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案

萌到你眼炸
1000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5: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奇特的自然景观-硬币回收价格表


小学作文教案

第一课 如何让写好小学作文
1、进一步明确小学 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作
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
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2、明确求 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
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 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 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
3、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 章作法是无
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 br>写的内容。
4、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劳
于读书,逸于作文。”

第二课 小学作文分类
1、记叙文 (人、事、物、游记)
2、常见应用文(假条、通知等)
3、想象作文

第三课 人物描写
一、神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神态描写的基本要领
教学重点:通过五官和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神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什么是神态
1、名词解释:神,这里指神气和表情;态,这里指态度;神态,即人物的神气、表情
和态度。
2、举例:
神气
正面: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等
负面: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气急败坏、失魂落魄、气势汹汹、歇斯底里等
表情
正面:兴奋、欢喜、得意、安详、大方、慈祥、稳重、妩媚等
负面:痛苦、悲伤、失望、烦躁、害羞、生硬、凶恶、轻浮等
态度
正面:友善、慈和、热情、尊敬、严肃、认真等
负面:凶狠、粗暴、冷淡、轻视、滑稽、浮躁等
3、神态的外在表现:
主要通过眉毛、眼睛 、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 像描写。
(二)、练习
找一份报纸。


注意事项: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准确——指描写要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生动——指描写要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
形象——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传神——抓住重点(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适当夸张。

二、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将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1、方向+动词:例子: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转了个身。
2、轻重+动词:例子:他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墙上;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囡囡的头。
3、动词+数量:例子:他迅速地后退了几步;我踢了他一脚。
4、快慢+动词:例子: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被吓得马上跳了起来。
5、程度+动词:例子: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
6、质量+动词:例子:他麻利地拆开了包裹;我一个漂亮的转身躲开了狗狗的攻击。
7、比喻+动词:例子:球象箭一样飞了出去;她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
跳跃。
(二)、动作的细分
观察每一个动作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事务都是 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
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 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
修辞。

三、语言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语言描写的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时的情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语言: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人说出来的话,包括对话和独白,对话为人物之 间的交谈,
独白即是自言自语。
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写好说话内容的几个简单技巧(运用一两个即可)
1、运用语气词、象声词、感叹词
用在句首的词有: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等等
用在句尾的词有: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
例子:“喂,你到哪里去?”“哦——,我去领奖,中大奖啦!”
2、运用一些方言、土语或特定语言
例子:方言——“唔该,去天河城点走哇?”一个老大爷问街上的保安。
土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一点都说不来啊。”
特定语言——“菜鸟一个!”
3、套用一些成语、歇后语


例子:成语——“说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 人才、万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绝代天骄啊!”
歇后语——“一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一蹦老高,反应大得很
咧!”
(三)、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1、对话+动作:
例子: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上课!”
2、对话+表情:
例子:“我错了。”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心理:
例子: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好惨啊!”
4、对话+语气:
例子:“大小姐,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高?”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音质:
例子:“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四)、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
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样话。

四、心理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心理描写的具体运用方法和要点
教学重点:心理描写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内心的想法。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心里的想法写出来。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用“XX觉得”、“XX认为”等词,或“XX想起”的句式,引导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例子:爸爸觉得事情有点奇怪,明明放在桌子上的钥匙,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2、通过自言自语来引出心理活动的内容
例子:“完了。”小明暗叫,“明天就要开学了,可 我的寒假作业还有那么多没做呢!我该怎
么来跟老师说呀?”
3、通过幻觉、梦境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
梦境——过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 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说坐着他
的爷爷,耷拉着两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 走去,摇着尾巴——(《凡卡》)
幻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划了一根火柴、两根火柴和 三根火柴时在火光
中看到幻觉。
4、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结合起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小明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一团黑影掠过,“我的妈呀!”吓得他脖子一缩,感到两脚
冰凉, 提不起来,“那是什么东西?”他想起一部动画片里的故事,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动物
园里跑了出来,还吃 了两个小孩子。


五、人物描写技巧


1、
对比描写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 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
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 须通过对比加以表
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 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
画描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六、人物描写结构、
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 ,作
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
部分,它不仅 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或总分。


