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简报格式-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
于( 社会生产 )和( 日常生活 )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 )、(普及
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
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 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
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
学活动是(学生学)
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
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
习 )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
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
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
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
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1、在
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数
学课程还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创新意识)。
1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具
备的基本素养。
14、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
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5、“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
活动。 16、“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
(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的能力。
17、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18、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
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19、(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
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
学的思维方
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了解数学的
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
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
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
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
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
述
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
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 估算过程多样
②
估算方法多样
③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
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 上下、前后、左右
②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
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
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
—5各数,建立初步的
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
于( 社会生产 )和( 日常生活
)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
)、(普及
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
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 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
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
学活动是(学生学)
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
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
习 )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
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
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
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
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1、在
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数
学课程还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创新意识)。
1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具
备的基本素养。
14、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
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5、“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
活动。 16、“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
(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的能力。
17、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18、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
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19、(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
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
学的思维方
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了解数学的
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
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
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
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
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
述
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
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 估算过程多样
②
估算方法多样
③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
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 上下、前后、左右
②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
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
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
—5各数,建立初步的
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