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库

萌到你眼炸
963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9: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孟子集注-黄河颂阅读答案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4、“用数学”的含义是(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
“课程标准”
7、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8、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9.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0、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个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11、《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 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 )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6、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 )
方面来实现。
A、兴趣的引领 B、目标的导向 C、评价的激励 D、竞争的促动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8、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立体观念 D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判断
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
2、《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 )
3、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与实践创
新。( )
4、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5、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6、《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7、《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8、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
径。( )
9、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
10、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
11、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
与 代数”等领域。( )
1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学。( )
(四)、填空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理——( )——习题”的形式不同,
《课程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
现知识内容。
2、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模仿和( )转变为( )、( )
与实践创新;
3、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 )。
4、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和( ),感受( )、
( )、( ),建立初步的( )。
5、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


等。
6、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
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 )、( )。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
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 )”四个学习领域。
9、《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 须的数学,不同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 ),不同的人
( )。
10、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11、改变课程内容难、( )、( )的现状,建设浅、(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
的主要任务之一。
1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4、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下面的转变:教育理念由( )
到( )的转变,课程目标由( )到( )的转变,内容方法
由( )到( )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 )到( )
的转变。
15、《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在原有的“双基”即( )和( )
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和( )的要求,这样就把“双基”
扩展为“四基”。
1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1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18、评价应以( )和( )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 ),
全面评价学生在( )、( )、( )和( )等方面的
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和
( )。
19、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 )、( )、( )、( )、( )
等。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 )、( )、( )、( )、( )、
( )等活动过程。
2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 )地发展。
21、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
( )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 )方式。
(五)、简答题
1、简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2、如何处理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3、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5、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6、课程内容中,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如何看待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4、“用数学”的含义是(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
“课程标准”
7、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8、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9.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0、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个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11、《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 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 )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6、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 )
方面来实现。
A、兴趣的引领 B、目标的导向 C、评价的激励 D、竞争的促动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8、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立体观念 D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判断
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
2、《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 )
3、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与实践创
新。( )
4、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5、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6、《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7、《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8、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
径。( )
9、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
10、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
11、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
与 代数”等领域。( )
1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学。( )
(四)、填空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理——( )——习题”的形式不同,
《课程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
现知识内容。
2、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模仿和( )转变为( )、( )
与实践创新;
3、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 )。
4、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和( ),感受( )、
( )、( ),建立初步的( )。
5、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


等。
6、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
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 )、( )。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
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 )”四个学习领域。
9、《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 须的数学,不同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 ),不同的人
( )。
10、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11、改变课程内容难、( )、( )的现状,建设浅、(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
的主要任务之一。
1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4、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下面的转变:教育理念由( )
到( )的转变,课程目标由( )到( )的转变,内容方法
由( )到( )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 )到( )
的转变。
15、《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在原有的“双基”即( )和( )
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和( )的要求,这样就把“双基”
扩展为“四基”。
1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1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18、评价应以( )和( )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 ),
全面评价学生在( )、( )、( )和( )等方面的
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和
( )。
19、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 )、( )、( )、( )、( )
等。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 )、( )、( )、( )、( )、
( )等活动过程。
2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 )地发展。
21、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
( )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 )方式。
(五)、简答题
1、简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2、如何处理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3、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5、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6、课程内容中,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如何看待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手抄报小学生-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真讨厌


审计学专业大学排名-先进个人范文


巴斯大学-论文摘要范文


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李娜法网夺冠


霜降是几月几日-广东海洋大学录取分数线


几月几号是母亲节-装修合同


步步惊心经典语句-离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