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合集及答案(最新修正版)

余年寄山水
926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22: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澳洲大选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 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
革,(数学自身)的变化 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 (“人
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
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 )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
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
度)等四个方面 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 内容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 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
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
向全体 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go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 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
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
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 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
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 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
动与技术教育。)
2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
事数学活动和交流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
有关内 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 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
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 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go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简答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 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 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
的课堂行为。
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
目 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
改革从观念到实 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
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 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所提供
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go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三)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 价结果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 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
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 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
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 结构;社会与文化不
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 识不仅
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
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 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
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 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
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成绩不 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
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 和自己意见
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
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
生寻 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 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
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 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
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 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
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go



答: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 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
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
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 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
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
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
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 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 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 br>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
评价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
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 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
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 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 生乐意并有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go



数 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
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 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
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 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改革的过程
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
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
的要 求。
三、 论述题
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通过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 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
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 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
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 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的发展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
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go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 教材进行
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 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
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
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 “发展”是指:(1)
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
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 br>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课 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
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
go


< br>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
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
发展的 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
师生关系的定位,师 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
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 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
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
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
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 重知识传授向重学
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封
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
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
参与 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 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
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 导学生主动
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
也要指导和 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
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 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
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
go



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为学生
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
促进 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 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 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
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
重要的是要 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
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 》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
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 自己有效的
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br>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br>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 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 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 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
在哪里;如果没 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 场景,小朋
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 -9;
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
go



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9+7=16 16-9=7 ④
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 老师统统是微
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 提
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
为 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
护了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
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
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 _与__合
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
态度_等 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 应用等四
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 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 交流 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go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
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
全体学生,实现 (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
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go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 被淘气的小
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 ,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
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 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 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
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go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 刻画数学活动水
平的( 1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2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go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
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
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
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
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go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
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
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 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 、(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
性)(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
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 ),
感受(平移 )、( 旋转 )、( 对称现象 ),建立
初步的( 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
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负数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导者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 ,向他们提供
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br>(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
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它
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 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
(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 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
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 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go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
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
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
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
用) 为主题。
24、与 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
学习要求方面有(有 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能力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
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
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go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br>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 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
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
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
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 动水平
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go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A,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
推理能力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
(2)、关注人性原则;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
(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
go



(2)、反馈功能;
(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
(2)、环节不要太细;
(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 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
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 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
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 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
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
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 本功能是促
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 br>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
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
生的潜能,建立自信 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重要数学知识(包 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
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 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
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 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
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 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go



答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 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 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
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 个学生都在原有的
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
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
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
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 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
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 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 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体
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
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 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 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go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
(推理)的思 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 br>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 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
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 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
价的 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
价和(等级评价)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 法)解决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 br>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
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 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
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
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
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
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go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 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 br>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 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因材施教 。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
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go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 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
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
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 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
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go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 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
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实现(A,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go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go



三、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 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
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 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
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 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
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 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
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 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
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 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 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
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 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
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
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 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
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go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 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 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 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 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 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go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 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 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 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
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
个学生在原来的 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 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 学生发展的锁链,
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3、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在学生小 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
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 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
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 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
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 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
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 “考具”,
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 张;
“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
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
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
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 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
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 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
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 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 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
go



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
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 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
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 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 个方面作了进一步
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数学教 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 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 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
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 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
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 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
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 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
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 问
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go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
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 转后的位置。从课程
上看: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
次。(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采用
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 略1分,表示次数3分,共4分)
生画
内容
对9
什么
答案要点:可 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
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列出 完整的可能次数3分)


李明算对的次数
王佳算对的次数
0
9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8
1
9
0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2分)
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 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
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 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
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只能用 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偶
性明确说明得2分)
五、案例设计(第1、2题各6分,第3题10分,共22分)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 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
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 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鸡数×2+兔子数×4=50 用X表示鸡数,用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X+Y=20 解得:X=15
2X+4Y=50 Y=5 答: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 (m,n是常数)
2X+4Y=m
(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 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
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1111
答:〖例题〗:计算 + + + =
24816
go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
半,联想到 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
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 -
115
的差,结果为 。
1616
1

