
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
是“市”,右半
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
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
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
语,请同
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
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
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
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
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
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
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
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
完全退化,
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
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
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
觉、生长
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
自然段用“——”画出
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
板 书 设 计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共同点 都吃鱼虾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
读给小组的人听,
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
,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
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
的自述”为题,围绕
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后记:学生能按课文内容填好表格,并掌握了几个种类的鲸的不同特点。
10、松 鼠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
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
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
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
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
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四)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
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
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四、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为什么喜欢这段
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
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
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
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情况。
11、新型玻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
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
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
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
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
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
丝玻璃;变色玻
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三、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
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
报的警吗?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
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
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
特点和作
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
br>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
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
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
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
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
的用途广泛.你能结
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
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
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
买.分组读
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板 书 设 计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夹丝网防盗玻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消除噪音
阻挡强光和冷气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
音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
防盗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调节室内光线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
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
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
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
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二、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
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三、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征和各自的用途。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
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
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
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二)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
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板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书
(3)在空中飘浮.
设
b.灰尘的作用:
计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
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
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
数字、做假设.)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灰尘的特点、来源及它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
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
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
小推销员”.
(一)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
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
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二)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
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三)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二、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
量、用途、价
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
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
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
尽可能都填上.)
板
书 设 计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四、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运用“打比方、拟人、列数字”等描写方法,按习作要求
写好本单元的习作。
13、钓鱼的启示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
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
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二、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
到了什么启示?为
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
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四、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
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
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
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
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
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
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
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
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
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
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
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
、讨论.
(一)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
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
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
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
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二)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
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
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
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
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
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
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
示.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们结合
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
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
的一两句话.
三、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理解了作者对三十四年前在湖中钓到
大鲈鱼,然后又遵守法律把鲈鱼放回湖里,从这件事情中获得了道德实
践的勇气和力量,给了他终生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二、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
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
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
到了这个宝贵的教
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2、学生整体感知:
板 书 设 计
童年受到教诲
人生两次印证 1)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启示受用终生 2)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3、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
开辟新的途径.
4、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段及写出各段段意。
15、落花生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
,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
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
,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
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
声,“吩咐”的“咐”和“便
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d.在预习的
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
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
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
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
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
类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
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
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
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
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
呢?为什么?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
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
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
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
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
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
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教学后记:学生能根据“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三个部份给课文分段并能写
出各段段意。
五、板书设计: 种花生(1—3自然段):妈妈和我在家后院种上花生
吃花生(4自然段): 妈妈妈建议过个花生节,并做好食品
议花生(5-11自然段):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要追求外表的好看而
是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6、珍珠鸟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
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
2、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一幅幅
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
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连起来
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3、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
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自然段.)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
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
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
6~9自然段内容,
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c.让学生
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
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
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
说这份“亲近的情意”
是什么?(引导学生朗读10~11自然段.)
b.在这看似
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
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
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互读这两段.)
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
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
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幅画面.
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的
画面!让我们静静
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加背景音乐.)
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四、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已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懂得“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
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
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
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
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
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
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
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
可以根据画
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
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
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
甚至一件东西都会
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
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
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
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
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
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二、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三、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1、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2、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经掌握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和《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和名人名句
的读、写、义。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一、学习目标
◆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
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
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
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
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
有趣的资
料.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
情
,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
、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
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
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
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
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
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
事吧.(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
1—4”,感受汉字
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
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
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
造出来的,然后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
汉字的奥秘,进一
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
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
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
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
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
.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
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
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
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
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
集资料,
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
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
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
,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
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
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
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
,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
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
会,也可以介绍自己
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
的
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
再次享受汉字
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
中的有心人,做学
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
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
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
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
还想继续进行
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
习.
二、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
么,在汉字几
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页的“
阅
读材料”.
三、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
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
找一两个汉字的
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
《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
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
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
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
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
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
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四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
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
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
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
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
习活动.
第八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
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
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
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
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
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
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
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
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
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
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
,教师要有组织
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
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
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
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
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
许许多多动人的传
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
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
搜集到的电子文
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
的活动
,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
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
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
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1、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2、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
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
动中,我们将举
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
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
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
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
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
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
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
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二、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
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
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
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
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
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
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
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
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
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
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
生字和新词.b.用“——”
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
、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
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
感受.c.划出
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
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
子,小组内先试着
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
父亲
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
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
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
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
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
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
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
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
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
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
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
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
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
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
样读这段话呢?请
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
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
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
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
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
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
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
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
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
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
,这深
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
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
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
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
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
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
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
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
儿子的爱
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
颗心,因此,阿曼达被
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
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
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
板 书 设 计
其他的父母:绝望、痛哭→离开
地震中的父与子
阿曼达的父亲:绝望、大声喊:“我的儿子!”→决定决心找到儿子
→连续挖掘38小时→父子相拥、幸福。
18、慈母情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
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
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
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
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
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
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
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
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
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
说《今夜有暴风雪》
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3、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
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
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
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
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
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
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
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
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
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
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
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
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
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
的!.)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
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
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
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
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
以看出“我”当时为母
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
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
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
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
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
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
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
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
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
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
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
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
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
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
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
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
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
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
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
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
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
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
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
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
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
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
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
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
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
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
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
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
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
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
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
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
示》为题,写
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
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四、教学后记:学生已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理解了“精极极了”“糟糕透了”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对作者产生的鼓励与批评的平衡作用。
板 书 设 计
父亲:“糟糕透了”(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互相制衡、不迷失前
母亲:“精彩极了”(赞扬) 进方向、错误中改进
20、学会看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
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
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
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
能力.
二、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
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
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2、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3、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c.读
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
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
某些现象的看法.)
4、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
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
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
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
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
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
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
?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
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五、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六
一、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
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
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
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
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
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
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
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
的想法.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
模拟交际.)如
果我是妈妈呢?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
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
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
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
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
父母的爱;b.
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
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
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
题都有人选择.
◆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
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
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
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
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和他们交流意见.)
◆各自习作.
◆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提出
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
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
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
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
、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
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三、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
通的目的.
◆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
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
后自己再来看.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
回顾·拓展六
一、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
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三、教学过程
1、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
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
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2、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
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3、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
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四、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已能按习作的要求写好了本单元的习作。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
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
的布局看起.
◆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
指什
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
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
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
的重点词句说一说.
四、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
话.
◆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明确:圆明
园是世界各地景
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
◆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
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
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老师用语速的快慢
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