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

余年寄山水
968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9: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可以笑着扮演你的配角-片儿汤

中国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

所谓“绿色生活”,往往是指一种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生活。这样的理念当然非常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从事环保运动的人士,非常热心地要说服人们尽量过这样的生活。但在这个问题上,作为我们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人”,所面临的处境其实是两难的。
一方面,和绿色生活对应的,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所向往的现代化生活。这种生活方式非常舒适。现在大城市里的人过的,基本上就是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也是很多农村的人所向往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会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要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但其实这种生活方式并非是由我们自己定义的,而是由已经在这方面远远走在我们前头的发达国家的先行人士定义的。就好比现在早已深入人心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它几乎成为全世界人民追求的目标。所以,无论我们是追求“现代化”,还是渴望过上“绿色生活”,对于以上这一“被定义的”基本事实,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我们一直说地球是有限的。但事实上,我们只意识到了“资源的极限”、“能源的极限”,没有意识到“污染的极限”。
现代化生活首先要高度消耗物资和能源。发达国家那些过着现代化生活的人,每人每天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不发达国家的人们所过的农耕生活,对资源的消耗很小。现在的大城市大都是靠巨大的能源消耗来维持的:我们现在用在照明上的能源是非常惊人的,到夏天是千百万个空调,冬天又要取暖。可以说,越现代化的生活,对物资和能源的消耗就越厉害。
更严重的是,现代化生活高度污染环境。在以前的农耕文明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的,但现在由我们的城市生活产生的巨量垃圾,很多都是不可降解的。每一个大城市周围都有一些巨大的垃圾填埋场。这个状态就好比你住一间屋子,但你每天产生的垃圾不能丢到屋子外面去。于是,你不得不在屋子旁边放一个垃圾箱,把垃圾装在里面。你觉得只要把垃圾箱的盖子盖起来就可以了,反正屋子里的其余部分是干净的。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的垃圾永远不能扔出去的话,必然有一天,你所制造的垃圾会占据了你屋子绝大部分的空间。所以有一个极度悲观的说法:“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事实上,大城市只是将它所制造的污染排放到了它的周围,但它们还是存留在这个地球上,只不过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通常看不到而已。
最初当发达国家的
人过上现代化生活的时候,由于他们在地球上毕竟只占到少数,所以他们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造成的问题不大。但等到全世界都想过现代化的生活时,问题就出现了。于是,西方人开始担忧说,我们现在的能源供不起了,我们的物资也不够用了,垃圾也没有地方放了。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所谓“有限地球”的概念。当然,谁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但起初因为污染和资源消耗还不严重,少数人过现代化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个地球几乎就是无限的。等到发现污染可能没有地方排放了、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排放了,资源可能不够用的时候,大家才明确意识到地球是有限的。
此外,“有限地球”一方面是说这个地球能提供的物资和能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有限地球”也意味着这个地球承受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由于这个污染极限问题,并不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视野中,所以有很多情况下被我们忽视了。其实较之“资源的极限”,“污染的极限”很可能更早出现。因为资源的短缺确实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比方说太阳能,其实我们目前地球上能使用的太阳能,只是整个太阳所能提供的能源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在能源上其实还是很有可作为的空间和潜力的,现在更关键、更棘手的问题在于污染。
我们现在很多的“污染治理”实际上就是污染转移。人们往往会把污染从一个发达的地方转移到一个欠发达的地方。而欠发达地方的人们又往往愿意承受那个污染。因为那些工厂到他们那里去之后,可能给他们带来就业机会,意味着实现经济发展诉求的可能。于是,污染在这个地球上一直积累着。而环境的污染,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于穷人和富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空气污染,富人再有钱,他住在豪宅里,但每天还是得呼吸同样的空气。当然富人可以说,我不住在这儿了,我要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住。但是,如果污染进一步加重的话,大气是环流的,终将散播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天,无论你把你的豪宅建在哪儿,都逃不过污染的威胁。
谁该先过绿色生活
如今,对于舒适的现代化生活,已经过上的不肯放弃,没有过上的还要继续追求。所以,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还是环境问题。
美国人戴蒙德写了一部《崩溃》,研究世界文明进程中发生崩溃的例子。书中他表示了他个人的忧虑,因为他发现,中国人民正在奔向现代化,而中国有13亿人,如果这么多人都要过美国人、欧洲人现在过的生活,他担心地球会不会供不起了,更何况还有非洲和印度……他所担