2
1

8
1

4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
的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
为易。)
1

16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 (见附件图,
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
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过 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
境中,了解常见的 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分解出具体学习目标。
答案 要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 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 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学习目
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 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关键
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测)
(2)请结 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简要说明设计
的意图。(要求学生5分钟 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再现过程的填空题(对竖式步骤的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
纳出的数 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它类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 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
go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 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
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 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
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对数据统计
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 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二、选择。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go
( C )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判断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
的学习 需求。(√)
四、简答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 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
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
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 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
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
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
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 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
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
生 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 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 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go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出发,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 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
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 都在原有
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动,如运 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 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
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 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 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六、案例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 ,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
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 ,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
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
觉得它们是一 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
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 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
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 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
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 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
互动中才能生成。



go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go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 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因材施教 。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判断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四、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 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 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 、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 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go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 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 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 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 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br>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 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有人认 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
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
革 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说明:自己找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
六、案例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 ,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
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 有关注知识获
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
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
能 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续 )、(和谐)
go



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是数
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
面发展 )。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②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 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
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
的( ① )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go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
“课程标
、三、判断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 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 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
感、态度、个性倾向。(√)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
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go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 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
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 br>(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
讨论的 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 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
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 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
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 br>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
及大量 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
的问题,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案例
请分析如下案例: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
么多学生 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
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2、
不同的学 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
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
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
体现算法多样化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 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
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 算。)要求圆
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
相 觑,不知所措)。
答: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这样设
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
知的积极性。
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 牌数猜
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92年96年2000年分别获得 5 16 16 28枚金牌 。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
go



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go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 学课程改
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人
才多样 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
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 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 况、)形成(理
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
度)等四个方面 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 内容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 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
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
向全体 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go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 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
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
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 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
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 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
动与技术教育。)
2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
事数学活动和交流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
有关内 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 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
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 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go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简答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 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 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
的课堂行为。
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
目 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
改革从观念到实 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
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 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所提供
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go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三)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 价结果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 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
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 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
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 结构;社会与文化不
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 识不仅
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
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 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
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 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
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成绩不 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
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 和自己意见
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
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
生寻 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 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
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 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
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 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
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go



答: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 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
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
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 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
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
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
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 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 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 br>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
评价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
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 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
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 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 生乐意并有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go



数 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
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 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
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 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改革的过程
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
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
的要 求。
三、 论述题
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通过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 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
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 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
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 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的发展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
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go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 教材进行
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 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
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
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 “发展”是指:(1)
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
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 br>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课 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
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
go


< br>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
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
发展的 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
师生关系的定位,师 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
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 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
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
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
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 重知识传授向重学
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封
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
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
参与 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 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
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 导学生主动
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
也要指导和 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
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 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
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
go



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为学生
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
促进 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 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 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
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
重要的是要 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
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 》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 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
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 自己有效的
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br>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br>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 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 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 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
在哪里;如果没 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 场景,小朋
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 -9;
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
go



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9+7=16 16-9=7 ④
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 老师统统是微
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 提
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
为 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
护了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
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
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 _与__合
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
态度_等 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 应用等四
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 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 交流 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go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
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
全体学生,实现 (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
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go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 被淘气的小
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 ,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
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 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 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
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go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 刻画数学活动水
平的( 1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2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go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
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
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
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
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go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
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
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 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 、(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
性)(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
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 ),
感受(平移 )、( 旋转 )、( 对称现象 ),建立
初步的( 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
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负数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导者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 ,向他们提供
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br>(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
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它
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 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
(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 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
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 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go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
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
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
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
用) 为主题。
24、与 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
学习要求方面有(有 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能力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
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
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go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br>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 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
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
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
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 动水平
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go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A,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
推理能力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
(2)、关注人性原则;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
(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
go



