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讨论区汇总

别妄想泡我
714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6: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升职申请书范文-高中转学申请书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spoc课程教师答疑区讨论汇总
(截取时间:2016年9月5日——2017年1月2日)

感觉自己对于朗读这 一块而言,朗读起来音调太平,没有感情,也不足以吸引人。如何提高自身的朗读水
平?
一要练气息声音,二要加强对文字品悟,三者学习朗诵技巧。
是否多实践就能“知能同步”?
应该说不存在必然关系,毕竟仍有一些在一线实践的老师,教一辈子也不过就是一
两年教学经验 重复又重复,“知能”都不见提升。但对于师范生而言,实践肯定是有助
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 升的。
什么是三维目标,能举出详尽的例子吗?
本课程学习前需完成《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这门课程对三维目标有详尽的说明。
建议去回顾一下该门课程知识。具体来说,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以语文来说,一篇课文的教学通常会有这三个维度上的目标,如知识与能力 上
包括字词、修辞、文法知识,朗读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过程与方法严格意义上不能
作为目 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而新课改提出来目的在于纠正过去只重视结果
而忽略过程的现象,意在 强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通过角色朗读、问
题研讨、合作探究等实现知识能力目标及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语
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如通过学习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天鹅》教学目标的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能请老师具体分析一下吗?仅仅体现在自主合作吗?
微课中是指教学目标设计有一定的弹性。《白鹅》一课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了一定的
..


.
弹性,如“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可根据自身所长、学生兴趣等灵活处理 ,体现了开
放性;“抓关键词句,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抓哪些关键词句来体会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学生对其感悟也是开放的。
教学设计听上去容易,但是真的要 实际操作起来真的感觉亚历山大啊!想要写出一份合格的教案,能上一
堂合格的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 求真的很高。果然,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没错,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易,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更难。这还只是在教学上
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预设?
所有的教学都有备课的过程,备课所设计的教学过 程都是预设,此预设肯定会在教
学过程中展现,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总会有各种生成,也就是超出预设 的情况,这是
必然的,所以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灵活应对。
至于更好地体现预 设,我觉得你的意思是说,让教学过程尽量在自己预设的范围内
吧,这个与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具体班级 学生学情了解相关,但不管如何预设,教学过
程总是动态的,不可能完全在预设之内。
老师,您好,请问工具性与人文性指的是方法吗
我仅仅简单的勾勒了一下,具体需要自己再去 看看那门课程的教材,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本学期你们另外学习了一门课程《小 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该门课程会告
诉大家语文课程的性质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将语 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来教学;
人文性是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它还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思想情感,价 值意蕴在里
面。
面对教学难点,教师怎样上课才能使学生明白易懂?
..


.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之所在。之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有的是因所涉及 的内容
年代久远,距离小学生生活较远;有的是因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还有的是小学
生 生活的区域所限,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等等。对这样一些难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的方法。 如《草原》中的句子:“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什么是“渲染”,什么是“ 墨线勾勒”,一般来说,小学生不理解。教师就可展
示中国画或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中国画有两大派 ,一派是用鲜明的墨线勾勒的,一
派是用墨线渲染,使所画事物浑然一体的。课文是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 来形容“到处翠
色欲流”的草原。这样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在本课程< br>后续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结合语文的五大板块的内容有指导,请注意学习。
老师,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我们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呢?
后绪课程皆会涉及,请关注后续课程。

如果一个片段教学是10分钟那么如何合理分 配时间?老师,片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导入、教课、结
课该如何分配时间才能让片段课更精彩呢?
时间分配没有定数。但一般来说导入和结课都宜简洁,10钟片段内导入和结课都
不宜超2分钟 才好。总之,根据内容而定,也不要太过于拘泥于时间限制。
每一个教案都得拥有视频中教案构成莉的基本内容里的所有的点吗
这个问题在讨论区已有解答,可参与讨论并交流。
教学目标应该设置多少个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没有在量上的严格限定。应是根据具体内容、学情等情况而选择确定。在
后续各个模块的目 标设计一块会讲解,请关注后续课程。谢谢!
..


.
关于教案的 基本内容,老师一共讲述了十大内容,我想问一下老师:这十个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吗?还是除
了这十个之 外,我们还可以添加。
一般包括这十项内容,当然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若说必不可少,教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项必有。
老师,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不使用“使学生”、“让学生”,那应该怎样说才规范呢?
将学生 作为主语来提。要求要尽量具体明确。另外只能说尽量具体,毕竟语文教学
是人文学科,有些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也是没法具体明确出来的,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具体的要求?
使学生、让学生的表 述,潜意识就是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新课改后倡导在表达中
以学生为主语。如: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情感 ;认识8个生字词。意思可能基本一致,但
背后的理念不一样。当然实践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另当别论。
按照张万化老师的备课经验,我也觉得要先自己思考教学设计,但是一看到网上很多优秀 名师的课堂实录
和教学设计,就会觉得别人的比自己好,把自己原先想的都舍弃了,最后觉得这样一份教 学设计方案只是
别人的七拼八凑。请问怎样保持自己的特色又汲取其他名师所长呢?
要形成自 己的特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多年锤炼的,同时也与自身的知识
水平、文化功底、设计能力、学 情把握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相关。可先根据课堂所学自行
设计,设计之后再去对照名师或优秀教师的设计, 明晓他们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帮助
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有点分不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案,这个说法可能要看从哪个角度上说。依我看,教学内容应
是动态的,主 要来自教材,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必定对教材有所选择和增删,增
加的则来源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 理解而予以的拓展。而这些都将在预设中通过教案呈
..


.
现。但 是具体的课堂中,教学内容还会有各种变化,有的可能临时予以删除,有的可能
生发于学生的问题等等, 那就已经超出教案中的部分,但主体还会是教案中所设计的。
教案的主体是教学过程。这个应无需多说 ,是指教案中写清教学的整个流程,这个
将占据教案的四分之三的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不知你要问什么?如果是关于教学中的主体都
有谁?或学生为何是主体?这个涉及教育哲 学的内容,建议去找教育原理一类的书看
看。
能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非常好。尽管问题不很明确,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老师说到在进 行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上,要依据学情,但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如果每个
人的情况又不 一样,那又如何进行安排呢?
问题思考非常好。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皆有差异,这就涉及因材施教的问 题,但在
当下四五十人一个班的情况下,通常只能以平均状态来展开设计,同时兼顾其他学生,
在之前的问题讨论中,我提及过分开教学的方式,面向全体教学的同时,可发放拼音读
物给超前的孩子进 入阅读或让他们分组帮助指导后进的孩子。
至于了解孩子的学情可找多位孩子询问,也可问卷或习题测 试,大致了解孩子们汉
语拼音学习的状况。
每个教学视频都会配有与内容相同的ppt图片, 这样减少了我们观看速度与老师语速不协调的矛盾,很棒
呀。看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老师的耐心答疑也能学 到很多自己没想到的东西,网络课程相较于面授课的优势
就展现出来了。
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大家能学有所获。
第一次听到“相关音节” 涨姿势
..


.
呵呵,希望在spoc课程中你能学到更多。
一个班的学生情况 有时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刚进一年级的时候,有点同学拼音已经完全掌握,而有些什么
也不知道,这时候 老师上课应该以哪个水平上比较好呢?怎样顾全学生?
要是以中等水平会不会让一些学生从开学第一课就托在后面?
谢谢老师,感觉这种教育问题 没有定数,需要老师灵活处理。现在能做的是增强自
己处理多种问题的能力。
你很善于思考。 考虑学情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但从当前一个班级四五十
个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以基本情 况做考虑,兼顾少数特殊情况的学生,尽量顾全
全体学生。可否这样处理,以中等水平孩子为基准,正常 授课,一部分拔尖的孩子,发
给拼音读物让其拼读练习,或指导帮助学困生。这样各个层次皆能有所顾及 ,总之,需
要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发挥自身教学智慧。
老师讲的特别好,如果语速慢一点儿就更好了。
谢谢同学,视频已经拍摄完毕,后续会反馈。目前可通过暂停或回看解决,谢谢!
对三拼法不是很理解。
简单地说,就是由声母和两个韵母构成的音节,如jiang,j为声 母,另外还有介母
i和韵母ang,三者相连时,遵循“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发音规则 ,这
个就是三拼法。
老师:怎么让学生一下学这么多音节记住而且不觉得无聊呢
不 会一下子要求学那么多,也不会要求孩子一下子全学会。整体内容安排是循序渐
进的。“不觉得无聊”, 你所指应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孩子学习起来不无聊吧,这个在汉语
拼音教学的方法一课中提及很多方法,请 细致观看。
..


.
怎样才能更快的让小学生分清英文字母跟汉语拼音的书写?
英文字母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的 ,应该不存在对汉语拼音书写的干扰,讲清书写
规范和方法,一年级孩子能很好掌握;如果小朋友已经在 幼儿园学习了英文字母的书写,
那就要特别提出汉语拼音书写时要注意的方面,做到规范工整,不连笔, 四线格内书写。
农村偏远地区受地方话的影响,拼音教学的难度也相应有所增加。
这个问题 已不是教学的问题,非你我能改变的,是整体教育背景及国家社会层面的
问题了。但,我们做我们力所能 及的,能改观一个是一个,每一个都尽力去影响周边的
人就好了。
我从来不知道还可以这么读,哪里有完整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读法呢,会读这个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呢?
汉语字母是借用的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虽然皆为这26个字母,但各国都有各国
自己的读法。 而这个读法是汉语字母的名称音,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定读法,具体如何
读,请到网上搜索汉语字母表读 法,就能搜索到相应的内容。
小小拼音学问大啊,而拼法、三拼法是一知半解
可再参看爱课程网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里面有对两拼法、三拼法的详细介绍。
最近辅导小学 生作业时发现很多人分不清前后鼻音(如an、ang;in、ing等),和他们解释时会用口型法和
观察法(如用手指点着鼻尖,发后鼻音时鼻尖会震动;前鼻音时鼻尖不会震动),但是仍有部分小学生不能
正确发音或不能正确分辨某字的正确拼音。这还是在长沙市内语言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而言。而农村小学生
的语言环境相对混乱,请问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纠正以前后鼻音分不清楚为代表的一系列老大难问
题 ?
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发音和区分前后鼻音,多是长期错误发音和方言语言环境所致,
即便教学 方法正确,仍不能予以纠正,其实并非方法有问题,而可能是积弊所致,希望
一次两次的纠正而获得改观 并不见得凑效,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孩子已经明晰二者存在
区别;然后引导孩子注意发音的具体差异,我 认为通过鼻尖震动来区别二者,这个差异
..


.
不典型,不便于小 学生掌握,可通过舌头的位置帮助明晰差异,前鼻音发音时舌尖要抵
到上齿背,而后鼻音发音时舌头有后 缩的趋势;其三,引导学生发现前后鼻音字的规律,
很多学生区分不了前后鼻音,是因为不知该字读前鼻 还是后鼻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
着去归类。比如青字为后鼻音字,与青组合而成的字皆为后鼻音字。
当我们运用汉语拼音教学时,有必要运用趣味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老师教的
也有趣,感觉充满了童真。
是这样的。不过要注意不能为趣味而趣味,而应把教学目标放在首 位,分清主次基
础上通过趣味性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喜欢游戏,活 动。枯燥、机械的重复示范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那么除开火车、
猜一猜,攀登比赛之外,还可以有哪些 趣味性又易于组织一年级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游戏呢?
在爱课程网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模 块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拼音教学
目标设计”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相信可以解答你的问题,可作为你学习 的补充。
想要把我们看上去很容易的知识教给没有接触过这方面东西的小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光 是汉语拼音
的书写就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汉语拼音的形状、笔画名称、笔画顺序、占格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如
何让小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好 基础,这是
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实践的事。
是的,你的认识很好。
现在的大部分小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会读,会写a,o,e,i,u,v这几个简单的韵母了,请问是否可以
在新 授时简单带过,花更多的时间在后面的更难的拼音教学中呢?
虽然已学,但未必读得标准,同时带调读 和书写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可在新授时
改变教的方式,先开火车检测大家会不会读,如有问题,按照新 授模式示范或请学生上
台示范,老师从旁讲清发音要领,再进行训练,小组竞赛,其他带调读和书写同样 不可
忽视;如全无问题,可加快后续内容学习,把重点放到拼读上。
..


.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有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园里也会教拼音,针对这样的一种 情况,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
否需要相应的加快和提高呢?
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 问题,由于很多幼儿园提前学习,导致小学一年
级的拼音教学不好开展。事实上,有了基础,就更好通过 比赛、游戏等方式开展各种认
读练习及拼读练习,更好地训练及提升学生的拼读能力。
汉语拼 音教学的目标核心就是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做到了这一点,或者说这个拼
音工具完全掌握了,再提高目 标到哪去呢?
通过这次的拼音,识字教学的微课设计,录制以及互评,收获到了很多知识。都说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我说实践是经验教训的来源。只有自己真正去上一堂课,才知道一切都不是我们想 象中的那么简单,
随意。
是啊,和咱们的spoc课程一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个简短的微 课视频,但我们
为了准备这个学期的spoc课程,蒋院长带领课程团队整个暑假都在精选知识点、备课 、
制作课件、录制、修改、渲染、加字幕、片头、公告、试题、富文本资源、教材编制等
等。真 正参与制作后,才会感受到教学的不易。希望大家都能通过片段教学的练习能收
获多多。
可以这样说。能写自然要会读并记住其形。
写字就要达到能认读并正确书写的要求,那意思是说写字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吗?
识字写 字教学通常连着说,因为在所有识字课中通常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的教学,
其中会写字就要达到能认读并 正确书写的要求,书写只占识字教学课的少量时间。而一
节完整的写字课则全是示范书写及学生练写,一 般不涉及认读之类内容。
目标一定要可以被检测,是不是就是说定量呢?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掌握多少个生字?
嗯嗯。可检测性是质与量的结合。多少个,怎么样,什么程度。
..


.
这个问题在之前有同学提及过,目标的制定注意其可检测性是从行为主义心 理学观
点演化而来,注意可检测性能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方向更为明确。但绝不是能将其等同于
定 量,而是指明确检测的行为方式,比如:学会“稳、港、湾”生字,就显得太过笼统,
到底学会到怎样的 程度呢?我怎么检测呢?于是就可以改为,能认读、书写“稳、港、
湾”生字,这就将“学会”的具体行 为明确下来,也好检测。而这并不是定量方式哦。
另外,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是为了教学时方向能更明 确具体,但也应是有度的,毕
竟检测往往是看结果,而忽略过程。
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设计 这一块里,老师说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分三学段,在讲述情感目标时也分成三学
段,这些学段目标是不是就 是指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应该达到的目标?
没错,这是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段目标
识字、写 字教学目标需要好的可检测性,那么教师在设计可检测的目标时会不会导致学生和家长过于注重
知识与技 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毕竟汉字是对学生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个方面。
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其可 检测性应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演化而来,注意可检测性
能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方向更为明确。可检测性 与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没有必然关系,有些知识是默会知识,可意会不可言传,未必就 能检测,反过来,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不见得一定不能检测,通过一定的行为指向总能反映出某些情 感、
态度上的变化。
但不管怎样,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是为了教学时方向能更明确具体,但也 应是有度
的,毕竟检测往往是看结果,而忽略过程。总之,需要教师的灵活智慧。
有些教材里 的课文没有标注轻声,或者不同教材遇到同一课文的轻声又有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中国汉字轻 声没有统一吗?),这时曾老师说教课的老师们要注意,学生我想到的注意事项有:提醒学生
轻声字、怎 么读这个轻声。请问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


.
在普 通话测试书中应有常用必读轻声词汇表和可读轻声词汇表,也就是有些词是必
读轻声,而还有些词语是可 轻读也可不轻读,这是要区分的。
注意事项思考得很好,就是这两项。
我觉得有关于字形的 笔顺问题老师讲解得很清楚,也归纳出了笔顺的基本原则,很详细,老师有什么好的
办法帮助我们记忆笔 顺的基本原则吗
这个没有什么更灵活的方法。一是记住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二是经常书写达到熟练的程度。平日输入手机短信可通过笔画输入,逐渐掌握笔顺规则。
认认真真的听曾老师讲授关于 笔顺的课,收获颇丰。其中发现如“凶、区”我一直是错误的。好好翻阅新
华字典,牢记基本笔顺迫在眉 睫。
输入短信、微信时,强迫自己使用笔画输入,有的时候输了好久打不出某个字,就
会尝试 各个笔顺,慢慢就会逐渐熟练。匿名发表
平时可通过手机中的笔画来输入短信,加强笔顺的记忆。
现在用的教材不都是人教版么?小学教材
新课改后全国各地使用教材有13套,今年又有部编本新教材已进入小学。
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写了很多年的字的笔顺都是错的,已经习惯,有点难得去纠正。
难的是你是否愿意去改,是否能够坚持。
习惯是可以改的,小学老师需要通过正确规范的书写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我是通过手机中的笔画输入短信,慢慢改正过来了,你不妨一试,一两个 月基本就
适应了。
..