心的问题,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如果要让地球上的人类长期生活下去,我们应该过一种绿色的生活,所以绿色生活“很好很应该”。但问题是,到底谁应该先过绿色生活?
于是,一个两难的困境出现了。照理说,那些如今正过着消耗着最多资源、排放着最多污染的现代生活的发达国家人士应该先过绿色生活,因为正是他们最先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崩溃》的作者说,如今如果想要发达国家的人放弃现在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那么,反过来去说服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人,让他们不要去追求现代化生活是否可行呢?显然,他们肯定也不愿意———既然你们过了这么久的现代化生活,凭什么我们就不能过呢?所以,我也曾经碰到环保组织的人对我说,他们也一直在思考,要说服中国公众崇尚一种绿色生活的方式,他们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理由?
在这个问题上,一个世界公民和一个中国公民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我们都知道,无论把污染排放到什么地方去都是不好的,我们确实应该过绿色生活。但具体到你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作为某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时候,你的立场和世界公民的立场就会冲突。比如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我们会这样想:我们中国人大部分到现在还没有过上现代化生活,既然西方人知道自己过的那种现代化生活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他们自己为何不先停下来,却反过来阻止其他人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西方人过现代化生活已经很多年了,我们还没有真正开始,要过绿色生活也应该是他们先开始过。
已经过上的不肯放弃,没有过上的还要继续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面临一个非常麻烦的局面,我们只能博弈、妥协、竞赛、争夺。在这个过程中,谁应对得好一点,谁未来的日子就可能好过一些,谁要是应对得不妥,未来的日子就会很难过。所以,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还是环境问题。
那么,现在对于我们每个个人来说,能做什么呢?我想,我们首先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约束自己的物质欲望。
有一次,我跟一位北京的女出租车司机聊天。她对我说,她已经不愉快好几天了。因为,就在前两天,有个客人在跟她聊天时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不想有一天不再开出租车了,而是开一辆豪华的奔驰车?她说,我当时对他说,我不想,我现在的生活蛮好的。结果这个客人就对她说:你是可悲的。正因为这个客人说她是可悲的,她好几天都不高兴,觉得自己受到了某种伤害。
她说,我为什么是可悲的呢?我们夫妻俩工作,我们挣的钱够花了,我们的楼
也供完了,我们的孩子也不缺受教育的钱,我们也算过着体面的生活,在亲友中也是得到尊重的。可这个人说我不想开豪华奔驰车就是可悲的。她问我,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我对女司机说,你很好,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我觉得那个人才是可悲的。他说要追求开豪华车什么的,这当然是一个象征,但实际上就是对物质的无限欲望。所以,当他看到有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满足时,他就认为这样的人是可悲的。
后来我和一位环保人士说起刚才这个女司机的故事,那个环保人士感到非常兴奋。她说,这个故事向我们浮现出了在中国推行绿色生活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我们先要说服大家愿意去约束自己的物质欲望———当我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时,我们就不要再无限制地追求下去了。
的确,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好了还可以更好。但我觉得,对那些在生活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人,我们再给他讲知足常乐,讲不要无限制地去追求物质享受,是可行的。况且,尽管物质生活应适可而止,但我们还可以在精神生活中有所追求。精神生活的发展空间是无穷无尽的,精神生活中的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对物质生活也会看得相对淡一些,会懂得经常去约束自己的欲望。这不就跟绿色生活愈发靠近了么?其实对于中国今天的中年人来说,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个相当绿色的童年,那时的物质远没有今天丰富。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却是很幸福的,让人很怀念。这种怀念值得我们深思。
重新认识现代化
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想象成完全美好的,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中可能有不好的东西。归根结底,人类的幸福比科学技术本身更重要。
我们今天能做的另外一件事,则是提高我们的认识,重新认识现代化。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我们有时候都“被迫”在做某件事情。一种状态是认识到这个事情不好,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还有一种是根本没有认识到此事不好,还全心全意地在做着。比如我们知道应试教育不好,但几乎没一个家长有办法抵制,所以应试教育一直在持续着。但你认识到它不好,和你根本没有认识到它不好,这两个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反思现代化生活,和这个情形类似。的确,现代化就是靠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化。但是“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这样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想象成完全美好的,应
该认识到科学技术中可能有不好的东西。
那么,科学技术到底有什么不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科学技术有可能失控。而且很多技术失控的后果是不可逆的。有些事情如果搞坏了,我们可以重新来过。但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重新来过的,这里我们可以举杀虫剂的例子。
