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设计大赛通知
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
关于举办新课程
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的
通 知
从传统的写教案到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发
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素质学会中小素质教育专业
委员会等机构联合
举办首届“新课程·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现将有关
事宜通知
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日制各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均可参赛,所教学科不限。
二、教学设计要求:
1、参赛教师要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的某
一章节或某一课时的深入研究,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环节,具体
方法和措施。
2
、教学过程设计要有创造性,要写出新意。教学层次具体,翔
实,各个环节衔接自然,纲目分明,必要时
可加上标题,便于理解和
操作。
3、板书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简洁实用,做到重点突出、内
容
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切忌
华而不实。
4、所有参赛稿件一律使用电子稿,统一邮寄大赛组委会邮箱。
三、评审办法:
由于本次大赛时间长,征稿范围广,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采
取一
季度一初评的办法,届时将评奖情况通知参赛者。截稿后由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素质教育研究会组
织专家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
终评,并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获奖证书。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
参赛费,自愿参加。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基层教研室和广大一线教师
积极推荐参赛作品,
四、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分别设一、
二
、三等奖和优秀奖,截稿后所有参赛作品交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
行,参赛者可入选《新课程·全国中小
学教案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一
书。
五、截稿日期:
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大赛专用邮箱:
jiaoxueshejidasai@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1年7月1日
附件一
关于出版新课程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的实施意见
课堂教学设计不
仅能反映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也是新一
轮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是现在教师评职晋级的
最有说服力
的硬件,更是将来教师业务考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大赛获奖作品的出版,不仅对广
大基层教师撰写课堂教案设计提
供借鉴,更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大赛成果直接服务教学的根本目的,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所有参赛作
品统一交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
行,参赛单位订书自愿。为了教师评
职所需,参赛教师需提前订阅图书两册,一是将来作为评职原件,二
是便于同行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此外,为了表彰在本次征稿中对我们工作积极支持的各单
位领
导、教研员及一线教师,经研究决定:组稿30篇以上者署名编委,
组稿60篇以上者署名
副主编,组稿120篇以上者署名主编,组稿200
篇以上除署名本书主编外,还可在封面或封底免费提
供彩页宣传。
注:本书定价将根据实际页数而定,截稿后另行通知。
附件二:
课堂教学设计体例
为了使本书更具典型性和实用性,特对本次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
供以下设计体例,以供参考:
第一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请参照相
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撰写,注意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
合,切忌相互割裂;用语要标
准)
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
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学生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
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第二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说明案例设计者
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
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并对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依据
做简要说明)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课前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教
学流
程的规划和设想,大体阐明设计的关键活动,可以采用流程图方式)
3.学生活动安排和教师预设问题的情况
(1)学生学习本课时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
(2)教师计划使用哪些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对易出现的有关问题的
预设等。
第三环节
主要包括: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主体部分)
此环节可采用表格
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
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
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
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附:大邑县安仁中学黎静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略做整理,供参考。
版本: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5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 与 学 的 过 程 描 述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几何
体?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的?
学 生 活
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
考查
思考、回忆,举手回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得出
答问题并完成第6体由面组成,从而导入新课
页“议一议”的第一
2、请列举已学过的集合体,并逐
问
一分析它们由几个面组成?各个面
是平面还是曲面?
二、解读探究
※互动1
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
再观察图形验证自己的结
论
1、几何体是由面组成的,请大家在观察、思考、讨论
想一想组成几何体的面相交又得到中得出结论,
并完成
什么呢?(出示各种几何体模型) “议一议”的第二
问:圆柱的侧面与两
个底面相交时得到
两个圆圈
圆柱的侧面与两个底面相交时
得到两个圆圈,即
为两条曲线。(演
圆锥的侧面与底面
示两条曲线),在别的几何体中,情
也交成一条曲
线,正
况又是怎样?
方体相邻的两个面
相交得到直线
2、通过大家的回答
,可以归纳得面与面相交得到线,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有
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如果是线与线相交呢?大家想
一想棋盘。
3、通过这个“议一议”活动,可
以归纳得出什么结论呢?
体是由面组成的,面
与面相交得到线,线
与线相交得到点
有直线也有曲线
关点、线、面的结论
完成“议一议”的第通过轻松的游戏使学生顺
三问:线与线相交得利地得
出点动成线的结论,
到点 寓教于乐
※ 互动2
轻松紧张的学习气氛
经过了紧张的学习,大家想不想轻
松一下呢?现在老师打个谜语
,大
家来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到?“千
条线万条线,落在地上看不见”(打
一天气现象
)
真聪明!想想,天空形成的只是一
个小雨滴,落下来却给我们什么形
象?
