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掌声教案-安全小报内容
4 曹 冲 称 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4个会认字,书写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3.养成遇事多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
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2.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
、止、
量;会写10个生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
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
3.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出示课件)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
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
(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左边表意,都与“木”有关。“柱”读四声,“杆”
读三声。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
记。
4.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需要认识的字都记下来了,那会写字呢?这些字要求
我们会写:称、柱、底、杆、
秤、做、岁、站、船、然。(出示课件)
6.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称、柱、杆、站、秤、船”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
窄右宽。“称、柱、杆、
秤”这几个字中左边偏旁的最后一笔是“丶”,其中“杆”字的第6笔横要写在
横中线上。
7.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提醒学生在写字时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
,相互促进,教师
适时范读指导。
4.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出示课件)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板书设计】
4 曹 冲 称 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称象的过程。
2.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引导学生读第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
方法为什么“直摇
头”?(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文中提到的称象的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1)官员们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的课件。
(2)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学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②“到底”一词说明了什么?能不能把“到底”一词去掉?
③讨论,不能去掉,这样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④指导朗读,读出官员们的疑问,注意读“到底”一词时要加重语气。
(3)官员们提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①“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②用“有的……有的……”说句话。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4)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回答后,是怎样表现的?
(5)过渡:正在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4、5自然段,想象曹冲称象的过程。
1.出示课件:赶象上船——在
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2.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演示曹冲所
说的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
曹冲的聪慧。
(2)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出示课件)
3.比较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谁的好?
4.体会曹冲的聪慧。(出示课件)
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从中得到了
启发;二是他注意观察事物的
特点,善于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1.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2.组织学生讨论,
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评价。(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
从中肯定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实际的
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
识。)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曹 冲 称 象
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
量
得出结论:曹冲善于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互动讨论,通过读
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
气氛中,既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地表
现自己,又能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
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同桌间互说,小组间互评,然后通过幻灯片的
方式观看称象的
过程,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
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复述课文之
后,让学生评一评,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
人的差距,更好地提高自己。
【相关链接】
让 鸡 舞 蹈
孙权曾给曹操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
雉鸡舞蹈,使尽办法,但这珍
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了一面大镜
,摆在
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
煞是
好看。
【教学随笔】
5 玲 玲 的 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5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课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
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认识“玲、详”等15个会认字,会写“画、幅”等10个会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
.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你瞧!(板书:
玲玲)快来和她打招
呼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翻开课本,
咱们一起来看课后的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
生领读)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
音读一读吧!
三、情境中感悟课文。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1)指名读描写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的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2)
教师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
心情会怎样呢?
(3)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4)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5)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1)指名读描写玲玲哭了的句子。(出示句子)
(2)分组读句。
(3)引导学
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
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
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出示句子)
(2)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
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
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3)师:玲玲为什么画了一只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4)出示三幅图:第一幅
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
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
?为什么?
(5)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1)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小组讨论,从中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
(3)教师扮演爸爸,读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
时最想说
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5.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一
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看看
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朗读感悟。
1.学生汇报。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
来。
(1)指名读。
(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句子,把句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圈出来。(啪)你还
知道哪些
表示声音的词?
(3)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用上拟声词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
生动。谁还能
用拟声词说一句话?
2.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如果你是玲玲,你的心情会
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谁来用这种语气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是啊,这么美
的画就这样弄脏了,怎么办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玲玲后
来是怎么做的。
生: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爸爸是怎么启发她的?(指名
读)玲玲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想了想……(出示一
段话)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这一段,思考:“玲玲想了想
”,她在想什么?
现在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时的心情一样吗?指导朗读。
4.玲玲真高
兴啊!看起来已经没用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原来的更美了,更加充
满灵气了。从这一件事中,你受到
了什么启发?
是啊,爸爸也是这样对玲玲说的。出示句子。现在谁来当爸爸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全体男生读一遍。
5.四人一组,全班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板书:坏事 好事)
老师根据
学生的讲述归纳:这里的“坏事”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
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这里的“好事
”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
不如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为乐之类
的好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看到了吧,同学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
么糟。通过爸爸的指点和玲玲
自己的独立思考,她的画看上去更好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我想这
次肯定
会有不同的感受。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齐
读)
2.现在知道坏事要怎样才能变成好事了吗?
3.我们
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也碰到过很多困难,老师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是
老师的孩子的一条裤子(上面
有斑点),谁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
题?
