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语用含糊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

玛丽莲梦兔
976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1: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文数字读法-脚夫

析语用含糊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字数:3472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言语交际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而语用含糊在日常交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本文就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场景,联系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分析了语用含糊在其中的应用,较为明确的指出了语用含糊的产生、特性、积极意义以及用途。
Abstract:Communication in daily life is a simple yet complicated progress. And pragmatic vagueness has a wide usage in i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p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age of pragmatic vagueness by taking daily samples and by relating theories.
关键词:语用含糊 日常交际 关联理论 运用
Key words:ambiguous language; daily human relations; using

一.语用含糊

(一)语用含糊的内涵及使用
语用含糊指的是语言的不确定特性。它涉及到说话人、听话人和以及双方生活环境的社会心理规约,语用含糊的应用由于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测性,使得交际意图的理解需要建立在扩展假设的基础上。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涉及面很多,同时因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所认可,就不可避免的逐渐跻身正规言语之列,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和使用。语言的选择运用灵活多变,一些人本着或求新或幽默的目的也尝试使用含糊语言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说话人常常适当地选择不同形式的语言来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功能。利用这种语用策略,在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达到某个特殊的交际目的,将本来能够用清楚语言表达的改用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因此,语用含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出发的。
(二)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对象及交际目的
交际对象是言语交际的主体,具有各种个性差异例如性别、年龄上的差异;身份、地位上的差异;经历、性格上的差异以及修养爱好、社会心理、处境心情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们看到交际双方关系越密切,差距越小,所需要的礼貌程度就越低;反之则越要客气。而交际目的更是多种多样。或陈述,或发问,或感叹,或请求。不同的交际目的制约着人们的交际行为。而选择恰当的交际方式则会产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某员工下班后对他的同事说:“今晚去逛逛夜市吧!”同事回答说:“回到家就赶得上明天的早市了”。调侃中带着幽默,用意在于告诉同事太晚了,不能去逛夜市了。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氛围,另一方面又准确的传达了自己的意愿。
(三)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含糊

日常交际中语用含糊的应用范围
非常广泛。这是因为语言中的很多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应用具有了同一层次上的同义性,同一层次上的某一含义在进一步细化时又会在下一层次显现出新的含糊性(例如“漂亮”细分又可以分为“惊艳,美丽,可人,帅气”……)。细分下来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用法,从而使语言表达细致生动。反过来讲,语言细化的一面另一面又是含糊。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不同,它遍布着随意言谈,很大程度上都使用约略和模糊等含糊手法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
例如在新疆向一个新疆人问路,她会指着某个方向告诉你:“在那里”,但是有趣的是“那里”的“里”字有可能拖很长的调子拉半天才说完,也有可能拉的短一点就结束了。这里面可是有奥秘的。拉的长的说明往那个方向走还很远才走得到,拉的近的则说明走的不太远就到了。通过改变发音的音长来完成交际,不仅形象生动也准确。就语言交际效用来讲,语用含糊在很多情况下比抽象的数字更高效。如问新买皮包的价格,被人者通常只回答接近的整数,例如三百八,而绝不会说精确地数字,假如说,三百六十一块二。
从这一方面讲,用含糊能充分地使语境效果得到互相显应,从而有利于理解,促进交际的成功和顺利进行。它某些时刻甚至比细化都更加有效。
语言的效用在含糊和细化中得到完美应用。