.
关于巩固生字这一方面,我们 小时候老师采取的都是通过重复抄写来巩固对生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认识,猜
字谜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认识生字的,但除了抄写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
习了生字之后能够较好地掌握 其书写的正确性即又能认又能写?
个人觉得抄写是有必要的而且见效比较快的,现在小学生有配套的字 帖也可以多多
使用。狮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今早的阅读和表达,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多多积累。
小学生比较好动,而且人数较多,时时刻刻提醒坐姿对于教师而言是比较累的,请问有什么 比较轻松又有
效的方法呢?
一是训练时间不能太长,二是书写期间放点音乐调节气氛,保持绝 对的安静,三是
在书写前提出坐姿要求,之后练习中大部分同学都会保持正确姿势,少数不能做好的,< br>巡走时稍加提点即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老师需向学生强调正确坐姿 、识字方法、握笔姿势、讲究卷
面整洁等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极为重要。
讲真,感觉还有好多东西都不懂,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但是感觉时间来不及。
时间自然是来 得及的,需要你自己合理安排,制定计划,一项一项完成。仅靠网络
课不够,还需要自己拓展,根据自身 不足去补充知识。
看了别人的视频后,开始对自己视频的否定,觉得自己的视频哪里都不好,有很多需 要改进的地方。同时
也发现了同学们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告诉我们,人总是在错误中成长。我们 想上好一堂课,需要
不断地备课,磨课。
是这样的,通过观别人的课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不 足,同时促进了自己的提升。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这也告诉我 们,只要每
节课、每次片段练习都能抱着要上公开课的心态去准备和上课,自然会让自己成长更快。
..


.
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没有学习“实词”、“虚词”的含义,现 在的小学生需要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吗?对他
们来说,会不会难度有点儿大呢?
小学不作要求。
原来可以通过“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的方法来教小朋友识字呀。从分析 字形来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
了解汉字的演变,加深理解,也可在他自己写字下笔之前有所考虑,注意它的 间架结构。
学有所获,很好。
我反复我教他读他读错的字,但感觉没有什么效果。
这里面可思考的有:反复性是怎样的反复,有无多时间段的有意识反复;其次,你
是如何教的,要考虑 教的方法是否贴合学生心理,调动学生思考和记忆;其三,你是如
何检测的,检测只能看到外显的情况, 并不能检测到内在的点滴进步和认识变化。
“集中处理”与“随课文识字”这两种教学模式比较来看, “集中处理”模式更有利于新课的学习,“随
课文识字”模式更有利于词义的掌握与识记,请问老师我可 以这么认为吗?
很好。阅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有的会这两种方式一起使用,即大部分生字集中处理,< br>少数一些字义需要放入课文才能理解的就采取随课文识字的方法。
老师在讲到进行识字教学时要 看识字所处在的位置,不同的要求做不同的教学设计,那如何做具体的判断
呢?是老师自己把握还是课标 规定的呢?
位置是指在识字课文当中还是阅读课文当中,处理方式会有不同。这个在教材中是
标明了的,建议在百度上搜索人教版电子教材,把小学语文教材熟悉一下。
在这个环节,特别喜欢 词 配画作业。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强大的,在一种欢乐的情绪下完成对生字词的认
识,这样的作业我感觉特 别有趣。
在欢乐情绪中学习生字词,这样不机械、不带强制性。是不错的方法。
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是先教拼音还是先教笔顺呢?
..


.
通常提出生字时,就已经教读音了,教笔顺在后。当然,一切都不能固化,有时为
强调书写时笔顺的难 点处,先进行提点,再强调读音也未尝不可。
对于重点是识字还是讲课文,这是不是根据年级的高低来 确定啊?对于低年级,识字应该是重点,而讲课
文则是捎带内容?还是说,这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要自 己把握课文和生字的难易,再做分析?
微课中所指是说,识字课有两类,一类是在低年级出现的专门的 识字课;一类是在
阅读课文中出现的识字课。低年级的识字课当以识字为重,讲读识字课当中的课文是捎
带的;而在阅读课文之中,通常以讲读课文为主,其识字内容是捎带的。
当然,以谁为重点, 谁为捎带内容,也不绝然,毕竟低年级的整个阶段都要以识字
为重心,如此来说,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也不 能笼统全盘把识字作为捎带的内容了。同样,
中高年级逐渐转向句子、段落和篇章,也绝不是不管字词了 。
我比较你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界限。
描红是什么意思?
度娘上搜一下吧 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发现怎么提问是一个难题,几分钟的课堂就觉得问问题问的词穷了,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做到能用不同的方式提问,让学生对课堂有新鲜感。
第一,问题不是问得越多越好,而是精当,问 得恰切,且能有主问题贯连始终;第
二,问得词穷具体原因是何?是否教学内容设计太少,无内容可讲, 或问题设计难度太
大,难以回答,又或问题设计有误导致无法作答。总之,问题设计既要有方向性又要有
一定开放性才好;第三,提问方式上有正问反问,直问曲问,快问连问等,根据内容进
行选择, 而且在问题的语言表达上也要注意语气语调。可观看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模块六
的相关内容。
..


.
写字课应该放在一篇课文上完之后吗?每周一节课吗?硬笔和软笔以那个为主?
若是识字课, 可在识字课最后10来分钟练写,也可针对个别难字在教读音、字形
时要求学生练写;阅读课文中各种情 况都行,根据课堂内容、教学时间灵活安排,不存
在固定的模式;
小学要求每周一节书法课,但不同课都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字。
硬笔是主要的,软笔是三年级后开始学习。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老师说到应该考虑教材的编写意 图,而在中观层面上要关注这一单元的整体结构,其中
也会涉及到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那我是需要每 篇课文都把起考虑进去,还是抽选这一单元中的某篇课
文呢?还有扩展的度应该怎么把握呢?
你后面的表述不太明确,抱歉我没太看懂你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整堂课的进程有着重要 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的好,符合学生该阶段的学习特点,那么课
堂的进程也会相对比较顺利,对学生的学 习也会起着促进作用。但这是一般来说,那么,面对某一些特殊
的学生,比如他们的能力比同龄人稍低,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又要顾及到他们?如果顾及到的话,整个教
学目标的设计就会低于该阶段的学生的学 习能力,那么其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会降低。但是如果不顾
及到的话,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只会越 学越困难,越学越不愿意学。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思考很好。在前面的多个问题中,我提到过因材 施教,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来
开展教学。但在当前四五十人一个班级里,我们考虑学情的做法只能是 ,根据普遍的情
况来设定教学目标,适当顾及部分拔尖的和少数后进的孩子,也就是依照普遍情况予以< br>设计目标和教学,但在教学的时候,对拔尖的孩子可提高要求,对后进的孩子适当降低
要求,比如 同样是背诵,拔尖的孩子要求语言流畅、有感情背诵,后进的孩子则能在提
示下背诵出来即可;同时在多 数情况下我们还可通过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来实
现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既可以让拔 尖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训练了这类孩子
..


.
的表达能力、讲解能力,还加深了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能帮助后进的孩子掌握知
识点。
我想问问:朗读和默读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不同来由此区分的吗?可是,比如语文课本
中,有的课文像诗歌、散文适合朗读,有的阅读性文章适合默读。进入初中,老师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背
诵课文。
适合朗读自然开展朗读训练,默读通常在初读课文时有意识使用
不同学段在要求上有所区别,具体到课文中根据课文情况有针对性开展训练。
老师,就是按照 说的“四不教”原则进行目标的选择,但是每个孩子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到时
候作为新手老师 ,更加难以把控学生已有水平,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个原则呢?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交流中说得比 较多,可以到前面页面回看。总体来说,就是以普
遍状况为学情基本把握点,适当关照优生与后进生。
四不教原则的落实,是不是得清楚知道学生在这个年级段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以及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如果
是这样的话,直指要教什么,不是要更方便吗?如果再去逆向考虑是不是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呀 清楚知道课标要求是必须的,而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则需要通过小测验、访谈、调
查及平时授课总结 等方式做基本了解。
四不教原则只是选择内容的一种方式,是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也受到很多一
线教师的欢迎,当然不见得就人人适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在之
前很多同 学的问题中我提出过从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可能相对简便些,是你所说
的直指内容的方式。只是在 确定好后,还可以通过四不教进行对照,确定的内容就更好
一些。
如果说根据三不教的原则来 进行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有时候我们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就会陷入局限性,而且
有时候对有些目标把握地不 全面或者漏掉了怎么办?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不一致性,又该如何解决呢?
..


.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很多问题中我都已做了回答。建议你去浏览一下,我粘贴 一些在
此,你阅读一下。
如果觉得这种四不教原则不好用,你仍然可以从目标入手去确定教学 内容的。也就
是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基本也提示你该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草原》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
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 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义,体会蒙汉情深、民族 团结的思想感情。
看完这个教学目标,是不是也同样能确定教学内容呢。自己再思考思考。
在前面的多个问题中,我提到过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来开展教学。
但在当前四五十人一个 班级里,我们考虑学情的做法只能是,根据普遍的情况来设定教
学目标,适当顾及部分拔尖的和少数后进 的孩子,也就是依照普遍情况予以设计目标和
教学,但在教学的时候,对拔尖的孩子可提高要求,对后进 的孩子适当降低要求,比如
同样是背诵,拔尖的孩子要求语言流畅、有感情背诵,后进的孩子则能在提示 下背诵出
来即可;同时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可通过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来实现孩子之间
..


.
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既可以让拔尖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训练了这 类孩子的表达能力、
讲解能力,还加深了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能帮助后进的孩子掌握知识点。 < br>每篇课文可选择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极为重要。如果方方面面涉及,
必然方方面面不 能讲透而导致面面浅尝辄止。所以每堂课的内容不要贪多,几个知识点
能讲通讲透,学生掌握好就很好了 。其他内容不讲是一种暂时的舍,不代表以后不会讲。
由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语文课教学内容中 不需要单独培养科学精神,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
那在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是否可写体会科学精神 ?
“体会科学精神”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上提出自然是可以的。在微课当中
曾老师提 出不要设计“培养科学精神”,一是说明“培养科学精神”不是语文课的任务,
而是科学课要做的事情。 二是指明在课文中“科学精神”的感悟是渗透在学习之中的,
你只要去学习文本,就自然而然渗透着感受 到文本负载的意义内涵,比如你学习了“劳
动创造世界”,你在学习了这句话后,你也就在语言文字的体 悟中获得了一种观念,是
劳动创造了世界。所以无需特意在教学目标中提“培养科学精神”。
还是有点不了解不教的含义,在以前我们学习课文中,老师一般就是说中心思想什么的,有些关于科学的
课文是有写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呀?
不教是一种实用的独辟蹊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也可从教学 目标入手确定内
容。即目标确定后,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跟着确定了。比如过去所谓中心思想,培养什么< br>精神之类,大多属于现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
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也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吧?从读中理解
是的,朗读很重要,通常渗透在各种环 节中。但每次读都应有朗读要求,朗读训练
的目的,确保朗读时间,设置不同朗读形式,不能盲目安排朗 读。
..


.
“四不教原则”的确很实用,切入点也很奇特
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思路。
对于老师提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四不教原则,难道对于只要符合这四 点的教学内容都可暂时忽略不教给学
生吗,还是要在课堂上稍微几句话带过,只是不做深入讨论呢? < br>每篇课文可选择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极为重要。如果方方面面涉及,
必然方方面面不 能讲透而导致面面浅尝辄止。所以每堂课的内容不要贪多,几个知识点
能讲通讲透,学生掌握好就很好了 。其他内容不讲是一种暂时的舍,不代表以后不会讲。
我想请问老师,如果是学生主动问的老师高年级 的问题,我要不要回答?我回答了之后他们还是不懂,我
要用什么方法来教他们呢?
高年级的 内容,学生问及如果讲了学生仍不会。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方
法有问题,没能贴近学生的思维 来教他,尽量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帮助其理解,二是以学
生现有水平是不可能理解的,你再想各种方法也是 没用的,那么你就可以在做出回答后,
引导学生关注该问题,强调今后学习了什么就自然而然会懂的,你 无需非要孩子在当前
一定弄懂。
词语教学对老师词语积累的能力要求较高,词语积累的越多, 对词语的理解越深刻,那么词语教学就会越
得心应手。
我的看法:词语积累多自然很好,不过 词语积累多,不代表理解就会越深刻;另外,
词语理解深刻了对词语教学会大有裨益,但理解深刻了不一 定就教得好词语,还需要贴
近孩子的心理特点选用巧妙的方法来开展词语教学。
学到词句的教 学设计,想到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也就是摘抄好词好句好
段。书店也就 出现了专门的好词好句好段的书了,如果不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摘抄的好词好句,而是直接
抄好词好句书 的摘抄有意义么?
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大多是机械摘抄,理解不透,记忆不深,仅仅也就是摘抄而已,
..


.
无法很好运用。所以课堂上讲到某个好词好句时,要引导学生想与此或意思 相近相反或
结构一致的好词,仿照好句进行模仿练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积累目的并增强运用能力。 < br>老师在讲到如何去选择所教词语时,讲到词语三三类:生字生词、熟字生词、熟字熟词,然后根据这一标< br>准去选择所要教的词语,那么针对大家所握的字词量的不同,那老师又如何去安排教学呢?
这三 类词是各篇课文词语教学的重点,但事实上,我们也会在教学中抓住那些对理
解句意及文意有帮助的关键 词语开展教学。
至于你所说学生字词量不同,如何安排教学,还是一个学情差异的问题。前面大家提出过很多此类问题了,老师们都进行了回复的哦。在现实教学中,把握学情只能是对
基本学情的把 握,一个班四五十人无法做到掌握每个人字词量的,老师就只能从基本学
情上安排教学,同时教学中适当 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孩子,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灵活
性,而这非常需要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
比如,教学某个词的词义,一问,大家都懂,自然不用教了;如果有的孩子早就懂
了,有的不懂,老师 可以不教,先让懂的来当小老师讲解啊,既锻炼了优秀孩子的表达
能力,也帮助后进孩子去理解词义,如 果讲不清,说明已经懂的孩子也还理解不透彻,
你再补充就是啊;如果这个词都不懂,那么老师就应该着 重讲解了。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识字阅读教学中,是否应该将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教材都 阅读一遍,对每
一册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明白哪些是学生自学就懂,哪些是教了暂时 也不懂的?
明白学生哪些自学就懂,哪些教了暂时也不懂,除了通过通读教材、了然学段教学
目标之外,在教学中熟悉学生基本学情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在教学一段时间后,你觉得
把握不好,可在教 学前,对学生展开调查测验,测验内容为后面将学到的知识点,通过
检测你就能了解学生对将学知识点的 具体情况了。
..