4.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例子吗?指名说一说。
咱们大家交流一下,你曾经碰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5.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开动脑筋,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
3.口头组词,造句。
4.师范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5.展示评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不惊慌失措,
开动你们的脑筋,想出好
的办法。最后,老师还要奖励大家,送给你们几句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弗洛
伊德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看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
【板书设计】
5 玲 玲 的 画
【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用到位、用到精<
br>的并不多。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
教学资源,让原来
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因为一个无意
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
,使得整个画面显得趣味盎然。学生更
好地领悟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
向学生传达这样
一个生活理念: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相关链接】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大师以画虾闻名,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大师不胜其
烦,于是在门口悬一
张告示: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一个好事者,托人用35元求画,意思是想难为一
下大师:你总不能给我画三只半吧!大师起先觉得是有人故意找茬,转念一想:老
画整只虾不是
很呆板吗?于是作了一幅画:三只虾在水草间捕食嬉戏,又有一只从
一个石子后将半个身子探出来,似乎
在观望。整幅画立意精巧,堪称一绝!
6 一
封 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封、削、锅”等16个生字,会写“封、信、今、写”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露西前后所写的两封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写过信吗?给谁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封信》。板书课题
,
“封”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生字,和老师一起书写。
2.“一封信”中的“一”要读四声,一起读课题。
3.课题质疑。
谁给谁写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过渡:同学们真会提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带着
这些问题读文识字,在文中解决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课前我让同学们预习了
这些生字,看
看你能认识几个。
(一)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需要认识的生字。
2.小组展示读生字,看哪个小组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师生随时纠正。
3.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吗?
封 削 锅 朝 刮 胡 修 冷
肩 团 重
完 期 结 束 鲜
4.小组间开火车读。
5.学得
这么快,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大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鼓
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
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6.强调“削”“刮”两个字长得像,它们的部首都是“刂”
,说明和什么有关?和
刀有关,所以用锋利的刀片来“削”或者“刮”,你们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么有意
思呀!
7.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8.出示词语,积累朗读。
闪闪发光 又蹦又跳 一大束鲜花
(二)会写字。
师:需要认识的字我们都掌握了,那要求会写的字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课件:封、信、今、影、支、圆、珠、笔、灯、电。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学生交流难写的字。老师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些字。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珠、灯、电
”。从结构、笔画、占格等方面引导。“珠、
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最后一笔都要变化,“王”
的最后一笔“一”要变
成“”,“”的最后一笔“”要变成“丶”。这样才会写出左窄右宽的字。
4.老师示范写,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封、信、今、影、支、圆、珠、笔、灯、
电)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
一拳。
6.评价、反馈、完善、提升。
7.给生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语掌握之后,再来读课文,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1.学生分组读课文,师生评价。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作业。
回家和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一 封 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露西和妈妈给远在国外的爸爸写信的事。
2.出示主要问题。(出示课件)
师:露西写了几封信?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
,把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画下来,组内交流画下的内容,并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生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我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知道露西第
一封信的内容:很不开心、没人和她玩、台
灯坏了没人修、家里冷清。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出爸爸不在时“我们”为什么不开心的句子,
读一读。
(3)指名学生读句子。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
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
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4)读得好!我听出来了,以前爸爸每天早上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用开
心的语气读)
可是现在,爸爸不在家,没人和“我”玩了,所以“我”很伤心。(用
伤心的语气读)
(5)“一边……一边……”爸爸不管多忙,总是陪“我”玩,多么幸福呀。
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出示课件)
(
6)不光没人陪“我”玩,而且“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你看,爸爸不在
家,我们连生活都成
问题,读出爸爸不在家的失落。
(7)“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总是”一词,你读出了什
么?能不能去掉
“总是”?
课件:A.从早到晚,家里很冷清。
B.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去掉“总是”就不能体现出家里从早到晚都冷清的特点了。
(8)试想,如果爸爸看到这封信会怎样?
师生交流:对,爸爸看到这封信,肯定非常牵挂“我们”,就不会在外安心工作了。
所以,妈妈
就引导露西这样写信。出示第二封信。
2.师生交流第二封信的内容。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我们小组从课文的第7~14自然
段中读到第二封信的内容:过得挺好、自己修
台灯、思念、看电影、天天想爸爸、关爱。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过得挺好?
师生交流:
A.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出示课件)
通过环境描写和小狗的活动衬托出露西的心情很好,生活得挺好。
B.谁能说出几个ABAC式的词语?