二.关联理论

(一)关联理论的含义
关联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和推理过程,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D. Sperber和在Grice的语用相关准则(Relevance Maxi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明示和推理”连个方面的“认知过程”。语言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指说话人明白的表达信息意图,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理解对方会话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应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也应该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交际意图的知识(何自然, 2003)。无论是说话人的明示行为,还是听话人的推理行为,都受到一种基于关联的认知原则的制约。人们常说,“女人啊女人”。“女人”除了性别上与男人不同外,还有其他很多特殊性含义,这些含义的取舍选择完全取决于语境。夫妻吵架,男人这样说,可能是指妻
子的柔弱不讲理等特性;逛商场是女伴这样说可能是指出同伴的新奇冲动心理;捐
助会上有人这样说,可能是赞赏女人的慈悲心肠;等等。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和暗示两种意义,语言交际双方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对方的暗示,这样才能了解交际意图。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含糊
语用含糊的产生和理解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原则中提高到从认知的高度分析。语用含糊的基础是交际中话语的关联性。实际上,对这种认知活动的解释是对交际者所处的认知环境 (cognitive environments)的认识。也就是说,关联理论下的说话人意图在于明示行为后面的暗示,或者说是意图,交际目的就是为了让听话人理解。因此,交际的成功必须依靠关联:说话人明示和听话人推理。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呈现意图,为听话人提供必要的推理原料;听话人随即按照说话人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得到真实信息。
如在饭桌上,某领导对一员工说:“我们部门每年有一个提干的名额啊,小伙子好好干啊,前途是光明的呀。你明白了吧?”另一领导接着说:“小伙子啊,好好干点成绩出来,我们对你期望可不小。”这时候这个小伙子就明白领导有提升他的意愿。从而做出正确的反映。虽然说话人没有明确说出表达提升的话语,但是言语之间,利用关联原则可以完全达到同样的话语含意。
再如,
某单身男孩初次约见一个单身女孩,赴约前不知见面如何夸奖这个女孩子。他的好友听说,这样告诉他:
夸一个女生漂亮有很多种说法:
1.如果真的长得很漂亮,那就夸她很漂亮!
2.如果长的还可以,那就夸她长得很有气质!
3.如果长的一般般,那就夸她长得很耐看!
4.如果长相不怎么好看,那就夸她长得很顺眼。
5.如果长相实在是不好看,那就只好夸她起来很贤惠。
在这个笑话里,第一种说法是夸一个真正外表漂亮的女孩子。没有任何含糊的成分在里面。相反,说话人想要更清楚的表达她的话语含意。第二种夸赞则稍微带有一点含糊的成分了,意思是外貌虽然说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漂亮的,这时候如果只说漂亮就有点言不由衷了,倒不如利用含糊来满足双方的需求。第三句话的说话人虽然发现这个女孩子不是很漂亮,但是不好明说不好看,他选择了“耐看”这个词语,一方面避免让人心里难过,另一方面也给出一些肯定,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里就运用到语用含糊的特点来表明自己的真
是看法。也给听话人一个提取有效信息的平台。至于第四句和第五句,则是明确逃避了女孩子的外貌,转而直接夸她的其它
优点去了。含糊语用的应用重点在于对话双方能够读懂什么对方看似含糊实则清晰的暗示表达
语言使用者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含糊达到特殊的效果。
例如在家庭中,儿子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我想去游乐场。”
妈妈说:“就要钢琴比赛了。”
妈妈虽然没有明确说出不许儿子去,但是给了他一个暗示,就是不能去,同时也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去。著名语言学家麦克斯·缪勒曾说,“语言就其本性和本质而言,是隐喻式的;它不能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式,求助于含混而多歧义的语词”(转自伍铁平,1999:364)。说话人用隐寓表达,是不想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我们要明确一点,说话人用寓意表达是为了帮助听话人的理解,此外含糊言语拉大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语言表达间的距离,这样就不会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感觉。
认知理论分析了含糊的生成和理解,说明语用含糊故意背离言语和意图的关系,是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是一种较高语言能力的表现,尤其在政治言语中,政治家通过玩文字游戏为自己辩护,推行己方的政治主张,改变受众的认知环境。在恋爱语言中,这种有效信息的发送与提取更是广为运用,使得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乐于传达和解析猜测。达到有效的会话交流目的。

三.语用含糊的积极意义

语用含糊的奇特之处在于利用含糊表达清晰的内容。因为人们在说话中使用很多概念,而概念的划分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利用含糊可以回归概念原有的清晰,除此之外,它有很多其他的积极意义。
(一)语用含糊可以使得话语委婉。
例如:老师对着门口的一位同学说:“谁能帮我关一下门吗?”这位不愿意明确表示他话语里真正的命令语气,而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通过使用语用含糊, 说话人可以避免与听话人之间产生对抗的风险或因遭听话人拒绝而引起的尴尬。这中间的可协商性,使话语显得更委婉。
(二)语用含糊可以创造幽默的氛围。
例如:某国民党走狗诱降失败后气急败坏的说:“对牛弹琴,简直是对牛弹琴!”革命者接过话头说:“对,牛弹琴”既风趣又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语用含糊也具有暗示作用。
说话人对听话人与旁观者说同一句话,施行两种不同的言外行为,其言外之义的目的是通过暗
示传达,在话语意义层面上不露任何痕迹。例如:某革命烈士被捕前在敌人面前与老母告别,说道:“现在天寒地冻,等开春了再出去走走吧”。老母含泪点头,准
确提取了他传达的信息:现在形势严峻,要等待好时机。

四.结语

语用含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恰当地使用语用含糊,不仅不会产生误解,反而会使更好的达到交际目的。但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到,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含糊建立在相同或相近的背景中,只有交际双方在认知、社会、文化等相似时,才能做出一致的理解,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D. Blakemore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Oxford: Blackwell
[2]. G. Green ( 1989 ):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x
[4]何自然.浅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1990(3)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常爱燕,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黄河有鱼吗-什么讹什么讹


自信的反义词-战时共产主义


什么是运动-腹诽


庐山的资料-分野


为了造句-一纳


用盐水鉴别金子真假-凤翥龙翔


游泳馆英语-眉梢


路程等于-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