.
学习完这周的课程,对第二节课中的教与不教有着比较大的疑惑。
虽说老师列举的很清楚,可 是我们在实际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怎么就能非常清楚地明白哪些内容该教和不该
教的。虽说我们作为大学生 已经懂了该有的基本知识,可是关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了解还是非常浅显的,
要怎么去确定哪些内容教 哪些内容不要教?
如果觉得这种四不教原则不好用,你仍然可以从目标入手去确定教学内容的。也就< br>是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基本也提示你该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草原》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
低吟、奇丽、 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 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义,体会蒙汉情深、民族 团结的思想感情。
看完这个教学目标,是不是也同样能确定教学内容呢。自己再思考思考。
在教词语的时候,有些词语有很多的意思,而且那些意思跨越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应该提前一起教给他们
还是先教当前他们所能理解的意思给他们呢?
先教能理解的意思,难懂的到了相应该学的阶段自然而然会的,不用急。
老师,请问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


.
自主识 字是一种能力,不能说自主识字方法;但可以说识字方法,识字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字可以采用不同方法 ,通常从读音、记形、明义三个方面分别使用不同方法,
这个在识字写字一讲“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设计 ”中有详细讲述,请回看并作记录。
请问老师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应怎样从上下文入手联系上下文
这个只要关注这个起特殊 作用的句子是什么情况,有的是总起句,有的是总结句,
有的是中心句,还有的是过渡句,等等,你根据 具体情况来处理,有的可能联系上文相
关段落大意,有的要联系下文文意,有的上下文联系,有的则需要 全文梳理后才能帮助
理解句子。
关于意义深刻的句子,如若借用历史背景解释任然有小学生不能理解,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办法? 这个不见得是联系历史背景的方法有问题,可能要考虑历史背景讲解是否贴近学生
层次,力求让学生 理解时代背景。另外,意义深刻看是哪方面的,有的可能联系上下文
就可以了,有的则需分析作者的心境 ,还有的抓关键词等等。
看了视频后,感想就是,在进行片段教学备课的时候就要分析好段落结构,品 味好段落语言,也要根据不
同的文章,不同的段落使用不同的归纳方法使学生明白段落大意。但是,当你 引导学生归纳好段落大意后,
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观点,那改怎么向他解释?
归纳段落大意后学生若提出不同意见,当然是可以的,你得赞赏其提出不同观点的
勇气和独立的思考能 力,但赞赏之余你觉得是不是需要追问他提出不同意见的原因是什
么?如果言之成理可以认同,绝对没有 必须要求只有某一种归纳的。如果其归纳有问题,
那你就帮助其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获得正确的认识。
现在我们主要设计教学设计是片段教学设计,还能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把握住主题和时间,但感觉一堂课4 5
分钟的教学设计把握准时间是有困难的,课堂有时会有其他突发事件,自己还没有很多的经验,不知道 应
该讲多少内容,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呢?
现在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都是空对空的实践,时间把握上还没有形成内在的感觉,
..


.
存在问题是正常的。目前先按照一般的流程设计,自己多课下练习,然后要 到顶岗实习
及今后走入岗位不断磨练,总结,反思,慢慢会把握好的。
要先理清课文,熟悉课 文才能找到适合该课文分段的方法。老师说到,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进行分段,分
段只是辅助学生理解课 文的一种方法,那么到底哪些课文需要用到这个方法,哪些又不要呢?
这个我觉得没有定数。按说任何 课文你也都可以分段,即便是诗歌也可以分成上下
节。但是每次都来个分段形成一种惯性,学生会逐渐厌 烦,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
变通,比如直接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就好了,然后具体分析每个 内容所涉及的
段落。

不要为分段而分段,这句话像叫醒了我一样,结合自己以前的学 习经历,感觉分段就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
此后一定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分段是为了更好的理清文章结 构,体会思想感情。
没错,不要把分段变成一种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程序。
情境表演对于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确实有帮助,但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在课堂中运用情境表演来体会思
想感情这种方 法是不是太过冒险。课堂存在生成性,如果年轻老师情境表演中没有把握课堂的纪律,那么
这样的教学设 计还合适吗?还有我认为情境表演只是部分表演的学生能深刻体验课文思想
首先,情境表演是一种方 法,适合才用。其次,年轻教师组织课堂纪律可能存在问
题,但与使用该方法没有冲突呀,那是教师课堂 组织能力的问题,非使用该方法的问题。
最后,使用情境表演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都有任务安排,以 防止一部分参与另一部
分无事干的现象,比如小组比赛表演,没有表演的则注意观察并进行评点。
老师好,上次的教学设计我上传了一个错误的文件,现在还能更改吗?
非常抱歉,平台截止日期后就没法更改,只能发给任课老师再行处理。
在教学中,在最后加入 与本节课程无关的内容,但是有助课外阅读的东西是正确的吗?还是说不应该在课
堂上展示,应该布置课 后作业?
..


.
这个不存在正确或错误、应该不应该之说。从日 常课来说,我们要有长远意识,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限于课内,因此,课内最后涉及与本节课无关 的内容,而目的
在于学生长远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可以的;如果是比赛课,那就需要好好考虑< br>一下了,课堂每一分钟都需要紧密切合主体内容,精巧设计。
昨天上了本学期的第三次面授课, 通过这次面授,感觉到在语文课堂上,一位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真的很
重要,教师在课堂中上课的语言及 状态影响着座上的每一位同学的上课状态,对于语言活泼富有感染力的
教师学生会更愿意去听课,因此, 以后需要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朗读能力!在课堂中用语言去感染
学生带领学生
唱读的情 况非常普遍,以我的观察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有感情朗读存在误区,以
为拿腔拿调就是有感情;二是对 声音的轻重、速度、快慢掌握不好;三是低年级时养成
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老师要改观学生 的唱读情况,一是让学生放松用平常
说话的声音来“说”课文,不是“读”课文;二要指出轻重、快慢上 的问题,比如词语
不该拖调的地方拖了,不用情感浓烈的地方放平淡一些;三是教师将文本内含的情感分
析到位,让学生体悟明白。
李老师对“朗读”下的定义让我对朗读有了不同的认识:朗读时将 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让我明白朗读是具有创造性的。抑扬顿挫的语言在今后学习中锤 炼。
创造性指两方面,一是转化,二是转化为有声语言背后读者的理解和情感。
默读时学生不能指读会不会影响阅读效果或者速度呀?
指读是指用手指着文字读,这会影响速度和效果。
略读与浏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较高,要求学 生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组合信息,那应该从哪个学段培
养、经常训练呢?
你再看一下微课,前面已提及第二学段开始学习略读,第三学段开始学习浏览。
..


.
为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诗歌诵读水平?(高中时语文 老师教《蜀道难》时,为我们
很生动额的朗读并表演了这篇 课文,当时佩服老师的厉害)
一要练普通话,二要练气息,三练吐字归音。
最后要提升文学修养,深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理解到位了,诵读也就跟着到位了。
就诗歌教 学而言,诗歌的朗读和对诗的情感把握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
流利的、 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吗?
朗读和情感把握是相辅相成的。朗读为了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再通过必 要的背景
介绍、情感渲染、字句分析,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体悟。
看到长沙小学老师教诗歌时自己带领吟诵,当时觉得小时候怎么就没遇到这么有趣的方法,如果以后我能
在课堂里用上就好了,那我们该从哪里学到这样专业的方法?以后的诗歌教学每节课都采用吟诵的方法
吗 ?
一是向懂的人请教,二是购买相关书籍,如名家论吟诵。
另外只是方法之一,不代表每个课都必用此方法。
老师,我想请问,在进行童话教学中,对书 本内容进行拓展这一环节,是在课堂上实施多一点好还是放在
课后作业练习更有成效呢?
所谓 拓展延伸主要是在课堂结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童话的完整本,诱发学生
对其他童话阅读的兴趣。当 然,真正阅读必然是在课后开展。还有一种方式是,专门用
一节课和学生们来交流各自阅读的童话故事, 讲故事、听故事、谈感受。
说明性文章本身比较具知识性些,诗歌文章又难以理解,教学不像童话寓言 故事那么生动有趣,在教学过
程中可能会很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对于 学习兴趣首先要跳出一种认识误区,认为知识性的、难理解的学生一定没有兴
趣,课堂上必须采用多样的 方法生动的形式活跃气氛,学生才有兴趣。当然,这是我们
刚开始授课需要关注的,但是越往后越应该感 觉到不管什么样的内容,学生都应该学有
..


.
兴趣,也就是说不 在于学习“什么”才感兴趣,而是在于“学习”本身有兴趣。即便是
知识性的、难理解的内容对于孩子而 言,有一定的学习挑战就是乐趣。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再来看方法问题。面对小学生我们还是要力求通 过生动形象的
方式让其理解和明晓说明性文章中的知识和难以理解的诗歌内容,这就需要老师有教学的智慧。简单来概括,我认为,抽象性的内容要通过图、声、色等各种手段形象化,难
以理解的情感 则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做到情境化助其理解。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很多学生便利选择阅读 书,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作为老师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指
导?
教师提供书目给孩子,同时与家 长沟通,给孩子提供纸质书,电子书对视力影响更
大。你想的很好。
至于电子产品,那不是读 书的问题,而是孩子们喜欢游戏、娱乐之类的东西,这个
不是单靠老师能解决的,毕竟学校可杜绝,但回 到家的时间更需要家长的督促。孩子爱
不爱读书虽然老师是一方面,但更多是靠家长的引导,让孩子养成 读书的习惯。
我想表达的是,电子书很方便,而且资源多而杂,但是一些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学习机 )的其他功能对
学生的诱惑太大,学生太小会抵制不了诱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我偏向于建议他们看纸 质书。老师,我
这样想,对吗?
不知你是怎样想的,信息技术扩展了阅读渠道和选择的方式, 我觉得很好啊。只是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少阅读电子书籍,对视力影响太大。
指导就和“课外阅读指导设计”微课中所说的没什么区别,都是阅读啊。
如果回答不满意,请将问题具体化一些。
阅读的方法李老师推荐了许多,其中阅读成长记录表 听起来可行,但实际是家长代劳之,孩子的阅读反馈
趋于模板化、任务化。
..


.
这是实际操作中家长代劳产生的问题,不是阅读成长记录袋这个方法有问题 哦。那
么作为教师,你的引导要跟上,一是开家长会时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参与
配 合,给孩子购买好书,并陪伴孩子阅读;二是隔一个月或两个月组织召开读书报告会,
每个孩子结合自己 填写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来汇报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体会;三是
大力表扬,并对学生读书的内容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一定要有吗?为什么?
是的。因为板书设计一可帮助学生理解 全篇内容和记住重点难点,二可给学生进行
书写示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三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思 路和设计能力。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强调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够 ,需要家长陪同指
导,这就算不上学生独立完成的,但他又确实阅读了。
强调课外独立阅读的 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然要由扶到放,逐渐养成,低年
级扶一扶当然是可以的。
老师, 这个专题后的作业《触摸春天》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包括识字写字,还就是仅仅的整体的阅读课
的教学 设计?
因为部分同学的作业内有包含识字写字的一堂课程内容,却没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板书设计等。 这个是应
该参照怎样的标准呢?
目标应有体现
包括识字写字。板书是整篇课文的设计,不用板书字词。
刚刚互评了同学们的教学设计,在发 现他们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所和他们存在着一样的问题。例如,
有些人完全没有弄明白这一次的作 业要求,是触摸春天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而有些人教学重点是理解
课文,但教学设计写了识字教学设 计;还有的是课堂导入是第一课时的,但过程是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
一般都是在对课文初步了解下进行 的,而他们像刚开始接触这一课就准备开始文章重点句子了,这样可以
么。
..


.
作业要求是:“提交该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很显然就不是片段教学设 计。大家
提交后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是对题目没理解清楚,二是我们前期对片段教学强调较多,
导致大家习惯性认为此次也是设计片段。但不管怎样,此次设计的目的是熟悉全篇课文
的教学设计,因此 应按照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给分。谢谢!
请问老师阅读教学设计的作业要求的课文整体教学设计是指一 个课时的整体教学设计还是指整篇课文的整
体教学设计?
整篇
我发现很多第一学段 的学生不怎么会认真听别人讲话,更多的是急着向老师阐发自己的想法,我们该怎么
更好的引导学生在课 后交流中学会听呢?
这是口语交际中很重要的方面,即学生的倾听能力。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注意倾听,并有意识检查,让学生来复述他人意见,加以表扬。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问
题专门设 计一次口语课(如何听,如何抓住对方的要点之类的专题课)。总之,学生的
问题都需要老师开启智慧, 想各种方法去应对解决。
请问老师,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这么晚都没休 息啊,要注意身体哦。慧霞提的这个问题很大,我就粗略回答了。这
个有点像一堂好课有什么标准一样, 事实上,任何课都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不过总有一
些基本的要素,以口语交际课为例,情景创设是否贴近 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的引导是否
到位,口语交际的知识点的提炼是否清晰,但这些我觉得还是手段性的, 因为最根本就
看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是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口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的孩子积极的融合到课堂中呢?
..


.
不善于表达不是“不表达”,是“能表达”但“不善于表达”,指表达没有 逻辑、词
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等;性格内向与不善于表达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内向的人表达起
来条理清晰、语句流畅、态势自然、表意清晰。
口语交际教学当然需要引导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会表达,那就是教会其如何表达、如何与人展开听说活动。
至于如何让性格内向的孩子融合到课堂中,这也不是口语交际教学才存在的问题,
任何课堂中都 会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交际活动。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课堂
中让性格内向的孩子融合到课堂 中了。这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内容处理、方法选
用、师生关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能自己慢慢摸 索了。
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实践训练中才能得到发展?
要掌握游泳,怎样才能获得发展呢
视频上说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书上写的不一样,应该以哪个为准呢还是两个都可以?
观课很细致,很好!
视频上和书上的环节是一样的,在步骤安排上稍有不同。这在实际教学中 是会有变
化的,可以一开始先明确任务再创设情境,也可以先创设情境再明确任务。教师可自行
灵活处理的。
口语交际的讨论过程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既不过于活跃也不死气沉沉?我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不要把课堂活跃或沉闷作为课堂好坏的标准,毕竟课堂活跃不代表学生思维活跃
了,沉闷不代表学生 思维没有运行。当然,在口语课上,能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交际
活动中还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最应该 关注的是看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


.
内向的孩子往往不敢 在课堂上发言,老师让其回答问题时也透着胆怯,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前遇到一
位四年级的学生,他 的阅读比平常孩子要广,书面表达也不错,但在口语表达上却要逊色几分。怎样打开
这种孩子的心扉让其 勇敢表达自己呢?
内向的孩子是不敢发言还是不愿发言,其内向是性格因素还是家庭环境或班级环境< br>所致,不愿发言还要考虑自身的教学内容处理、方法选用、师生关系等。都需要自己根
据具体的情 况去处理。
总之,有的问题不在课内,功夫要做在课外,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多加表扬
和关注,慢慢让其找到表达的自信和快乐。
口语交际课堂一般会布置书面作业吗?
通常不会。
口语交际重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培养方法是让学生说吗?课堂上,老 师教与学生说最好怎么
进行时间分配?
口语交际当然不只是“说”,还有“听”,以及在具体情境下的“互动交流”。
如果非要定个 时间分配,让学生说的时间要非常充分,至少30分钟。严格意义上
说,这里的教与说,就像教与学不可 分割一样,教的时候学生在听在学,学生在说的时
候教师在从旁倾听和引导,是很难划分出严格的时间布 局的。教学不能用日常的时间去
限定,我写过一篇文章可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从现代时间技术看教学本真 的异化与去
蔽》,可阅读。
老师,课中说到,课堂中展示交流的数量是要较少的,不宜太多, 那么,请问在上口语交际课中,应该给
更多机会给口语交际能力高的同学,以此来作为示范,还是应该更 多给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的同学锻炼
的机会呢?
课堂展示当然要少一点,展示就相当于是一 个示范,更多的是让所有同学两两组合
或小组内进行反复练习,让更多的同学都能获得锻炼机会。
..


