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绝世美人儿
973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4: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服务生-新浪考研




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汇
第一单元知识点
1、易读错
哟yō 目的(dì)地 踮(diǎn)起脚尖 暂(zàn)时 某(mǒu)
奔(bèn)向那里 沉甸甸(diān) 全班之冠(guàn) 分(fèn)外
禁(jīn) 不住 《水浒传》《济公传》(zhuàn)
绿(lù)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jiàng) 恰似、如饥似(sì)渴 似(shì)的
美差(chāi) 差(chà)不多
2、易写错
饿、 惧、 檐、 酸、 撑、 豫、 零、 某
3、形近字
惧( ) 诵 ( ) 编 ( ) 娱( )
具 ( ) 涌 ( ) 偏 ( ) 蜈( )
1窃读记
1.作者:林海音。主题: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
望。林海音代表 作《城南旧事》。
2.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
依不舍 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
入,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
3.词句解析。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
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在阅读中感 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
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快乐与
惧怕 形成了苦乐交织,忧喜并存的复杂滋味,这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 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
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
“我” 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
“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
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
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 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
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
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
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 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
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是一篇小学生对季羡林老先生的访谈录,
3 走遍天下书为侣(重点课文)
1作者:(英国)尤安·艾肯。主题: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
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2只带一本书环球旅行的原因: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
管你看过多少遍。
3.读书方法:静心思考、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反复品
读)、总结收获(列单子)、了解 作者(产生共鸣)
4.词句解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对书的喜爱,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
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与 题目《走
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 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
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 爱
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3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
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br>“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
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 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
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 正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 br>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
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1、易写错的字:
慈祥、 境遇、 欺凌、 衰老、 低头折节、 风欺雪压
2、易读错的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 钟山之隔数重( chóng )山
那畔(pàn)行 聒( guō )碎 秉( bǐng )性 朦(méng)胧
婀(ē)娜(nuó)多姿 波光粼(lín)粼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g)蟹(xiè) 唱和(hè) 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 抹(mā)净 低(dī)头折节
3、易混淆的形近字:
祥 衰 欺 抵 凌 络 魄
腮 猬 侨 详 哀 期 低
4



低 陵 洛 魂 鳃 谓 娇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
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 隔着
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 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
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 篇立意亦含
蓄悠远。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 ,给远在家乡
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
何说起。信写 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
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 查看。
思想感情: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
的片断──寄家书 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
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 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
5



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
句。
长 相思 < br>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 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 静,
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 梅花魂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
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
的精神。
梅花的 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
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
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
乡的强烈感情,

6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 春暖才开花。她
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
最有品格、 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 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
在怎样 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围绕梅花分为三层:1.赞美不畏严寒的梅花精神。2 .顽强不
屈的民族气节.3.外祖父对我的希望与教诲。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
魂。
(2)对词语的理解。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
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怀念,留恋。
7* 桂花雨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
者先写了自 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
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却时时想起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7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 藕断丝连、 废水、 嫌疑、上颚、 退化、 噪音、
盗窃、 垂直、即使、 急促、 哺乳
2、 易读错的字
鱼(鳍)(qí) (榉)实(jú) 橡栗(lì) 尘(埃)(āi)
湿(漉)漉(lù) (哺)育(bǔ) (触)动(chù) 追(逐)(zhú)
(潜)水(qián) 苔(藓) (xiān)
3、 多音字
粘贴(zhān) 看守(kān) 夹丝(jiá) 处理(chǔ) 调动(diào)
划破(huá) 削弱(xūe) 朝晖(zhāo )调节气候中(tiáo)
单调(diào) 较短(jiào)
《鲸》: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
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 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
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一段落的知识点:
说明的方法:
A、列数字: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
说明鲸大。
8



B、 举例子: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 长、
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C、 作比较:然而,这头鲸 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
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 是体
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D、总结: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 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
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 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
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
水中。
这一段落的知识重点: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
“花园里的喷泉”。
B、这样写的好处: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br>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
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 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
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 ,
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9



这一段
A、讲授这一段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
得 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B、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在很远的古代”“ 很
长很长”“渐渐”等词语理解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退化”
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 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
退甚至完全消失。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 ,最后完全
消失。
《新型玻璃》: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 打碎了,碎片仍然藕
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知识点:
A、“安然无恙”本 意: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
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B、“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
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 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
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
才安全可靠。
2、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
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
10



A、文中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
B、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 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
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
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 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
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 已经在现代化建
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
造出更多 品种的新型玻璃。