又大又圆 又香又脆 又高又帅
C.“啊,太好啦!”露西叫了起来。(出示课件)
露西听到要看电影,她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3)文章的结尾说道“爸爸,我们天天想你”,还画了一大束鲜花,这说明了什么?
师梳理:说明露西和妈妈爱爸爸,表达了她们美好的祝愿。
(4)此时此刻,如果爸爸读到这封信,收到女儿这束“鲜花”,心里会怎样想呢?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1.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2.假如现在你就是露西,请你把这封充满思念、快乐、关爱的信写出来吧。
3.展示作品,朗读第二封信的内容。
四、作业。
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情感。
【板书设计】
6 一 封 信
过得挺好 自己修台灯 思念
看电影 天天想爸爸 关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从整体出发,围绕“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
?为什
么?”这个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的方
式理解
课文并体会感情。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
用“一边……一边……”的句
式说话、积累“ABAC、又×又×”式的词语、对第
二封信的内容进行完善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掌握技能,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链接】
写信的格式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
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
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
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
,
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
康”一类
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姓名,作为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
加上合适的称谓,
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写信的日期一般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边。
【教学随笔】
7 妈 妈 睡 了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4个会认字,7个会写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
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课前观察妈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
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歌词中提到了谁?
3.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
生自由发言。
4.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课件出示课
本插图)
生看图回答问题。
5.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6.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7.生自由回答。(“睡了”应该读得很轻)练读。
8.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师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多
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把课文读熟。
2.生自由练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读,并进行汇报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出示课件)
①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②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③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这几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指导。师范读。生练读。
三、由扶到放,自主识字、写字。
师:
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认真,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
们就来认识一下。(出示带
汉语拼音的生字词)
(一)识字。
1.课件出示需要认识的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字。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字。
4.开火车读。
5.出示课件“摘星星识字游戏”。
6.学得这么快,你是用什么
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大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鼓
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
、联系生活经验等)
7.强调:“哄”是口字旁,说明和什么有关?和嘴有关,用嘴“哄”。你看汉字
多么
有意思呀!
8.出示词语,积累朗读。(出示课件)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微微地笑着 乌黑的头发 沙沙的响声
(二)写字。
师:需要认识的字我们都掌握了,那要求会写的字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课件:哄、先、闭、脸、沉、发、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学生交流难写的字。老师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些字。
3.重点从结构、笔画、占格等方面
引导学生识字。如,“先”上面的“丨”要写
在竖中线上,第四笔“一”略长,下面的“乚”要写得圆润
。“闭”的“门”不能
写得太窄。“哄”“脸”“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左窄右宽。
4.教师板书:哄、先、闭、脸、沉、发、窗,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注
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一尺、
一寸、一拳。
6.评价、反馈、完善、提升。
7.练习组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语掌握之后,再来读课文,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1.学生读文,师生评价。
2.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
睡梦中的妈妈 。
睡梦中的妈妈 。
睡梦中的妈妈 。
五、作业。
观察妈妈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
【板书设计】
7 妈
妈 睡 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
读。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生1:从“睡得好熟”知道妈妈睡得很香。
生2:从“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师:(板书:真美丽)自由读这段,看还能读出什么?(出示课件)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师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一遍第2自然段。
生练读。
4.师:你还知道妈妈的哪个特点?
生3:我知道妈妈好温柔。
你是怎么理解“温柔”的?在你的生活中温柔的人都有谁?(板书:好温柔)
生3:奶奶或者老师……
师:究竟什么是温柔?大家读第3自然段就会知道。(课件出示本段)
生读后,体会出妈妈对我们的爱。
5.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板书:好累)
生4:妈妈确实累了,连小鸟唱歌、风儿在树叶间发出的沙沙声也听不到。
师:是呀,她确实该好好睡一觉了。
6.小结。
妈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
我们去爱呀!(板书:妈妈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深沉的爱
再来读课文吧。
二、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读得很动情,我想问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的?
2.生自由发言。
3.当你的妈妈甜甜地一觉醒来时,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4.生自由发言。
生1:妈妈您辛苦了,我给您捶背吧!