.
在做托管辅导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孩子对老师 布置的作文不仅毫无兴趣,而且很难把习作要
求跟具体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无论我怎么引导,小学生都写 不出几个字,好心塞呀,往往作文是拖到最后
才能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不高,那么在习作教学目标的设 计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个目标,把这个
目标设计得更实用于现在的习作教学中去呢?
托 管辅导时的问题,可能涉及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老师布置的题目,你引导的方
法,学生本身的心理期待 ,以及作文要求本身给予学生的压力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等等。
是否可以抛开习作要求和任务,完全不提 习作这一茬事情,在贴近其生活及心理的
活动中引导他说(口头表达)就很好,然后再把他所说的内容进 行梳理,最后形成文字。
但说到底,也不是很好实施,毕竟是在托管辅导,是以完成作业为任务的。 < br>你提的第二个问题,“目标设计适用于习作教学”,我的看法是:不是目标设计如何
适用习作教学 ,因为目标基本上是根据课标、单元目标、具体习作内容设计的,相对固
定的。你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一 定的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活动去开展习作教学从而实现
目标
一般二年级会开始写日记,许多学 生还是不会写标点符号,我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记住写完一句话一定记
得加标点符号呢?
不会 写标点符号,首先是阅读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教各种标点符号的
名称及其用法,习作当中其 实是一种训练。至于学生的问题,你要弄清学生发生这种问
题的原因:是粗心忘记,还是根本不知道各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去想
对策。
老师,“设计习作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观念和自身所长”这句话是正确的么?
是视频里的吗?请先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好有难度啊,她们刚刚开始写作 文,对于很多的作文结构还不清楚,以至于让他
们不知道怎么完整地写好作文,大多都是记流水账般
..


.
写日记当然有助于写作,但是对学生提怎样的要求,如何引 导,如何批阅,都要注
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如何这些没做好,不但不利于写作,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 br>一二年级已经有一定的训练,低年级的写话就是为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其习作的
兴趣,到三年级 时就能很好的衔接;如果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教师就更不应当太过重
视结构、技法之类的东西,学生“ 能写”就很好了,要多发现其优点,多鼓励表扬,然
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记流水账通常是不能细致的描述事件,老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把事件的整个过程
描写清晰,如今天我 去游乐场玩了,先玩了什么又玩了什么。老师就可以让其再想细致
一些,那天的天气如何,和谁一起去的 ,都玩了什么,玩的时候自己想过什么,有怎样
的心情,玩过之后又是怎样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把 事件想细致。
对于习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除了让其多积累多仿写,还有什么好的提升方法?
首先改变观念,不要将其归于能力较差之列,永远对孩子充满信心,你的态度孩子
能感受到;其次,降 低要求,多加表扬,树立其自信,让其对习作有期待;再次,针对
问题,慢慢引导。通常孩子是不知道“ 写什么”,所以先要解决孩子写的“内容”的问
题,然后再给孩子提供“怎么写”的指导,不要把二者颠 倒过来,一上来就是指导“怎
么写”;最后就是加强课外阅读,没有大量阅读的积淀,也就是信息的输入 ,指望孩子
能出口成章,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习作写作训练开始前老师都会先 对写作主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大多都会给个示范或是
让学生欣赏一篇写得很好的作文 。市场上、书店内也出现越来越多有关高分作文的书籍等,在追求高升学
率的同时,教师该怎样让学生自 由地写作并保留自己的特色呢?
默默地回忆了小学到高中的作文课,一个模式走到底——今天写作文啊 ,要求xxx字,题目xxx或自拟,
下课交上来。然后等到下一次课的时候,先表扬下上节课写得还可 以的,然后重复上节课的模式,无限循
..


.
环。假期一定要多看 些名师教学实录,多读多看多思考,自我反思,一定不能走老路,做死板的“模式老
师”。
对头,关键是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你所说的这种写作训练方式是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且只是 习作教学的一种方式而
已;引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也不见得一定是在习作之前,也会在习作中乃至习 作后;
给示范或欣赏写得好的作文,可要可不要,我提倡不要,有了范文感觉就容易框定孩子
的 想法和行文方式,要用也建议在讲评时出现。
高分作文是市场需求,它能提供给学生范文的作用,学生 可仿写,这获取的只是习
作的一些技巧知识,仿写后要有个人的创造,仅靠高分作文是做不到的,没有广 泛的阅
读、一定的生活体悟能力和较强的思考能力做基础,是难以自我创写的。而这些靠什么
呢 ?靠老师提供的那些技巧方法指导能达到?说到底还是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个体课
外阅读的引领、对生活 的观察体悟思考,总之要有特色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悟”。
目前二年级写话练习老师就开始为三年级写 作练习做铺垫工作,老师会试着要求写标题,分段落写。而三
年级的“小练笔”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兴趣 爱好,大多是结合教材的课文,因此“小练笔”大多属于发挥
想象类
我看到二年级的作文一般 是看图说话,把图片内容描述完整,锻炼孩子们的逻辑能力,并不要求发挥太大
的想象。随着学习的递进 ,融入一些课本知识和生活所见,使得孩子们有话可说,习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
过程,慢慢的进步学习才 更扎实吧,现在我们也要多看书,不至于以后教学时无话可说。
低年级降低习作难度和要求,增强兴趣是根本。结合教材课文也可以是学生兴趣点
的。
之前看了很多6年级学生的作文,缺乏逻辑者、语句不通顺者大有人在,针对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
..


.
一是开展专题的训练,如病句修改、语句段落的结构训练。 二是作文练习后评价方
面多加引导和关注。三是观念上,不要期望一两次改变,而是一个长期慢慢引导、 逐步
提高的过程。
对于个性化的符号的使用是不是不太适合所以老师,万一简笔画不是特好,会不会适得其反?
所谓个性化是个别化的、独特的、创造性的做法,当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老师,每
个老师都需要根据自身 所长,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简笔画不好,当然
就不宜使用这种方法。
另外强 调一点,个性化的做法一旦普遍推广并被大多数人接纳,它就不再是个性化
的做法,而成为公共性的常见 做法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的。
老师什么时候展示“下水文”比较合适?“下水文”会不会束缚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在确定 文题后,教师用以自己体会学生的难点,思考教法。至于何时出示下水
文,各有利弊,多以学生习作前当 范文指点写法。
在辅导机构曾见到有老师让五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作文,背一篇作文后回家去仿写一篇 第二天交上来,然
后又背,又写,如此循环。
如果孩子有兴致倒无妨,怕的是适得其反。
给学生批改作文时需要逐句批阅并给出详细建议还是整体批改合适?
做校辅时那个老师批改作 文的方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她不是字字句句的批改,而
是划出好词佳句,也标出语句不通的句子,因为 这是学生能拿到作文后马上改掉的问题。
然后她会把全班同学作业中的优点缺点做一个整理,做成小纸条 贴在每篇作文后,也在
课堂上做具体分析。我觉得这样的方法还是有借鉴之处的。
以鼓励表扬为主,多批少改,多就少改,旁批与总批结合。
..


.
小学生习作多久训练一次合适?
课标有要求。中高年级在习作数量上是每学年16次左右,也 就是一学期8次,平
均两星期有一次的样子,另外小练笔从30到50次不等。
在平时写作中,不管是要求课堂习作还是家庭习作作业都要求打草稿吗?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做 法。我个人觉得打草稿目的两方面,一是为理清习作思路,二
是为修改方便。刚开始习作可打草稿,准备 两个作文本,待到四年级可慢慢引导打腹稿,
但写完后的完善修改要依然保持。
个人觉得打草 稿并不一定是全篇的文章,也有可能是每段的大概内容,作文的总体
框架,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不断的 学习练习中养成w在下笔之前有这样的思路,也
就是老师说的腹稿。还有很多老师有两个作文本很大都是 为了书面的美观,老师看作业
更直观清晰。
视频中的过程设计解说的很细致,但是在实际的教 学中,作文时间虽为连续的两节课,但是很难做到每个
过程都面面俱到,保证量与质,还有就是就是要求 学生的作文是第二天就上交还是可以隔几天再上交呢?
有些纠结,感觉各有优缺点,但我无法选择。 < br>我在做家教的时候发现,在中低年级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要学生放学后作为家庭作业书写,对于有些难< br>度较高一点的题目,还需要家长的适当引导和帮助
一般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到了 实践中既要学习好的经验,也要自己
善思,反思经验。
做不到就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 般过程设计”提供的只是一般情况,不要纠
结于其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至于第二天交还是隔天交,一般根据作文题的难易及学生当堂习作的情况来决定,
没有定数。
..


.
老师您好,通过近两周的课程学习,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
1、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6 -12岁,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是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可是还是
不能摆脱具体形象的依赖 ,所以需要怎么细致地去做到真正地能引领学生向抽象思维方面发展提升,我觉
得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 程,比较血色的思维顺序是固定的,如果想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地开发自己简单的
课堂习作我觉得肯定是行 不通的。
2、现实生活中,我曾批改过不少的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日记或者作文,发现他们当中极少有人 能够有人做到
如周老师所讲述的写作需要具备的一些内容,那么这是应该归因于学校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 个人的能力
呢?
3、学校都有专门的作文课,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习作教学的 目标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周老师的讲课中有提到说,针对每一个单元不同的习作类型要求,如:纪实 文,想象文还有应用文。所以
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习作主题,学生刚开始接触的一段时间对此肯定是陌生且 好奇的,那么要想在之后的习
作教学中效率最大化,需要在教学伊始时做好哪些足够的引导铺垫工作呢?
1.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提升,这不是一次课一个点拨就解决的
问题,那是个不同老 师教学不同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年龄增长头脑发育完善的
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老师不可能做到细致地引 领孩子从这个思维向那个思维
发展提升,只能是通过某种方式助于提升,但仅此而已。
首先, 习作存在问题一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肯定是教师的引导有问题,习作教
学历来是最没有系统和方法的,老 师都是凭经验,也不太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
所以导致孩子们学习习作上总是茫然无助的感觉。另外,对 于我们而言,眼里
不要只看到学生习作的问题,而应先赏识学生的习作,尽量发现闪光点,激其
兴趣,张扬自信,再指明问题引导其发展。
“刚开始接触会陌生而好奇”。这方面你忽略了阅读教学, 事实上,习作之前通
常已经有一系列乃至大量的相关文章的学习,孩子们不会陌生的,所以说教材
在进行某种类型作文的习作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引导和铺垫了。
谢谢李老师!
..


.
1、原来一开始我对于语文老师的一些职能混淆了,这下通过您的解释我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 br>2、那么总的来说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用积极关注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信,又为之后的改
进做了铺垫。
3、原来是这样,那么对于这个方面我需要更深地研读课本了。再次感谢您!
小孩子思维活跃,对于他们写出来的想象作文,不管想象的是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这都没有关系吧 ?
想象刚开始可以这样,但到了具体要求想象要合理时就需慢慢收。
老师,范文在指导作文 写作时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我想说,范文很可能会导致大多数的学生
重复模仿,比如小学写 母爱基本上统一的妈妈雨夜背我看医生,妈妈下雨接我然后摔了一跤等等,怎么引
导学生不受范文干扰太 多,自己积极创造呢?
范文是提供写法指导,不是在内容上框定限制,所以,你要做的工作是先开启思 路,
让学生明晓可以“写什么”,当确定“写的内容”的多样性后,再提供范文的写法。写
法可 以先模仿,熟练后,学生自然而然在成长中慢慢就会学着创造了。
考场作文应付了一时,却不利于孩子 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急功近
利的做法,负责任的老师,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本身是否要具备较好的想象力?如果需要具备,那么对于想象力不好的教师应该怎么处理?
前一个问题已回答。我的观点是:不见得。
老师的作用核心 在引导和启发,不在于你要想象;有很好的想象力的老师不会引导
也是白搭,老师的想象终究只是老师的 想象。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一点,有好的想象力
的老师更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想象。
这个可以拓展延伸到教学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能力。
..


.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问“如何培养”还是“课堂上如何处理 ”?如果是关于培养的
问题,我感觉想象力和很多因素相关,最根本的还是先天的成分较多,这就不是培 养,
而是激发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考虑想象力与自身的知识经验、空间感、善思考、会观
察、 爱求异、喜欢艺术等各方面有关,这就和后天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如果自身不具备很好的想象力,如何 处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问题,这个我是觉得,
这没法像理工科那样去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只能是在 一些文本空白处、没有固定答
案、开放性较大的问题、情境、故事等地方,倡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大胆说和写,
让孩子们获得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自身是否要具备较好的想象力?
我的观点是:不见得。 老师的作用核心在引导和启发,不在于你要想象;有很好的想象力的老师不会引导
也是白搭,老师的 想象终究只是老师的想象。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一点,有好的想象力
的老师更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想象 。
这个可以拓展延伸到教学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能力。
习作教学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方法,我也看到很多小学生学生写作文都是写流水账或者想
象一些无关的东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去正确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思考的方法 和想象的方法,这个前提有些问题。只能是引导孩子思考和想象的方
向和内容,至于思考的方法和想象的 方法我个人觉得教不出来。
..


.
关于写流水账的问题,已在之 前的问题中做了多次回答,请翻看前面的答疑内容;
关于小学生写的作文想象的是一些无关的东西,这个 是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的,换个角
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不见得就是无关哦。你需要听听孩子的声音。
培养其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引导及培养。在这方面,大量
的课外阅读积 累和在课堂中鼓励质疑、提问是重要的途径。
同学,可以把自己提的这个问题的语句再梳理一下,看看 自己思考的逻辑是否清晰,
如果逻辑清晰,
记实作文提倡要真情实感,所以像举列那样,小 学生写“老师,干部,你们的眼睛都瞎了吗”也要肯定啊?
提倡真情实感,是对童真童趣、真实心理的 表达。当然,在具体情况中就要灵活处
理了。像这种带有辱骂性质的语言,肯定出自日记了。
我觉得表达肯定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如果是我,我会肯定他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
袒露出来,不会因此惩 罚他,否则孩子不会再向你袒露心理,并从此失去一种重要的沟
通交流的方式,但要强调说明:对于辱骂 性的话语老师不能接受。而且,像这种问题,
老师需要做的工作可能已经不是“作文”的问题了,而是要 去了解孩子说这话的缘由,
帮助化解心中的怨气,引导其积极地主动地采取文明方式解决矛盾。
老师,我们的习作教学设计作业需要写几个课时呢?
一个课时即可
老师您好,我有 点不解的地方是:在记实作文的教学设计课件中,老师谈到有些学生在写关于《可爱的动
物》这种话题时 ,写的是关于他认为这种动物不可爱,老师讲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鼓励,因为写作文
要强调学生的真 情,要写出实感。但是这不就属于“偏题”了吗?
..


.
写出真 情实感更可贵哦,所以,即便偏题又何妨呢?尤其在习作的初级阶段,没必
要因为这些条条框框阻碍孩子 的真实表达。小学阶段习作鼓励孩子“写”放第一位。
老师,您好。我是想请问下这个没及格会有什么后果。我算了下我自己的分数只有50多
这个都会根据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末考成绩占70%。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和习作教学一样吧,要渗透于日常教学各环节中。
出题者是从单方面的能力上来说,那么应该是各学段都要求了。不过,此题意义不
大。
利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来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是个很好的素材来源,但教学中也会有争议性的内容存
在,如“学生存在对文本解读偏误”,是否适合将其作为综合性教学内容?
争议性内容是可以的,但 有偏误的老师要设计好,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如何引导走
向正向积极价值观。
补充:有偏误的老师,是说学生理解偏误时,老师要引导。怕我表达不清,补充说
明。

综合性教学一般设计几课时合理?一学期大约开展几次?
一般一学期至少两次。每次课内2课时,课外分组活动根据选题难度安排时间。
请问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课时的设计几个课时适宜?
一般而言,选题确定一课时,展示成果一课时,课外进行分组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 容设计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学实际中产生的问题及学生生活。对来源于教学实际
中产生的问题有些不理解 ,老师可以举个例子吗?
这里指的是课堂教学实际中生发的问题,比如教学《麻雀》,学生问动物妈妈 是不
是都会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以此问题开展“动物妈妈和孩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


.
在视频中,老师有讲到一个语文综合性教学设计,给学生4个星期去准备, 那是否一个学期开展一到两次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足够了?
是这样的。但没有规定只能开设两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综合 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那么哪
个学段的学生可以开展综合 性学习呢?
从中段开始安排综合性学习。

..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spoc课程教师答疑区讨论汇总
(截取时间:2016年9月5日——2017年1月2日)

感觉自己对于朗读这 一块而言,朗读起来音调太平,没有感情,也不足以吸引人。如何提高自身的朗读水
平?
一要练气息声音,二要加强对文字品悟,三者学习朗诵技巧。
是否多实践就能“知能同步”?
应该说不存在必然关系,毕竟仍有一些在一线实践的老师,教一辈子也不过就是一
两年教学经验 重复又重复,“知能”都不见提升。但对于师范生而言,实践肯定是有助
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 升的。
什么是三维目标,能举出详尽的例子吗?
本课程学习前需完成《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这门课程对三维目标有详尽的说明。
建议去回顾一下该门课程知识。具体来说,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以语文来说,一篇课文的教学通常会有这三个维度上的目标,如知识与能力 上
包括字词、修辞、文法知识,朗读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过程与方法严格意义上不能
作为目 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而新课改提出来目的在于纠正过去只重视结果
而忽略过程的现象,意在 强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通过角色朗读、问
题研讨、合作探究等实现知识能力目标及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语
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如通过学习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天鹅》教学目标的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能请老师具体分析一下吗?仅仅体现在自主合作吗?
微课中是指教学目标设计有一定的弹性。《白鹅》一课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了一定的
..