所以我们说:点动成———
※ 互动3
情绪高涨,踊跃发
言:下雨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轻
一条线
线
松的活动过程中更深刻地
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
为了奖励大家,现在老师给大家唱一兴高采烈的跟着唱,
首歌——《我是一个粉刷匠》
粉刷匠用刷子刷出来的痕迹类似与
我们教学中的什么?
面
那线动成—————————
1、请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
子
拖把拖地、刷黑板、
汽车的雨刷雨„„
打拍子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发
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神奇
而美妙的图形,激发学生对
数学、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你们能不能
再想想:面动成什么呢?(演
示手中
的针筒)针筒的活塞面是一个圆面,
它运动后形成了什么呢?
那面动成—————————
2、生活中有哪些面动成体的例
子呢?
<
br>3、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
想(演示各种几何体)综合上面的活
点动成线、线动成<
br>动过程,你能归纳得出什么结论呢?
面、面动成体
三、学习小结
1、总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
们有什么关系?
2、方法归纳:学习数学要多观察、
多思考、多与实践相结合
四、作业布置
1、书本作业:内容略
讨论、归纳总结、回
答问题
圆柱体
体
思考并回答
数学学习交给学生的是规
律。
2、实践活动:请根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原理完成一个小制作
注:该老师的这一环节采用了表格式。为了编辑的方便,参赛教师可把表格
转换成叙述式。
第四环节
主要包括
板书设计
1、力求简洁、形象、结构严谨、概括性强。
2、要体现学科特点。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
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
齐,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
在
黑板上。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
统性、逻辑性
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作业布置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
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
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
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第五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反思
1,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
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
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要
注意体现
学科特点。
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
教
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
缺陷。并就这
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
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
突出重点,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
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
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
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
动做笼统的理
论阐述。
4.反思建议分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小标题的名
称要
到位,能确实概括本课的关键方面和重点,不能空洞、笼统,甚至不知所云。
附件三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
授课班级:
设 计 者:
所在学校:
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设计时间:
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
关于举办新课程
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的
通 知
从传统的写
教案到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发
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这一
发展趋势,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素质学会中小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联合
举办首届“
新课程·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现将有关
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日制各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均可参赛,所教学科不限。
二、教学设计要求: <
br>1、参赛教师要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的某
一章节或某一课时的深入研究,设
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环节,具体
方法和措施。
2、教学过程设计要有创造性,要写出新意。
教学层次具体,翔
实,各个环节衔接自然,纲目分明,必要时可加上标题,便于理解和
操作。
3、板书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简洁实用,做到重点突出、内容
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
视觉心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切忌
华而不实。
4、所有参赛稿件一律使用电子稿,统一邮寄大赛组委会邮箱。
三、评审办法:
由
于本次大赛时间长,征稿范围广,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采
取一季度一初评的办法,届时将评奖情况通
知参赛者。截稿后由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素质教育研究会组织专家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
终
评,并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获奖证书。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
参赛费,自愿参加。希望教育主管部门
、基层教研室和广大一线教师
积极推荐参赛作品,
四、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各
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分别设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截稿后所有参赛作品交国家正规
出版社出版发
行,参赛者可入选《新课程·全国中小学教案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一
书。
五、截稿日期:
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大赛专用邮箱:
jiaoxueshejidasai@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1年7月1日
附件一
关于出版新课程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的实施意见
课堂教学设计不
仅能反映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也是新一
轮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是现在教师评职晋级的
最有说服力
的硬件,更是将来教师业务考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大赛获奖作品的出版,不仅对广
大基层教师撰写课堂教案设计提
供借鉴,更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大赛成果直接服务教学的根本目的,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所有参赛作
品统一交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
行,参赛单位订书自愿。为了教师评
职所需,参赛教师需提前订阅图书两册,一是将来作为评职原件,二
是便于同行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此外,为了表彰在本次征稿中对我们工作积极支持的各单
位领
导、教研员及一线教师,经研究决定:组稿30篇以上者署名编委,
组稿60篇以上者署名
副主编,组稿120篇以上者署名主编,组稿200
篇以上除署名本书主编外,还可在封面或封底免费提
供彩页宣传。
注:本书定价将根据实际页数而定,截稿后另行通知。
附件二:
课堂教学设计体例
为了使本书更具典型性和实用性,特对本次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
供以下设计体例,以供参考:
第一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请参照相
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撰写,注意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
合,切忌相互割裂;用语要标
准)
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
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学生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
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第二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说明案例设计者
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
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并对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依据
做简要说明)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课前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教
学流
程的规划和设想,大体阐明设计的关键活动,可以采用流程图方式)
3.学生活动安排和教师预设问题的情况
(1)学生学习本课时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
(2)教师计划使用哪些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对易出现的有关问题的
预设等。
第三环节
主要包括: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主体部分)
此环节可采用表格
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
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
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
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附:大邑县安仁中学黎静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略做整理,供参考。
版本: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5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 与 学 的 过 程 描 述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几何
体?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的?
