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初中健康教育教案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组织单位: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学校:
厦门市诗坂中学
年级与科目:
高二化学
教材版本:
鲁科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课题:
第一章
第3节 第3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参赛教师:洪兹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原电池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接触过,并能认识
简单的原电池
及原电池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学习对电化学知识会有系统的了
解,因而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
所加深,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
教学。
5.学生课前准备:(1)回顾必修2所学的
原电池的初步知识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相关知识;(2)预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3)准备贺卡、石
英钟、小电珠等实验
材料
二、教学课题
鲁科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
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中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
三、教材分析
原电池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原电池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离
子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原电池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和电解知识
后教学,符合化学学科知
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之间
的相互转化,能够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及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更
加深刻。教学上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
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3)在学习中,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
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练习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2.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
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
的学习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
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
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法、动画模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式来探索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及形成条件
,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兴奋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望,而且还唤起了学生的实验意识
、思维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
【百度文库】
课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原电池”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教学资料,<
br>同时也在网上查阅许多有关原电池的教案、课件作为参考,了解教学重难点,确
定了课堂教学的形
式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原电池工
作原理的动画模拟及各种电池的相关图片进
行整合教学设计。
通过整合导入技巧、教学创新环节,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
实际情况制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以利于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创设情景】“我家的水果会唱歌”
教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音乐贺卡,把贺卡
中的纽扣电池去掉,
与番茄水果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和番茄组成)相连,优美的旋
律再一
次响起。
教师追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贺卡发出声音?
【讨论交流】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
电流从何而来?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上述简单构造
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探究】把学生分成3排(2人一组)完
成实验1和实验2,强调实验观察的有序性。
【
质疑
】
实验1中由于Zn+H
2
SO
4
=ZnSO
4
+H
2
↑,
故锌片上出现气泡,而实验2为什么却是在铜片上出现气泡?
【讨论交流】
1.实验2中铜片上的气体经分析其成分为氢气,为什么铜片上有氢气生成?
2.H
+
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铜片上失去的?
【讨论归纳】
1.结合元素的去向分析,氢气应是在铜片上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2H
+
+2e
-
→H
2
↑
2.由实验2可知电子不是铜失去的。猜测:可能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
铜片上。 <
br>【启发引导】如果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铜片,那么导线上必然有电流
通过?如何判断是
否有电流通过呢?
【自由发言】学生各抒己见:将导线连接贺卡、石英钟、小电珠、
灵敏电流计等。
【实验探究】
把学生分成3排(2人一组)完成实验3的以铜、锌(两种活动
性不同
的金属)和稀硫酸为主角的“声、光、电”小实验。(将实
验3中的换成①贺卡石英钟;②小电珠;③灵
敏电流计中的任意一种。每一
排同学任选一种)(贺卡、石英钟、小电珠等实验材料学生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汇报分享】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①贺卡石英钟有声响;②小电珠有发光现象;③灵
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上述装置时一种什么装置?
【引出概念】像这种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的装置就称为原电池。
【动画模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
【百度网页】搜索视频资源→锌铜原电池Flash
http:sh_?logoid=f&flashid=200
(锌铜原电池)
【讨论交流】
1.根据原电池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尝试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2.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小结归纳】
1.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由导线流到铜上从而在导线上产生了电流,H
+
在
铜
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2.电极反应式:
铜片:2H
+
+2e
-
→H
2
↑(还原反应)
锌片:Zn-2e
-
→Zn
2+
(氧化反应)
【设问】如何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物理知识,电流由正极流向
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因此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根据此实验可以总结出原电池的一些基础
知识,
请大家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和整理
【总结归纳】原电池知识小结(以铜—锌—稀H
2
SO
4
原电池为例)
电极 电子得失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铜 正极(较不活泼) 得电子 还原反应
2H
+
+2e
-
==H
2
↑
锌
负极(较活泼) 失电子 氧化反应
Zn-2e
-
== Zn
2+
电池反应式
Zn+2H
+
=Zn
2+
+Cu
【质疑】
1.你认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2.请你通过实验确定下列装置能否产生电流?是否是原电池?
