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3高考题目-宁波大学录取分数线
目 录
第一单元
1
白鹭……………………………………………………………4
2
落花生…………………………………………………………11
3
桂花雨…………………………………………………………17
4
珍珠鸟…………………………………………………………25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30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34
第二单元
5 搭石……………………………………………………………41
6
将相和…………………………………………………………49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57
习作“漫画”老师………………………………………………61
语文园地二………………………………………………………65
第三单元
8 猎人海力布……………………………………………………71
9
牛郎织女(一)………………………………………………75
10牛郎织女(二)………………………………………………79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86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1
古诗三首(示儿
、
题临安邸
、
己亥杂诗)………………90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12
13
圆明园的毁灭……………………………………………… 117
14
木笛………………………………………………………… 122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5
太阳…………………………………………………………125
16
松鼠…………………………………………………………129
习作例文:鲸鱼风向带的制作
习作:介绍一种食物
第六单元
17
慈母情深……………………………………………………135
18
父爱之舟……………………………………………………138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4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43
习作:我想对你说………………………………………………146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0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
枫桥夜泊
、
长相思)………… 150
21
四季之美……………………………………………………155
22
鸟的天堂……………………………………………………159
23
月迹…………………………………………………………169
习作:即景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4 古人谈读书…………………………………………………155
25 忆读书………………………………………………………171
26
我的“长生果”……………………………………………182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书…………………………………………… 184
语文园地八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
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
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
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
白鹭,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
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
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
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
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
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
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
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
边读边想边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
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
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
--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
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
它外形的
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
鹭、苍鹭相比,有其
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
巧、玲珑、
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
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
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
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
们常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
这首诗中找到
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
,你仿佛看到
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
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
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
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
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
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
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
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
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
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
,在晴天的早晨,白鹭
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
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
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
鹭低飞,给人以美
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
快乐的事情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
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
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
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
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
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
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
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
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 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 形及生活的画
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
使
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
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
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
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
生的
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
“亩、播”等
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
内容。
3.理解父亲借
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
词的理解
,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
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
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
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
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
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
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
的常识)。
2.导入新课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
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
为什么
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
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
:“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
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
“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
br>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
写成“子”;“吩咐”都是“
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
“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
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不丢字,
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
花生”为题,写
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
(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
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
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
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
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
是详写。)[
思考:收
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
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
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
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
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
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
,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
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
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
一个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
,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
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
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
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
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
关花生常识的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br>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
受,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投
入,以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感悟
道
理的目的。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
会写“兰、箩”等10个字,
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
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
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
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
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
.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
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
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
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
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
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
,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
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
br>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
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
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
晚上坐在门前数星
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
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
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
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
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
)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
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
!默读第五自
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
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
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
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
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
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
饭的时候
,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
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
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
了你的头
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
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
人的清香的
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
摸着
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
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
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
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
如今,桂花雨,
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
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
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
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
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
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
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
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
br>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
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
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
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
落
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
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
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
,
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
友,我都禁不住热泪
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
故乡,我若
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
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
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
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
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
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p>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
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
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
笔
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
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
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
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
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
抓
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
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
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
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
之雨。这样
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
童年的怀念,对故乡
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
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
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
大
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
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
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
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由于作者对珍珠
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
爱人,最后
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
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
整个身子
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
我;天色入暮,它就在
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
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
学生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
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
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
鲜红
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
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
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
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
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
我的书
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
蹦到我的
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
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
上,绕着我
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
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
指。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
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
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⑥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
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
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
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
嘴,难道
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
它的可
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
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
一个蓬松的
球儿。——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
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
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
逃到画框
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
我较远,见我
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
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
红爪
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
笔尖。我用
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
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
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
在我
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
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
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
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
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
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
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
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
读: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
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
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
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
一幅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
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
互相信赖、
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体
会珍珠鸟
的可爱及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理解“信赖
,往
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
物,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
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
才能和睦相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
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
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
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
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
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
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
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
员,集体的目标
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
制定一个班级公
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
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
觉的、有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
喊“安
静、安静”;有人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
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
一
会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
教育、不停点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
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
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
br>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
律的故事,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
己认为
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
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
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
论结果,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
与同学老师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
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
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
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
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
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
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
写,然后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
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大部分同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
发言的好习
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
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
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
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
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
br>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
法上有何相似
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
何正确把握词语的
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
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
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
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
课文,
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
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
(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
浓
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
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
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
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
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
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
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
同学
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
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
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
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
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
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
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
br>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
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
(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
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
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
(对比),
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
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
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
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
(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
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
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
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
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
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
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
度凝练的
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
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
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
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
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
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
好友,
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
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
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
(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
人)不错,还有呢?
