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简单
杨亿巧对-高考志愿表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
【篇一:最新版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方程
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
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
一些
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
上学
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
活性,
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
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
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
对学
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
原有
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
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
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
与香
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
一个
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
习用
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
母表
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
母的
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
有更
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
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
解简
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
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课 时 教 案
【篇二:新人教 小学数学 三上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
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
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
一步教学更小的
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有:认识时间
单位“秒
”,分与秒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
算;解决问题。
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
上把握时、分、
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
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
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
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
分针,会认、
读、写整时”,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
心理学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
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
就越困难。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引导学
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难点。
4、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
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
短进行度量。
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
六、课时安排:3课时
2
3
4
5
【篇三:201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
教案】
201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
母表示学
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
数量关系。初步学会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
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
力。
课时教学目标【共十六课时】
一,用字母表示数共三课时。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教材p44—46
页中的例1、例2,例3,完成练习一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
表
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
数学的价值。以“数学史”为载体,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家不断解决新
问题的探索精神。
2.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
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体
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用
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
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
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
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
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
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
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
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
生板演)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
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
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
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
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2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
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
谈)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一)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二
(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7、48页例4第48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
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
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 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
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
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
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
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
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
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
,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
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
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二)
例4(1):例4(2):
a=30=11+30=45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三)(练习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
级上册第50、51、52页练习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
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
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
取的值,求含有字
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
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
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
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30x(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
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
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
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
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s c b a
课后反思:
2.
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一)”(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
级上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
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
操作,观察,探索等式
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
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
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
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
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
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
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
=100克;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
【篇一:最新版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方程
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
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
一些
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
上学
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
活性,
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
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
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
对学
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
原有
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
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
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
与香
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
一个
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
习用
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
母表
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
母的
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
有更
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
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
解简
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
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课 时 教 案
【篇二:新人教 小学数学 三上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
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
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
一步教学更小的
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有:认识时间
单位“秒
”,分与秒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
算;解决问题。
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
上把握时、分、
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
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
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
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
分针,会认、
读、写整时”,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
心理学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
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
就越困难。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引导学
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难点。
4、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
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
短进行度量。
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
六、课时安排:3课时
2
3
4
5
【篇三:201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
教案】
201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
母表示学
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
数量关系。初步学会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
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
力。
课时教学目标【共十六课时】
一,用字母表示数共三课时。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教材p44—46
页中的例1、例2,例3,完成练习一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
表
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
数学的价值。以“数学史”为载体,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家不断解决新
问题的探索精神。
2.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
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体
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用
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
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
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
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
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
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
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
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
生板演)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
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
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
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
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2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
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
谈)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一)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二
(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7、48页例4第48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
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
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 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
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
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
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
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
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
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
,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
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
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二)
例4(1):例4(2):
a=30=11+30=45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三)(练习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
级上册第50、51、52页练习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
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
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
取的值,求含有字
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
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
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
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30x(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
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
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
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
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s c b a
课后反思:
2.
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一)”(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
级上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
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
操作,观察,探索等式
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
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
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
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
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
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
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
=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