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哲学名言-端午节哪天
★精品文档★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
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2、
品
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
寓意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
练性4、熟
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
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
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
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二、新授:、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生自渎,借助注音读
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指读,生生互
评、默读思考:这
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
共分为三章,三章
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
现,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
读、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
我们一起先来学习
第一部分1、指名读2、逐句理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A、
这里哪个词难以
理解,指出来“黍”:黍子,一种粮食;“无”
通“毋”:不要,不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
:大
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
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贯”:侍
奉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C、将第二
句
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14
★精品文档★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适”:舒心;“逝将”:发誓要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
一讲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
地方“乐土乐土,爰得
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爰”:才,才能B、
将第四句
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
才能得到我的住所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
诵此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用学习上段
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汇报,师适时点评、全班齐读
全文,背诵、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讨论:
从这
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
活、齐背诵,结束全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
鸟》的原
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
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
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四、活动广
角1
、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
理由五、成
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教学目标:1.借助书下注解
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教学过程:一.引
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点是什么?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
故事呢?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三.学生讨论,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请同学
上黑板写出有哪些
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
2016全新精品
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14
★精品文档★
解全文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
进行人物点评,多
角度探究寓意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
么看待郑人“买椟
还珠”的举动呢?五.联系现实,课外拓
展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
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
领悟些什么?推广
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学生归纳,谈本
节课的收获七.布
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br>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四、活动广角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
把这个故事讲
给你周围的人听吧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
中受教育五、成长阶梯填写好三个项目1、《秦西巴纵麛》
教
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秦西巴纵麛》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
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
长知识
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熟读并背诵这篇短文
《淮南子》中的其他故事将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目
标:
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
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
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14
★精品文档★
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我们的
祖先真是了不起!
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2、你还知道哪
些神话故事,读后
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五、成长阶
梯认真填写1、《千金求马》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
br>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
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
文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
活动广角1、在
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
马?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五、成长阶梯认真
填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
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
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
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查阅
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
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2
、与你的小伙伴一起,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五、成长阶梯认真填
写5、姜尚教
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
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
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
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
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
2016全新
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14
★精品文档★
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
,讲讲自己所知道
的姜太公的故事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6、
管仲教学目标:使
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
程:一、阅读人物剪影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作者:admin|时
间:2013-03-2813:33|点击数:304次||第一单元人之初《三
字经》是我
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
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
王
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
“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
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
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
结构紧凑,
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
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
“历
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
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小
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
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
的黄金周
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
,有
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
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
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
证打下基础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1、阅读
《人之初》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
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2、通过学习《
三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14
★精品文档★
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
理,感受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
经》的语言的节
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
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
br>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5、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
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
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⒈识记积累《三
字经》原文⒉
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3.经文
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二课时⒈课前要求学生<
br>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⒉准备《三字经》朗
读磁带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
知《三字经》同学们
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
冶情操《三字经
》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可谓是家喻户晓,
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
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师生接背:那关于《三字
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师随机
评价师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
版本有所不
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
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
理、
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
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
《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
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
201
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14
★精品文档★
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儿童道德
教育丛书》浙江和广东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而起了争执,
现在《三字经》已被列入浙江省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学习《三字经》里的“人之初”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1.谁来把
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
五子读一声方少
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
字音3.指名读课文
,注意把课文读正确三、看注释,查字
典理解短文内容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人性,天性相近
:相同;相似相远;
差别大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
善良的由于个
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
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4、你
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
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
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
后,一定会明
白其中的道理四.作业课后练习背诵本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读《人之
初》,讲人文故事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
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
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
家,你从《人之初》里认识了哪些人?指名学生说2、相信
2016全
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14
★精品文档★
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
人你熟悉吗?你
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出示填空: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杼(zhù)
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3、让我们再读读
他们的故事指导读三、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
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
的?2.集体交流3.指导
学生按照层次背诵第一层比较简单,
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
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
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
基础上男女生
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第三层方法同上三、谈谈你学习课
文后有什么感受?四、
作业:继续练习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
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
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
《三字经》被
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
句句押韵,读起来琅
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
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
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
、教育、哲学”于一
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
轻,学生喜欢听
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
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
br>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14
★精品文档★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
德的启蒙教育,有
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
但只要读熟了,记
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