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捞(lāo) 啪(pā) 沮(jǔ) 吩咐(fu) 翕(xī)
抉(jué) 绎(yì) 蔓(màn) 茏(lòng) 瞅(chǒu)
嗒(dā) 腻(nì) 眸(mòu) 咂(zā) 诫(jiè)
2、易错字形:翼 腮 唇 诫 茅 榨 榴
3、形近字: 绎——泽——择 睑——脸 溅——践
抉——决 茏——笼 嚓——擦 蜡——腊
13 钓鱼的启示
1.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小 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1



2.“我”的心情变化:(1)“得意”。如“我 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轻轻翕动着。”(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
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
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
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5) “依依不舍”。如,“我慢
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3.词句解析。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
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 二,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
验:放,还是不放?这也更能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
意思是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 一位著名
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灰心失望。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
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
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 、一点好处的事。例:学校里考
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12



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
过去,还是等?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 ,不对,不该。捕捞鲈鱼的时
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
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
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 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
个人利益。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父亲 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
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 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
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
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15 落花生
1.主题:通过谈论花生的 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
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生理想和价值观。 < br>2.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 ,成为优秀的作家。
3.词句解析。
13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
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 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
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
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 父亲把花生和
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
的比较,说明 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
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 利。其中“鲜红嫩
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
成了鲜明 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
格的确很可贵。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 用,当然更好。但外表美
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
在 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
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 ,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
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
作者体会到了 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 、苹果等);
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14



16* 珍珠鸟
1.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
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2. 主题: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我们要爱护动物、
善待生命!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1、汉字产生于大约四千年前,她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 体经历
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发展阶段。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
产生过重要影响。
3、相传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但是,其实,汉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适应生活的需 要,逐渐创造出来的,在文字产生
之前,人们还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交流方式。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
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 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
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在一定的语
言环境 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
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是一 种短小、风趣、
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
谜语,后一部 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5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4)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5)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7)芝麻开花——节节高
(8)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居上
(9)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10)脚踏楼梯——步步升高
5、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
替本字,产生辞趣。
6、 甲骨文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
的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清朝 光绪年间,
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从一味叫做“龙骨”
的中药中发现的。
7、中华书法,源远流长。
书法名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第六单元知识点
一、 基础知识
1、易错字
爆(右下易写成水) 颤容易写错 墟(右下为“业”)
誊(上边是两横) 谨(右下三横) 慎(真里面三横)
16



2、易错读音
混(hùn)乱瓦砾(lì) 颤(chàn)抖“ 歧(qí)途“
3、多音字
混 hùn (混 乱 ) hún (混 浊)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主要内容: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 ,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
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2.主题: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3.词句解析。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说父亲了不起 是因为,这位父亲一直不
停地挖掘。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
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
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 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
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
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 ,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
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7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
在绝 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 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
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4.父亲心 理变化: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
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 福喜悦。
5.对比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挡 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答: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 ,之
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
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 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
难。
18* 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 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的慈 祥与善良,平
凡与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 br>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
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18



2.主题: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都饱含了对孩子深深的爱,只是爱的表
达方式不同。
2.作者心理变化:(1)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
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 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
价的反映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 br>起来”。
3.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
自己的 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 注意,总结,提高”。作
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
极 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
那就是爱。
4.词句解析。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 我的慈祥
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
的灵感和源泉;二 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
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 一部部作品的
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 ”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
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9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 br>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
── “爱”。正因为“我” 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
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 ,
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20* 学会 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
事。母亲用这种方式 ,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
儿子深深的爱。
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玲珑(拢) 剔透(踢) 侵入(浸) 销毁(消) 灰烬(尽)
掩护(俺) 坠落(堕) 众星拱月(供) 斩钉截铁(崭)
2、易读错的字:
估量(liáng) 众星拱月(gǒng)剔透(tī) 蓬莱(lái) 瑶台(yáo)
统统(tǒnɡ) 侵入(qīn) 日寇(kòu) 葛振林(ɡě) 棋盘陀
(tuó)
嗖(sōu) 刹那(chà) 骨髓(suǐ) 眺望(tiào) 脊梁(jǐ)
3、形近字辨析:
玲(玲珑)——铃(铃声) 剔(挑剔)——踢(踢球)
20



瑶(瑶族)——谣(歌谣) 侵(侵略)——浸(浸泡)
瑰(瑰丽)——魂(灵魂) 斩(斩断)——折(曲折)
绷(绷带)——棚(大棚) 吼(吼叫)——孔(孔隙)