(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
“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
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
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 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 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
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看着朋友远去,
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
乘船离 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
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 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
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 不
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 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
看,这是描写(板书 :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 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
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
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
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
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
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
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
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送别时 烟花三月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送别后 唯见长江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
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本
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
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
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第二单元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
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
会乡亲们默
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
br>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
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
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
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
的时候,
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
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
是1980年,
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
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
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
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
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
到关键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
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
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
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
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
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
了
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
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
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
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
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
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
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
和谐,这样的动作
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
“绰绰
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溪
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
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
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
孩
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
法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
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
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
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
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
路,只要发现哪块
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
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
样的
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
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
,俩人再说上
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
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
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
要背老人过搭
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
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
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
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
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
塑大师罗丹说过:“这
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
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
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
两个女同学弯着
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
就像是在干一件
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
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
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
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
画面”,
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
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
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感受
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
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
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
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
br>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
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
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
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
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
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
和的人,在楚山中拾
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
来鉴定,鉴定的
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
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
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
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
,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
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
脚下哭了三天
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
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
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
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
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
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
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
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
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
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
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
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
,
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
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
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
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
好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
展
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
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
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
,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
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
两
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
目 录
第一单元
1 白鹭……………………………………………………………4
2 落花生…………………………………………………………11
3
桂花雨…………………………………………………………17
4
珍珠鸟…………………………………………………………25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30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34
第二单元
5 搭石……………………………………………………………41
6
将相和…………………………………………………………49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57
习作“漫画”老师………………………………………………61
语文园地二………………………………………………………65
第三单元
8 猎人海力布……………………………………………………71
9
牛郎织女(一)………………………………………………75
10牛郎织女(二)………………………………………………79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86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1
古诗三首(示儿
、
题临安邸
、
己亥杂诗)………………90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12
13
圆明园的毁灭……………………………………………… 117
14
木笛………………………………………………………… 122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5
太阳…………………………………………………………125
16
松鼠…………………………………………………………129
习作例文:鲸鱼风向带的制作
习作:介绍一种食物
第六单元
17
慈母情深……………………………………………………135
18
父爱之舟……………………………………………………138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4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43
习作:我想对你说………………………………………………146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0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
枫桥夜泊
、
长相思)………… 150
21
四季之美……………………………………………………155
22
鸟的天堂……………………………………………………159
23
月迹…………………………………………………………169
习作:即景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4 古人谈读书…………………………………………………155
25 忆读书………………………………………………………171
26
我的“长生果”……………………………………………182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书…………………………………………… 184
语文园地八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
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
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
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
白鹭,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
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
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
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
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
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
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
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
边读边想边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
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
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
--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
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
它外形的
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
鹭、苍鹭相比,有其
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
巧、玲珑、
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
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
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
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
们常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
这首诗中找到
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
,你仿佛看到
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
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
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
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
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
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
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
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
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
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
,在晴天的早晨,白鹭
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
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
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
鹭低飞,给人以美
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
快乐的事情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
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
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
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
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
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
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
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
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 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 形及生活的画
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
使
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
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
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
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
生的
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
“亩、播”等
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
内容。
3.理解父亲借
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
词的理解
,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
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
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
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
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
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
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
的常识)。
2.导入新课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
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
为什么
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
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
:“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
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
“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
br>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
写成“子”;“吩咐”都是“
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
“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
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不丢字,
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
花生”为题,写
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
(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
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
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
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
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
是详写。)[
思考:收
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
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
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
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
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
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
,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
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
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
一个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
,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
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
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
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
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
关花生常识的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br>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
受,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投
入,以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感悟
道
理的目的。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
会写“兰、箩”等10个字,
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
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
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
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
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
.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
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
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
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
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
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
,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
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
br>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
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
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
晚上坐在门前数星
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
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
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
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
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
)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
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
!默读第五自
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
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
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
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
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
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
饭的时候
,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
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
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
了你的头
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
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
人的清香的
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
摸着
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
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
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
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
如今,桂花雨,
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
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
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
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
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
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
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
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
br>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
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
