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新 课标
1、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和推
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
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数学课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5、《数学课程标准》明
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四
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
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
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
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
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
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
)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1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
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
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
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
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
律),并加以验证,是
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10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
(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力。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
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
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
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
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
12、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
程度上提高学
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
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
展。
3、与现
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
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新课程的“三
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
的内容体系,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br>(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
机现象)。
10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象),建立初
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
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
器)的
初步应用等。
3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
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
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
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
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
、(代数初步知识)、(统
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
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
4
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
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
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
(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
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
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
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
显)。
2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
2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
程有所体验。
5
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定性
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
用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
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
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
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
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
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6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
br>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
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
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
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
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
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
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1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
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7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
学生的数感、符
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7、科学计
算、理论、
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
第二是
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
br>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
一。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
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
(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
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
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8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选择题
1
、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2、(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
字、声音、图像等,
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
度要求(1-2 题分) <
br>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
、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
数)的意义。
7、、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
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9
8、(了解)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
说明对象的有关
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9、
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
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1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
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
1.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
材教 )。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
性)的过程。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
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
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
性目标)的动词。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
反映出
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10
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
会。
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
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
11、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
的眼光审阅和
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
为进行反思)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
在转动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分为(三个)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
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
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11
多项选择
1、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3.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
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6.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
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2、为了
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
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
发展。
12
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新课程的“三
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
的内容体系,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br>(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
机现象)。
10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象),建立初
步的(空间观念)。
8.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
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
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
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9.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13
(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
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
16 、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
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
(代数初步知识)、(统
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
调
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
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
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
14
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
(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
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
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
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
显)。
2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
2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
程有所体验。
10.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定
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
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
15
11.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1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13.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
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
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
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
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
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6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
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
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
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
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
想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
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1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
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
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
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7、科学计
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
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
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7 <
/p>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
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
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14.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
务之一。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
间与图形的有关
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
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
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8
19
新 课标
1、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
的(抽象
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
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数学课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5、《数学课程标准》明
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四
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
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
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
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
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
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
)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1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
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
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
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
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
律),并加以验证,是
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10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
(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力。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
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
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
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
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
12、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
程度上提高学
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
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
展。
3、与现
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
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新课程的“三
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
的内容体系,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br>(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
机现象)。
10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象),建立初
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
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
器)的
初步应用等。
3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
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
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
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
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
、(代数初步知识)、(统
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
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
4
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
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
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
(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
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
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
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
显)。
2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
2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
程有所体验。
5
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定性
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
用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
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
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
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
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
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6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
br>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
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
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
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
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
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
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1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
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7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
学生的数感、符
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7、科学计
算、理论、
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
第二是
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
br>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
一。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
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
(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
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
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8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选择题
1
、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2、(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
字、声音、图像等,
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
度要求(1-2 题分) <
br>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
、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
数)的意义。
7、、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
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9
8、(了解)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
说明对象的有关
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9、
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
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1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
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
1.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
材教 )。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
性)的过程。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
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
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
性目标)的动词。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
反映出
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10
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
会。
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
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
11、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
的眼光审阅和
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
为进行反思)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
在转动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分为(三个)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
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
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11
多项选择
1、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3.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
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6.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
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2、为了
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
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
发展。
12
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新课程的“三
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
的内容体系,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br>(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
机现象)。
10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象),建立初
步的(空间观念)。
8.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
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
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
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9.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13
(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
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
16 、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
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
(代数初步知识)、(统
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
调
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
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
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
14
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
(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
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
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
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
显)。
2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
2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
程有所体验。
10.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定
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
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
15
11.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1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13.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
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
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
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
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
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6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
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
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
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
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
想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
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1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
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
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
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7、科学计
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
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
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7 <
/p>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
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
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14.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
务之一。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
间与图形的有关
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
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
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