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楼宇经济现状及对策
萌到你眼炸
903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2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朔的读音-出恭的意思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城市管理开发区化和开发区建设城市化的城区发展模式,楼宇(总部)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概况
1、总部楼宇情况
高新区(滨江)集团总部产业起步于1998年,发展于2002年高新区、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发展模式以园区的业态为主。位于区政府东西两侧区块、沿江区块及沿江南大道地块,总用地面积450亩,规划建筑面积180万方,主要是利用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抓住企业总部向省会城市集聚的机会,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上市公司总部、民营企业500强总部和省属企业总部入驻。
⑴总部大楼建设情况
目前,已正式入驻高新区(滨江)集团总部区块的集团总部共有34家,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园区内康恩贝集团、吉利集团、苏泊尔集团和省农资集团、新大集团等9家集团总部正式投入使用,盾安控股等12家集团总部在建,13家集团总部项目正在进行开发前期准备工作。
⑵总部大楼产业集聚情况和税收情况
截止目前,已入驻的总部企业在我区新注册企业74家,注册资金51亿元,其中外资15796万美元,投资生产项目12个。2005年、2006年、2007年总部企业在我区纳税分别约为1.37亿元和2.3亿元、2.9亿元,增长态势良好。
2、标准厂房和特色园区情况:
目前我区已投入使用标准厂房共有22家,总建筑面积74万方,其中可招商面积近35万方。拥有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高新节能环保科技园、杭州西湖数源软件园、杭州东部软件园、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杭州拓峰科技园、杭州西溪软件园、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华业高科技产业园、天堂软件园等十大特色产业园。2007年我区十大特色园区共入驻企业561家,上缴税收9.41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业在楼宇经济的土壤里得以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建立机构
滨江区自建区以来,本着"工业生产进园区、农民居住进小区、集团总部进城区"的规划建设目标,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总部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及早建立了总部经济的工作机构,历任区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及时解决总部项目招商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切实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编制规划
我们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的思路,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对总部区块进行深化设计,在2000年就完成了整个总部园区的
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对每个地块的规划指标都作
了详细的设定,并初步拟定了大楼建筑的概念性方案,做到先规划后招商,牢牢把握了总部楼宇项目的质量关和品位关。
3、强化招商
引进和发展总部经济,招商是关键。在总部楼宇项目招商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一些环节:一是实施专业化招商。以区外经贸局(招商局)为主负责总部项目的招商,确保招商工作专业化水准,提高招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实施定向招商。及时跟踪民营企业500强、上市公司和省属企业的投资动态,实行定向上门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实施以企引企招商。认真做好对现有总部企业的服务,充分发挥它们以企引企的作用,我们还对总部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招商业务知识培训,建立起了总部企业的招商队伍和工作网络。四是实施专题招商。为扩大我区总部经济的影响,我们举办了三场总部招商说明会和签约仪式,实施专题招商。五是实施配套招商。对个别确有实际需要的项目,我们还提供必要的产业用地为其总部项目配套,增强对这些企业的吸引力。
4、制订政策
根据2007年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我区及时研究并出台了《关于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符合入驻楼宇标准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租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创造鼓励发展楼宇经济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存在问题
1、人气不足,商业氛围不够浓厚。滨江作为新城区,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老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人气不旺,商业氛围不浓等制约楼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各楼宇的硬、软环境参差不齐,从发展角度看还存在部分楼宇停车泊位紧缺、楼宇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
2、部分楼宇资源招商难度大。为确保总部楼宇的自用性质,当初我区在引进集团总部项目时约定在5年之内不得转让,只能出租和自用,由此造成了企业自用需求量低和城市建筑容积率要求高的矛盾,再加上我区人气不旺、商贸配套不全等因素,造成部分总部楼宇资源对外招租难度加大。
3、总部地块定向招商困难。我区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划起步早和土地定向招商,自2005年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后,综合用地挂牌不能再设置定向条件,房地产商也能参与集团总部地块的竞买,使得总部用地成本大幅提高,让部分意向总部企业望而却步,一些总部项目难以顺利落点。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提高认识,促先进理念。高新技术产业是楼宇经济的最佳载体,软件、研发、