生2:妈妈您太累了,以后能做的事我自己做……
(板书:爱妈妈)
5.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平凡,也并不美丽。是妈
妈教我学走路
,学说话,为我洗衣、做饭,辛苦工作挣钱供我读书。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地付出,青丝已成白发,如
今女儿已长大,又该用什么来回报您呢?让我
们用最真挚的语言来读给生养我们的妈妈听。
6.教师引读,师生共同朗读全文。
7.小结:做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三、作业。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板书设计】
7 妈 妈 睡 了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妈妈的爱 爱妈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语文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本课的教
学目标
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书中悟情,引导学
生美读
,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注重学生主体,焕发课堂活力。体现
“尊重是教育者的第一原则”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
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努力不使课堂成
为“教案剧”的舞台。
【相关链接】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随笔】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标】
1.展示自己的小作品,能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态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
制作过程。
2.欣赏别人的作品,倾听别人的介绍,发现别人在表达中的优缺点,能进行适当的
点评。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态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作品;养
成倾听
别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准备】
1.学生动手进行一项小作品的制作。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现在我们来猜个非常有趣的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出示课件)谜底是什么呢?
(2)学生猜谜。(手)
师:同学们猜得又快又准确
。手是人的一件宝。每天,我们学习和劳动都离不开它。
要使我们的双手变得灵活,需要经常进行一些小
制作。
2.欣赏图片,练习说话。
(1)播放手工制品图,师生共同欣赏。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不少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说话。
师:在这么多造型独特、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中,你最喜欢
什么?用简
洁的语言说说。
3.揭示教学内容。
师:我们班的同学也是手工制作的
小能手,今天,你们把自己精美的小作品带到了
课堂,请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吧!(学生高举自己的手工作
品,向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用心去做了,老师非常高兴。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展示和介绍自
己的手工作品。
教师板书课题:做手工。
二、学法指导。
1.欣赏“不倒翁”。
师:老师最感兴趣的要数这个不倒翁。
(1)出示“不倒翁”。
师:它是一位叫李乐的小朋友制作的。
(2)交流制作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怎样制作不倒翁吗?
有的同学做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同学没做过,
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还不
太了解。那么,怎样通过语言表述,让大家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呢?我们先来
听
一听李乐同学的介绍吧!
2.出示范文,提出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介绍,边听边想李乐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
3.教师朗读范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制作不倒翁
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不倒翁。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我准备好材料:胶水、白纸、钉子、鸡蛋、水彩笔和橡皮泥。然后,就
开始制作了。
分以下四步进行:先拿一个鸡蛋,用钉子扎一个小孔,把蛋清和蛋白倒出来。
再在蛋壳里填满橡皮泥,用
手把它铺平。然后用白纸做成帽子,画上条纹,再用胶
水粘在蛋壳的尖顶上。最后,用水彩笔在蛋壳上画
上眼睛、鼻子、嘴巴。这样,
不倒翁就做成了。
我喜欢这个不倒翁,再怎么推它,它都不会倒下。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说说李乐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
(2)李乐在介绍不倒翁的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
5.教师小结,板书要点。
李乐小朋友按照制作不倒翁的先后顺序,从“准备材料”“制
作步骤”“我
喜欢不倒翁”三个方面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出示课件)
师
:李乐的这篇介绍,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不倒翁的制作方法,还教给了我们怎样把
制作的过程介绍清楚,而
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教师板
书:先再然后最后)
同学们也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吧,相信大家的介绍一定
很精彩。
6.运用方法自由练说。
(随机板书:有礼貌 讲清楚 说明白)
三、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在六人小组中进行小制作的展示和介绍。首先
请大家读一读
学习要求。
1.屏幕出示小组学习要求,指名学生读。
(1)各小组同学轮流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介绍清楚。其余的
同学认真听,可以
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和建议。
(2)各小组评选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3)推选小组内“最佳介绍奖”的获得者作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活动中,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用词不
当、抓不住要点、
顺序乱、重复讲、方言多等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四、展示评议。
师: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都在进步,能自然、大方地把自己的手工作品介绍给
大家。现在,
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注意做到:
大胆、大方、大声;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语;把过程介绍清楚、明白。(出示课件)
1.各组代表上台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大家不仅展示了各种各样有趣
的
手工作品,还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制作的过程。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手工制作的乐
趣。同时,大
家在交际过程中还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五、课后练笔。(出示课件)
把你认为最好的或自己最喜欢的小制作写一写。写完后读给同学们听,请同
学们评一评。
【板书设计】
做 手 工
先→再→然后→最后
有礼貌 讲清楚 说明白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以“做手工”为话题,引导学生展示
并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同时能对同学的介绍进行适当的点评。教学中,主要通过“导入”“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和“展示评议”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
习和交流,培养
学生文明礼貌、谦虚诚恳的交际态度,锻炼学生的表达、倾听、应
对等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
际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随笔】
4 曹 冲 称 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4个会认字,书写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3.养成遇事多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
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2.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
、止、
量;会写10个生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
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
3.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出示课件)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
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
(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左边表意,都与“木”有关。“柱”读四声,“杆”
读三声。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
记。
4.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需要认识的字都记下来了,那会写字呢?这些字要求
我们会写:称、柱、底、杆、
秤、做、岁、站、船、然。(出示课件)
6.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称、柱、杆、站、秤、船”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
窄右宽。“称、柱、杆、
秤”这几个字中左边偏旁的最后一笔是“丶”,其中“杆”字的第6笔横要写在
横中线上。
7.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提醒学生在写字时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
,相互促进,教师
适时范读指导。
4.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出示课件)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板书设计】
4 曹 冲 称 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称象的过程。
2.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引导学生读第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
方法为什么“直摇
头”?(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文中提到的称象的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1)官员们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的课件。
(2)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学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②“到底”一词说明了什么?能不能把“到底”一词去掉?