.
弹性,如“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可根据自身所长、学生兴趣等灵活处理 ,体现了开
放性;“抓关键词句,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抓哪些关键词句来体会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学生对其感悟也是开放的。
教学设计听上去容易,但是真的要 实际操作起来真的感觉亚历山大啊!想要写出一份合格的教案,能上一
堂合格的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 求真的很高。果然,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没错,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易,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更难。这还只是在教学上
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预设?
所有的教学都有备课的过程,备课所设计的教学过 程都是预设,此预设肯定会在教
学过程中展现,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总会有各种生成,也就是超出预设 的情况,这是
必然的,所以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灵活应对。
至于更好地体现预 设,我觉得你的意思是说,让教学过程尽量在自己预设的范围内
吧,这个与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具体班级 学生学情了解相关,但不管如何预设,教学过
程总是动态的,不可能完全在预设之内。
老师,您好,请问工具性与人文性指的是方法吗
我仅仅简单的勾勒了一下,具体需要自己再去 看看那门课程的教材,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本学期你们另外学习了一门课程《小 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该门课程会告
诉大家语文课程的性质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将语 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来教学;
人文性是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它还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思想情感,价 值意蕴在里
面。
面对教学难点,教师怎样上课才能使学生明白易懂?
..


.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之所在。之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有的是因所涉及 的内容
年代久远,距离小学生生活较远;有的是因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还有的是小学
生 生活的区域所限,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等等。对这样一些难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的方法。 如《草原》中的句子:“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什么是“渲染”,什么是“ 墨线勾勒”,一般来说,小学生不理解。教师就可展
示中国画或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中国画有两大派 ,一派是用鲜明的墨线勾勒的,一
派是用墨线渲染,使所画事物浑然一体的。课文是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 来形容“到处翠
色欲流”的草原。这样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在本课程< br>后续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结合语文的五大板块的内容有指导,请注意学习。
老师,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我们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呢?
后绪课程皆会涉及,请关注后续课程。

如果一个片段教学是10分钟那么如何合理分 配时间?老师,片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导入、教课、结
课该如何分配时间才能让片段课更精彩呢?
时间分配没有定数。但一般来说导入和结课都宜简洁,10钟片段内导入和结课都
不宜超2分钟 才好。总之,根据内容而定,也不要太过于拘泥于时间限制。
每一个教案都得拥有视频中教案构成莉的基本内容里的所有的点吗
这个问题在讨论区已有解答,可参与讨论并交流。
教学目标应该设置多少个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没有在量上的严格限定。应是根据具体内容、学情等情况而选择确定。在
后续各个模块的目 标设计一块会讲解,请关注后续课程。谢谢!
..


.
关于教案的 基本内容,老师一共讲述了十大内容,我想问一下老师:这十个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吗?还是除
了这十个之 外,我们还可以添加。
一般包括这十项内容,当然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若说必不可少,教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项必有。
老师,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不使用“使学生”、“让学生”,那应该怎样说才规范呢?
将学生 作为主语来提。要求要尽量具体明确。另外只能说尽量具体,毕竟语文教学
是人文学科,有些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也是没法具体明确出来的,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具体的要求?
使学生、让学生的表 述,潜意识就是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新课改后倡导在表达中
以学生为主语。如: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情感 ;认识8个生字词。意思可能基本一致,但
背后的理念不一样。当然实践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另当别论。
按照张万化老师的备课经验,我也觉得要先自己思考教学设计,但是一看到网上很多优秀 名师的课堂实录
和教学设计,就会觉得别人的比自己好,把自己原先想的都舍弃了,最后觉得这样一份教 学设计方案只是
别人的七拼八凑。请问怎样保持自己的特色又汲取其他名师所长呢?
要形成自 己的特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多年锤炼的,同时也与自身的知识
水平、文化功底、设计能力、学 情把握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相关。可先根据课堂所学自行
设计,设计之后再去对照名师或优秀教师的设计, 明晓他们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帮助
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有点分不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案,这个说法可能要看从哪个角度上说。依我看,教学内容应
是动态的,主 要来自教材,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必定对教材有所选择和增删,增
加的则来源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 理解而予以的拓展。而这些都将在预设中通过教案呈
..


.
现。但 是具体的课堂中,教学内容还会有各种变化,有的可能临时予以删除,有的可能
生发于学生的问题等等, 那就已经超出教案中的部分,但主体还会是教案中所设计的。
教案的主体是教学过程。这个应无需多说 ,是指教案中写清教学的整个流程,这个
将占据教案的四分之三的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不知你要问什么?如果是关于教学中的主体都
有谁?或学生为何是主体?这个涉及教育哲 学的内容,建议去找教育原理一类的书看
看。
能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非常好。尽管问题不很明确,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老师说到在进 行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上,要依据学情,但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如果每个
人的情况又不 一样,那又如何进行安排呢?
问题思考非常好。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皆有差异,这就涉及因材施教的问 题,但在
当下四五十人一个班的情况下,通常只能以平均状态来展开设计,同时兼顾其他学生,
在之前的问题讨论中,我提及过分开教学的方式,面向全体教学的同时,可发放拼音读
物给超前的孩子进 入阅读或让他们分组帮助指导后进的孩子。
至于了解孩子的学情可找多位孩子询问,也可问卷或习题测 试,大致了解孩子们汉
语拼音学习的状况。
每个教学视频都会配有与内容相同的ppt图片, 这样减少了我们观看速度与老师语速不协调的矛盾,很棒
呀。看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老师的耐心答疑也能学 到很多自己没想到的东西,网络课程相较于面授课的优势
就展现出来了。
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大家能学有所获。
第一次听到“相关音节” 涨姿势
..


.
呵呵,希望在spoc课程中你能学到更多。
一个班的学生情况 有时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刚进一年级的时候,有点同学拼音已经完全掌握,而有些什么
也不知道,这时候 老师上课应该以哪个水平上比较好呢?怎样顾全学生?
要是以中等水平会不会让一些学生从开学第一课就托在后面?
谢谢老师,感觉这种教育问题 没有定数,需要老师灵活处理。现在能做的是增强自
己处理多种问题的能力。
你很善于思考。 考虑学情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但从当前一个班级四五十
个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以基本情 况做考虑,兼顾少数特殊情况的学生,尽量顾全
全体学生。可否这样处理,以中等水平孩子为基准,正常 授课,一部分拔尖的孩子,发
给拼音读物让其拼读练习,或指导帮助学困生。这样各个层次皆能有所顾及 ,总之,需
要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发挥自身教学智慧。
老师讲的特别好,如果语速慢一点儿就更好了。
谢谢同学,视频已经拍摄完毕,后续会反馈。目前可通过暂停或回看解决,谢谢!
对三拼法不是很理解。
简单地说,就是由声母和两个韵母构成的音节,如jiang,j为声 母,另外还有介母
i和韵母ang,三者相连时,遵循“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发音规则 ,这
个就是三拼法。
老师:怎么让学生一下学这么多音节记住而且不觉得无聊呢
不 会一下子要求学那么多,也不会要求孩子一下子全学会。整体内容安排是循序渐
进的。“不觉得无聊”, 你所指应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孩子学习起来不无聊吧,这个在汉语
拼音教学的方法一课中提及很多方法,请 细致观看。
..


.
怎样才能更快的让小学生分清英文字母跟汉语拼音的书写?
英文字母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的 ,应该不存在对汉语拼音书写的干扰,讲清书写
规范和方法,一年级孩子能很好掌握;如果小朋友已经在 幼儿园学习了英文字母的书写,
那就要特别提出汉语拼音书写时要注意的方面,做到规范工整,不连笔, 四线格内书写。
农村偏远地区受地方话的影响,拼音教学的难度也相应有所增加。
这个问题 已不是教学的问题,非你我能改变的,是整体教育背景及国家社会层面的
问题了。但,我们做我们力所能 及的,能改观一个是一个,每一个都尽力去影响周边的
人就好了。
我从来不知道还可以这么读,哪里有完整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读法呢,会读这个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呢?
汉语字母是借用的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虽然皆为这26个字母,但各国都有各国
自己的读法。 而这个读法是汉语字母的名称音,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定读法,具体如何
读,请到网上搜索汉语字母表读 法,就能搜索到相应的内容。
小小拼音学问大啊,而拼法、三拼法是一知半解
可再参看爱课程网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里面有对两拼法、三拼法的详细介绍。
最近辅导小学 生作业时发现很多人分不清前后鼻音(如an、ang;in、ing等),和他们解释时会用口型法和
观察法(如用手指点着鼻尖,发后鼻音时鼻尖会震动;前鼻音时鼻尖不会震动),但是仍有部分小学生不能
正确发音或不能正确分辨某字的正确拼音。这还是在长沙市内语言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而言。而农村小学生
的语言环境相对混乱,请问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纠正以前后鼻音分不清楚为代表的一系列老大难问
题 ?
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发音和区分前后鼻音,多是长期错误发音和方言语言环境所致,
即便教学 方法正确,仍不能予以纠正,其实并非方法有问题,而可能是积弊所致,希望
一次两次的纠正而获得改观 并不见得凑效,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孩子已经明晰二者存在
区别;然后引导孩子注意发音的具体差异,我 认为通过鼻尖震动来区别二者,这个差异
..


.
不典型,不便于小 学生掌握,可通过舌头的位置帮助明晰差异,前鼻音发音时舌尖要抵
到上齿背,而后鼻音发音时舌头有后 缩的趋势;其三,引导学生发现前后鼻音字的规律,
很多学生区分不了前后鼻音,是因为不知该字读前鼻 还是后鼻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
着去归类。比如青字为后鼻音字,与青组合而成的字皆为后鼻音字。
当我们运用汉语拼音教学时,有必要运用趣味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老师教的
也有趣,感觉充满了童真。
是这样的。不过要注意不能为趣味而趣味,而应把教学目标放在首 位,分清主次基
础上通过趣味性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喜欢游戏,活 动。枯燥、机械的重复示范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那么除开火车、
猜一猜,攀登比赛之外,还可以有哪些 趣味性又易于组织一年级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游戏呢?
在爱课程网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模 块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拼音教学
目标设计”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相信可以解答你的问题,可作为你学习 的补充。
想要把我们看上去很容易的知识教给没有接触过这方面东西的小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光 是汉语拼音
的书写就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汉语拼音的形状、笔画名称、笔画顺序、占格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如
何让小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好 基础,这是
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实践的事。
是的,你的认识很好。
现在的大部分小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会读,会写a,o,e,i,u,v这几个简单的韵母了,请问是否可以
在新 授时简单带过,花更多的时间在后面的更难的拼音教学中呢?
虽然已学,但未必读得标准,同时带调读 和书写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可在新授时
改变教的方式,先开火车检测大家会不会读,如有问题,按照新 授模式示范或请学生上
台示范,老师从旁讲清发音要领,再进行训练,小组竞赛,其他带调读和书写同样 不可
忽视;如全无问题,可加快后续内容学习,把重点放到拼读上。
..


.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有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园里也会教拼音,针对这样的一种 情况,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
否需要相应的加快和提高呢?
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 问题,由于很多幼儿园提前学习,导致小学一年
级的拼音教学不好开展。事实上,有了基础,就更好通过 比赛、游戏等方式开展各种认
读练习及拼读练习,更好地训练及提升学生的拼读能力。
汉语拼 音教学的目标核心就是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做到了这一点,或者说这个拼
音工具完全掌握了,再提高目 标到哪去呢?
通过这次的拼音,识字教学的微课设计,录制以及互评,收获到了很多知识。都说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我说实践是经验教训的来源。只有自己真正去上一堂课,才知道一切都不是我们想 象中的那么简单,
随意。
是啊,和咱们的spoc课程一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个简短的微 课视频,但我们
为了准备这个学期的spoc课程,蒋院长带领课程团队整个暑假都在精选知识点、备课 、
制作课件、录制、修改、渲染、加字幕、片头、公告、试题、富文本资源、教材编制等
等。真 正参与制作后,才会感受到教学的不易。希望大家都能通过片段教学的练习能收
获多多。
可以这样说。能写自然要会读并记住其形。
写字就要达到能认读并正确书写的要求,那意思是说写字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吗?
识字写 字教学通常连着说,因为在所有识字课中通常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的教学,
其中会写字就要达到能认读并 正确书写的要求,书写只占识字教学课的少量时间。而一
节完整的写字课则全是示范书写及学生练写,一 般不涉及认读之类内容。
目标一定要可以被检测,是不是就是说定量呢?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掌握多少个生字?
嗯嗯。可检测性是质与量的结合。多少个,怎么样,什么程度。
..


.
这个问题在之前有同学提及过,目标的制定注意其可检测性是从行为主义心 理学观
点演化而来,注意可检测性能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方向更为明确。但绝不是能将其等同于
定 量,而是指明确检测的行为方式,比如:学会“稳、港、湾”生字,就显得太过笼统,
到底学会到怎样的 程度呢?我怎么检测呢?于是就可以改为,能认读、书写“稳、港、
湾”生字,这就将“学会”的具体行 为明确下来,也好检测。而这并不是定量方式哦。
另外,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是为了教学时方向能更明 确具体,但也应是有度的,毕
竟检测往往是看结果,而忽略过程。
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设计 这一块里,老师说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分三学段,在讲述情感目标时也分成三学
段,这些学段目标是不是就 是指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应该达到的目标?
没错,这是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段目标
识字、写 字教学目标需要好的可检测性,那么教师在设计可检测的目标时会不会导致学生和家长过于注重
知识与技 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毕竟汉字是对学生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个方面。
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其可 检测性应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演化而来,注意可检测性
能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方向更为明确。可检测性 与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没有必然关系,有些知识是默会知识,可意会不可言传,未必就 能检测,反过来,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不见得一定不能检测,通过一定的行为指向总能反映出某些情 感、
态度上的变化。
但不管怎样,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是为了教学时方向能更明确具体,但也 应是有度
的,毕竟检测往往是看结果,而忽略过程。总之,需要教师的灵活智慧。
有些教材里 的课文没有标注轻声,或者不同教材遇到同一课文的轻声又有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中国汉字轻 声没有统一吗?),这时曾老师说教课的老师们要注意,学生我想到的注意事项有:提醒学生
轻声字、怎 么读这个轻声。请问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


.
在普 通话测试书中应有常用必读轻声词汇表和可读轻声词汇表,也就是有些词是必
读轻声,而还有些词语是可 轻读也可不轻读,这是要区分的。
注意事项思考得很好,就是这两项。
我觉得有关于字形的 笔顺问题老师讲解得很清楚,也归纳出了笔顺的基本原则,很详细,老师有什么好的
办法帮助我们记忆笔 顺的基本原则吗
这个没有什么更灵活的方法。一是记住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二是经常书写达到熟练的程度。平日输入手机短信可通过笔画输入,逐渐掌握笔顺规则。
认认真真的听曾老师讲授关于 笔顺的课,收获颇丰。其中发现如“凶、区”我一直是错误的。好好翻阅新
华字典,牢记基本笔顺迫在眉 睫。
输入短信、微信时,强迫自己使用笔画输入,有的时候输了好久打不出某个字,就
会尝试 各个笔顺,慢慢就会逐渐熟练。匿名发表
平时可通过手机中的笔画来输入短信,加强笔顺的记忆。
现在用的教材不都是人教版么?小学教材
新课改后全国各地使用教材有13套,今年又有部编本新教材已进入小学。
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写了很多年的字的笔顺都是错的,已经习惯,有点难得去纠正。
难的是你是否愿意去改,是否能够坚持。
习惯是可以改的,小学老师需要通过正确规范的书写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我是通过手机中的笔画输入短信,慢慢改正过来了,你不妨一试,一两个 月基本就
适应了。
..