最初人们开发出杀虫剂的时候,有非常好的愿望。我们期望能用杀虫剂把害虫都杀掉。但没有想到的是,虫子很快就通过进化获得了抗药性,每一种杀虫剂在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杀不死虫子了。于是人们就开发新的杀虫剂,过一段时间虫子又杀不死了,我们就再开发新的杀虫剂……几十年来,我们和虫子之间的斗争就这样反复延续着。我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杀虫剂,而那些害虫并没有被我们消灭掉,它们仍然伴随着我们。而且,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已完全离不开杀虫剂:我们吃的蔬果、粮食在其种植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杀虫剂。我们多年来使用的杀虫剂已沉淀在土壤里,残留在水和空气中,不断进入新的生态循环……
对此,我们不妨追问一下:如果最初引进杀虫剂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后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必要引进它吗?在杀虫剂发明之前,人类不是照样吃粮食、水果、蔬菜吗?那时尽管有虫子,但它们并没有把我们的粮食都吃光,让我们吃不到水果和蔬菜啊。可见,本来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杀虫剂并不是一个必要的东西。它恰恰是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而当这个干扰出现之后,它的后果却不可逆转了,你现在不用杀虫剂都不行了。
这个例子就是不可逆的例子,杀虫剂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失控。当然还不是失控得很严重,因为现在整个局面还是可以容忍的,但已经是不可逆的了。
关于现代化,我们可以反思的第二个维度是:在我们以前的观念中,科学技术是那么的美好,我们当然希望它发展得越快越好。我相信在座很多人从小念书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们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科学技术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
到底是太快了还是没有太快,应该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出现在20世纪。这个临界点是这样的:在科学技术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已有的需求时,可以认为是正常的;等到它开始“开发”人类的需求时,它就越过临界点了。
比如,本来人们一直都认为家里有一台洗衣机就够了,而且,很多家庭主妇也知道,对于她自己的手帕、袜子、内衣之类的东西,用手洗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国内有个知名家电厂家就开发出了一种很小巧的转筒式洗衣机,宣传说这个洗衣机就是适合洗手帕、袜子之类的小东西。这个产品一投放就
畅销了,很快就被卖断货了。现在不少城市家庭都有两个洗衣机,大家都觉得我们确实还需要一个小的洗衣机,这样我们更方便了。
如今,这个例子经常被当作厂家成功开发消费者需求的经典案例来说。我承认它是很成功的。但是,这个例子恰恰就是一个科学技术越过临界点的例子,它其实已经超出了我们原先生活中的必要需求。我们的这些新需求都是被“开发”出来的。于是,今天有一个相当激进的说法是,不断被开发的新需求、新技术 “已经沦为资本的帮凶”———主要是为资本的增值服务了。
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是科学技术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比如克隆人这种事情,根本不是我们今天的需求,而完全是科学狂人的狂想。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完全用不着企盼说,快点把人克隆出来吧!我们反而要约束它。为什么各国都在法律上约束这个事情?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发展得太快了。科学研究应该是有禁区的。尽管在不同时代,这个禁区可以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比如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还没想好、还没准备好,我们就不该急着去闯那个禁区。
本来,科学技术是帮助我们谋求幸福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正在被现代化生活、被技术的不断发展挟持。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认识。很多人可能不接受这一点,现代化生活怎么会是强加的?不正是我们全心全意想要追求的吗?
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环保人士也买车。我有个投身于环保活动的朋友,他认为,整个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不好的,但是前不久他对我说,他也打算买车了。此外,现在几乎所有现代化的东西,他没有不用的。于是,我们问他,你整天讲环保,你干什么还买车啊?你难道不应该身体力行,尽量不这么做吗?他的回答是,我买车是被迫的。包括手机、电脑、互联网,他说我都是被迫去用这些东西的。因为,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的都市里,我如果不用这些东西,我就没办法好好生存下去,于是,我必须用这些东西。那么,他生存在这个都市里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就是要宣传环保,提倡重新认识现代化。大家听出来问题了没有?这其实就好比得了好处,还要指责好处本身的不是。因为他觉得他过的现代化的生活是被迫的、是被周围的环境设定的,他就有权反思这个现代化。
其实,现在好多现代化的东西,都是类似的。从某种比较极端的意义上来说,就像“毒品”,我们用了以后就离不开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用了它们,就有义务去歌颂它们。我们要改变这个想法。有一些东西虽然
你没有明显感觉到被胁迫去使用,你觉得用的时候还是很情愿的,你也要时常保有一种自觉批判的态度。也就是说,即使你过上了这种生活,你也要认识到这个生活未必是最好、最合理的,只是你现在已不得不过。也许,没有它们的时候,你的生活其实更幸福。
归根结底,人类的幸福比科学技术本身更重要,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则。

谁道人生无再少-揣摩的拼音


你是谁的英文-义正词严


尊重的近义词-苦乐


立刻的反义词-龙腾虎啸


靴子英文-载客读音


藤野先生原文-馥怎么读


举例子的句子-编撰的读音


典范造句-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