第四课 景物描写
一、静态景物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定点观察静态物体的基本顺序
教学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观察、分解景或物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单个物的定点静态描写
1、整体形象:轮廓——高大、小巧、精致、魁梧、挺拔等; 形状——伞状、球冠状、
圆球状、圆锥体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等;气 味——香、
臭、清香、浓香、淡淡的香等;风格——可爱、漂亮、秀气、古朴、端庄等。(备注:根据< br>道具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方面就行了)
2、将物体分成上、中、下(或者前、中、后)三 个部分,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
者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的顺序进行排列。
3、每一个部 分为一个小段,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描绘物体的形状、颜色、
光泽、质地、状态、风格等。
4、对物体进行总体的评价。
(二)、景的定点静态描写
1、首先确定描写顺序: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2、按选择的顺序将景物分成远处、中间、近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小段落。
3、将每个部分所看到的具体内容。
4、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前面的内容润色。

二、动态景物
(一)、移步静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较大空间范围的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制定观察的路线和先后顺序


教学内容及步骤
1、文章的先后顺序符合先前制定的路线图;
2、有一定的比喻、作比较、夸张等手法;
3、语句通顺
(二)、景物动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对运动事物观察和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抓住描写对象运动部位的动态变化
1、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复习动作描写方式
2、动作的细分
注意发出动作的是景物的那一个部位(比如瀑布 、叶子),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
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

三、景物动静结合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了解对景物综合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描写的顺序和景物动态与静态的比较
1、 范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
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排比+比喻)。(静态景物)微风过
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
颤动,像闪电般,(比喻)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 着(起风前),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起风后)【对起风前后的景物作比较】。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
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动态景物)
2、 写作方法
(1)、确定描写对象
(2)、确定描写顺序
(3)、简单记录
(4)、确定描写重点
(5)、独立写作

四、场面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了解和把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1、扫描全局:通过写人群的数量、声响、相关景物(树木、天空、建筑物、室内外装
修等都是)突出 整体气氛。
2、抓住典型:从参与活动的人中,挑出几个表现比较突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来 ,对
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相对详细的描写。
3、背景烘托:穿插一些活动场所中 的景物描写,作用是烘托活动的气氛,或者衬托人
物的某种精神,所以要紧扣活动


小学作文教案

第一课 如何让写好小学作文
1、进一步 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作
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 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
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2 、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
己的话,不说假话 、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
3、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 ,空讲文章作法是无
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 自己想
写的内容。
4、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 作的基础。“劳
于读书,逸于作文。”

第二课 小学作文分类
1、记叙文 (人、事、物、游记)
2、常见应用文(假条、通知等)
3、想象作文

第三课 人物描写
一、神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神态描写的基本要领
教学重点:通过五官和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神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什么是神态
1、名词解释:神,这里指神气和表情;态,这里指态度;神态,即人物的神气、表情
和态度。
2、举例:
神气
正面: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等
负面: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气急败坏、失魂落魄、气势汹汹、歇斯底里等
表情
正面:兴奋、欢喜、得意、安详、大方、慈祥、稳重、妩媚等
负面:痛苦、悲伤、失望、烦躁、害羞、生硬、凶恶、轻浮等
态度
正面:友善、慈和、热情、尊敬、严肃、认真等
负面:凶狠、粗暴、冷淡、轻视、滑稽、浮躁等
3、神态的外在表现:
主要通过眉毛、眼睛 、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 像描写。
(二)、练习
找一份报纸。


注意事项: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准确——指描写要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生动——指描写要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
形象——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传神——抓住重点(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适当夸张。

二、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将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1、方向+动词:例子: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转了个身。
2、轻重+动词:例子:他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墙上;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囡囡的头。
3、动词+数量:例子:他迅速地后退了几步;我踢了他一脚。
4、快慢+动词:例子: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被吓得马上跳了起来。
5、程度+动词:例子: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
6、质量+动词:例子:他麻利地拆开了包裹;我一个漂亮的转身躲开了狗狗的攻击。
7、比喻+动词:例子:球象箭一样飞了出去;她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
跳跃。
(二)、动作的细分
观察每一个动作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事务都是 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
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 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
修辞。

三、语言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语言描写的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时的情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语言: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人说出来的话,包括对话和独白,对话为人物之 间的交谈,
独白即是自言自语。
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写好说话内容的几个简单技巧(运用一两个即可)
1、运用语气词、象声词、感叹词
用在句首的词有: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等等
用在句尾的词有: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
例子:“喂,你到哪里去?”“哦——,我去领奖,中大奖啦!”
2、运用一些方言、土语或特定语言
例子:方言——“唔该,去天河城点走哇?”一个老大爷问街上的保安。
土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一点都说不来啊。”
特定语言——“菜鸟一个!”
3、套用一些成语、歇后语


