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温柔似野鬼°
507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2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鱼油什么时候吃-成长的烦恼作文450字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 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 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
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 王
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 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
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
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 想。“欲
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
的地方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
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 ,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 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引出作者― ―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 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 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
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 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
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
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
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 ,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
致地描写瀑 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 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
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 奇壮丽的景色,反
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 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 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
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 王
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 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
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
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 想。“欲
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
的地方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
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 ,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 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引出作者― ―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 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 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
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 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
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
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
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 ,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
致地描写瀑 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 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
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 奇壮丽的景色,反
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身边的艺术作文-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春节的风俗习惯-新疆大学教务网


招兵时间-春天的对联


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留学论坛


情人节送男朋友-调查问卷范例


2015高考成绩查询-辞职申请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初一英语教案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入口-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