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英)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680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08: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老人与海读后感1500-职称外语考试用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学校: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姓名:杨群英






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二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 的故事。如《背影》《7岁女孩拯救母亲
的感人故事》等文章。

二、教学课题 本单元训练主题是“父母之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
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
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学习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
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 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
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 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
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 感人故事。赞
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
了父子之间深 深的情意。
教学目标: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
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
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
拐、挖、 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
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
亲情和 深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借鉴人教版的和自制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2. 投影仪和大屏幕。
3.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 学能力,概括能力,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能在课前查阅资料帮助
理解课 文,能够合作探究学习,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简单表
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准 确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价值观的取向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训练 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 现父亲情深。本
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
格力量却是 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力求通过情境创设,极力烘托情感,
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 感,真正做到“以读
为本,关注人文”。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看到5•12、4•14这几个数字,你会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http:?word=5.12%CB%C4%B4%A8%B5%D
8%D5%F0&tn=si tehao123
(4.14玉树地震)http:?word=4.14%D3%F1%CA%F7 %B5%D
8%D5%F0&tn=sitehao123
2.出示图片,学生谈各自观看后的感受。
有关地震图片:http:?word=%B5% D8%D5%F0%CD%BC%C6%AC
&tn=sitehao123
3、是啊,地震 是残酷的。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次
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
认识这对父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新课引入
师:在地震中,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浏览并回忆课文,简
单说说。
(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回答: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独自
一人连续挖了38小时, 终于从废墟里救出儿子)


1994年洛杉矶地震http:?word=1994%C 4%EA%C2%E5%C9%B
C%ED%B6%B5%D8%D5%F0&tn=sitehao1 23
师:父子终于团聚了,就这个情节,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句话,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围绕此段内容自由发言)
(三)新课学习
出示课件:http:?word =%B5%D8%D5%F0%D6%D0%B5%C4%B8%
B8%D3%EB%D7%D3ppt &tn=sitehao123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 们再
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体验感受。
1.重点一:第十二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38小时到底有多长?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 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
到了吗?快读一读书。
(应找到:其他孩子的父 母、消防队长、警察都劝他离开这里,可这位父亲
还在坚持营救儿子;学生读到消防队长说这里很危险, 随时会发生大爆炸时,教
师适时引导)
师:这时到底有多危险?我们看一看。
(课 件出示: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http:?word=%D5%B9%
CF%D6%B5%D8%D5 %F0%B3%A1%BE%B0%B5%C4%CA%D3%C6%B5&tn=sitehao123
师:你就在这危险中,就是消防队长,你会怎样劝他?自己试试。谁来劝?
(当学生读到警察也来劝阻父亲时,教师适时引导)
师: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劝?
师:危机四伏,赶快让他离开吧,大家都来劝劝他。附近的几个同学可以分
角色读读这些对话。你们看到 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
(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
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3)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
听劝呢?
(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师: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发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 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不论发生什么──
(生接着读)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 br>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
24小时„„3 6小时„„大家都来读一读,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
么?
师:哪儿让你们想到父亲肯定没休息过?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
师:衣服都剐破了、磨烂了,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伤痕累累,怎么会这样呀?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
吧。
2.重点二:第十六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师:挖呀,等呀,盼呀,奇迹出现了,父亲听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吗?)
师:儿子是怎么喊的?
(学生朗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师生对读至最后一段)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很感动。刚才这段话,哪儿让你们感动?
(学生感动之处可能有:阿曼达在废墟下鼓励同学)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学生感受到废墟下一团漆黑,没吃的,没喝的,随时会坍塌或爆炸)
师:38小时被困在瓦砾堆里,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
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 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大家拿起
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笔)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或打算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师:父亲的话给了你勇气;你在用这种信念影响 身边的同学;被埋在深深的
废墟中,信念支撑着七岁的阿曼达,鼓励着同学们,迎来了希望。
3.重点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师: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当父亲让阿曼达出来时,他又
听到了什么?


