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免费下载

玛丽莲梦兔
590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5: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成绩单格式-工作思路


小学语文教案免费下载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搞好2009年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
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教 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特制定
本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二、本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
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
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
排。

(二)教材 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
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 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
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本期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5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默度速度,在默读中
思考。

3、通过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 物喻人的写法。

4、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形象、意境、故
事,并在阅读、感受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在口语交际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常设
特定的情境,在双向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
习惯 。


6、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恰当的内容,讲评中通过激励点评,并且姜连比辐射到阅读课中,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7、综合实践中提高学 生策划、规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
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本班学情分析:

五年级一班学生智力一般,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 实,由于课外
阅读量少,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习作能够真实的、经常性
的记录生活中的 小事,但对于特定情境下、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和
广发的生活积累的时候,不能更好的发挥。本学期,需 要继续加大
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

五:时间安排:

本周共 20周,实际上课16周。本册共有8组内容,所以以每组
课文用两周的时间进行。详细安排:

第1~2周: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3~4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5~6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7~8周: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9~10周:放假、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 13~14周:第六
组“走进信息世界”第15~16周: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17~
1 8周:第八组“异域风情”。

第19~20周:期末复习。

第十册小学语文教学进度

2010.3

1、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
鞭子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
文一、二自然段。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
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 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
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 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篇二:小学语文教案】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
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
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2.
(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

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今天,我 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
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
中的疑问。1 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3.就你最
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

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
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
程度,其 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a.有条理地说出文
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
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 大吗?等等。

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b.鼓励学生依据课
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
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
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 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
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 前为止,三种
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
宇宙飞船” 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
龄。经分 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
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 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
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 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
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
的样 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
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 面还刻着:

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
全人类,1969年7月,

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
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 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
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 又


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
他们舒了一 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
通话。

e.21~22世纪 ,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
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 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
供应全球 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 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
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 轨道环
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
建筑物,随后,苏 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
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 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 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
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
月亮 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
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 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
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
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
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篇三:小学语文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新街镇高级小学胡坤雄

教材说明: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 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
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 的短
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 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
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
从近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
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城墙 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
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
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
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 有感
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 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
修建有一定的了解,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有哪些?通过谈
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让学生观察两幅彩图,注意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
幅图都描绘了长城的景象。不同的是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
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 ,观察点在近处。通过观察让学生形
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 br>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
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 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
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通顺,想象课文

中哪些内容是图中描绘的?学生回 答:第一段与第一幅图对应,第
二段与第二幅图对应。

2、读了课文,说说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是怎么样描写长城的?分别对
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的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 本
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3、学习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

(1) 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联
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你有感受的句子。

(2)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3) 除了这些,你还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象。

(4) 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
感慨。

(5) 围绕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
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 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
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
法。同 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
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四、小结

勤劳勇敢的古代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 智慧,凝结成了这雄伟壮丽
的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
为 之自豪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把这篇课文读一读,然


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看长龙蜿蜒盘旋

近看高大坚固 —— 气魄雄伟 奇迹

联想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免费下载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搞好2009年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
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教 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特制定
本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二、本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
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
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
排。

(二)教材 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
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 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
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本期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5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默度速度,在默读中
思考。

3、通过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 物喻人的写法。

4、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形象、意境、故
事,并在阅读、感受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在口语交际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常设
特定的情境,在双向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
习惯 。


6、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恰当的内容,讲评中通过激励点评,并且姜连比辐射到阅读课中,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7、综合实践中提高学 生策划、规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
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本班学情分析:

五年级一班学生智力一般,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 实,由于课外
阅读量少,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习作能够真实的、经常性
的记录生活中的 小事,但对于特定情境下、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和
广发的生活积累的时候,不能更好的发挥。本学期,需 要继续加大
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

五:时间安排:

本周共 20周,实际上课16周。本册共有8组内容,所以以每组
课文用两周的时间进行。详细安排:

第1~2周: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3~4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5~6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7~8周: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9~10周:放假、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 13~14周:第六
组“走进信息世界”第15~16周: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17~
1 8周:第八组“异域风情”。

第19~20周:期末复习。

第十册小学语文教学进度

2010.3

1、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
鞭子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
文一、二自然段。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
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 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
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 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篇二:小学语文教案】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
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
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2.
(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

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今天,我 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
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
中的疑问。1 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3.就你最
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

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
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
程度,其 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a.有条理地说出文
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
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 大吗?等等。

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b.鼓励学生依据课
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
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
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 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
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 前为止,三种
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
宇宙飞船” 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
龄。经分 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
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 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
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 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
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
的样 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
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 面还刻着:

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
全人类,1969年7月,

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
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 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
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 又


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
他们舒了一 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
通话。

e.21~22世纪 ,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
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 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
供应全球 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 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
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 轨道环
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
建筑物,随后,苏 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
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 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 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
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
月亮 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
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 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
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
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
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篇三:小学语文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新街镇高级小学胡坤雄

教材说明: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 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
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 的短
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 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
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
从近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
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城墙 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
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
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
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 有感
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 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
修建有一定的了解,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有哪些?通过谈
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让学生观察两幅彩图,注意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
幅图都描绘了长城的景象。不同的是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
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 ,观察点在近处。通过观察让学生形
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 br>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
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 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
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通顺,想象课文

中哪些内容是图中描绘的?学生回 答:第一段与第一幅图对应,第
二段与第二幅图对应。

2、读了课文,说说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是怎么样描写长城的?分别对
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的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 本
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3、学习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

(1) 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联
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你有感受的句子。

(2)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3) 除了这些,你还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象。

(4) 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
感慨。

(5) 围绕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
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 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
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
法。同 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
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四、小结

勤劳勇敢的古代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 智慧,凝结成了这雄伟壮丽
的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
为 之自豪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把这篇课文读一读,然


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看长龙蜿蜒盘旋

近看高大坚固 —— 气魄雄伟 奇迹

联想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2014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求职自荐书


中大分数线-心得体会开头


樱花花语-海南省华侨中学


额尔古纳河右岸-滁州市人事网


短句-正数和负数教案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庆放假


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剑桥大学图片


大学生创业点子-区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