【实验探究】
3排学生
4、5、6中的任一个实验(将上述3个实验装置图中的
分别完成实验
换成:①贺卡石英钟;<
br>②小电珠;③灵敏电流计中的一个)(不与前面实验3选择的重复)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论及发现的问题 (每一排推荐1名代表汇报)。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修正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一问题的认识。
【质疑】指出上述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实验4和实验6的原电池的电极表
达式。
【提出问题】上述三个原电池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讲解】实验6的双液原电池与前面的单液原电池有何区别与联系?
实验3、4、5所用
的原电池(单液原电池)是最简单的原电池,这种原电池的
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常使用实验6的原电池
装置。该原电池的最大的特征是由
两个半电池组成,中间通过盐桥相连。盐桥中含有装KCl饱和溶液的
琼脂,在
盐桥中离子能发生移动。(播放铜锌原电池盐桥动画)
【百度网页】搜索视频资源→铜锌原电池盐桥
http:(铜锌原电池盐桥动画)
【课堂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
【多媒体课件】
1.用多少橙子可以给iPhone 充电?
【百度视频】搜索视频资源→橙子电池
http:_showid_(用多少橙子可以给
iPhone充电)
2.《伏特电池》的发明(课件)
【百度文库】搜索→《伏特电池》的发明,制成课件
http:(《物理故事
300篇》101伏特电池)
【结束语】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已经研制出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氢氧燃
料电池、银锌电池,人类已
经无法离开电池。(播放电池的相关视频)
【百度图片】搜索图片→电池
http:duct_?id=45545(厦门三圈电池);
http:(手机发展史);
http:2_13_33_70075_jpg.h
tml(太阳能蓄电池);
http:(奇瑞首台自主研发
纯电动车)
但原电池的形成也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
了不利的一面,如每年由于原电池
反应而腐蚀掉的金属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3,有关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
节课中进
一步了解它们。
【布置作业】
1.对比电解池,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2.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乐观的妇女,当
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一口整
齐洁白的牙齿中有几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金黄色的——这是她富有
的标志,另一
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从车祸后,
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精神烦躁„„医生绞尽脑汁,可她的病情仍未好
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
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
了什么?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百度网页】搜索网页→格林太太的假牙
http:
3.准备下节课制作水果电池的部分材料。
4.搜集的有关信息:电池的发展和各种化学电池及其应用。
【百度网页】搜索网页电池的发展、电池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
课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引课的环节——
“我家的水果会唱歌”,创设新奇
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
知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学中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
设疑,注重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模拟探索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
br>条件(特别是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兴奋度),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
学生从身边走进
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总之,本节课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让<
br>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
尝试成功”的课程
理念;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职称
通讯地址
福建省
中学二级
学校 厦门市诗坂中学
电话
姓名
电子邮箱
洪兹田
sb_hzt@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诗坂村
邮政编码 361111
厦门市诗坂中学
0592—7070134
参赛教案在文库平台的
访问链接
洪兹田,男
,2006年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从教5余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
任怨,先后被评为新圩镇优
秀教师、厦门市优秀班主任。在教科研方面,勇于探索,积极参
与岗位大练兵,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市区级
论文汇编并获奖。参与翔安区中学化学教师片断教
学中获三等奖,参与厦门市初中化学岗位练兵活动——
教学设计大赛荣获市二等奖。先后参
与市级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研究试验
》(课题主持人厦门市市
教科院林玲)和《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研究
》(课题主持
人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杨振煌)的研究;2010年12月起,参与学校的教育部规划课
题《农
村城市化背景下的节能减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百度”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百度”互联网搜索可以找到图文并茂
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参考,教学上有什么难题
“百度”也会尽力帮忙。日常生活中“百度”
也是一本“活字典”。与“百度”做朋友,其乐无穷!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
》杂志社
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
使用、
编辑、改编等。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组织单位: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学校:
厦门市诗坂中学
年级与科目:
高二化学
教材版本:
鲁科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课题:
第一章 第3节 第3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参赛教师:洪兹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原电池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接触过,并能认识
简单的原电池
及原电池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学习对电化学知识会有系统的了
解,因而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
所加深,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
教学。
5.学生课前准备:(1)回顾必修2所学的
