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一)及答案

余年寄山水
914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9: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身是菩提树-英语话剧剧本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
思考)、(问题解决)、(情感 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 够的时间和空
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 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
直观)与(推理能力)。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选择题(1-6 单项选择,7-10 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学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6、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其它数
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 ×)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 )
7、 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 √ )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 )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 )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 )
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 ( √ )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
13 、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
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 )
四、名词解释: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 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
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
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 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
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 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
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 要形式。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 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
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 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
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 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
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 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
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 学习过程中。
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 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
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同类词有: 认识, 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
认识,会。
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同类词:证明。
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 感受,尝试。
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 获得经验。同类词:体
会。
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 和安排教学内容;②
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 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
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 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
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
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
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 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
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
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 估算。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2)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 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
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 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 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数学课程 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 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 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1、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 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
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 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
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论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
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
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得数学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
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
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
学生积极思考;发 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
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
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 效
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发展。 学
生获得知识, 可以通过接受学习,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
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 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只有亲身参与教师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 到
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 把握教学
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
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
问题,或者准确、 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 的
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
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
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
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 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
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
能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
导作用关系的有效 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
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
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 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 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
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 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
好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
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 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
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 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



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 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
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12 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
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 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
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 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学 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 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br>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 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 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 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 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 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 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br>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 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
思考)、(问题解决)、(情感 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 够的时间和空
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 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
直观)与(推理能力)。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选择题(1-6 单项选择,7-10 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学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6、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其它数
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 ×)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 )
7、 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 √ )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 )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 )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 )
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 ( √ )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
13 、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
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 )
四、名词解释: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 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
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
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 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
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 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
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 要形式。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 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
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 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
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 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
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 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
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 学习过程中。
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 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
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同类词有: 认识, 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
认识,会。
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同类词:证明。
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 感受,尝试。
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 获得经验。同类词:体
会。
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 和安排教学内容;②
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 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
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 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
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
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
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 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
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
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 估算。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2)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 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
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 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 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数学课程 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 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 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1、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 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
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 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
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论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
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
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得数学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
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
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
学生积极思考;发 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
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
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 效
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发展。 学
生获得知识, 可以通过接受学习,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
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 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只有亲身参与教师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 到
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 把握教学
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
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
问题,或者准确、 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 的
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
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
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
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 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
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
能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
导作用关系的有效 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
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
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 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 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
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 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
好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
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 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
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 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



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 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
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12 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
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 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
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 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学 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 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br>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 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 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 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 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 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 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br>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 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公司制度-bpmf教学设计


英语论文格式-中红博爱公司


有关月的诗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四川农业大学专业-下雪的作文


临城实验中学-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西瓜的作文-厂规制度


大连软件学院-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品三国读后感-中国证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