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
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
落
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
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
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
,
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
友,我都禁不住热泪
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
故乡,我若
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
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
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
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
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
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p>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
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
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
笔
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
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
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
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
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
抓
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
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
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
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
之雨。这样
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
童年的怀念,对故乡
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
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
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
大
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
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
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
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由于作者对珍珠
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
爱人,最后
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
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
整个身子
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
我;天色入暮,它就在
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
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
学生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
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
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
鲜红
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
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
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
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
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
我的书
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
蹦到我的
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
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
上,绕着我
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
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
指。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
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
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⑥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
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
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
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
嘴,难道
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
它的可
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
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
一个蓬松的
球儿。——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
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
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
逃到画框
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
我较远,见我
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
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
红爪
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
笔尖。我用
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
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
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
在我
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
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
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
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
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
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
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
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
读: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
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
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
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
一幅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
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
互相信赖、
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体
会珍珠鸟
的可爱及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理解“信赖
,往
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
物,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
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
才能和睦相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
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
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
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
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
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
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
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
员,集体的目标
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
制定一个班级公
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
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
觉的、有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
喊“安
静、安静”;有人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
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
一
会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
教育、不停点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
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
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
br>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
律的故事,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
己认为
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
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
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
论结果,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
与同学老师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
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
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
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
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
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
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
写,然后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
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大部分同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
发言的好习
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
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
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
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
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
br>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
法上有何相似
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
何正确把握词语的
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
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
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
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
课文,
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
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
(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
浓
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
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
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
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
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
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
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
同学
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
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
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
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
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
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
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
br>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
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
(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
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
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
(对比),
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
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
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
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
(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
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
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
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
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
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
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
度凝练的
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
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
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
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
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
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
好友,
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
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
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
(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
人)不错,还有呢?
(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
“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
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
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 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 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
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看着朋友远去,
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
乘船离 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
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 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
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 不
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 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
看,这是描写(板书 :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 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
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
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
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
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
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
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
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送别时 烟花三月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送别后 唯见长江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
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本
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
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
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第二单元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
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
会乡亲们默
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
br>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
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
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
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
的时候,
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
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
是1980年,
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
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
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
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
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
到关键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
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
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
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
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
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
了
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
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
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
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
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
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
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
和谐,这样的动作
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
“绰绰
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溪
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
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
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
孩
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
法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
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
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
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
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
路,只要发现哪块
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
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
样的
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
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
,俩人再说上
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
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
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
要背老人过搭
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
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
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
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
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
塑大师罗丹说过:“这
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
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
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
两个女同学弯着
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
就像是在干一件
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
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
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
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
画面”,
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
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
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感受
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
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
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
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
br>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
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
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
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
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
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
和的人,在楚山中拾
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
来鉴定,鉴定的
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
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
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
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
,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
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
脚下哭了三天
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
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
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
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
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
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
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
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
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
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
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
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
,
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
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
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
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
好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
展
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
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
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
,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
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
两
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