证打下基础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
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2
、通过学习《三字
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3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
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
br>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
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
高语文学习兴趣5、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
的热爱,明白修
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⒈识记积累《三
字经》原文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3.经文
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二课时⒈课前要求学生
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
读磁带第一课时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
们学习了“人之
初”的内容,谁能起来背给大家听听?2、
总结检查情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宝<
br>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不懂得道德礼
仪,就不能成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
字经里是怎样要求少
年提高自身修养的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1.谁来把课文
2016全新精
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14
★精品文档★
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2.俩人一组互相读
课文,注意订正字
音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徐寨镇明德小学一、教材分析:教
材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蒙书诵读、诗
歌诵读、经典语段、名人长廊、名胜佳境、民族文化艺术等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
中应多鼓励学生
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甚至可以看视频,根
据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二、教学目
标: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精髓进行学
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
们的健康成长奠定
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
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
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
、审美情趣等,感
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
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
2016全新精品
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14
★精品文档★
世界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
外结合、校内外沟通,
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
生直接感受传
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2、
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
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3、拓
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
教,因地制宜,以求达
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一课《笠翁对韵》教案一、开场白今天我
们要学习《笠
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
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
蓑
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范读、带读《笠
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
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
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
用手指跟着
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
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
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
意三、朗读一东、二冬1、
分组读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
—风,大
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
课背诵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
二冬2、
收集对联第二课《小儿语》教案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
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
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
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
20
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14
★精品文档★
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
活结合起来,对少儿
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教师范读原文,
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
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
读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
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
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第三课《治家格言》教案教
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
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
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
设
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
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
懂,却饱含
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
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
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
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
点2、结合译
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
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
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14
★精品文档★
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
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
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
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
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
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
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
读心得3、课
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
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
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
么做?第四课《名贤集》教案教学目
的1)了解有关《名贤
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
中人物形象,
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
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
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
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
、“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
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学流程:
一、
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二
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
并承袭为临川王二、课文
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
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14
★精品文档★
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
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
析1、重点字词:末儿2、重点句子:3、翻译:4、课文知
识的补充曹娥
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
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
”
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
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三、知识的
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
就出现了谜
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
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
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
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
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
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
字谜,即“黄
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
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
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2、
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
受文字的魅力1)谜面:呀2)谜面:群英会3)谜面:欧美
民族[谜底
: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2016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14
★精品文档★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传
统文化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
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
寓意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
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4、熟
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
看到这
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
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二
、新授:、
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生自渎,借助注音读
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指读,生生互评、默读思考:这
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
共
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
现,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
、叠句所以
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
读、学习第一段:这篇诗
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
第一部分1、指名读2、逐句理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A、
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黍”:黍子,一种粮食;“无”
通“毋”:不要,不B、将第一句连起来
,试着讲一讲生:大
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
这里哪个词难以
理解,指出来“女”通“汝”:你“贯”:侍
奉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C、将
第二
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2016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14
★精品文档★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
来
“适”:舒心;“逝将”:发誓要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
一讲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
舒心的地方“乐土乐土,爰得
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爰”:才,才能B、
将
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
才能得到我的住所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
整句话4、背
诵此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用学习上段
的方法,学习二、三段
内容、汇报,师适时点评、全班齐读
全文,背诵、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讨论:
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
活、齐背诵,结束全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
解《黄鸟》的原
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
知2、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四、活动广
角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
说你的理由五、成
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教学目标:1.借助书下注解
和工具书读懂课
文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教学过程:一.引
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点是什么?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
故事呢?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三.学生讨论,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
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
2016全
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14
★精品文档★
解全文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
进行人物点评,多
角度探究寓意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
么看待郑人“买椟
还珠”的举动呢?五.联系现实,课外拓
展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
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
领悟些什么?推广
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学生归纳,谈本
节课的收获七.布
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br>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了解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四、活动广角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
把这个故事讲
给你周围的人听吧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
中受教育五、成长阶梯填写好三个项目1、《秦西巴纵麛》
教
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秦西巴纵麛》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
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
长知识
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熟读并背诵这篇短文
《淮南子》中的其他故事将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目
标:
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
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
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14
★精品文档★
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我们的
祖先真是了不起!