.
关于巩固生字这一方面,我们 小时候老师采取的都是通过重复抄写来巩固对生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认识,猜
字谜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认识生字的,但除了抄写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
习了生字之后能够较好地掌握 其书写的正确性即又能认又能写?
个人觉得抄写是有必要的而且见效比较快的,现在小学生有配套的字 帖也可以多多
使用。狮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今早的阅读和表达,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多多积累。
小学生比较好动,而且人数较多,时时刻刻提醒坐姿对于教师而言是比较累的,请问有什么 比较轻松又有
效的方法呢?
一是训练时间不能太长,二是书写期间放点音乐调节气氛,保持绝 对的安静,三是
在书写前提出坐姿要求,之后练习中大部分同学都会保持正确姿势,少数不能做好的,< br>巡走时稍加提点即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老师需向学生强调正确坐姿 、识字方法、握笔姿势、讲究卷
面整洁等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极为重要。
讲真,感觉还有好多东西都不懂,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但是感觉时间来不及。
时间自然是来 得及的,需要你自己合理安排,制定计划,一项一项完成。仅靠网络
课不够,还需要自己拓展,根据自身 不足去补充知识。
看了别人的视频后,开始对自己视频的否定,觉得自己的视频哪里都不好,有很多需 要改进的地方。同时
也发现了同学们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告诉我们,人总是在错误中成长。我们 想上好一堂课,需要
不断地备课,磨课。
是这样的,通过观别人的课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不 足,同时促进了自己的提升。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这也告诉我 们,只要每
节课、每次片段练习都能抱着要上公开课的心态去准备和上课,自然会让自己成长更快。
..


.
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没有学习“实词”、“虚词”的含义,现 在的小学生需要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吗?对他
们来说,会不会难度有点儿大呢?
小学不作要求。
原来可以通过“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的方法来教小朋友识字呀。从分析 字形来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
了解汉字的演变,加深理解,也可在他自己写字下笔之前有所考虑,注意它的 间架结构。
学有所获,很好。
我反复我教他读他读错的字,但感觉没有什么效果。
这里面可思考的有:反复性是怎样的反复,有无多时间段的有意识反复;其次,你
是如何教的,要考虑 教的方法是否贴合学生心理,调动学生思考和记忆;其三,你是如
何检测的,检测只能看到外显的情况, 并不能检测到内在的点滴进步和认识变化。
“集中处理”与“随课文识字”这两种教学模式比较来看, “集中处理”模式更有利于新课的学习,“随
课文识字”模式更有利于词义的掌握与识记,请问老师我可 以这么认为吗?
很好。阅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有的会这两种方式一起使用,即大部分生字集中处理,< br>少数一些字义需要放入课文才能理解的就采取随课文识字的方法。
老师在讲到进行识字教学时要 看识字所处在的位置,不同的要求做不同的教学设计,那如何做具体的判断
呢?是老师自己把握还是课标 规定的呢?
位置是指在识字课文当中还是阅读课文当中,处理方式会有不同。这个在教材中是
标明了的,建议在百度上搜索人教版电子教材,把小学语文教材熟悉一下。
在这个环节,特别喜欢 词 配画作业。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强大的,在一种欢乐的情绪下完成对生字词的认
识,这样的作业我感觉特 别有趣。
在欢乐情绪中学习生字词,这样不机械、不带强制性。是不错的方法。
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是先教拼音还是先教笔顺呢?
..


.
通常提出生字时,就已经教读音了,教笔顺在后。当然,一切都不能固化,有时为
强调书写时笔顺的难 点处,先进行提点,再强调读音也未尝不可。
对于重点是识字还是讲课文,这是不是根据年级的高低来 确定啊?对于低年级,识字应该是重点,而讲课
文则是捎带内容?还是说,这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要自 己把握课文和生字的难易,再做分析?
微课中所指是说,识字课有两类,一类是在低年级出现的专门的 识字课;一类是在
阅读课文中出现的识字课。低年级的识字课当以识字为重,讲读识字课当中的课文是捎
带的;而在阅读课文之中,通常以讲读课文为主,其识字内容是捎带的。
当然,以谁为重点, 谁为捎带内容,也不绝然,毕竟低年级的整个阶段都要以识字
为重心,如此来说,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也不 能笼统全盘把识字作为捎带的内容了。同样,
中高年级逐渐转向句子、段落和篇章,也绝不是不管字词了 。
我比较你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界限。
描红是什么意思?
度娘上搜一下吧 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发现怎么提问是一个难题,几分钟的课堂就觉得问问题问的词穷了,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做到能用不同的方式提问,让学生对课堂有新鲜感。
第一,问题不是问得越多越好,而是精当,问 得恰切,且能有主问题贯连始终;第
二,问得词穷具体原因是何?是否教学内容设计太少,无内容可讲, 或问题设计难度太
大,难以回答,又或问题设计有误导致无法作答。总之,问题设计既要有方向性又要有
一定开放性才好;第三,提问方式上有正问反问,直问曲问,快问连问等,根据内容进
行选择, 而且在问题的语言表达上也要注意语气语调。可观看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模块六
的相关内容。
..


.
写字课应该放在一篇课文上完之后吗?每周一节课吗?硬笔和软笔以那个为主?
若是识字课, 可在识字课最后10来分钟练写,也可针对个别难字在教读音、字形
时要求学生练写;阅读课文中各种情 况都行,根据课堂内容、教学时间灵活安排,不存
在固定的模式;
小学要求每周一节书法课,但不同课都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字。
硬笔是主要的,软笔是三年级后开始学习。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老师说到应该考虑教材的编写意 图,而在中观层面上要关注这一单元的整体结构,其中
也会涉及到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那我是需要每 篇课文都把起考虑进去,还是抽选这一单元中的某篇课
文呢?还有扩展的度应该怎么把握呢?
你后面的表述不太明确,抱歉我没太看懂你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整堂课的进程有着重要 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的好,符合学生该阶段的学习特点,那么课
堂的进程也会相对比较顺利,对学生的学 习也会起着促进作用。但这是一般来说,那么,面对某一些特殊
的学生,比如他们的能力比同龄人稍低,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又要顾及到他们?如果顾及到的话,整个教
学目标的设计就会低于该阶段的学生的学 习能力,那么其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会降低。但是如果不顾
及到的话,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只会越 学越困难,越学越不愿意学。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思考很好。在前面的多个问题中,我提到过因材 施教,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来
开展教学。但在当前四五十人一个班级里,我们考虑学情的做法只能是 ,根据普遍的情
况来设定教学目标,适当顾及部分拔尖的和少数后进的孩子,也就是依照普遍情况予以< br>设计目标和教学,但在教学的时候,对拔尖的孩子可提高要求,对后进的孩子适当降低
要求,比如 同样是背诵,拔尖的孩子要求语言流畅、有感情背诵,后进的孩子则能在提
示下背诵出来即可;同时在多 数情况下我们还可通过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来实
现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既可以让拔 尖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训练了这类孩子
..


.
的表达能力、讲解能力,还加深了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能帮助后进的孩子掌握知
识点。
我想问问:朗读和默读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不同来由此区分的吗?可是,比如语文课本
中,有的课文像诗歌、散文适合朗读,有的阅读性文章适合默读。进入初中,老师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背
诵课文。
适合朗读自然开展朗读训练,默读通常在初读课文时有意识使用
不同学段在要求上有所区别,具体到课文中根据课文情况有针对性开展训练。
老师,就是按照 说的“四不教”原则进行目标的选择,但是每个孩子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到时
候作为新手老师 ,更加难以把控学生已有水平,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个原则呢?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交流中说得比 较多,可以到前面页面回看。总体来说,就是以普
遍状况为学情基本把握点,适当关照优生与后进生。
四不教原则的落实,是不是得清楚知道学生在这个年级段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以及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如果
是这样的话,直指要教什么,不是要更方便吗?如果再去逆向考虑是不是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呀 清楚知道课标要求是必须的,而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则需要通过小测验、访谈、调
查及平时授课总结 等方式做基本了解。
四不教原则只是选择内容的一种方式,是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也受到很多一
线教师的欢迎,当然不见得就人人适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在之
前很多同 学的问题中我提出过从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可能相对简便些,是你所说
的直指内容的方式。只是在 确定好后,还可以通过四不教进行对照,确定的内容就更好
一些。
如果说根据三不教的原则来 进行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有时候我们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就会陷入局限性,而且
有时候对有些目标把握地不 全面或者漏掉了怎么办?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不一致性,又该如何解决呢?
..


.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很多问题中我都已做了回答。建议你去浏览一下,我粘贴 一些在
此,你阅读一下。
如果觉得这种四不教原则不好用,你仍然可以从目标入手去确定教学 内容的。也就
是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基本也提示你该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草原》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
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 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义,体会蒙汉情深、民族 团结的思想感情。
看完这个教学目标,是不是也同样能确定教学内容呢。自己再思考思考。
在前面的多个问题中,我提到过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来开展教学。
但在当前四五十人一个 班级里,我们考虑学情的做法只能是,根据普遍的情况来设定教
学目标,适当顾及部分拔尖的和少数后进 的孩子,也就是依照普遍情况予以设计目标和
教学,但在教学的时候,对拔尖的孩子可提高要求,对后进 的孩子适当降低要求,比如
同样是背诵,拔尖的孩子要求语言流畅、有感情背诵,后进的孩子则能在提示 下背诵出
来即可;同时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可通过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来实现孩子之间
..


.
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既可以让拔尖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训练了这 类孩子的表达能力、
讲解能力,还加深了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能帮助后进的孩子掌握知识点。 < br>每篇课文可选择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极为重要。如果方方面面涉及,
必然方方面面不 能讲透而导致面面浅尝辄止。所以每堂课的内容不要贪多,几个知识点
能讲通讲透,学生掌握好就很好了 。其他内容不讲是一种暂时的舍,不代表以后不会讲。
由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语文课教学内容中 不需要单独培养科学精神,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
那在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是否可写体会科学精神 ?
“体会科学精神”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上提出自然是可以的。在微课当中
曾老师提 出不要设计“培养科学精神”,一是说明“培养科学精神”不是语文课的任务,
而是科学课要做的事情。 二是指明在课文中“科学精神”的感悟是渗透在学习之中的,
你只要去学习文本,就自然而然渗透着感受 到文本负载的意义内涵,比如你学习了“劳
动创造世界”,你在学习了这句话后,你也就在语言文字的体 悟中获得了一种观念,是
劳动创造了世界。所以无需特意在教学目标中提“培养科学精神”。
还是有点不了解不教的含义,在以前我们学习课文中,老师一般就是说中心思想什么的,有些关于科学的
课文是有写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呀?
不教是一种实用的独辟蹊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也可从教学 目标入手确定内
容。即目标确定后,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跟着确定了。比如过去所谓中心思想,培养什么< br>精神之类,大多属于现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
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也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吧?从读中理解
是的,朗读很重要,通常渗透在各种环 节中。但每次读都应有朗读要求,朗读训练
的目的,确保朗读时间,设置不同朗读形式,不能盲目安排朗 读。
..


.
“四不教原则”的确很实用,切入点也很奇特
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思路。
对于老师提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四不教原则,难道对于只要符合这四 点的教学内容都可暂时忽略不教给学
生吗,还是要在课堂上稍微几句话带过,只是不做深入讨论呢? < br>每篇课文可选择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极为重要。如果方方面面涉及,
必然方方面面不 能讲透而导致面面浅尝辄止。所以每堂课的内容不要贪多,几个知识点
能讲通讲透,学生掌握好就很好了 。其他内容不讲是一种暂时的舍,不代表以后不会讲。
我想请问老师,如果是学生主动问的老师高年级 的问题,我要不要回答?我回答了之后他们还是不懂,我
要用什么方法来教他们呢?
高年级的 内容,学生问及如果讲了学生仍不会。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方
法有问题,没能贴近学生的思维 来教他,尽量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帮助其理解,二是以学
生现有水平是不可能理解的,你再想各种方法也是 没用的,那么你就可以在做出回答后,
引导学生关注该问题,强调今后学习了什么就自然而然会懂的,你 无需非要孩子在当前
一定弄懂。
词语教学对老师词语积累的能力要求较高,词语积累的越多, 对词语的理解越深刻,那么词语教学就会越
得心应手。
我的看法:词语积累多自然很好,不过 词语积累多,不代表理解就会越深刻;另外,
词语理解深刻了对词语教学会大有裨益,但理解深刻了不一 定就教得好词语,还需要贴
近孩子的心理特点选用巧妙的方法来开展词语教学。
学到词句的教 学设计,想到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也就是摘抄好词好句好
段。书店也就 出现了专门的好词好句好段的书了,如果不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摘抄的好词好句,而是直接
抄好词好句书 的摘抄有意义么?
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大多是机械摘抄,理解不透,记忆不深,仅仅也就是摘抄而已,
..


.
无法很好运用。所以课堂上讲到某个好词好句时,要引导学生想与此或意思 相近相反或
结构一致的好词,仿照好句进行模仿练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积累目的并增强运用能力。 < br>老师在讲到如何去选择所教词语时,讲到词语三三类:生字生词、熟字生词、熟字熟词,然后根据这一标< br>准去选择所要教的词语,那么针对大家所握的字词量的不同,那老师又如何去安排教学呢?
这三 类词是各篇课文词语教学的重点,但事实上,我们也会在教学中抓住那些对理
解句意及文意有帮助的关键 词语开展教学。
至于你所说学生字词量不同,如何安排教学,还是一个学情差异的问题。前面大家提出过很多此类问题了,老师们都进行了回复的哦。在现实教学中,把握学情只能是对
基本学情的把 握,一个班四五十人无法做到掌握每个人字词量的,老师就只能从基本学
情上安排教学,同时教学中适当 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孩子,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灵活
性,而这非常需要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
比如,教学某个词的词义,一问,大家都懂,自然不用教了;如果有的孩子早就懂
了,有的不懂,老师 可以不教,先让懂的来当小老师讲解啊,既锻炼了优秀孩子的表达
能力,也帮助后进孩子去理解词义,如 果讲不清,说明已经懂的孩子也还理解不透彻,
你再补充就是啊;如果这个词都不懂,那么老师就应该着 重讲解了。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识字阅读教学中,是否应该将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教材都 阅读一遍,对每
一册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明白哪些是学生自学就懂,哪些是教了暂时 也不懂的?
明白学生哪些自学就懂,哪些教了暂时也不懂,除了通过通读教材、了然学段教学
目标之外,在教学中熟悉学生基本学情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在教学一段时间后,你觉得
把握不好,可在教 学前,对学生展开调查测验,测验内容为后面将学到的知识点,通过
检测你就能了解学生对将学知识点的 具体情况了。
..


