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余年寄山水
890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1: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刘淑怡 时间 2017年 10月9日
课 题 6火红的枫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
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意境,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 师的热爱,
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板书设计:
6火红的枫叶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爱老师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将字写美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世界上 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
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
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火红的枫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 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
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
音或请教同 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
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
2.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评
价。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
就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检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检测:
(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比赛读。)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枫想总为而
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shù xiǎng yào huǒ hóng
( ) ( ) ( )
sòng gěi zhōng yú kǎ pi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朝霞(zhāo cháo) 记得(de děi)
以为 (wéi wèi) 玫瑰(guī gui)




















备 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 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检测字词。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小提示:
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
师的热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认

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⑵指导朗读。
⑶出示句子: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模仿说句话。
⑷填一填:
(火)红(金)黄(蔚)蓝(洁)白
火红的 金黄的
蔚蓝的 洁白的
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找到枫叶后
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
⑵指导朗读。
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
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在这一天里,你想跟
老师说些什么呢?
3.小结: 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
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 师一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定会很快乐的。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终纸卡)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
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
四、课堂检测:
照样子写词语。
例:许多—许许多多
认真— ( )—













备 注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刘淑怡 时间 2017年 10月9日
课 题 7古诗词两首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乐府和词这两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理解意思;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背诵《忆江南》,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背诵《敕勒歌》,把字写端正,完成补充习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春夜喜雨》和《绝句》。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
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
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
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 一下白居易吗?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
江南名 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
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 段令人愉悦
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
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
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 ,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
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
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
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
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 哪里?小组
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
阅读。

















备 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 ”“见”
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
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
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今天,咱们就一起 到敕勒川去看
看草原的美景。
(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
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
读得很棒的!
5.分组赛读,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 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
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 制
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
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 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
省北部与内蒙古自 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
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 ”
(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 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
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
你看到了什么?
2.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
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 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
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
方。想 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相评价。
(二)后三句
1.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
无边,一望无 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
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
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4.“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
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5.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
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
6.请生读出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喜悦感;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
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上命
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 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
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配乐朗诵
五、画中展示:
1.“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 地延
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
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 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
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
牛群和羊 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 纸和笔把它
画下来吧!(学生作画,师巡视。)(展示绘画作品)
3.今天我们学习 《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
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
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








备 注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刘淑怡 时间 2017年 10月9日
课 题 6火红的枫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
爱大自然,热 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朗 读课文,品读意境,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板书设计:
6火红的枫叶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爱老师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将字写美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世界上 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
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
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火红的枫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 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
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
音或请教同 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
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
2.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评
价。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
就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检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检测:
(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比赛读。)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枫想总为而
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shù xiǎng yào huǒ hóng
( ) ( ) ( )
sòng gěi zhōng yú kǎ pi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朝霞(zhāo cháo) 记得(de děi)
以为 (wéi wèi) 玫瑰(guī gui)




















备 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 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检测字词。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小提示:
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
师的热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认

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⑵指导朗读。
⑶出示句子: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模仿说句话。
⑷填一填:
(火)红(金)黄(蔚)蓝(洁)白
火红的 金黄的
蔚蓝的 洁白的
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找到枫叶后
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
⑵指导朗读。
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
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在这一天里,你想跟
老师说些什么呢?
3.小结: 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
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 师一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定会很快乐的。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终纸卡)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
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
四、课堂检测:
照样子写词语。
例:许多—许许多多
认真— ( )—













备 注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刘淑怡 时间 2017年 10月9日
课 题 7古诗词两首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乐府和词这两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理解意思;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背诵《忆江南》,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背诵《敕勒歌》,把字写端正,完成补充习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春夜喜雨》和《绝句》。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
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
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
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 一下白居易吗?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
江南名 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
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 段令人愉悦
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
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
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 ,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
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
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
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
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 哪里?小组
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
阅读。

















备 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 ”“见”
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
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
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今天,咱们就一起 到敕勒川去看
看草原的美景。
(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
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
读得很棒的!
5.分组赛读,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 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
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 制
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
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 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
省北部与内蒙古自 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
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 ”
(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 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
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
你看到了什么?
2.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
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 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
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
方。想 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相评价。
(二)后三句
1.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
无边,一望无 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
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
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4.“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
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5.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
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
6.请生读出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喜悦感;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
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上命
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 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
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配乐朗诵
五、画中展示:
1.“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 地延
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
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 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
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
牛群和羊 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 纸和笔把它
画下来吧!(学生作画,师巡视。)(展示绘画作品)
3.今天我们学习 《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
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
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








备 注

03年高考作文-西班牙出国留学


关于法制的作文-东营市考试信息网


温尼伯-厨艺大赛


我心目中的英雄-学前班语言教学计划


哥伦比亚国家-会议主持词


小傻瓜-教研计划


暑假手抄报内容-军事科学院


我爱问连岳-金工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