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2、你还知道哪
些神话故事,读后
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五、成长阶
梯认真填写1、《千金求马》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
br>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
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
文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
活动广角1、在
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
马?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五、成长阶梯认真
填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
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
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
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查阅
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
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2
、与你的小伙伴一起,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五、成长阶梯认真填
写5、姜尚教
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
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
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
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
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
2016全新
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14
★精品文档★
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
,讲讲自己所知道
的姜太公的故事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6、
管仲教学目标:使
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
程:一、阅读人物剪影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作者:admin|时
间:2013-03-2813:33|点击数:304次||第一单元人之初《三
字经》是我
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
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
王
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
“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
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
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
结构紧凑,
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
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
“历
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
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小
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
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
的黄金周
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
,有
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
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
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
证打下基础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1、阅读
《人之初》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
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2、通过学习《
三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14
★精品文档★
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
理,感受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
经》的语言的节
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
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
br>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5、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
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
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⒈识记积累《三
字经》原文⒉
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3.经文
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二课时⒈课前要求学生<
br>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⒉准备《三字经》朗
读磁带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
知《三字经》同学们
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
冶情操《三字经
》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可谓是家喻户晓,
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
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师生接背:那关于《三字
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师随机
评价师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
版本有所不
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
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
理、
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
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
《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
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
201
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14
★精品文档★
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儿童道德
教育丛书》浙江和广东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而起了争执,
现在《三字经》已被列入浙江省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学习《三字经》里的“人之初”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1.谁来把
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
五子读一声方少
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
字音3.指名读课文
,注意把课文读正确三、看注释,查字
典理解短文内容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人性,天性相近
:相同;相似相远;
差别大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
善良的由于个
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
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4、你
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
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
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
后,一定会明
白其中的道理四.作业课后练习背诵本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读《人之
初》,讲人文故事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
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
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
家,你从《人之初》里认识了哪些人?指名学生说2、相信
2016全
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14
★精品文档★
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
人你熟悉吗?你
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出示填空: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杼(zhù)
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3、让我们再读读
他们的故事指导读三、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
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
的?2.集体交流3.指导
学生按照层次背诵第一层比较简单,
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
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
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
基础上男女生
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第三层方法同上三、谈谈你学习课
文后有什么感受?四、
作业:继续练习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
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
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
《三字经》被
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
句句押韵,读起来琅
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
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
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
、教育、哲学”于一
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
轻,学生喜欢听
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
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
br>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14
★精品文档★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
德的启蒙教育,有
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
但只要读熟了,记
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
证打下基础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
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2
、通过学习《三字
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3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
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
br>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
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
高语文学习兴趣5、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
的热爱,明白修
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⒈识记积累《三
字经》原文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3.经文
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二课时⒈课前要求学生
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
读磁带第一课时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
们学习了“人之
初”的内容,谁能起来背给大家听听?2、
总结检查情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宝<
br>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不懂得道德礼
仪,就不能成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
字经里是怎样要求少
年提高自身修养的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1.谁来把课文
2016全新精
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14
★精品文档★
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2.俩人一组互相读
课文,注意订正字
音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徐寨镇明德小学一、教材分析:教
材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蒙书诵读、诗
歌诵读、经典语段、名人长廊、名胜佳境、民族文化艺术等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
中应多鼓励学生
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甚至可以看视频,根
据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二、教学目
标: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精髓进行学
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
们的健康成长奠定
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
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
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
、审美情趣等,感
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
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
2016全新精品
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14
★精品文档★
世界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
外结合、校内外沟通,
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
生直接感受传
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2、
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
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3、拓
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
教,因地制宜,以求达
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一课《笠翁对韵》教案一、开场白今天我
们要学习《笠
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
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
蓑
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范读、带读《笠
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
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
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
用手指跟着
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
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
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
意三、朗读一东、二冬1、
分组读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
—风,大
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
课背诵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
二冬2、
收集对联第二课《小儿语》教案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
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
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
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
20
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14
★精品文档★
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
活结合起来,对少儿
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教师范读原文,
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
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
读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
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
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第三课《治家格言》教案教
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
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
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
设
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
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
懂,却饱含
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
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
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
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
点2、结合译
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
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
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14
★精品文档★
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
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
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
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
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
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
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
读心得3、课
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
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
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
么做?第四课《名贤集》教案教学目
的1)了解有关《名贤
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
中人物形象,
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
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
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
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
、“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
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学流程:
一、
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二
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
并承袭为临川王二、课文
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
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14
★精品文档★
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
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
析1、重点字词:末儿2、重点句子:3、翻译:4、课文知
识的补充曹娥
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
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
”
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
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三、知识的
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
就出现了谜
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
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
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
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
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
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
字谜,即“黄
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
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
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2、
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
受文字的魅力1)谜面:呀2)谜面:群英会3)谜面:欧美
民族[谜底
: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2016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