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805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5: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院系是什么意思-环保手抄报文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
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 学医的崇
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
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
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
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 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
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
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 资
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 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
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3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
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
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 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
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4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5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
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 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 学习提示 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6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7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 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 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8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9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0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
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
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
11


处处留心 、 暗自记下 药方的。


(4)李时珍的 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
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 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12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
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 不全 、 不
详 、 不对 。)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
13


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 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 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
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 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
文 ,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
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4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
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15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
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 终于 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
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
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6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 立志学医 、 编书 等
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
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17


3、用 不但------而且------ 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18




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
呢?
19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
问,他常常想 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课外内结合,理解 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 中华不振 。


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 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
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


2.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 为、神态的词语,体会
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20



预设2:学生对 中华不振 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
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 原指望 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
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 只能劝说 ,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1


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


(二)资料拓展,理解 中华不振 。


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 应帝
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


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 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
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
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
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 中华不振 。


22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
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 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
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
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 中
华不振 的含义,为突破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
垫。


三、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

23



(一)读懂内容,理解 崛起 含义。


1.自由读9 17自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
上是怎么说的?


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 崛起 的含义:


为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
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24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


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抓住 清晰
坚定 ! 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依据学生体会的情况,相机引导,
层层展开,深入体会。


(1)读议中深入体会什么是 清晰 的?


层一:周恩来说的话是清晰的。


层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清晰的。


25


(2)读议中深体什么是 坚定 的?


层一:周恩来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


层二: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信念是坚定的。


2.自由练读这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三)读写结合,探究立志原因。


1.回顾全文,思考:少年恩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
呢?从租界地回来后,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书上。


2.生生交流。

26



预设: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受人欺辱?用什么方法让中国人不再受
欺凌?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么蛮横无理?为什
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侮,却无处申 冤、无法报仇?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国家的执法人员不但不为民做主,反而在
同胞面前耀武扬威,助纣为虐?


学生会写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中华不振 啊,国家落后就被
人欺负,我一定 要好好读书,长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祖国不再
受人欺侮,让同胞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胸膛


(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1.引读:
27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
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8


2.有感情地朗读9 17自然段。


设计意图


文章中的情感都是蕴含在字里行间 的,只有理解、品味了文章
的语言,感知了人物的形象,对情感的体验才有了基础。在各种形式
的读书中,逐步领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出
的人物情感。抓住文中空白,联系 全文深入思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层层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
志的原因,感受少年恩来志向之远大,产生敬佩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第二次交流资料(总理生平):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关总理生平
的资料,生生交流。


预设1:周恩来青少年去国外求学的事。
29




(当学生交流这方面资料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后 资料袋 中
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2:周恩来在战争时代的事。


周恩来在建国后为国操劳的事。





2.总结: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促进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


这次资料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周总理,
30


小时候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
此以后,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 了祖国和人民!


青少年时代,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远渡重洋,刻苦求学!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建国以后,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这样的交流,让周总理光辉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
子孙万代都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31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3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
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
高思想 ,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
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
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 ,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
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 著名的医药
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 多著名的医药学
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
料,你们都收 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 我们把目光锁
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3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
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
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 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
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4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5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
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 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 学习提示 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6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7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 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 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8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9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0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
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
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
11


处处留心 、 暗自记下 药方的。


(4)李时珍的 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
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 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12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
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 不全 、 不
详 、 不对 。)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
13


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 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 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
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 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
文 ,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
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4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
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15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
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 终于 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
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
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6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 立志学医 、 编书 等
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
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17


3、用 不但------而且------ 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18




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
呢?
19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
问,他常常想 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课外内结合,理解 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 中华不振 。


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 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
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


2.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 为、神态的词语,体会
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20



预设2:学生对 中华不振 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
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 原指望 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
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 只能劝说 ,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1


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


(二)资料拓展,理解 中华不振 。


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 应帝
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


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 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
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
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
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 中华不振 。


22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
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 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
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
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 中
华不振 的含义,为突破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
垫。


三、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

23



(一)读懂内容,理解 崛起 含义。


1.自由读9 17自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
上是怎么说的?


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 崛起 的含义:


为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
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24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


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抓住 清晰
坚定 ! 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依据学生体会的情况,相机引导,
层层展开,深入体会。


(1)读议中深入体会什么是 清晰 的?


层一:周恩来说的话是清晰的。


层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清晰的。


25


(2)读议中深体什么是 坚定 的?


层一:周恩来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


层二: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信念是坚定的。


2.自由练读这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三)读写结合,探究立志原因。


1.回顾全文,思考:少年恩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
呢?从租界地回来后,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书上。


2.生生交流。

26



预设: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受人欺辱?用什么方法让中国人不再受
欺凌?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么蛮横无理?为什
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侮,却无处申 冤、无法报仇?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国家的执法人员不但不为民做主,反而在
同胞面前耀武扬威,助纣为虐?


学生会写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中华不振 啊,国家落后就被
人欺负,我一定 要好好读书,长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祖国不再
受人欺侮,让同胞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胸膛


(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1.引读:
27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
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8


2.有感情地朗读9 17自然段。


设计意图


文章中的情感都是蕴含在字里行间 的,只有理解、品味了文章
的语言,感知了人物的形象,对情感的体验才有了基础。在各种形式
的读书中,逐步领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出
的人物情感。抓住文中空白,联系 全文深入思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层层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
志的原因,感受少年恩来志向之远大,产生敬佩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第二次交流资料(总理生平):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关总理生平
的资料,生生交流。


预设1:周恩来青少年去国外求学的事。
29




(当学生交流这方面资料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后 资料袋 中
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2:周恩来在战争时代的事。


周恩来在建国后为国操劳的事。





2.总结: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促进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


这次资料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周总理,
30


小时候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
此以后,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 了祖国和人民!


青少年时代,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远渡重洋,刻苦求学!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建国以后,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这样的交流,让周总理光辉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
子孙万代都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31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32

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汽车网络营销方案


小学生搞笑作文-国庆节活动方案


遇到困难的作文-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


历届欧洲杯-罗晰月


羊的成语-收入证明模板


荧光棒-上海同济大学招生网


武夷学院桃源校区-元旦放几天假


幽默笑话故事-入党申请书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