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医院优质服务演讲稿-道士塔读后感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
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
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
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
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
么,如何进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使其不
但具备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
分地体现教学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
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
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
求,
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
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
教学设
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例如,同样的认识比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
同的教学
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认
识比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
确定的:教师呆板依据教材例1、
例2,让学生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跟除法、分数的联系,
还
有比值的求法。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
看,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但因为比是一个新知识,
比较生疏、
抽象。所以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另
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他结
合生活情境,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
第 1 页
中的比,如球赛分数比、糖水中
糖和水的比等,让学生觉得
比并不陌生,然后顺着学生的兴趣,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接下来由
生活中的比过度到数学中的比,很自然的跟除法、
分数练习起来,求比值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了。这样设计
不但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还化难为易让掌握
了知识。
通过对以上
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
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
学
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
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
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
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
知领域教育
目标的六级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
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
教学目
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
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
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
机
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
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进行小学
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
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
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
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第 2 页
(一) 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分
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
学生是怎样进行思维
的。
1.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
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
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
构新知
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
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
还包括
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
2.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埃德
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
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
儿童怎样思
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
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
了解学生,其实不然。许多小学数
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
很
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一位教师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
先复习体积
单位并出示相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
方体木块,然后让学生估
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
是多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
长
方体,并记录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
第 3 页
方体的体
积计算公式。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学生并没有按照
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而
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 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宽
大约是20厘米、30厘
米、40厘米,高大约是40厘米、50
厘米、55厘米等。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按照设计<
br>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而是直
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造成教学设计
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
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
因此,小学数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
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
br>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
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
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
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
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
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
生真正地
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
是教
师能力的表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
师在
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下面我就谈一谈
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第 4
页
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
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
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
br>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
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
,可同时它又成为后
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
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
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
的方法,以旧引新、旧
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通过课
前的复习环节,这样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
是难题了。 可以运用迁移方
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
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
基础上
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
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
乘法的
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
旧
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
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
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
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
第 5 页
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
学生走稳每一步。
2.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转化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
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
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
数学方法进行
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
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
问
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
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
知识来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化新为旧,抓
住知识间的
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
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
知
识、分析新问题才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刻,最终达
到融汇贯通。
例如: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倒。
3.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直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
型、多媒体计算机
等教学用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帮助学生
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教学是小
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
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第 6 页
(2)通过画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直观演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
br>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方法是
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单独使用的情况
,这些方法当然也可
以联合使用。总之,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深入研究
教材和学生,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
学
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
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
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
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
走路,首先
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
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
课
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
心设计,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需要对教学效果进
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
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
第 7 页
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
以设计。通过比较全
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第 8 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
门科学,
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
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
,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
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
么,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使其不
但具备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
其更加充
分地体现教学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
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
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
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
成不同的教学设
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例如,同样的认识比一课,由于两位教师
确定了不同的教学
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认
识比一课的教学目
标是这样确定的:教师呆板依据教材例1、
例2,让学生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跟除法、分数的联系,<
br>还有比值的求法。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
看,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但因为比是一个
新知识,比较生疏、
抽象。所以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另
一位老师这样设
计:他结合生活情境,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
第 1 页
中的比,如球赛分数比
、糖水中糖和水的比等,让学生觉得
比并不陌生,然后顺着学生的兴趣,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接下来由生活中的比过度到数学中的比,很自然的跟除法、
分数练习起来,求比值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了。
这样设计不但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还化难为易让掌握
了知识。
通
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
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
、教材和学
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
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
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
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
知
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
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
出了情感教学目
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
反应,价值化,价
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
br>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
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
本依据,在进行小学
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
较高水平的目标
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
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第 2 页
(一) 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分
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
学生是怎样进行思维
的。
1.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
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
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
构新知
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
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
还包括
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
2.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埃德
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
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
儿童怎样思
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
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
了解学生,其实不然。许多小学数
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
很
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一位教师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
先复习体积
单位并出示相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
方体木块,然后让学生估
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
是多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
长
方体,并记录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
第 3 页
方体的体
积计算公式。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学生并没有按照
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而
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 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宽
大约是20厘米、30厘
米、40厘米,高大约是40厘米、50
厘米、55厘米等。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按照设计<
br>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而是直
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造成教学设计
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
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
因此,小学数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
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
br>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
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
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
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
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
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
生真正地
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
是教
师能力的表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
师在
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下面我就谈一谈
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第 4
页
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
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
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
br>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
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
,可同时它又成为后
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
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
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
的方法,以旧引新、旧
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通过课
前的复习环节,这样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
是难题了。 可以运用迁移方
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
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
基础上
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
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
乘法的
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
旧
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
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
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
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
第 5 页
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
学生走稳每一步。
2.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转化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
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
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
数学方法进行
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
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
问
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
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
知识来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化新为旧,抓
住知识间的
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
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
知
识、分析新问题才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刻,最终达
到融汇贯通。
例如: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倒。
3.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直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
型、多媒体计算机
等教学用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帮助学生
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教学是小
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
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第 6 页
(2)通过画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直观演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
br>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方法是
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单独使用的情况
,这些方法当然也可
以联合使用。总之,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深入研究
教材和学生,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
学
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
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
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
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
走路,首先
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
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
课
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
心设计,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需要对教学效果进
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
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
第 7 页
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
以设计。通过比较全
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