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地坛公园-中专班主任工作计划
因特网信息交流 教案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会注册电子邮箱
2、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
3、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
4、了解BS、CS模式的区别,能分辨各实例属于哪种模式
5、了解非实时交流方式和实时交流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邮箱
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能分辨BS、CS模式
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邮箱
地址就跟生活中一个地方的地址一样是唯一的,这样才能确保邮
件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认识到其唯一的重
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给出一个系统,能分辨出
是属于BS模式还是CS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
生都会发邮件,然而对于邮件传输过
程却不太了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和协议更是不知道,因此
这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
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检索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请学生来回忆并回答上
节课所
教授的搜索引擎分类及其各自代表,以及5种主要的搜索技巧。教师结合实例来诱导学生回
答。
2、新知探究
(1)电子邮箱注册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日常生活
中,我们是如何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学生讨论回
答可知方式有很多,比如面对面聊天或者寄信,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常用的是QQ、微
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接着可询问学生是否都有电子
邮箱,除QQ邮箱外,有没有
人有网易邮箱、新浪邮箱或者移动的139邮箱,请这部分同学简单回忆当
初是如何注册邮箱
的。然后教师以网易邮箱注册为例,简单介绍邮箱的注册方法,只要跟着提示一步步做
就可
快速地注册邮箱。
(2)邮箱地址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邮箱名一旦被注
册,其他人就无法再取相同的邮箱名进行注册,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邮箱地址的组成来解
释其唯一性。邮箱地址由用户名和
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邮件服务器的
网站域名在因特网中
是唯一的,类比家里的地址门牌号可知,用户名也必须是唯一的,防止信件投递过程
中发生
错乱,所以邮箱地址是唯一的。@读音与英语里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
(3)学生实践操作
请学生用自己的邮箱或者提供的邮箱,发一封邮件到指定邮箱。要求主题
以各自学号命
名,内容为“邮件已发送,请老师查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四处查看,掌握学生的
操作熟练情况,看是否所有学生都会发送邮件。
(4)邮件传输过程
当我们发送一
封邮件的时候,邮件是被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计算机上吗?由经验可知,
当收到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时,
我们要查看附件还需要现将其下载到计算机里,所以邮件并
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结合示
意图来解释邮件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STMP
服务器,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这些STMP服务器接
收用户邮件,再把它投递到目标邮件
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OP3协议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
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5)非实时交流方式
像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双方
用户同时在线也可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非实时交流方式,
除电子邮件之外还有书信、短信、留言。
(6)实时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固然有他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QQ、微信等软件来进
行信息交流,像这
种需要双方同时在线的即时信息交流方式叫实时交流方式,除QQ、微信之外还有面对
面聊
天、电话等。
(7)CS与B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
tServer,简称CS),这种模式下客户端要安装相应软件,如
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
b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邮局网站,完成邮件收发,如刚刚操作的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8)信息交流安全
防止邮件
炸弹和邮件病毒,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介绍几种防范措施:(1)不要散发网上
垃圾;(2)小心使用自
动回信;(3)设置过滤;(4)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文件
;(5)不要成为病毒传播者。
(9)学生练习实践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
生自己判断操作,将结果发送到指定邮箱,在下课前五分钟选取两
三位同学的进行展示和核对。
反思:本节课与学生互动较好,但理论知识还是偏多,而且准备不是很充分,关于BS、
CS模式的概
念没有讲授清楚,学生没怎么理解。以后我会多做准备,努力把知识点都讲清
楚。
因特网信息交流 教案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会注册电子邮箱
2、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
3、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
4、了解BS、CS模式的区别,能分辨各实例属于哪种模式
5、了解非实时交流方式和实时交流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邮箱
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能分辨BS、CS模式
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邮箱
地址就跟生活中一个地方的地址一样是唯一的,这样才能确保邮
件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认识到其唯一的重
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给出一个系统,能分辨出
是属于BS模式还是CS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
生都会发邮件,然而对于邮件传输过
程却不太了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和协议更是不知道,因此
这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
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检索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请学生来回忆并回答上
节课所
教授的搜索引擎分类及其各自代表,以及5种主要的搜索技巧。教师结合实例来诱导学生回
答。
2、新知探究
(1)电子邮箱注册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日常生活
中,我们是如何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学生讨论回
答可知方式有很多,比如面对面聊天或者寄信,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常用的是QQ、微
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接着可询问学生是否都有电子
邮箱,除QQ邮箱外,有没有
人有网易邮箱、新浪邮箱或者移动的139邮箱,请这部分同学简单回忆当
初是如何注册邮箱
的。然后教师以网易邮箱注册为例,简单介绍邮箱的注册方法,只要跟着提示一步步做
就可
快速地注册邮箱。
(2)邮箱地址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邮箱名一旦被注
册,其他人就无法再取相同的邮箱名进行注册,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邮箱地址的组成来解
释其唯一性。邮箱地址由用户名和
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邮件服务器的
网站域名在因特网中
是唯一的,类比家里的地址门牌号可知,用户名也必须是唯一的,防止信件投递过程
中发生
错乱,所以邮箱地址是唯一的。@读音与英语里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
(3)学生实践操作
请学生用自己的邮箱或者提供的邮箱,发一封邮件到指定邮箱。要求主题
以各自学号命
名,内容为“邮件已发送,请老师查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四处查看,掌握学生的
操作熟练情况,看是否所有学生都会发送邮件。
(4)邮件传输过程
当我们发送一
封邮件的时候,邮件是被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计算机上吗?由经验可知,
当收到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时,
我们要查看附件还需要现将其下载到计算机里,所以邮件并
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结合示
意图来解释邮件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STMP
服务器,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这些STMP服务器接
收用户邮件,再把它投递到目标邮件
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OP3协议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
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5)非实时交流方式
像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双方
用户同时在线也可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非实时交流方式,
除电子邮件之外还有书信、短信、留言。
(6)实时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固然有他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QQ、微信等软件来进
行信息交流,像这
种需要双方同时在线的即时信息交流方式叫实时交流方式,除QQ、微信之外还有面对
面聊
天、电话等。
(7)CS与B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
tServer,简称CS),这种模式下客户端要安装相应软件,如
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
b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邮局网站,完成邮件收发,如刚刚操作的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8)信息交流安全
防止邮件
炸弹和邮件病毒,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介绍几种防范措施:(1)不要散发网上
垃圾;(2)小心使用自
动回信;(3)设置过滤;(4)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文件
;(5)不要成为病毒传播者。
(9)学生练习实践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
生自己判断操作,将结果发送到指定邮箱,在下课前五分钟选取两
三位同学的进行展示和核对。
反思:本节课与学生互动较好,但理论知识还是偏多,而且准备不是很充分,关于BS、
CS模式的概
念没有讲授清楚,学生没怎么理解。以后我会多做准备,努力把知识点都讲清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