(生:阿曼达让其他孩子先走)
师:可是孩子,你已经在废墟下待了将近39个小时,你才七岁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记住了爸爸的话。
4.小结
师(展示课文插图):http:okswnjs27443_
l

就这样 ,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
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 这样感人的场景──
(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
就有了希望。
师: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五)课外延伸
师:地震过去了,阿 曼达父子团聚了,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很多书
中同学们也会读到这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课 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与友
情的可贵。
(六)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总会在一起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课文情节感人,特别是课 文中描写父亲靠在着坚定的信念
“儿子在等着我!”坚持不懈地在废墟中挖掘36小时,寻找儿子;课文 最后一
部分描写儿子在危险中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并抚慰十四个同学,父子俩终于能
平安相聚 。抒发了父亲伟大的父爱和父子坚定的信念。
1.教学前,让学生感受大地震的状况时,播放了一组精 心挑选的图片,在让
学生观看的同时,配以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使学生有如亲临其境之感。后面链接的大地震的视频,更是把学生的情感推到了高潮。使师生都感动不已。
2.抓住重点段落反复读、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在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 时,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而
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落,尤其是在读悟第12自然段时,采取了多 种读书的
方法,抓住关键句子,紧扣重点词语,反复进行剖析,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之目
的。同 时,在评字析句的过程中,一是抓住了描写时间的词语,二是抓住了描写
父亲外貌的句子,深入研讨,使 父亲“了不起”的形象跃然纸上。
3.最后“课外延伸”的设计很有创意,由于前面的层层铺垫,至此 ,学生欲
罢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自己的一点建议,感觉在时间分配上出了点问 题,如果后面还有几分钟,让
更多的同学把自己写的内容展示出来,更好。

六、教师情况
省份 学校
广西桂平市西山
姓名
广西省 杨群英
镇城西小学
职称 电子邮
363917201@ 小学高级
电话
0775—3377091

通讯地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537200

自我介绍
从教小学语文 教学以来,一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
力探索实践。具有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
制作的课件、参加的竞赛获得过全国、省奖。今后我将花
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及课 题研究上。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学校: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姓名:杨群英






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二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 的故事。如《背影》《7岁女孩拯救母亲
的感人故事》等文章。

二、教学课题 本单元训练主题是“父母之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
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
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学习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
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 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
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 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
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 感人故事。赞
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
了父子之间深 深的情意。
教学目标: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
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
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
拐、挖、 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
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
亲情和 深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借鉴人教版的和自制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2. 投影仪和大屏幕。
3.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 学能力,概括能力,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能在课前查阅资料帮助
理解课 文,能够合作探究学习,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简单表
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准 确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价值观的取向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训练 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 现父亲情深。本
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
格力量却是 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力求通过情境创设,极力烘托情感,
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 感,真正做到“以读
为本,关注人文”。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看到5•12、4•14这几个数字,你会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http:?word=5.12%CB%C4%B4%A8%B5%D
8%D5%F0&tn=si tehao123
(4.14玉树地震)http:?word=4.14%D3%F1%CA%F7 %B5%D
8%D5%F0&tn=sitehao123
2.出示图片,学生谈各自观看后的感受。
有关地震图片:http:?word=%B5% D8%D5%F0%CD%BC%C6%AC
&tn=sitehao123
3、是啊,地震 是残酷的。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次
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
认识这对父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新课引入
师:在地震中,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浏览并回忆课文,简
单说说。
(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回答: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独自
一人连续挖了38小时, 终于从废墟里救出儿子)