21 圆明园的毁灭
1.思想内容: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
略者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
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词句解析: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
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 br>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
有许多小园。“拱”,环绕。 “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
明园周围”描绘出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
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 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圆明 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黑色关键词语明确作者是
2 1



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 方面,
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22 狼牙山五壮士
1. 主要内容:这篇 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
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 英勇
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 主题: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
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词句解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
地说 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
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 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
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 现出班
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
的爱,表现出崇高的 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
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 只写他们的
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
想法是一致的。
22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
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
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
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 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
山河!
“这声音”指 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 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
强、不怕牺牲 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
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 之源。这句话充分
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3* 难忘的一课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
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
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 像的深切感
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4* 最后一分钟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
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 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
23



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
衷心祝福。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
汇集(会)
2、易读错的字词:
磅礴(páng bó) 拟(nǐ)定 地域 (yù)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石碾(niǎn) 簸箕(bō jī)
笤帚 (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 舀(yǎo)水 沏(qī)茶
殉(xùn)职
3、易混淆的形近字:
丸——九 崖——涯 珉——泯 宾——殡 泽——择 嗓——
搡——槡 协——胁 奏——揍——凑——秦
钮——扭——纽 拂——佛——弗

25 长征
课文内容: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 下的一首诗,生动
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24



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
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 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
质。
2.这是一首七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大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
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
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
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 br>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
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 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
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 逐
颜开。
4.理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
高 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
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 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颔联承接“千山”。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
“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 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伟大。“腾”
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
动起来。(3)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
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
25



军渡过金 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
的神勇无比。(4)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 程。最后以“开颜”收
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
彻底 胜利。
5.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
节奏强烈,而 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
精当。
26 开国大典
1.本文记叙了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
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 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描写
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 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词句解析。
①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 国家,代表
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 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
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 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26



③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 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
明。
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
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 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
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 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
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
对 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 群众
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 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
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
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场面描写的习作指导: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 物、人物的活动,
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
写。那么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
的整 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
27



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
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 br>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
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 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
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情的,有欢乐 的,
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
绘的场面的特点。 < br>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
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 ,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
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 br>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
一个场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样 的顺序,要根据特定场面的具体需要确
定。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讲了毛泽 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 否归葬的抉
择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8




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汇
第一单元知识点
1、易读错
哟yō 目的(dì)地 踮(diǎn)起脚尖 暂(zàn)时 某(mǒu)
奔(bèn)向那里 沉甸甸(diān) 全班之冠(guàn) 分(fèn)外
禁(jīn) 不住 《水浒传》《济公传》(zhuàn)
绿(lù)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jiàng) 恰似、如饥似(sì)渴 似(shì)的
美差(chāi) 差(chà)不多
2、易写错
饿、 惧、 檐、 酸、 撑、 豫、 零、 某
3、形近字
惧( ) 诵 ( ) 编 ( ) 娱( )
具 ( ) 涌 ( ) 偏 ( ) 蜈( )
1窃读记
1.作者:林海音。主题: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
望。林海音代表 作《城南旧事》。
2.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
依不舍 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
入,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
3.词句解析。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
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在阅读中感 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
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快乐与
惧怕 形成了苦乐交织,忧喜并存的复杂滋味,这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 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
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
“我” 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
“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
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
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 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
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
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
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 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
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是一篇小学生对季羡林老先生的访谈录,
3 走遍天下书为侣(重点课文)
1作者:(英国)尤安·艾肯。主题: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
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2只带一本书环球旅行的原因: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
管你看过多少遍。
3.读书方法:静心思考、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反复品
读)、总结收获(列单子)、了解 作者(产生共鸣)
4.词句解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对书的喜爱,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
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与 题目《走
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 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
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 爱
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3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
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br>“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
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 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
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 正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 br>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
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1、易写错的字:
慈祥、 境遇、 欺凌、 衰老、 低头折节、 风欺雪压
2、易读错的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 钟山之隔数重( chóng )山
那畔(pàn)行 聒( guō )碎 秉( bǐng )性 朦(méng)胧
婀(ē)娜(nuó)多姿 波光粼(lín)粼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g)蟹(xiè) 唱和(hè) 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 抹(mā)净 低(dī)头折节
3、易混淆的形近字:
祥 衰 欺 抵 凌 络 魄
腮 猬 侨 详 哀 期 低
4



低 陵 洛 魂 鳃 谓 娇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
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 隔着
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 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
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 篇立意亦含
蓄悠远。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 ,给远在家乡
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
何说起。信写 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
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 查看。
思想感情: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
的片断──寄家书 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
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 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
5