原电池的初步知识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相关知识;(2)预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3)准备贺卡、石
英钟、小电珠等实验
材料
二、教学课题
鲁科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
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中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
三、教材分析
原电池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原电池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离
子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原电池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和电解知识
后教学,符合化学学科知
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之间
的相互转化,能够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及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更
加深刻。教学上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
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3)在学习中,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
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练习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2.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
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
的学习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
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
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法、动画模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式来探索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及形成条件
,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兴奋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望,而且还唤起了学生的实验意识
、思维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
【百度文库】
课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原电池”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教学资料,<
br>同时也在网上查阅许多有关原电池的教案、课件作为参考,了解教学重难点,确
定了课堂教学的形
式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原电池工
作原理的动画模拟及各种电池的相关图片进
行整合教学设计。
通过整合导入技巧、教学创新环节,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
实际情况制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以利于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创设情景】“我家的水果会唱歌”
教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音乐贺卡,把贺卡
中的纽扣电池去掉,
与番茄水果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和番茄组成)相连,优美的旋
律再一
次响起。
教师追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贺卡发出声音?
【讨论交流】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
电流从何而来?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上述简单构造
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探究】把学生分成3排(2人一组)完
成实验1和实验2,强调实验观察的有序性。
【
质疑
】
实验1中由于Zn+H
2
SO
4
=ZnSO
4
+H
2
↑,
故锌片上出现气泡,而实验2为什么却是在铜片上出现气泡?
【讨论交流】
1.实验2中铜片上的气体经分析其成分为氢气,为什么铜片上有氢气生成?
2.H
+
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铜片上失去的?
【讨论归纳】
1.结合元素的去向分析,氢气应是在铜片上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2H
+
+2e
-
→H
2
↑
2.由实验2可知电子不是铜失去的。猜测:可能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
铜片上。 <
br>【启发引导】如果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铜片,那么导线上必然有电流
通过?如何判断是
否有电流通过呢?
【自由发言】学生各抒己见:将导线连接贺卡、石英钟、小电珠、
灵敏电流计等。
【实验探究】
把学生分成3排(2人一组)完成实验3的以铜、锌(两种活动
性不同
的金属)和稀硫酸为主角的“声、光、电”小实验。(将实
验3中的换成①贺卡石英钟;②小电珠;③灵
敏电流计中的任意一种。每一
排同学任选一种)(贺卡、石英钟、小电珠等实验材料学生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汇报分享】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①贺卡石英钟有声响;②小电珠有发光现象;③灵
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上述装置时一种什么装置?
【引出概念】像这种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的装置就称为原电池。
【动画模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
【百度网页】搜索视频资源→锌铜原电池Flash
http:sh_?logoid=f&flashid=200
(锌铜原电池)
【讨论交流】
1.根据原电池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尝试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2.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小结归纳】
1.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由导线流到铜上从而在导线上产生了电流,H
+
在
铜
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2.电极反应式:
铜片:2H
+
+2e
-
→H
2
↑(还原反应)
锌片:Zn-2e
-
→Zn
2+
(氧化反应)
【设问】如何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物理知识,电流由正极流向
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因此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根据此实验可以总结出原电池的一些基础
知识,
请大家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和整理
【总结归纳】原电池知识小结(以铜—锌—稀H
2
SO
4
原电池为例)
电极 电子得失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铜 正极(较不活泼) 得电子 还原反应
2H
+
+2e
-
==H
2
↑
锌
负极(较活泼) 失电子 氧化反应
Zn-2e
-
== Zn
2+
电池反应式
Zn+2H
+
=Zn
2+
+Cu
【质疑】
1.你认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2.请你通过实验确定下列装置能否产生电流?是否是原电池?