例子:成语——“说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 人才、万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绝代天骄啊!”
歇后语——“一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一蹦老高,反应大得很
咧!”
(三)、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1、对话+动作:
例子: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上课!”
2、对话+表情:
例子:“我错了。”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心理:
例子: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好惨啊!”
4、对话+语气:
例子:“大小姐,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高?”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音质:
例子:“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四)、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
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样话。

四、心理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心理描写的具体运用方法和要点
教学重点:心理描写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内心的想法。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心里的想法写出来。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用“XX觉得”、“XX认为”等词,或“XX想起”的句式,引导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例子:爸爸觉得事情有点奇怪,明明放在桌子上的钥匙,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2、通过自言自语来引出心理活动的内容
例子:“完了。”小明暗叫,“明天就要开学了,可 我的寒假作业还有那么多没做呢!我该怎
么来跟老师说呀?”
3、通过幻觉、梦境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
梦境——过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 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说坐着他
的爷爷,耷拉着两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 走去,摇着尾巴——(《凡卡》)
幻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划了一根火柴、两根火柴和 三根火柴时在火光
中看到幻觉。
4、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结合起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小明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一团黑影掠过,“我的妈呀!”吓得他脖子一缩,感到两脚
冰凉, 提不起来,“那是什么东西?”他想起一部动画片里的故事,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动物
园里跑了出来,还吃 了两个小孩子。


五、人物描写技巧


1、
对比描写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 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
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 须通过对比加以表
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 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
画描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六、人物描写结构、
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 ,作
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
部分,它不仅 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或总分。


第四课 景物描写
一、静态景物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定点观察静态物体的基本顺序
教学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观察、分解景或物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单个物的定点静态描写
1、整体形象:轮廓——高大、小巧、精致、魁梧、挺拔等; 形状——伞状、球冠状、
圆球状、圆锥体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等;气 味——香、
臭、清香、浓香、淡淡的香等;风格——可爱、漂亮、秀气、古朴、端庄等。(备注:根据< br>道具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方面就行了)
2、将物体分成上、中、下(或者前、中、后)三 个部分,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
者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的顺序进行排列。
3、每一个部 分为一个小段,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描绘物体的形状、颜色、
光泽、质地、状态、风格等。
4、对物体进行总体的评价。
(二)、景的定点静态描写
1、首先确定描写顺序: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2、按选择的顺序将景物分成远处、中间、近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小段落。
3、将每个部分所看到的具体内容。
4、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前面的内容润色。

二、动态景物
(一)、移步静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较大空间范围的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制定观察的路线和先后顺序


教学内容及步骤
1、文章的先后顺序符合先前制定的路线图;
2、有一定的比喻、作比较、夸张等手法;
3、语句通顺
(二)、景物动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把握对运动事物观察和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抓住描写对象运动部位的动态变化
1、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复习动作描写方式
2、动作的细分
注意发出动作的是景物的那一个部位(比如瀑布 、叶子),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
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

三、景物动静结合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了解对景物综合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描写的顺序和景物动态与静态的比较
1、 范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
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排比+比喻)。(静态景物)微风过
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
颤动,像闪电般,(比喻)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 着(起风前),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起风后)【对起风前后的景物作比较】。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
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动态景物)
2、 写作方法
(1)、确定描写对象
(2)、确定描写顺序
(3)、简单记录
(4)、确定描写重点
(5)、独立写作

四、场面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了解和把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1、扫描全局:通过写人群的数量、声响、相关景物(树木、天空、建筑物、室内外装
修等都是)突出 整体气氛。
2、抓住典型:从参与活动的人中,挑出几个表现比较突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来 ,对
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相对详细的描写。
3、背景烘托:穿插一些活动场所中 的景物描写,作用是烘托活动的气氛,或者衬托人
物的某种精神,所以要紧扣活动

新学期家长寄语-拟人句练习


上海高考数学-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小学生400字日记-初中生学习计划


2012浙江高考数学-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油价调整时间


保健方法-临颍南街村


家里的新鲜事-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在线


舟山人事考试网-贺炜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