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
句。
长 相思 < br>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 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 静,
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 梅花魂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
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
的精神。
梅花的 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
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
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
乡的强烈感情,

6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 春暖才开花。她
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
最有品格、 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 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
在怎样 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围绕梅花分为三层:1.赞美不畏严寒的梅花精神。2 .顽强不
屈的民族气节.3.外祖父对我的希望与教诲。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
魂。
(2)对词语的理解。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
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怀念,留恋。
7* 桂花雨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
者先写了自 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
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却时时想起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7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 藕断丝连、 废水、 嫌疑、上颚、 退化、 噪音、
盗窃、 垂直、即使、 急促、 哺乳
2、 易读错的字
鱼(鳍)(qí) (榉)实(jú) 橡栗(lì) 尘(埃)(āi)
湿(漉)漉(lù) (哺)育(bǔ) (触)动(chù) 追(逐)(zhú)
(潜)水(qián) 苔(藓) (xiān)
3、 多音字
粘贴(zhān) 看守(kān) 夹丝(jiá) 处理(chǔ) 调动(diào)
划破(huá) 削弱(xūe) 朝晖(zhāo )调节气候中(tiáo)
单调(diào) 较短(jiào)
《鲸》: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
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 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
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一段落的知识点:
说明的方法:
A、列数字: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
说明鲸大。
8



B、 举例子: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 长、
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C、 作比较:然而,这头鲸 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
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 是体
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D、总结: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 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
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 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
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
水中。
这一段落的知识重点: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
“花园里的喷泉”。
B、这样写的好处: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br>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
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 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
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 ,
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9



这一段
A、讲授这一段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
得 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B、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在很远的古代”“ 很
长很长”“渐渐”等词语理解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退化”
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 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
退甚至完全消失。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 ,最后完全
消失。
《新型玻璃》: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 打碎了,碎片仍然藕
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知识点:
A、“安然无恙”本 意: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
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B、“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
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 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
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
才安全可靠。
2、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
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
10



A、文中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
B、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 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
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
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 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
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 已经在现代化建
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
造出更多 品种的新型玻璃。

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捞(lāo) 啪(pā) 沮(jǔ) 吩咐(fu) 翕(xī)
抉(jué) 绎(yì) 蔓(màn) 茏(lòng) 瞅(chǒu)
嗒(dā) 腻(nì) 眸(mòu) 咂(zā) 诫(jiè)
2、易错字形:翼 腮 唇 诫 茅 榨 榴
3、形近字: 绎——泽——择 睑——脸 溅——践
抉——决 茏——笼 嚓——擦 蜡——腊
13 钓鱼的启示
1.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小 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1



2.“我”的心情变化:(1)“得意”。如“我 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轻轻翕动着。”(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
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
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
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5) “依依不舍”。如,“我慢
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3.词句解析。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
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 二,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
验:放,还是不放?这也更能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
意思是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 一位著名
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灰心失望。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
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
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 、一点好处的事。例:学校里考
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12



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
过去,还是等?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 ,不对,不该。捕捞鲈鱼的时
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
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
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 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
个人利益。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父亲 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
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 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
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
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15 落花生
1.主题:通过谈论花生的 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
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生理想和价值观。 < br>2.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 ,成为优秀的作家。
3.词句解析。
13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
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 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
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
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 父亲把花生和
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
的比较,说明 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
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 利。其中“鲜红嫩
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
成了鲜明 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
格的确很可贵。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 用,当然更好。但外表美
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
在 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
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 ,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
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
作者体会到了 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 、苹果等);
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14



16* 珍珠鸟
1.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
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2. 主题: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我们要爱护动物、
善待生命!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1、汉字产生于大约四千年前,她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 体经历
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发展阶段。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
产生过重要影响。
3、相传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但是,其实,汉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适应生活的需 要,逐渐创造出来的,在文字产生
之前,人们还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交流方式。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
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 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
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在一定的语
言环境 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
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是一 种短小、风趣、
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
谜语,后一部 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5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4)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5)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7)芝麻开花——节节高
(8)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居上
(9)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10)脚踏楼梯——步步升高
5、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
替本字,产生辞趣。
6、 甲骨文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
的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清朝 光绪年间,
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从一味叫做“龙骨”
的中药中发现的。
7、中华书法,源远流长。
书法名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第六单元知识点
一、 基础知识
1、易错字
爆(右下易写成水) 颤容易写错 墟(右下为“业”)
誊(上边是两横) 谨(右下三横) 慎(真里面三横)
16