③讨论,不能去掉,这样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④指导朗读,读出官员们的疑问,注意读“到底”一词时要加重语气。
(3)官员们提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①“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②用“有的……有的……”说句话。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4)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回答后,是怎样表现的?
(5)过渡:正在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4、5自然段,想象曹冲称象的过程。
1.出示课件:赶象上船——在
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2.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演示曹冲所
说的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
曹冲的聪慧。
(2)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出示课件)
3.比较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谁的好?
4.体会曹冲的聪慧。(出示课件)
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从中得到了
启发;二是他注意观察事物的
特点,善于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1.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2.组织学生讨论,
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评价。(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
从中肯定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实际的
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
识。)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曹 冲 称 象
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
量
得出结论:曹冲善于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互动讨论,通过读
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
气氛中,既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地表
现自己,又能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
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同桌间互说,小组间互评,然后通过幻灯片的
方式观看称象的
过程,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
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复述课文之
后,让学生评一评,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
人的差距,更好地提高自己。
【相关链接】
让 鸡 舞 蹈
孙权曾给曹操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
雉鸡舞蹈,使尽办法,但这珍
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了一面大镜
,摆在
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
煞是
好看。
【教学随笔】
5 玲 玲 的 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5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课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
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认识“玲、详”等15个会认字,会写“画、幅”等10个会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
.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你瞧!(板书:
玲玲)快来和她打招
呼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翻开课本,
咱们一起来看课后的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
生领读)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
音读一读吧!
三、情境中感悟课文。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1)指名读描写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的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2)
教师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
心情会怎样呢?
(3)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4)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5)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1)指名读描写玲玲哭了的句子。(出示句子)
(2)分组读句。
(3)引导学
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
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
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出示句子)
(2)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
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
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3)师:玲玲为什么画了一只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4)出示三幅图:第一幅
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
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
?为什么?
(5)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1)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小组讨论,从中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
(3)教师扮演爸爸,读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
时最想说
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5.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一
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看看
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朗读感悟。
1.学生汇报。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
来。
(1)指名读。
(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句子,把句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圈出来。(啪)你还
知道哪些
表示声音的词?
(3)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用上拟声词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
生动。谁还能
用拟声词说一句话?
2.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如果你是玲玲,你的心情会
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谁来用这种语气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是啊,这么美
的画就这样弄脏了,怎么办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玲玲后
来是怎么做的。
生: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爸爸是怎么启发她的?(指名
读)玲玲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想了想……(出示一
段话)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这一段,思考:“玲玲想了想
”,她在想什么?
现在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时的心情一样吗?指导朗读。
4.玲玲真高
兴啊!看起来已经没用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原来的更美了,更加充
满灵气了。从这一件事中,你受到
了什么启发?
是啊,爸爸也是这样对玲玲说的。出示句子。现在谁来当爸爸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全体男生读一遍。
5.四人一组,全班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板书:坏事 好事)
老师根据
学生的讲述归纳:这里的“坏事”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
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这里的“好事
”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
不如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为乐之类
的好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看到了吧,同学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
么糟。通过爸爸的指点和玲玲
自己的独立思考,她的画看上去更好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我想这
次肯定
会有不同的感受。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齐
读)
2.现在知道坏事要怎样才能变成好事了吗?
3.我们
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也碰到过很多困难,老师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是
老师的孩子的一条裤子(上面
有斑点),谁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
题?