【实验探究】
3排学生
4、5、6中的任一个实验(将上述3个实验装置图中的
分别完成实验
换成:①贺卡石英钟;<
br>②小电珠;③灵敏电流计中的一个)(不与前面实验3选择的重复)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论及发现的问题 (每一排推荐1名代表汇报)。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修正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一问题的认识。
【质疑】指出上述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实验4和实验6的原电池的电极表
达式。
【提出问题】上述三个原电池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讲解】实验6的双液原电池与前面的单液原电池有何区别与联系?
实验3、4、5所用
的原电池(单液原电池)是最简单的原电池,这种原电池的
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常使用实验6的原电池
装置。该原电池的最大的特征是由
两个半电池组成,中间通过盐桥相连。盐桥中含有装KCl饱和溶液的
琼脂,在
盐桥中离子能发生移动。(播放铜锌原电池盐桥动画)
【百度网页】搜索视频资源→铜锌原电池盐桥
http:(铜锌原电池盐桥动画)
【课堂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
【多媒体课件】
1.用多少橙子可以给iPhone 充电?
【百度视频】搜索视频资源→橙子电池
http:_showid_(用多少橙子可以给
iPhone充电)
2.《伏特电池》的发明(课件)
【百度文库】搜索→《伏特电池》的发明,制成课件
http:(《物理故事
300篇》101伏特电池)
【结束语】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已经研制出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氢氧燃
料电池、银锌电池,人类已
经无法离开电池。(播放电池的相关视频)
【百度图片】搜索图片→电池
http:duct_?id=45545(厦门三圈电池);
http:(手机发展史);
http:2_13_33_70075_jpg.h
tml(太阳能蓄电池);
http:(奇瑞首台自主研发
纯电动车)
但原电池的形成也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
了不利的一面,如每年由于原电池
反应而腐蚀掉的金属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3,有关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
节课中进
一步了解它们。
【布置作业】
1.对比电解池,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2.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乐观的妇女,当
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一口整
齐洁白的牙齿中有几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金黄色的——这是她富有
的标志,另一
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从车祸后,
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精神烦躁„„医生绞尽脑汁,可她的病情仍未好
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
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
了什么?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百度网页】搜索网页→格林太太的假牙
http:
3.准备下节课制作水果电池的部分材料。
4.搜集的有关信息:电池的发展和各种化学电池及其应用。
【百度网页】搜索网页电池的发展、电池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
课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引课的环节——
“我家的水果会唱歌”,创设新奇
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
知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学中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
设疑,注重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模拟探索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
br>条件(特别是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兴奋度),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
学生从身边走进
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总之,本节课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让<
br>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
尝试成功”的课程
理念;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职称
通讯地址
福建省
中学二级
学校 厦门市诗坂中学
电话
姓名
电子邮箱
洪兹田
sb_hzt@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诗坂村
邮政编码 361111
厦门市诗坂中学
0592—7070134
参赛教案在文库平台的
访问链接
洪兹田,男
,2006年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从教5余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
任怨,先后被评为新圩镇优
秀教师、厦门市优秀班主任。在教科研方面,勇于探索,积极参
与岗位大练兵,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市区级
论文汇编并获奖。参与翔安区中学化学教师片断教
学中获三等奖,参与厦门市初中化学岗位练兵活动——
教学设计大赛荣获市二等奖。先后参
与市级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研究试验
》(课题主持人厦门市市
教科院林玲)和《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研究
》(课题主持
人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杨振煌)的研究;2010年12月起,参与学校的教育部规划课
题《农
村城市化背景下的节能减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百度”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百度”互联网搜索可以找到图文并茂
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参考,教学上有什么难题
“百度”也会尽力帮忙。日常生活中“百度”
也是一本“活字典”。与“百度”做朋友,其乐无穷!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
》杂志社
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
使用、
编辑、改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