文化创意类产业占用资源少产出效益高,往往利用现有楼宇即可形成规模产业,例如我区有软件上市企业13家,其中12家都集中在楼宇里,而软件研发、文化创意产业恰恰是我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与老城区错位发展,集聚以高新企业为主的科技楼宇经济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结合软件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形成特色产业楼;二是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引导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入驻,使之成为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楼宇,为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业平台。
2、转变方式,促招商转型。具体注重四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由楼宇建设为主转向楼宇建设和楼宇招商并重,做到以楼引税,以地引产;二是招商方式由楼宇业主"单兵作战"为主转向政企联手,形成合力招商;三是招商模式由传统的以地招商转向楼宇招商,实现无土招商;四是招商领域由招省内企业为主转向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和职能总部以及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软件百强企业、文化创意知名企业为主。
3、整合资源,促四力合一。前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密部署下,我们摸清了楼宇资源的家底。从现状看,我区可用于对外招商的楼宇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楼宇招商资源约26万平方米,占8个城区总量的16%;厂房招商资源近35万平方米,占8个城区总量的24%,发展楼宇经济潜力巨大。有效整合各方楼宇资源,是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基础性工作。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八大国家级基地(园区)和十个特色产业园为抓手,促进区委、区管委会主导力,外经贸局(招商局)、发改局统筹力,软件基地办、集成电路基地办、动漫基地办、科创中心等服务力和楼宇业主主体力"四力合一",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4、拓展空间,促项目推进。楼宇只是物理载体,而项目入驻楼宇后才能起"化学反应",真正形成楼宇的经济概念,因此项目推进是楼宇经济发展的根本。虽然我区的楼宇资源已有相当的规模,但要成为创新能力强的示范区,确立在全市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大孵化器'地位,以及要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向世界级IT产业基地的目标努力,现有的楼宇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低、小、散的楼宇资源,更是无法满足高、大、新项目的特殊要求。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拓
展空间,以推动"三个100万方"为重点,加快项目落点建设,借项目推进来发展楼宇经济,实施大项目带动的三年行动计划。"三个100万方"是08年新竣工100万平方
米产业、研发及公建用房;新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产业、研发及公建用房;新挂牌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研发及公建用地。
5、集聚人气,促商贸配套。商贸服务业一直是我区发展的一块短板,如何突破商贸发展瓶颈,使商贸配套与楼宇经济能够良性互动,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一是抓好宜家、易买得等在谈重点项目的落点工作,确保今年至少开工一个大型商贸项目。二是抓好列入2008年杭州市重点商贸服务项目的建设,协助开展"活力滨江、魅力星光"主题招商活动,确保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开街。三是用足用好商贸政策,借助07年商贸推介会的成果,推出沿江、沿路等位置好、地段优的闲置商业楼宇,推进一批品质高、小而精的商贸项目在滨江集聚。四是加快钱江四桥周边商业的集聚,利用第六空间、物美、宜家等品牌项目优势,培育新的商业中心。五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区的特色和优势,拓展对信息服务业的招商,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投行、证券、金融、中介咨询等项目,逐步实现我区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切实解决我区人气不足、配套薄弱等制约楼宇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6、完善政策,促机制健全。发展楼宇经济,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健全的运作、考核机制必不可少,我区将借助杭州市出台的总部经济政策之东风,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楼宇业主、入驻单位和社会各界等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参与楼宇经济的积极性,使我区的高新产业楼宇经济成为杭州楼宇经济的一大亮点。
五、建议
目前,我市楼宇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省会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也相得益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市在出台楼宇经济发展指导规划的同时,紧密结合前期出台的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指导、优化全市的楼宇功能布局,尽量避免各城区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使各城区的楼宇经济得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统一对外。
2、建议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实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省会经济和民营经济等内涵,提高杭州市作为"经济强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