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案

温柔似野鬼°
805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5: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节目单背景-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13
教学内容

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 调
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
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 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
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 1 -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
亲近老师和朋友 ,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
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 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
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
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 2 -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拓展升华 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 》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
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课后反思:















- 3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20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
内容。
2、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
四方、五行、五常、六谷 、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
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内
容。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课内容
二、新授第三课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 4 -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结合讲“三才、三 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的理解。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薛包孝后母》《盘古开天辟地》,学生
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 5 -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 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
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 br>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历史、地理、天文、数学、
常识等各方面的素养, 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课后反思:












- 6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2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
内容。
2、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
四方、五行、五常、六谷 、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
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内
容。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课内容
二、新授第三课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 7 -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结合讲“三才、三 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的理解。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五行的相生相克》《民以食为天》,学
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 8 -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
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
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这段 三字经让我们了解历史、地理、天文、数学、
常识等各方面的素养,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


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 9 -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03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从“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 br>的著作。
2、了解《诗》、《书》、《易》、《礼》、《春秋》、《乐》称六经,这
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
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 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
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国风》、《大雅》、《 小雅》、《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五子是指荀子、扬子、
文 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第今天内容

- 10 -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
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
结合讲“四书、六 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
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老师 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和他的弟子》
《曾子杀猪传千古》,《周公吐脯》《 春秋三传》《诸子百家争鸣》《庄
子的学问》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 11 -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 、读史书,同学们,这段三字
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 br>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课后反思:









- 12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0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介绍中国古 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 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
的著作。
2、了解《诗》、《书》、《易》、《礼》、《春 秋》、《乐》称六经,这
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
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
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 理的。《国风》、《大雅》、《小雅》、《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五 子是指荀子、扬子、
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节课内容

- 13 -




二、新授第今天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
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
结合讲“四书、六 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
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老师 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和他的弟子》
《曾子杀猪传千古》,《周公吐脯》《 春秋三传》《诸子百家争鸣》《庄
子的学问》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 14 -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 、读史书,同学们,这段三字
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 br>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课后反思:








- 15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2、 了解 三皇(羲农黄帝),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了
解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知道秦始皇统一 全国。
3、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素养。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新授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 16 -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周辙东,王纲坠。逞
干戈,尚游说。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这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各朝各代更替都有一定的原因,了 解他们的兴衰。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商汤革命》、《周武王伐纣》、《秦始皇设立郡县》,《刘邦沛县起兵》,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 17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皇(羲农黄帝),二帝(尧舜)、三王(夏禹 商汤周
文武),了解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知道是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课后反思:


















- 18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2、了解三国 、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 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二、新授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 19 -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梁唐晋,及汉周。称
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等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明太祖和
它的开国元勋》,学生认 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20 -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 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2018.10.1 授课时间:
- 21 -
2018.11.24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二、新授从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并中国,兼戎狄”、

- 22 -




“迨崇祯,煤山逝”等几句经文,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崇祯吊死煤山》,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3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授课时间:2018.12.1
- 24 -
2018.10.1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二、新授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

- 25 -




彼既仕,学且勤。”、“彼既老,犹悔迟。”等几句经文,让学生了解这
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6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授课时间:2018.12.8
- 27 -
2018.10.1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二、新授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28 -




彼既成,众称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等 几句经
文,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9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2018.10.1 授课时间:
- 30 -
2018.12.15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莹八岁,能咏诗。”至“戒之哉, 宜勉力。”
了解古代儿童从小认真学习、博闻强记,长大成就过人的故事;
2、明白学习 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勤有功,戏无益”,学有所成可以“上
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一课的内容
二、教师导入
古代有很多跟同 学们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因为天赋较好,又勤奋学习,小
小年纪就被人们夸赞,甚至当官的。同样是孩子 ,为什么他们从小就这么
出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最后的部分,了解其中的故事
和道理。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 31 -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 含义,知道哪些故事,给老师和同
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或故事。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
裕于后。” 和“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译 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
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 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
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勤有
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 进的人,都会有
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3、老师补充 《三字经》中的故事《奇人李泌》《司马光发愤著书》,学生
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 32 -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三字经》我们学完了,从中我们学到了很 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
不过就像《三字经》最后讲的那样“勤有功,戏无益”, 凡是勤奋上进的
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 一定要后悔的。希
望同 学们学了《三字经》之后,能“戒之哉,宜勉力”,用里面的故事和
道理来提醒自己,来勉励自己。





课后反思:


- 33 -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13
教学内容

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 ”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
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 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
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
字经》第二部 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 1 -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
亲近老师和朋友 ,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
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 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
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
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 2 -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拓展升华 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 》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
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课后反思:















- 3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20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
内容。
2、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
四方、五行、五常、六谷 、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
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知某数,识某文。”到“此五常,不容紊。”内
容。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课内容
二、新授第三课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 4 -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结合讲“三才、三 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的理解。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薛包孝后母》《盘古开天辟地》,学生
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 5 -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 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
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 br>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历史、地理、天文、数学、
常识等各方面的素养, 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课后反思:












- 6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0.2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
内容。
2、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
四方、五行、五常、六谷 、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
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地所生,有草木。”到“此十义,人所同。”内
容。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课内容
二、新授第三课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 7 -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结合讲“三才、三 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的理解。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五行的相生相克》《民以食为天》,学
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 8 -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
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
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这段 三字经让我们了解历史、地理、天文、数学、
常识等各方面的素养,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


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 9 -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03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从“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 br>的著作。
2、了解《诗》、《书》、《易》、《礼》、《春秋》、《乐》称六经,这
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
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 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
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国风》、《大雅》、《 小雅》、《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五子是指荀子、扬子、
文 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当师叙,勿违背。”到“中不偏,庸不易。”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第今天内容

- 10 -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
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
结合讲“四书、六 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
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老师 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和他的弟子》
《曾子杀猪传千古》,《周公吐脯》《 春秋三传》《诸子百家争鸣》《庄
子的学问》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 11 -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 、读史书,同学们,这段三字
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 br>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课后反思:









- 12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0
《三字经》、
教学内容:
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介绍中国古 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 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
的著作。
2、了解《诗》、《书》、《易》、《礼》、《春 秋》、《乐》称六经,这
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
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
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 理的。《国风》、《大雅》、《小雅》、《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五 子是指荀子、扬子、
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作大学,乃曾子。”到“文中子,及老庄。”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节课内容

- 13 -




二、新授第今天内容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
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
结合讲“四书、六 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
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老师 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和他的弟子》
《曾子杀猪传千古》,《周公吐脯》《 春秋三传》《诸子百家争鸣》《庄
子的学问》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 14 -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同学们,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 、读史书,同学们,这段三字
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 br>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课后反思:








- 15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2、 了解 三皇(羲农黄帝),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了
解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知道秦始皇统一 全国。
3、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素养。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新授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 16 -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周辙东,王纲坠。逞
干戈,尚游说。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这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各朝各代更替都有一定的原因,了 解他们的兴衰。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商汤革命》、《周武王伐纣》、《秦始皇设立郡县》,《刘邦沛县起兵》,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 17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皇(羲农黄帝),二帝(尧舜)、三王(夏禹 商汤周
文武),了解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知道是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课后反思:


















- 18 -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备课时间:2018.10.1 授课时间:2018.11.17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2、了解三国 、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 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经子通,读诸史”到“四百年,终于献”。
二、新授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 19 -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梁唐晋,及汉周。称
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等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明太祖和
它的开国元勋》,学生认 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20 -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 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2018.10.1 授课时间:
- 21 -
2018.11.24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魏蜀吴,争汉鼎”到“号洪武,都金陵”。
二、新授从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并中国,兼戎狄”、

- 22 -




“迨崇祯,煤山逝”等几句经文,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崇祯吊死煤山》,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3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授课时间:2018.12.1
- 24 -
2018.10.1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迨成祖,迁燕京”到“通古今,若亲目”。
二、新授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

- 25 -




彼既仕,学且勤。”、“彼既老,犹悔迟。”等几句经文,让学生了解这
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6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授课时间:2018.12.8
- 27 -
2018.10.1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2、了解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清几个朝代的世 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仲尼,师项橐”到“彼既老,犹悔迟”。
二、新授从“尔小生,宜早思”到“举神童,作正字”。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
重点解释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28 -




彼既成,众称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等 几句经
文,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三、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宋、辽、金三国的
关系及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世系,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br>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做一个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

- 29 -




的人。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小学二年国学教案
2018.10.1 授课时间:
- 30 -
2018.12.15




《三字经》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莹八岁,能咏诗。”至“戒之哉, 宜勉力。”
了解古代儿童从小认真学习、博闻强记,长大成就过人的故事;
2、明白学习 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勤有功,戏无益”,学有所成可以“上
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上一课的内容
二、教师导入
古代有很多跟同 学们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因为天赋较好,又勤奋学习,小
小年纪就被人们夸赞,甚至当官的。同样是孩子 ,为什么他们从小就这么
出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最后的部分,了解其中的故事
和道理。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 31 -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 含义,知道哪些故事,给老师和同
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或故事。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
裕于后。” 和“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译 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
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 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
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勤有
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 进的人,都会有
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3、老师补充 《三字经》中的故事《奇人李泌》《司马光发愤著书》,学生
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 32 -




一、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二、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三字经》我们学完了,从中我们学到了很 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
不过就像《三字经》最后讲的那样“勤有功,戏无益”, 凡是勤奋上进的
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 一定要后悔的。希
望同 学们学了《三字经》之后,能“戒之哉,宜勉力”,用里面的故事和
道理来提醒自己,来勉励自己。





课后反思:


- 33 -

桂林市人事考试中心-暑假日记50字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普通话的手抄报


生命的旅程-巴西与中国时差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购销合同书


哈三中-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浒浦高级中学-申论试题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大奖


最新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