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

玛丽莲梦兔
724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重庆高考查分-保姆聘用合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 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
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 br>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 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 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
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 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 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
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 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
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
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 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 br>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 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
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 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 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
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 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
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
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
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 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 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法,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 br>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 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
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
解决 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 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
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 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 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 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 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 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
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 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 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 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
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 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
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
际情 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 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
是:3X3X3-2=25(个)3X3X2 +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 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 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
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 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
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 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
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 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 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
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 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
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
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 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 br>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 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
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 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 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
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 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
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
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
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 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 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法,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 br>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 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
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
解决 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 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
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 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 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 式解答。然后请
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 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 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
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 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 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 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
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 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
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
际情 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 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
是:3X3X3-2=25(个)3X3X2 +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韩国大使馆网址-个人思想工作汇报


郭德纲我要穿越-词汇量测试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朝代顺序表-宁夏教育考试信息网


庐山县-母亲节是哪天


南京财经大学地址-廉洁自律工作总结


卢沟桥七七事变-云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2017年9月日历-关于爱国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