.
学习完这周的课程,对第二节课中的教与不教有着比较大的疑惑。
虽说老师列举的很清楚,可 是我们在实际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怎么就能非常清楚地明白哪些内容该教和不该
教的。虽说我们作为大学生 已经懂了该有的基本知识,可是关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了解还是非常浅显的,
要怎么去确定哪些内容教 哪些内容不要教?
如果觉得这种四不教原则不好用,你仍然可以从目标入手去确定教学内容的。也就< br>是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基本也提示你该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草原》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
低吟、奇丽、 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 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义,体会蒙汉情深、民族 团结的思想感情。
看完这个教学目标,是不是也同样能确定教学内容呢。自己再思考思考。
在教词语的时候,有些词语有很多的意思,而且那些意思跨越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应该提前一起教给他们
还是先教当前他们所能理解的意思给他们呢?
先教能理解的意思,难懂的到了相应该学的阶段自然而然会的,不用急。
老师,请问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


.
自主识 字是一种能力,不能说自主识字方法;但可以说识字方法,识字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字可以采用不同方法 ,通常从读音、记形、明义三个方面分别使用不同方法,
这个在识字写字一讲“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设计 ”中有详细讲述,请回看并作记录。
请问老师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应怎样从上下文入手联系上下文
这个只要关注这个起特殊 作用的句子是什么情况,有的是总起句,有的是总结句,
有的是中心句,还有的是过渡句,等等,你根据 具体情况来处理,有的可能联系上文相
关段落大意,有的要联系下文文意,有的上下文联系,有的则需要 全文梳理后才能帮助
理解句子。
关于意义深刻的句子,如若借用历史背景解释任然有小学生不能理解,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办法? 这个不见得是联系历史背景的方法有问题,可能要考虑历史背景讲解是否贴近学生
层次,力求让学生 理解时代背景。另外,意义深刻看是哪方面的,有的可能联系上下文
就可以了,有的则需分析作者的心境 ,还有的抓关键词等等。
看了视频后,感想就是,在进行片段教学备课的时候就要分析好段落结构,品 味好段落语言,也要根据不
同的文章,不同的段落使用不同的归纳方法使学生明白段落大意。但是,当你 引导学生归纳好段落大意后,
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观点,那改怎么向他解释?
归纳段落大意后学生若提出不同意见,当然是可以的,你得赞赏其提出不同观点的
勇气和独立的思考能 力,但赞赏之余你觉得是不是需要追问他提出不同意见的原因是什
么?如果言之成理可以认同,绝对没有 必须要求只有某一种归纳的。如果其归纳有问题,
那你就帮助其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获得正确的认识。
现在我们主要设计教学设计是片段教学设计,还能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把握住主题和时间,但感觉一堂课4 5
分钟的教学设计把握准时间是有困难的,课堂有时会有其他突发事件,自己还没有很多的经验,不知道 应
该讲多少内容,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呢?
现在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都是空对空的实践,时间把握上还没有形成内在的感觉,
..


.
存在问题是正常的。目前先按照一般的流程设计,自己多课下练习,然后要 到顶岗实习
及今后走入岗位不断磨练,总结,反思,慢慢会把握好的。
要先理清课文,熟悉课 文才能找到适合该课文分段的方法。老师说到,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进行分段,分
段只是辅助学生理解课 文的一种方法,那么到底哪些课文需要用到这个方法,哪些又不要呢?
这个我觉得没有定数。按说任何 课文你也都可以分段,即便是诗歌也可以分成上下
节。但是每次都来个分段形成一种惯性,学生会逐渐厌 烦,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
变通,比如直接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就好了,然后具体分析每个 内容所涉及的
段落。

不要为分段而分段,这句话像叫醒了我一样,结合自己以前的学 习经历,感觉分段就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
此后一定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分段是为了更好的理清文章结 构,体会思想感情。
没错,不要把分段变成一种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程序。
情境表演对于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确实有帮助,但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在课堂中运用情境表演来体会思
想感情这种方 法是不是太过冒险。课堂存在生成性,如果年轻老师情境表演中没有把握课堂的纪律,那么
这样的教学设 计还合适吗?还有我认为情境表演只是部分表演的学生能深刻体验课文思想
首先,情境表演是一种方 法,适合才用。其次,年轻教师组织课堂纪律可能存在问
题,但与使用该方法没有冲突呀,那是教师课堂 组织能力的问题,非使用该方法的问题。
最后,使用情境表演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都有任务安排,以 防止一部分参与另一部
分无事干的现象,比如小组比赛表演,没有表演的则注意观察并进行评点。
老师好,上次的教学设计我上传了一个错误的文件,现在还能更改吗?
非常抱歉,平台截止日期后就没法更改,只能发给任课老师再行处理。
在教学中,在最后加入 与本节课程无关的内容,但是有助课外阅读的东西是正确的吗?还是说不应该在课
堂上展示,应该布置课 后作业?
..


.
这个不存在正确或错误、应该不应该之说。从日 常课来说,我们要有长远意识,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限于课内,因此,课内最后涉及与本节课无关 的内容,而目的
在于学生长远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可以的;如果是比赛课,那就需要好好考虑< br>一下了,课堂每一分钟都需要紧密切合主体内容,精巧设计。
昨天上了本学期的第三次面授课, 通过这次面授,感觉到在语文课堂上,一位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真的很
重要,教师在课堂中上课的语言及 状态影响着座上的每一位同学的上课状态,对于语言活泼富有感染力的
教师学生会更愿意去听课,因此, 以后需要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朗读能力!在课堂中用语言去感染
学生带领学生
唱读的情 况非常普遍,以我的观察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有感情朗读存在误区,以
为拿腔拿调就是有感情;二是对 声音的轻重、速度、快慢掌握不好;三是低年级时养成
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老师要改观学生 的唱读情况,一是让学生放松用平常
说话的声音来“说”课文,不是“读”课文;二要指出轻重、快慢上 的问题,比如词语
不该拖调的地方拖了,不用情感浓烈的地方放平淡一些;三是教师将文本内含的情感分
析到位,让学生体悟明白。
李老师对“朗读”下的定义让我对朗读有了不同的认识:朗读时将 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让我明白朗读是具有创造性的。抑扬顿挫的语言在今后学习中锤 炼。
创造性指两方面,一是转化,二是转化为有声语言背后读者的理解和情感。
默读时学生不能指读会不会影响阅读效果或者速度呀?
指读是指用手指着文字读,这会影响速度和效果。
略读与浏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较高,要求学 生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组合信息,那应该从哪个学段培
养、经常训练呢?
你再看一下微课,前面已提及第二学段开始学习略读,第三学段开始学习浏览。
..


.
为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诗歌诵读水平?(高中时语文 老师教《蜀道难》时,为我们
很生动额的朗读并表演了这篇 课文,当时佩服老师的厉害)
一要练普通话,二要练气息,三练吐字归音。
最后要提升文学修养,深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理解到位了,诵读也就跟着到位了。
就诗歌教 学而言,诗歌的朗读和对诗的情感把握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
流利的、 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吗?
朗读和情感把握是相辅相成的。朗读为了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再通过必 要的背景
介绍、情感渲染、字句分析,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体悟。
看到长沙小学老师教诗歌时自己带领吟诵,当时觉得小时候怎么就没遇到这么有趣的方法,如果以后我能
在课堂里用上就好了,那我们该从哪里学到这样专业的方法?以后的诗歌教学每节课都采用吟诵的方法
吗 ?
一是向懂的人请教,二是购买相关书籍,如名家论吟诵。
另外只是方法之一,不代表每个课都必用此方法。
老师,我想请问,在进行童话教学中,对书 本内容进行拓展这一环节,是在课堂上实施多一点好还是放在
课后作业练习更有成效呢?
所谓 拓展延伸主要是在课堂结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童话的完整本,诱发学生
对其他童话阅读的兴趣。当 然,真正阅读必然是在课后开展。还有一种方式是,专门用
一节课和学生们来交流各自阅读的童话故事, 讲故事、听故事、谈感受。
说明性文章本身比较具知识性些,诗歌文章又难以理解,教学不像童话寓言 故事那么生动有趣,在教学过
程中可能会很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对于 学习兴趣首先要跳出一种认识误区,认为知识性的、难理解的学生一定没有兴
趣,课堂上必须采用多样的 方法生动的形式活跃气氛,学生才有兴趣。当然,这是我们
刚开始授课需要关注的,但是越往后越应该感 觉到不管什么样的内容,学生都应该学有
..


.
兴趣,也就是说不 在于学习“什么”才感兴趣,而是在于“学习”本身有兴趣。即便是
知识性的、难理解的内容对于孩子而 言,有一定的学习挑战就是乐趣。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再来看方法问题。面对小学生我们还是要力求通 过生动形象的
方式让其理解和明晓说明性文章中的知识和难以理解的诗歌内容,这就需要老师有教学的智慧。简单来概括,我认为,抽象性的内容要通过图、声、色等各种手段形象化,难
以理解的情感 则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做到情境化助其理解。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很多学生便利选择阅读 书,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作为老师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指
导?
教师提供书目给孩子,同时与家 长沟通,给孩子提供纸质书,电子书对视力影响更
大。你想的很好。
至于电子产品,那不是读 书的问题,而是孩子们喜欢游戏、娱乐之类的东西,这个
不是单靠老师能解决的,毕竟学校可杜绝,但回 到家的时间更需要家长的督促。孩子爱
不爱读书虽然老师是一方面,但更多是靠家长的引导,让孩子养成 读书的习惯。
我想表达的是,电子书很方便,而且资源多而杂,但是一些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学习机 )的其他功能对
学生的诱惑太大,学生太小会抵制不了诱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我偏向于建议他们看纸 质书。老师,我
这样想,对吗?
不知你是怎样想的,信息技术扩展了阅读渠道和选择的方式, 我觉得很好啊。只是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少阅读电子书籍,对视力影响太大。
指导就和“课外阅读指导设计”微课中所说的没什么区别,都是阅读啊。
如果回答不满意,请将问题具体化一些。
阅读的方法李老师推荐了许多,其中阅读成长记录表 听起来可行,但实际是家长代劳之,孩子的阅读反馈
趋于模板化、任务化。
..


.
这是实际操作中家长代劳产生的问题,不是阅读成长记录袋这个方法有问题 哦。那
么作为教师,你的引导要跟上,一是开家长会时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参与
配 合,给孩子购买好书,并陪伴孩子阅读;二是隔一个月或两个月组织召开读书报告会,
每个孩子结合自己 填写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来汇报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体会;三是
大力表扬,并对学生读书的内容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一定要有吗?为什么?
是的。因为板书设计一可帮助学生理解 全篇内容和记住重点难点,二可给学生进行
书写示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三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思 路和设计能力。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强调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够 ,需要家长陪同指
导,这就算不上学生独立完成的,但他又确实阅读了。
强调课外独立阅读的 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然要由扶到放,逐渐养成,低年
级扶一扶当然是可以的。
老师, 这个专题后的作业《触摸春天》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包括识字写字,还就是仅仅的整体的阅读课
的教学 设计?
因为部分同学的作业内有包含识字写字的一堂课程内容,却没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板书设计等。 这个是应
该参照怎样的标准呢?
目标应有体现
包括识字写字。板书是整篇课文的设计,不用板书字词。
刚刚互评了同学们的教学设计,在发 现他们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所和他们存在着一样的问题。例如,
有些人完全没有弄明白这一次的作 业要求,是触摸春天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而有些人教学重点是理解
课文,但教学设计写了识字教学设 计;还有的是课堂导入是第一课时的,但过程是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
一般都是在对课文初步了解下进行 的,而他们像刚开始接触这一课就准备开始文章重点句子了,这样可以
么。
..


.
作业要求是:“提交该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很显然就不是片段教学设 计。大家
提交后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是对题目没理解清楚,二是我们前期对片段教学强调较多,
导致大家习惯性认为此次也是设计片段。但不管怎样,此次设计的目的是熟悉全篇课文
的教学设计,因此 应按照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给分。谢谢!
请问老师阅读教学设计的作业要求的课文整体教学设计是指一 个课时的整体教学设计还是指整篇课文的整
体教学设计?
整篇
我发现很多第一学段 的学生不怎么会认真听别人讲话,更多的是急着向老师阐发自己的想法,我们该怎么
更好的引导学生在课 后交流中学会听呢?
这是口语交际中很重要的方面,即学生的倾听能力。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注意倾听,并有意识检查,让学生来复述他人意见,加以表扬。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问
题专门设 计一次口语课(如何听,如何抓住对方的要点之类的专题课)。总之,学生的
问题都需要老师开启智慧, 想各种方法去应对解决。
请问老师,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这么晚都没休 息啊,要注意身体哦。慧霞提的这个问题很大,我就粗略回答了。这
个有点像一堂好课有什么标准一样, 事实上,任何课都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不过总有一
些基本的要素,以口语交际课为例,情景创设是否贴近 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的引导是否
到位,口语交际的知识点的提炼是否清晰,但这些我觉得还是手段性的, 因为最根本就
看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是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口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的孩子积极的融合到课堂中呢?
..


.
不善于表达不是“不表达”,是“能表达”但“不善于表达”,指表达没有 逻辑、词
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等;性格内向与不善于表达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内向的人表达起
来条理清晰、语句流畅、态势自然、表意清晰。
口语交际教学当然需要引导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会表达,那就是教会其如何表达、如何与人展开听说活动。
至于如何让性格内向的孩子融合到课堂中,这也不是口语交际教学才存在的问题,
任何课堂中都 会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交际活动。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课堂
中让性格内向的孩子融合到课堂 中了。这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内容处理、方法选
用、师生关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能自己慢慢摸 索了。
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实践训练中才能得到发展?
要掌握游泳,怎样才能获得发展呢
视频上说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书上写的不一样,应该以哪个为准呢还是两个都可以?
观课很细致,很好!
视频上和书上的环节是一样的,在步骤安排上稍有不同。这在实际教学中 是会有变
化的,可以一开始先明确任务再创设情境,也可以先创设情境再明确任务。教师可自行
灵活处理的。
口语交际的讨论过程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既不过于活跃也不死气沉沉?我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不要把课堂活跃或沉闷作为课堂好坏的标准,毕竟课堂活跃不代表学生思维活跃
了,沉闷不代表学生 思维没有运行。当然,在口语课上,能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交际
活动中还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最应该 关注的是看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


.
内向的孩子往往不敢 在课堂上发言,老师让其回答问题时也透着胆怯,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前遇到一
位四年级的学生,他 的阅读比平常孩子要广,书面表达也不错,但在口语表达上却要逊色几分。怎样打开
这种孩子的心扉让其 勇敢表达自己呢?
内向的孩子是不敢发言还是不愿发言,其内向是性格因素还是家庭环境或班级环境< br>所致,不愿发言还要考虑自身的教学内容处理、方法选用、师生关系等。都需要自己根
据具体的情 况去处理。
总之,有的问题不在课内,功夫要做在课外,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多加表扬
和关注,慢慢让其找到表达的自信和快乐。
口语交际课堂一般会布置书面作业吗?
通常不会。
口语交际重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培养方法是让学生说吗?课堂上,老 师教与学生说最好怎么
进行时间分配?
口语交际当然不只是“说”,还有“听”,以及在具体情境下的“互动交流”。
如果非要定个 时间分配,让学生说的时间要非常充分,至少30分钟。严格意义上
说,这里的教与说,就像教与学不可 分割一样,教的时候学生在听在学,学生在说的时
候教师在从旁倾听和引导,是很难划分出严格的时间布 局的。教学不能用日常的时间去
限定,我写过一篇文章可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从现代时间技术看教学本真 的异化与去
蔽》,可阅读。
老师,课中说到,课堂中展示交流的数量是要较少的,不宜太多, 那么,请问在上口语交际课中,应该给
更多机会给口语交际能力高的同学,以此来作为示范,还是应该更 多给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的同学锻炼
的机会呢?
课堂展示当然要少一点,展示就相当于是一 个示范,更多的是让所有同学两两组合
或小组内进行反复练习,让更多的同学都能获得锻炼机会。
..