(2)、反馈功能;
(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
(2)、环节不要太细;
(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 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
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 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
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 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
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
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 本功能是促
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 br>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
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
生的潜能,建立自信 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重要数学知识(包 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
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 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
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 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
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 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go



答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 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 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
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 个学生都在原有的
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
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
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
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 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
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 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 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体
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
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 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 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go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
(推理)的思 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 br>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 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
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 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
价的 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
价和(等级评价)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 法)解决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 br>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
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 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
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
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
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
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go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 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 br>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 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因材施教 。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
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go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 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
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
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 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
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go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 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
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实现(A,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go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go



三、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 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
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 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
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 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
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 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
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 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
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 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 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
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 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
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
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 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
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go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 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 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 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 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 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go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 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 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 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
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
个学生在原来的 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 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 学生发展的锁链,
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3、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在学生小 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
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 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
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 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
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 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
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 “考具”,
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 张;
“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
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
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
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 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
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 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
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 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 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
go



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
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 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
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 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 个方面作了进一步
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数学教 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 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 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
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 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
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 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
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 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
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 问
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go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
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 转后的位置。从课程
上看: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
次。(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采用
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 略1分,表示次数3分,共4分)
生画
内容
对9
什么
答案要点:可 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
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列出 完整的可能次数3分)


李明算对的次数
王佳算对的次数
0
9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8
1
9
0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2分)
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 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
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 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
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只能用 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偶
性明确说明得2分)
五、案例设计(第1、2题各6分,第3题10分,共22分)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 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
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 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鸡数×2+兔子数×4=50 用X表示鸡数,用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X+Y=20 解得:X=15
2X+4Y=50 Y=5 答: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 (m,n是常数)
2X+4Y=m
(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 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
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1111
答:〖例题〗:计算 + + + =
24816
go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
半,联想到 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
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 -
115
的差,结果为 。
1616
1

2
1

8
1

4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
的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
为易。)
1

16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 (见附件图,
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
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过 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
境中,了解常见的 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分解出具体学习目标。
答案 要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 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 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学习目
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 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关键
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测)
(2)请结 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简要说明设计
的意图。(要求学生5分钟 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再现过程的填空题(对竖式步骤的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
纳出的数 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它类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 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
go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 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
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 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
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对数据统计
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 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二、选择。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go
( C )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判断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
的学习 需求。(√)
四、简答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 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
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
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 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
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
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
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 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
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
生 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 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 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go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出发,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 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
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 都在原有
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
学活动,如运 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 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
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 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 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六、案例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 ,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
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 ,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
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
觉得它们是一 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
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 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
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 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
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 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
互动中才能生成。



go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go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 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因材施教 。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
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判断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四、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 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
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 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 、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 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
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go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 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 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
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 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 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 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
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 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br>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 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有人认 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
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
革 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说明:自己找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
六、案例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 ,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
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 有关注知识获
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
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
能 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续 )、(和谐)
go



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是数
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
面发展 )。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②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 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
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
的( ① )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go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
“课程标
、三、判断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 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 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
感、态度、个性倾向。(√)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
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go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 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
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 br>(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
讨论的 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 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
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 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
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 br>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
及大量 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
的问题,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案例
请分析如下案例: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
么多学生 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
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2、
不同的学 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
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
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
体现算法多样化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 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
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 算。)要求圆
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
相 觑,不知所措)。
答: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这样设
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
知的积极性。
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 牌数猜
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92年96年2000年分别获得 5 16 16 28枚金牌 。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
go



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go

英语六级报名-中红博爱


婚礼感谢词-财务经理工作总结


奥运精神-中秋节的来历50字


湖北警官职业学院-节能降耗工作总结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初中教导处工作计划


爱短信-山东聊城教育信息网


征集志愿-师德表现


青春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吉林省会计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