4.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例子吗?指名说一说。
咱们大家交流一下,你曾经碰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5.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开动脑筋,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
3.口头组词,造句。
4.师范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5.展示评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不惊慌失措,
开动你们的脑筋,想出好
的办法。最后,老师还要奖励大家,送给你们几句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弗洛
伊德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看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
【板书设计】
5 玲 玲 的 画
【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用到位、用到精<
br>的并不多。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
教学资源,让原来
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因为一个无意
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
,使得整个画面显得趣味盎然。学生更
好地领悟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
向学生传达这样
一个生活理念: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相关链接】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大师以画虾闻名,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大师不胜其
烦,于是在门口悬一
张告示: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一个好事者,托人用35元求画,意思是想难为一
下大师:你总不能给我画三只半吧!大师起先觉得是有人故意找茬,转念一想:老
画整只虾不是
很呆板吗?于是作了一幅画:三只虾在水草间捕食嬉戏,又有一只从
一个石子后将半个身子探出来,似乎
在观望。整幅画立意精巧,堪称一绝!
6 一
封 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封、削、锅”等16个生字,会写“封、信、今、写”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露西前后所写的两封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写过信吗?给谁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封信》。板书课题
,
“封”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生字,和老师一起书写。
2.“一封信”中的“一”要读四声,一起读课题。
3.课题质疑。
谁给谁写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过渡:同学们真会提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带着
这些问题读文识字,在文中解决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课前我让同学们预习了
这些生字,看
看你能认识几个。
(一)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需要认识的生字。
2.小组展示读生字,看哪个小组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师生随时纠正。
3.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吗?
封 削 锅 朝 刮 胡 修 冷
肩 团 重
完 期 结 束 鲜
4.小组间开火车读。
5.学得
这么快,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大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鼓
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
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6.强调“削”“刮”两个字长得像,它们的部首都是“刂”
,说明和什么有关?和
刀有关,所以用锋利的刀片来“削”或者“刮”,你们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么有意
思呀!
7.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8.出示词语,积累朗读。
闪闪发光 又蹦又跳 一大束鲜花
(二)会写字。
师:需要认识的字我们都掌握了,那要求会写的字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课件:封、信、今、影、支、圆、珠、笔、灯、电。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学生交流难写的字。老师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些字。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珠、灯、电
”。从结构、笔画、占格等方面引导。“珠、
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最后一笔都要变化,“王”
的最后一笔“一”要变
成“”,“”的最后一笔“”要变成“丶”。这样才会写出左窄右宽的字。
4.老师示范写,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封、信、今、影、支、圆、珠、笔、灯、
电)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
一拳。
6.评价、反馈、完善、提升。
7.给生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语掌握之后,再来读课文,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1.学生分组读课文,师生评价。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作业。
回家和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一 封 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露西和妈妈给远在国外的爸爸写信的事。
2.出示主要问题。(出示课件)
师:露西写了几封信?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
,把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画下来,组内交流画下的内容,并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生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我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知道露西第
一封信的内容:很不开心、没人和她玩、台
灯坏了没人修、家里冷清。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出爸爸不在时“我们”为什么不开心的句子,
读一读。
(3)指名学生读句子。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
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
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4)读得好!我听出来了,以前爸爸每天早上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用开
心的语气读)
可是现在,爸爸不在家,没人和“我”玩了,所以“我”很伤心。(用
伤心的语气读)
(5)“一边……一边……”爸爸不管多忙,总是陪“我”玩,多么幸福呀。
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出示课件)
(
6)不光没人陪“我”玩,而且“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你看,爸爸不在
家,我们连生活都成
问题,读出爸爸不在家的失落。
(7)“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总是”一词,你读出了什
么?能不能去掉
“总是”?
课件:A.从早到晚,家里很冷清。
B.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去掉“总是”就不能体现出家里从早到晚都冷清的特点了。
(8)试想,如果爸爸看到这封信会怎样?
师生交流:对,爸爸看到这封信,肯定非常牵挂“我们”,就不会在外安心工作了。
所以,妈妈
就引导露西这样写信。出示第二封信。
2.师生交流第二封信的内容。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我们小组从课文的第7~14自然
段中读到第二封信的内容:过得挺好、自己修
台灯、思念、看电影、天天想爸爸、关爱。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过得挺好?
师生交流:
A.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出示课件)
通过环境描写和小狗的活动衬托出露西的心情很好,生活得挺好。
B.谁能说出几个ABAC式的词语?