学 生 活
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
考查
思考、回忆,举手回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得出
答问题并完成第6体由面组成,从而导入新课
页“议一议”的第一
2、请列举已学过的集合体,并逐
问
一分析它们由几个面组成?各个面
是平面还是曲面?
二、解读探究
※互动1
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
再观察图形验证自己的结
论
1、几何体是由面组成的,请大家在观察、思考、讨论
想一想组成几何体的面相交又得到中得出结论,
并完成
什么呢?(出示各种几何体模型) “议一议”的第二
问:圆柱的侧面与两
个底面相交时得到
两个圆圈
圆柱的侧面与两个底面相交时
得到两个圆圈,即
为两条曲线。(演
圆锥的侧面与底面
示两条曲线),在别的几何体中,情
也交成一条曲
线,正
况又是怎样?
方体相邻的两个面
相交得到直线
2、通过大家的回答
,可以归纳得面与面相交得到线,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有
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如果是线与线相交呢?大家想
一想棋盘。
3、通过这个“议一议”活动,可
以归纳得出什么结论呢?
体是由面组成的,面
与面相交得到线,线
与线相交得到点
有直线也有曲线
关点、线、面的结论
完成“议一议”的第通过轻松的游戏使学生顺
三问:线与线相交得利地得
出点动成线的结论,
到点 寓教于乐
※ 互动2
轻松紧张的学习气氛
经过了紧张的学习,大家想不想轻
松一下呢?现在老师打个谜语
,大
家来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到?“千
条线万条线,落在地上看不见”(打
一天气现象
)
真聪明!想想,天空形成的只是一
个小雨滴,落下来却给我们什么形
象?
所以我们说:点动成———
※ 互动3
情绪高涨,踊跃发
言:下雨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轻
一条线
线
松的活动过程中更深刻地
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
为了奖励大家,现在老师给大家唱一兴高采烈的跟着唱,
首歌——《我是一个粉刷匠》
粉刷匠用刷子刷出来的痕迹类似与
我们教学中的什么?
面
那线动成—————————
1、请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
子
拖把拖地、刷黑板、
汽车的雨刷雨„„
打拍子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发
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神奇
而美妙的图形,激发学生对
数学、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你们能不能
再想想:面动成什么呢?(演
示手中
的针筒)针筒的活塞面是一个圆面,
它运动后形成了什么呢?
那面动成—————————
2、生活中有哪些面动成体的例
子呢?
<
br>3、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
想(演示各种几何体)综合上面的活
点动成线、线动成<
br>动过程,你能归纳得出什么结论呢?
面、面动成体
三、学习小结
1、总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
们有什么关系?
2、方法归纳:学习数学要多观察、
多思考、多与实践相结合
四、作业布置
1、书本作业:内容略
讨论、归纳总结、回
答问题
圆柱体
体
思考并回答
数学学习交给学生的是规
律。
2、实践活动:请根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原理完成一个小制作
注:该老师的这一环节采用了表格式。为了编辑的方便,参赛教师可把表格
转换成叙述式。
第四环节
主要包括
板书设计
1、力求简洁、形象、结构严谨、概括性强。
2、要体现学科特点。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
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
齐,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
在
黑板上。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
统性、逻辑性
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作业布置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
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
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
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第五环节
主要包括:
教学反思
1,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
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
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要
注意体现
学科特点。
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
教
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
缺陷。并就这
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
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
突出重点,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
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
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
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
动做笼统的理
论阐述。
4.反思建议分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小标题的名
称要
到位,能确实概括本课的关键方面和重点,不能空洞、笼统,甚至不知所云。
附件三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
授课班级:
设 计 者:
所在学校:
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设计时间:
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