2、易错读音
混(hùn)乱瓦砾(lì) 颤(chàn)抖“ 歧(qí)途“
3、多音字
混 hùn (混 乱 ) hún (混 浊)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主要内容: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 ,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
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2.主题: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3.词句解析。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说父亲了不起 是因为,这位父亲一直不
停地挖掘。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
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
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 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
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
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 ,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
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7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
在绝 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 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
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4.父亲心 理变化: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
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 福喜悦。
5.对比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挡 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答: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 ,之
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
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 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
难。
18* 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 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的慈 祥与善良,平
凡与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 br>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
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18



2.主题: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都饱含了对孩子深深的爱,只是爱的表
达方式不同。
2.作者心理变化:(1)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
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 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
价的反映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 br>起来”。
3.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
自己的 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 注意,总结,提高”。作
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
极 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
那就是爱。
4.词句解析。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 我的慈祥
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
的灵感和源泉;二 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
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 一部部作品的
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 ”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
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9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 br>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
── “爱”。正因为“我” 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
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 ,
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20* 学会 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
事。母亲用这种方式 ,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
儿子深深的爱。
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玲珑(拢) 剔透(踢) 侵入(浸) 销毁(消) 灰烬(尽)
掩护(俺) 坠落(堕) 众星拱月(供) 斩钉截铁(崭)
2、易读错的字:
估量(liáng) 众星拱月(gǒng)剔透(tī) 蓬莱(lái) 瑶台(yáo)
统统(tǒnɡ) 侵入(qīn) 日寇(kòu) 葛振林(ɡě) 棋盘陀
(tuó)
嗖(sōu) 刹那(chà) 骨髓(suǐ) 眺望(tiào) 脊梁(jǐ)
3、形近字辨析:
玲(玲珑)——铃(铃声) 剔(挑剔)——踢(踢球)
20



瑶(瑶族)——谣(歌谣) 侵(侵略)——浸(浸泡)
瑰(瑰丽)——魂(灵魂) 斩(斩断)——折(曲折)
绷(绷带)——棚(大棚) 吼(吼叫)——孔(孔隙)

21 圆明园的毁灭
1.思想内容: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
略者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
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词句解析: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
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 br>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
有许多小园。“拱”,环绕。 “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
明园周围”描绘出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
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 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圆明 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黑色关键词语明确作者是
2 1



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 方面,
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22 狼牙山五壮士
1. 主要内容:这篇 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
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 英勇
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 主题: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
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词句解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
地说 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
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 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
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 现出班
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
的爱,表现出崇高的 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
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 只写他们的
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
想法是一致的。
22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
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
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
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 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
山河!
“这声音”指 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 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
强、不怕牺牲 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
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 之源。这句话充分
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3* 难忘的一课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
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
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 像的深切感
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4* 最后一分钟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
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 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
23



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
衷心祝福。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
汇集(会)
2、易读错的字词:
磅礴(páng bó) 拟(nǐ)定 地域 (yù)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石碾(niǎn) 簸箕(bō jī)
笤帚 (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 舀(yǎo)水 沏(qī)茶
殉(xùn)职
3、易混淆的形近字:
丸——九 崖——涯 珉——泯 宾——殡 泽——择 嗓——
搡——槡 协——胁 奏——揍——凑——秦
钮——扭——纽 拂——佛——弗

25 长征
课文内容: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 下的一首诗,生动
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24



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
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 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
质。
2.这是一首七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大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
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
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
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 br>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
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 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
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 逐
颜开。
4.理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
高 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
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 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颔联承接“千山”。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
“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 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伟大。“腾”
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
动起来。(3)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
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
25



军渡过金 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
的神勇无比。(4)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 程。最后以“开颜”收
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
彻底 胜利。
5.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
节奏强烈,而 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
精当。
26 开国大典
1.本文记叙了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
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 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描写
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 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词句解析。
①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 国家,代表
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 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
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 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26



③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 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
明。
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
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 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
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 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
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
对 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 群众
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 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
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
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场面描写的习作指导: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 物、人物的活动,
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
写。那么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
的整 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
27



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
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 br>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
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 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
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情的,有欢乐 的,
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
绘的场面的特点。 < br>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
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 ,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
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 br>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
一个场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样 的顺序,要根据特定场面的具体需要确
定。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讲了毛泽 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 否归葬的抉
择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8

数学高考-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义乌农贸城


真实的韩国-青春的座右铭


高薪就业-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网


北京医科大学分数线-演讲文章


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销售团队口号大全


古代汉语论文-社区服务心得


武汉房屋租赁-内部审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