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合集及答案
佛山公务员考试网-暑假学习计划表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发展)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
的变化促使数学课
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人才多
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
福奠定
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
面
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
br>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
分析,“内容标准”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
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
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
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
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
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
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
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
流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
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
位置与变换),(负
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
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
务之一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
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A,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
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
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 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
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旋转 )、( 对称
现象
),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负
数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
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
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
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
(统计初步
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
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
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
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
2
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
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
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能力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务教育阶段
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
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
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
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
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
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
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
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
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
br>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实
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br>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三、判断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
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
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个性倾向。(√)
5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
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
的变化促
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
“人才多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
发展和幸福奠定
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
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
面
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
br>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
分析,“内容标准”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
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
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
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
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
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
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
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
流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
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
位置与变换),(负
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
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
务之一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对称现
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A,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
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
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 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
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旋转 )、( 对称
现象
),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负
数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
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
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
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
(统计初步
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
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
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
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
2
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
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
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能力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务教育阶段
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
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
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
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
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
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
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
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
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
br>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实
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br>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三、判断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
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
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个性倾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