又大又圆 又香又脆 又高又帅
C.“啊,太好啦!”露西叫了起来。(出示课件)
露西听到要看电影,她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3)文章的结尾说道“爸爸,我们天天想你”,还画了一大束鲜花,这说明了什么?
师梳理:说明露西和妈妈爱爸爸,表达了她们美好的祝愿。
(4)此时此刻,如果爸爸读到这封信,收到女儿这束“鲜花”,心里会怎样想呢?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1.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2.假如现在你就是露西,请你把这封充满思念、快乐、关爱的信写出来吧。
3.展示作品,朗读第二封信的内容。
四、作业。
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情感。
【板书设计】
6 一 封 信
过得挺好 自己修台灯 思念
看电影 天天想爸爸 关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从整体出发,围绕“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
?为什
么?”这个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的方
式理解
课文并体会感情。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
用“一边……一边……”的句
式说话、积累“ABAC、又×又×”式的词语、对第
二封信的内容进行完善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掌握技能,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链接】
写信的格式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
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
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
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
,
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
康”一类
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姓名,作为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
加上合适的称谓,
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写信的日期一般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边。
【教学随笔】
7 妈 妈 睡 了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4个会认字,7个会写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
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课前观察妈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
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歌词中提到了谁?
3.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
生自由发言。
4.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课件出示课
本插图)
生看图回答问题。
5.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6.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7.生自由回答。(“睡了”应该读得很轻)练读。
8.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师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多
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把课文读熟。
2.生自由练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读,并进行汇报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出示课件)
①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②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③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这几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指导。师范读。生练读。
三、由扶到放,自主识字、写字。
师:
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认真,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
们就来认识一下。(出示带
汉语拼音的生字词)
(一)识字。
1.课件出示需要认识的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字。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字。
4.开火车读。
5.出示课件“摘星星识字游戏”。
6.学得这么快,你是用什么
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大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鼓
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
、联系生活经验等)
7.强调:“哄”是口字旁,说明和什么有关?和嘴有关,用嘴“哄”。你看汉字
多么
有意思呀!
8.出示词语,积累朗读。(出示课件)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微微地笑着 乌黑的头发 沙沙的响声
(二)写字。
师:需要认识的字我们都掌握了,那要求会写的字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课件:哄、先、闭、脸、沉、发、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学生交流难写的字。老师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些字。
3.重点从结构、笔画、占格等方面
引导学生识字。如,“先”上面的“丨”要写
在竖中线上,第四笔“一”略长,下面的“乚”要写得圆润
。“闭”的“门”不能
写得太窄。“哄”“脸”“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左窄右宽。
4.教师板书:哄、先、闭、脸、沉、发、窗,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注
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一尺、
一寸、一拳。
6.评价、反馈、完善、提升。
7.练习组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语掌握之后,再来读课文,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1.学生读文,师生评价。
2.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
睡梦中的妈妈 。
睡梦中的妈妈 。
睡梦中的妈妈 。
五、作业。
观察妈妈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
【板书设计】
7 妈
妈 睡 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
读。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生1:从“睡得好熟”知道妈妈睡得很香。
生2:从“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师:(板书:真美丽)自由读这段,看还能读出什么?(出示课件)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师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一遍第2自然段。
生练读。
4.师:你还知道妈妈的哪个特点?
生3:我知道妈妈好温柔。
你是怎么理解“温柔”的?在你的生活中温柔的人都有谁?(板书:好温柔)
生3:奶奶或者老师……
师:究竟什么是温柔?大家读第3自然段就会知道。(课件出示本段)
生读后,体会出妈妈对我们的爱。
5.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板书:好累)
生4:妈妈确实累了,连小鸟唱歌、风儿在树叶间发出的沙沙声也听不到。
师:是呀,她确实该好好睡一觉了。
6.小结。
妈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
我们去爱呀!(板书:妈妈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深沉的爱
再来读课文吧。
二、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读得很动情,我想问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的?
2.生自由发言。
3.当你的妈妈甜甜地一觉醒来时,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4.生自由发言。
生1:妈妈您辛苦了,我给您捶背吧!