1994年洛杉矶地震http:?word=1994%C 4%EA%C2%E5%C9%B
C%ED%B6%B5%D8%D5%F0&tn=sitehao1 23
师:父子终于团聚了,就这个情节,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句话,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围绕此段内容自由发言)
(三)新课学习
出示课件:http:?word =%B5%D8%D5%F0%D6%D0%B5%C4%B8%
B8%D3%EB%D7%D3ppt &tn=sitehao123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 们再
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体验感受。
1.重点一:第十二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38小时到底有多长?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 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
到了吗?快读一读书。
(应找到:其他孩子的父 母、消防队长、警察都劝他离开这里,可这位父亲
还在坚持营救儿子;学生读到消防队长说这里很危险, 随时会发生大爆炸时,教
师适时引导)
师:这时到底有多危险?我们看一看。
(课 件出示: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http:?word=%D5%B9%
CF%D6%B5%D8%D5 %F0%B3%A1%BE%B0%B5%C4%CA%D3%C6%B5&tn=sitehao123
师:你就在这危险中,就是消防队长,你会怎样劝他?自己试试。谁来劝?
(当学生读到警察也来劝阻父亲时,教师适时引导)
师: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劝?
师:危机四伏,赶快让他离开吧,大家都来劝劝他。附近的几个同学可以分
角色读读这些对话。你们看到 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
(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
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3)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
听劝呢?
(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师: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发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 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不论发生什么──
(生接着读)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 br>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
24小时„„3 6小时„„大家都来读一读,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
么?
师:哪儿让你们想到父亲肯定没休息过?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
师:衣服都剐破了、磨烂了,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伤痕累累,怎么会这样呀?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
吧。
2.重点二:第十六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师:挖呀,等呀,盼呀,奇迹出现了,父亲听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吗?)
师:儿子是怎么喊的?
(学生朗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师生对读至最后一段)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很感动。刚才这段话,哪儿让你们感动?
(学生感动之处可能有:阿曼达在废墟下鼓励同学)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学生感受到废墟下一团漆黑,没吃的,没喝的,随时会坍塌或爆炸)
师:38小时被困在瓦砾堆里,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
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 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大家拿起
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笔)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或打算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师:父亲的话给了你勇气;你在用这种信念影响 身边的同学;被埋在深深的
废墟中,信念支撑着七岁的阿曼达,鼓励着同学们,迎来了希望。
3.重点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师: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当父亲让阿曼达出来时,他又
听到了什么?


(生:阿曼达让其他孩子先走)
师:可是孩子,你已经在废墟下待了将近39个小时,你才七岁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记住了爸爸的话。
4.小结
师(展示课文插图):http:okswnjs27443_
l

就这样 ,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
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 这样感人的场景──
(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
就有了希望。
师: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五)课外延伸
师:地震过去了,阿 曼达父子团聚了,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很多书
中同学们也会读到这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课 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与友
情的可贵。
(六)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总会在一起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课文情节感人,特别是课 文中描写父亲靠在着坚定的信念
“儿子在等着我!”坚持不懈地在废墟中挖掘36小时,寻找儿子;课文 最后一
部分描写儿子在危险中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并抚慰十四个同学,父子俩终于能
平安相聚 。抒发了父亲伟大的父爱和父子坚定的信念。
1.教学前,让学生感受大地震的状况时,播放了一组精 心挑选的图片,在让
学生观看的同时,配以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使学生有如亲临其境之感。后面链接的大地震的视频,更是把学生的情感推到了高潮。使师生都感动不已。
2.抓住重点段落反复读、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在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 时,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而
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落,尤其是在读悟第12自然段时,采取了多 种读书的
方法,抓住关键句子,紧扣重点词语,反复进行剖析,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之目
的。同 时,在评字析句的过程中,一是抓住了描写时间的词语,二是抓住了描写
父亲外貌的句子,深入研讨,使 父亲“了不起”的形象跃然纸上。
3.最后“课外延伸”的设计很有创意,由于前面的层层铺垫,至此 ,学生欲
罢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自己的一点建议,感觉在时间分配上出了点问 题,如果后面还有几分钟,让
更多的同学把自己写的内容展示出来,更好。

六、教师情况
省份 学校
广西桂平市西山
姓名
广西省 杨群英
镇城西小学
职称 电子邮
363917201@ 小学高级
电话
0775—3377091

通讯地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537200

自我介绍
从教小学语文 教学以来,一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
力探索实践。具有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
制作的课件、参加的竞赛获得过全国、省奖。今后我将花
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及课 题研究上。

个体工商执照年检-学雷锋思想汇报


找春天作文-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庆节的画-右手边


菁英教育-乌鲁木齐中考


商务英语文章-欢送会主持词


校园形象大使-电器促销活动


一分钟能做什么-宋汶霏个人资料


yanwenzi-青岛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