.
在做托管辅导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孩子对老师 布置的作文不仅毫无兴趣,而且很难把习作要
求跟具体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无论我怎么引导,小学生都写 不出几个字,好心塞呀,往往作文是拖到最后
才能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不高,那么在习作教学目标的设 计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个目标,把这个
目标设计得更实用于现在的习作教学中去呢?
托 管辅导时的问题,可能涉及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老师布置的题目,你引导的方
法,学生本身的心理期待 ,以及作文要求本身给予学生的压力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等等。
是否可以抛开习作要求和任务,完全不提 习作这一茬事情,在贴近其生活及心理的
活动中引导他说(口头表达)就很好,然后再把他所说的内容进 行梳理,最后形成文字。
但说到底,也不是很好实施,毕竟是在托管辅导,是以完成作业为任务的。 < br>你提的第二个问题,“目标设计适用于习作教学”,我的看法是:不是目标设计如何
适用习作教学 ,因为目标基本上是根据课标、单元目标、具体习作内容设计的,相对固
定的。你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一 定的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活动去开展习作教学从而实现
目标
一般二年级会开始写日记,许多学 生还是不会写标点符号,我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记住写完一句话一定记
得加标点符号呢?
不会 写标点符号,首先是阅读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教各种标点符号的
名称及其用法,习作当中其 实是一种训练。至于学生的问题,你要弄清学生发生这种问
题的原因:是粗心忘记,还是根本不知道各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去想
对策。
老师,“设计习作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观念和自身所长”这句话是正确的么?
是视频里的吗?请先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好有难度啊,她们刚刚开始写作 文,对于很多的作文结构还不清楚,以至于让他
们不知道怎么完整地写好作文,大多都是记流水账般
..


.
写日记当然有助于写作,但是对学生提怎样的要求,如何引 导,如何批阅,都要注
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如何这些没做好,不但不利于写作,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 br>一二年级已经有一定的训练,低年级的写话就是为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其习作的
兴趣,到三年级 时就能很好的衔接;如果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教师就更不应当太过重
视结构、技法之类的东西,学生“ 能写”就很好了,要多发现其优点,多鼓励表扬,然
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记流水账通常是不能细致的描述事件,老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把事件的整个过程
描写清晰,如今天我 去游乐场玩了,先玩了什么又玩了什么。老师就可以让其再想细致
一些,那天的天气如何,和谁一起去的 ,都玩了什么,玩的时候自己想过什么,有怎样
的心情,玩过之后又是怎样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把 事件想细致。
对于习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除了让其多积累多仿写,还有什么好的提升方法?
首先改变观念,不要将其归于能力较差之列,永远对孩子充满信心,你的态度孩子
能感受到;其次,降 低要求,多加表扬,树立其自信,让其对习作有期待;再次,针对
问题,慢慢引导。通常孩子是不知道“ 写什么”,所以先要解决孩子写的“内容”的问
题,然后再给孩子提供“怎么写”的指导,不要把二者颠 倒过来,一上来就是指导“怎
么写”;最后就是加强课外阅读,没有大量阅读的积淀,也就是信息的输入 ,指望孩子
能出口成章,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习作写作训练开始前老师都会先 对写作主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大多都会给个示范或是
让学生欣赏一篇写得很好的作文 。市场上、书店内也出现越来越多有关高分作文的书籍等,在追求高升学
率的同时,教师该怎样让学生自 由地写作并保留自己的特色呢?
默默地回忆了小学到高中的作文课,一个模式走到底——今天写作文啊 ,要求xxx字,题目xxx或自拟,
下课交上来。然后等到下一次课的时候,先表扬下上节课写得还可 以的,然后重复上节课的模式,无限循
..


.
环。假期一定要多看 些名师教学实录,多读多看多思考,自我反思,一定不能走老路,做死板的“模式老
师”。
对头,关键是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你所说的这种写作训练方式是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且只是 习作教学的一种方式而
已;引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也不见得一定是在习作之前,也会在习作中乃至习 作后;
给示范或欣赏写得好的作文,可要可不要,我提倡不要,有了范文感觉就容易框定孩子
的 想法和行文方式,要用也建议在讲评时出现。
高分作文是市场需求,它能提供给学生范文的作用,学生 可仿写,这获取的只是习
作的一些技巧知识,仿写后要有个人的创造,仅靠高分作文是做不到的,没有广 泛的阅
读、一定的生活体悟能力和较强的思考能力做基础,是难以自我创写的。而这些靠什么
呢 ?靠老师提供的那些技巧方法指导能达到?说到底还是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个体课
外阅读的引领、对生活 的观察体悟思考,总之要有特色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悟”。
目前二年级写话练习老师就开始为三年级写 作练习做铺垫工作,老师会试着要求写标题,分段落写。而三
年级的“小练笔”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兴趣 爱好,大多是结合教材的课文,因此“小练笔”大多属于发挥
想象类
我看到二年级的作文一般 是看图说话,把图片内容描述完整,锻炼孩子们的逻辑能力,并不要求发挥太大
的想象。随着学习的递进 ,融入一些课本知识和生活所见,使得孩子们有话可说,习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
过程,慢慢的进步学习才 更扎实吧,现在我们也要多看书,不至于以后教学时无话可说。
低年级降低习作难度和要求,增强兴趣是根本。结合教材课文也可以是学生兴趣点
的。
之前看了很多6年级学生的作文,缺乏逻辑者、语句不通顺者大有人在,针对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
..


.
一是开展专题的训练,如病句修改、语句段落的结构训练。 二是作文练习后评价方
面多加引导和关注。三是观念上,不要期望一两次改变,而是一个长期慢慢引导、 逐步
提高的过程。
对于个性化的符号的使用是不是不太适合所以老师,万一简笔画不是特好,会不会适得其反?
所谓个性化是个别化的、独特的、创造性的做法,当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老师,每
个老师都需要根据自身 所长,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简笔画不好,当然
就不宜使用这种方法。
另外强 调一点,个性化的做法一旦普遍推广并被大多数人接纳,它就不再是个性化
的做法,而成为公共性的常见 做法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的。
老师什么时候展示“下水文”比较合适?“下水文”会不会束缚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在确定 文题后,教师用以自己体会学生的难点,思考教法。至于何时出示下水
文,各有利弊,多以学生习作前当 范文指点写法。
在辅导机构曾见到有老师让五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作文,背一篇作文后回家去仿写一篇 第二天交上来,然
后又背,又写,如此循环。
如果孩子有兴致倒无妨,怕的是适得其反。
给学生批改作文时需要逐句批阅并给出详细建议还是整体批改合适?
做校辅时那个老师批改作 文的方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她不是字字句句的批改,而
是划出好词佳句,也标出语句不通的句子,因为 这是学生能拿到作文后马上改掉的问题。
然后她会把全班同学作业中的优点缺点做一个整理,做成小纸条 贴在每篇作文后,也在
课堂上做具体分析。我觉得这样的方法还是有借鉴之处的。
以鼓励表扬为主,多批少改,多就少改,旁批与总批结合。
..


.
小学生习作多久训练一次合适?
课标有要求。中高年级在习作数量上是每学年16次左右,也 就是一学期8次,平
均两星期有一次的样子,另外小练笔从30到50次不等。
在平时写作中,不管是要求课堂习作还是家庭习作作业都要求打草稿吗?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做 法。我个人觉得打草稿目的两方面,一是为理清习作思路,二
是为修改方便。刚开始习作可打草稿,准备 两个作文本,待到四年级可慢慢引导打腹稿,
但写完后的完善修改要依然保持。
个人觉得打草 稿并不一定是全篇的文章,也有可能是每段的大概内容,作文的总体
框架,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不断的 学习练习中养成w在下笔之前有这样的思路,也
就是老师说的腹稿。还有很多老师有两个作文本很大都是 为了书面的美观,老师看作业
更直观清晰。
视频中的过程设计解说的很细致,但是在实际的教 学中,作文时间虽为连续的两节课,但是很难做到每个
过程都面面俱到,保证量与质,还有就是就是要求 学生的作文是第二天就上交还是可以隔几天再上交呢?
有些纠结,感觉各有优缺点,但我无法选择。 < br>我在做家教的时候发现,在中低年级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要学生放学后作为家庭作业书写,对于有些难< br>度较高一点的题目,还需要家长的适当引导和帮助
一般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到了 实践中既要学习好的经验,也要自己
善思,反思经验。
做不到就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 般过程设计”提供的只是一般情况,不要纠
结于其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至于第二天交还是隔天交,一般根据作文题的难易及学生当堂习作的情况来决定,
没有定数。
..


.
老师您好,通过近两周的课程学习,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
1、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6 -12岁,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是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可是还是
不能摆脱具体形象的依赖 ,所以需要怎么细致地去做到真正地能引领学生向抽象思维方面发展提升,我觉
得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 程,比较血色的思维顺序是固定的,如果想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地开发自己简单的
课堂习作我觉得肯定是行 不通的。
2、现实生活中,我曾批改过不少的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日记或者作文,发现他们当中极少有人 能够有人做到
如周老师所讲述的写作需要具备的一些内容,那么这是应该归因于学校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 个人的能力
呢?
3、学校都有专门的作文课,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习作教学的 目标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周老师的讲课中有提到说,针对每一个单元不同的习作类型要求,如:纪实 文,想象文还有应用文。所以
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习作主题,学生刚开始接触的一段时间对此肯定是陌生且 好奇的,那么要想在之后的习
作教学中效率最大化,需要在教学伊始时做好哪些足够的引导铺垫工作呢?
1.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提升,这不是一次课一个点拨就解决的
问题,那是个不同老 师教学不同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年龄增长头脑发育完善的
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老师不可能做到细致地引 领孩子从这个思维向那个思维
发展提升,只能是通过某种方式助于提升,但仅此而已。
首先, 习作存在问题一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肯定是教师的引导有问题,习作教
学历来是最没有系统和方法的,老 师都是凭经验,也不太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
所以导致孩子们学习习作上总是茫然无助的感觉。另外,对 于我们而言,眼里
不要只看到学生习作的问题,而应先赏识学生的习作,尽量发现闪光点,激其
兴趣,张扬自信,再指明问题引导其发展。
“刚开始接触会陌生而好奇”。这方面你忽略了阅读教学, 事实上,习作之前通
常已经有一系列乃至大量的相关文章的学习,孩子们不会陌生的,所以说教材
在进行某种类型作文的习作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引导和铺垫了。
谢谢李老师!
..


.
1、原来一开始我对于语文老师的一些职能混淆了,这下通过您的解释我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 br>2、那么总的来说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用积极关注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信,又为之后的改
进做了铺垫。
3、原来是这样,那么对于这个方面我需要更深地研读课本了。再次感谢您!
小孩子思维活跃,对于他们写出来的想象作文,不管想象的是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这都没有关系吧 ?
想象刚开始可以这样,但到了具体要求想象要合理时就需慢慢收。
老师,范文在指导作文 写作时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我想说,范文很可能会导致大多数的学生
重复模仿,比如小学写 母爱基本上统一的妈妈雨夜背我看医生,妈妈下雨接我然后摔了一跤等等,怎么引
导学生不受范文干扰太 多,自己积极创造呢?
范文是提供写法指导,不是在内容上框定限制,所以,你要做的工作是先开启思 路,
让学生明晓可以“写什么”,当确定“写的内容”的多样性后,再提供范文的写法。写
法可 以先模仿,熟练后,学生自然而然在成长中慢慢就会学着创造了。
考场作文应付了一时,却不利于孩子 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急功近
利的做法,负责任的老师,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本身是否要具备较好的想象力?如果需要具备,那么对于想象力不好的教师应该怎么处理?
前一个问题已回答。我的观点是:不见得。
老师的作用核心 在引导和启发,不在于你要想象;有很好的想象力的老师不会引导
也是白搭,老师的想象终究只是老师的 想象。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一点,有好的想象力
的老师更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想象。
这个可以拓展延伸到教学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能力。
..


.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问“如何培养”还是“课堂上如何处理 ”?如果是关于培养的
问题,我感觉想象力和很多因素相关,最根本的还是先天的成分较多,这就不是培 养,
而是激发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考虑想象力与自身的知识经验、空间感、善思考、会观
察、 爱求异、喜欢艺术等各方面有关,这就和后天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如果自身不具备很好的想象力,如何 处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问题,这个我是觉得,
这没法像理工科那样去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只能是在 一些文本空白处、没有固定答
案、开放性较大的问题、情境、故事等地方,倡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大胆说和写,
让孩子们获得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自身是否要具备较好的想象力?
我的观点是:不见得。 老师的作用核心在引导和启发,不在于你要想象;有很好的想象力的老师不会引导
也是白搭,老师的 想象终究只是老师的想象。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一点,有好的想象力
的老师更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想象 。
这个可以拓展延伸到教学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能力。
习作教学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方法,我也看到很多小学生学生写作文都是写流水账或者想
象一些无关的东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去正确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思考的方法 和想象的方法,这个前提有些问题。只能是引导孩子思考和想象的方
向和内容,至于思考的方法和想象的 方法我个人觉得教不出来。
..


.
关于写流水账的问题,已在之 前的问题中做了多次回答,请翻看前面的答疑内容;
关于小学生写的作文想象的是一些无关的东西,这个 是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的,换个角
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不见得就是无关哦。你需要听听孩子的声音。
培养其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引导及培养。在这方面,大量
的课外阅读积 累和在课堂中鼓励质疑、提问是重要的途径。
同学,可以把自己提的这个问题的语句再梳理一下,看看 自己思考的逻辑是否清晰,
如果逻辑清晰,
记实作文提倡要真情实感,所以像举列那样,小 学生写“老师,干部,你们的眼睛都瞎了吗”也要肯定啊?
提倡真情实感,是对童真童趣、真实心理的 表达。当然,在具体情况中就要灵活处
理了。像这种带有辱骂性质的语言,肯定出自日记了。
我觉得表达肯定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如果是我,我会肯定他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
袒露出来,不会因此惩 罚他,否则孩子不会再向你袒露心理,并从此失去一种重要的沟
通交流的方式,但要强调说明:对于辱骂 性的话语老师不能接受。而且,像这种问题,
老师需要做的工作可能已经不是“作文”的问题了,而是要 去了解孩子说这话的缘由,
帮助化解心中的怨气,引导其积极地主动地采取文明方式解决矛盾。
老师,我们的习作教学设计作业需要写几个课时呢?
一个课时即可
老师您好,我有 点不解的地方是:在记实作文的教学设计课件中,老师谈到有些学生在写关于《可爱的动
物》这种话题时 ,写的是关于他认为这种动物不可爱,老师讲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鼓励,因为写作文
要强调学生的真 情,要写出实感。但是这不就属于“偏题”了吗?
..


.
写出真 情实感更可贵哦,所以,即便偏题又何妨呢?尤其在习作的初级阶段,没必
要因为这些条条框框阻碍孩子 的真实表达。小学阶段习作鼓励孩子“写”放第一位。
老师,您好。我是想请问下这个没及格会有什么后果。我算了下我自己的分数只有50多
这个都会根据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末考成绩占70%。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和习作教学一样吧,要渗透于日常教学各环节中。
出题者是从单方面的能力上来说,那么应该是各学段都要求了。不过,此题意义不
大。
利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来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是个很好的素材来源,但教学中也会有争议性的内容存
在,如“学生存在对文本解读偏误”,是否适合将其作为综合性教学内容?
争议性内容是可以的,但 有偏误的老师要设计好,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如何引导走
向正向积极价值观。
补充:有偏误的老师,是说学生理解偏误时,老师要引导。怕我表达不清,补充说
明。

综合性教学一般设计几课时合理?一学期大约开展几次?
一般一学期至少两次。每次课内2课时,课外分组活动根据选题难度安排时间。
请问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课时的设计几个课时适宜?
一般而言,选题确定一课时,展示成果一课时,课外进行分组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 容设计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学实际中产生的问题及学生生活。对来源于教学实际
中产生的问题有些不理解 ,老师可以举个例子吗?
这里指的是课堂教学实际中生发的问题,比如教学《麻雀》,学生问动物妈妈 是不
是都会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以此问题开展“动物妈妈和孩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


.
在视频中,老师有讲到一个语文综合性教学设计,给学生4个星期去准备, 那是否一个学期开展一到两次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足够了?
是这样的。但没有规定只能开设两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综合 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那么哪
个学段的学生可以开展综合 性学习呢?
从中段开始安排综合性学习。

..

小学数学教案-党日活动总结


我不想不想长大-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十大经典电影排行榜-护理专业见习报告


坦桑尼亚签证-实习总结报告


用焕然一新造句-旅行社工作总结


身边的科学手抄报-资本论读后感


任命书范本-简爱读后感300字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教师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