生2:妈妈您太累了,以后能做的事我自己做……
(板书:爱妈妈)
5.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平凡,也并不美丽。是妈
妈教我学走路
,学说话,为我洗衣、做饭,辛苦工作挣钱供我读书。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地付出,青丝已成白发,如
今女儿已长大,又该用什么来回报您呢?让我
们用最真挚的语言来读给生养我们的妈妈听。
6.教师引读,师生共同朗读全文。
7.小结:做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三、作业。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板书设计】
7 妈 妈 睡 了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妈妈的爱 爱妈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语文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本课的教
学目标
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书中悟情,引导学
生美读
,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注重学生主体,焕发课堂活力。体现
“尊重是教育者的第一原则”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
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努力不使课堂成
为“教案剧”的舞台。
【相关链接】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随笔】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标】
1.展示自己的小作品,能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态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
制作过程。
2.欣赏别人的作品,倾听别人的介绍,发现别人在表达中的优缺点,能进行适当的
点评。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态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作品;养
成倾听
别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准备】
1.学生动手进行一项小作品的制作。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现在我们来猜个非常有趣的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出示课件)谜底是什么呢?
(2)学生猜谜。(手)
师:同学们猜得又快又准确
。手是人的一件宝。每天,我们学习和劳动都离不开它。
要使我们的双手变得灵活,需要经常进行一些小
制作。
2.欣赏图片,练习说话。
(1)播放手工制品图,师生共同欣赏。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不少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说话。
师:在这么多造型独特、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中,你最喜欢
什么?用简
洁的语言说说。
3.揭示教学内容。
师:我们班的同学也是手工制作的
小能手,今天,你们把自己精美的小作品带到了
课堂,请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吧!(学生高举自己的手工作
品,向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用心去做了,老师非常高兴。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展示和介绍自
己的手工作品。
教师板书课题:做手工。
二、学法指导。
1.欣赏“不倒翁”。
师:老师最感兴趣的要数这个不倒翁。
(1)出示“不倒翁”。
师:它是一位叫李乐的小朋友制作的。
(2)交流制作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怎样制作不倒翁吗?
有的同学做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同学没做过,
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还不
太了解。那么,怎样通过语言表述,让大家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呢?我们先来
听
一听李乐同学的介绍吧!
2.出示范文,提出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介绍,边听边想李乐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
3.教师朗读范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制作不倒翁
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不倒翁。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我准备好材料:胶水、白纸、钉子、鸡蛋、水彩笔和橡皮泥。然后,就
开始制作了。
分以下四步进行:先拿一个鸡蛋,用钉子扎一个小孔,把蛋清和蛋白倒出来。
再在蛋壳里填满橡皮泥,用
手把它铺平。然后用白纸做成帽子,画上条纹,再用胶
水粘在蛋壳的尖顶上。最后,用水彩笔在蛋壳上画
上眼睛、鼻子、嘴巴。这样,
不倒翁就做成了。
我喜欢这个不倒翁,再怎么推它,它都不会倒下。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说说李乐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
(2)李乐在介绍不倒翁的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
5.教师小结,板书要点。
李乐小朋友按照制作不倒翁的先后顺序,从“准备材料”“制
作步骤”“我
喜欢不倒翁”三个方面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出示课件)
师
:李乐的这篇介绍,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不倒翁的制作方法,还教给了我们怎样把
制作的过程介绍清楚,而
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教师板
书:先再然后最后)
同学们也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吧,相信大家的介绍一定
很精彩。
6.运用方法自由练说。
(随机板书:有礼貌 讲清楚 说明白)
三、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在六人小组中进行小制作的展示和介绍。首先
请大家读一读
学习要求。
1.屏幕出示小组学习要求,指名学生读。
(1)各小组同学轮流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介绍清楚。其余的
同学认真听,可以
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和建议。
(2)各小组评选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3)推选小组内“最佳介绍奖”的获得者作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活动中,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用词不
当、抓不住要点、
顺序乱、重复讲、方言多等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四、展示评议。
师: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都在进步,能自然、大方地把自己的手工作品介绍给
大家。现在,
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注意做到:
大胆、大方、大声;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语;把过程介绍清楚、明白。(出示课件)
1.各组代表上台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大家不仅展示了各种各样有趣
的
手工作品,还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制作的过程。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手工制作的乐
趣。同时,大
家在交际过程中还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五、课后练笔。(出示课件)
把你认为最好的或自己最喜欢的小制作写一写。写完后读给同学们听,请同
学们评一评。
【板书设计】
做 手 工
先→再→然后→最后
有礼貌 讲清楚 说明白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以“做手工”为话题,引导学生展示
并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同时能对同学的介绍进行适当的点评。教学中,主要通过“导入”“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和“展示评议”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
习和交流,培养
学生文明礼貌、谦虚诚恳的交际态度,锻炼学生的表达、倾听、应
对等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
际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