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常用方法

余年寄山水
617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11: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联邦制-春节的作文600字


第一讲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题目的结 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
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讲 尝试法
解应用题时,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
叫 做尝试法。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一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无论是假设或猜想 ,都要目的明确,尽
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减少 尝
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第三讲 列举法
解应用题时,为了解题的方便, 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这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列举
法。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或穷举法。
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要画图。
第四讲 综合法
从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一直到
求出 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综合法。
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 量解出一个问题,
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 br>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运用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应明确通过两个已知条件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从
已知逐步推到未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考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比较 少,数量关系
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第五讲 分析法
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 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的解题方法叫分析法。
用分析法解应 用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的一个条件)是未知
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 个)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


分析法适于解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第六讲 分析-综合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在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由于单
纯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时,思维会出现障碍,所以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我
们把分析法和综 合法结合起来解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分析-综合法。
第七讲 归一法
先求出单位数量( 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再以单位数量为标准,计算出
所求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法分为一次直进归一法、一次逆反归一法、二次直进归一法、二次逆反归一法。
用归一法 一般是解答整数、小数应用题,但也可以解答分数应用题。有些应用题用
其它方法解答比较麻烦,不易懂 ,用归一法解则简单,容易懂。
(一)一次直进归一法
通过一步运算求出单位数量之后,再求出若干个单位数量和的解题方法叫做一次直
进归一法。
(二)一次逆转归一法
通过一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再求总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的解题 方法,叫做
一次逆转归一法。
(三)二次直进归一法
通过两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再求若干个单位数量和的解题方法叫做二次直进归一
法。
(四)二次逆转归一法
通过两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之后,再求出总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位数 量的解题方
法,叫做二次逆转归一法。
第八讲 归总法
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 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
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
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第九讲 分解法
修理工人要掌握一台机器的构造和性能,有一个好办法:把机器拆开,对一个一个零件
进行研究,然后再装配起来。经过这样拆拆装装,就能够熟悉机器的构造和性能了,这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的认识
事物的规律。分析应用题也要用到这 种方法。
一道多步复杂的应用题是由几道一步的基本应用题组成的。在分析应用题时,可把
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先拆成几道基本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我们把这种解题的思
考方法称为分解法 。
第十讲 分组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些事物的数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一组一组有 秩序地出现的。
只要能看出哪些数量是同一组的,并计算出总数量中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同一组的数量,
就便于计算出这一组数量中的每一种物品各是多少个,从而解答出应用题。这种解答应
用题的方 法叫做分组法。
第十一讲 份数法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 ,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
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 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
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三)以份数法解变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量原来的倍数关系和两个数量变化后的倍数关系,求 这两个数量的应用
题叫做变倍应用题。
变倍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难点。解答这类题的 关键是要找出倍数的变化及
相应数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 1”份(倍)数是多少。
(四)以份数法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数量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五)以份数法解正比例应用题
成正比例的量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种量成正比例,那么一种 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
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的数值的比。


含有成正比例关 系的量,并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来解的应用题,叫做
正比例应用题。
这里是指以份数法解正比例应用题。
(六)以份数法解反比例应用题
成反比例的量 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那么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
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数值的 比的反比。
含有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并根据反比例关系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来解的应用题,叫做
反比例应用题。
这里是指以份数法解反比例应用题。
(七)以份数法解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就是指分数的三类应用题,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八)以份数法解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就是研究 工作量、工作时间及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的
工作量常用整体“1”表示。
第十二讲 消元法
在数学中,“元”就是方程中的未知数。“消元法”是指借助消去未 知数去解应用题的
方法。当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时,要同时求出它们是做不到的。这时要先消
去一些未知数,使未知数减少到一个,才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这种通过消去未知数的
个数,使 题中的数量关系达到单一化,从而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将所求结果代入
原题,逐步求出其他未知数 的解题方法叫做消元法。
(一)以同类数量相减的方法消元
(二)以和、积、商、差代换某数的方法消元
解题时,可用题中某两个数的和,或某两个数的 积、商、差代换题中的某个数,以
达到消元的目的。
(三)以较小数代换较大数的方法消元
在用较小数量代换较大数量时,要把较小数量比较大数量少的数量加上,做到等量
代换。
(四)以较大数代换较小数的方法消元


在用较大数量代换较小数量时,要把较 大数量比较小数量多的数量减去,做到等量
代换。
(五)通过把某一组数乘以一个数消元 < br>当应用题的两组数量中没有数值相等的两个同类数量时,应通过把某一组数量乘以
一个数,而使同 一类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量,然后再消元。
(六)通过把两组数乘以两个不同的数消元
当应用题的两组数量中没有数值相等的两个同类的数量,并且不能通过把某一组数
量乘以一个数,而使 同一类的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而达到消元的目的时,应当
通过把两组数量分别乘以两个不同的数 ,而使同一类的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然
后再消元。
第十三讲 比较法
通 过对应用题条件之间的比较,或难解题与易解题的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研
究产生联系与区别的 原因,从而发现解题思路的解题方法叫做比较法。
在用比较法解应用题时,有些条件可直接比较,有 些条件不能直接比较。在条件不
能直接比较时,可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比较,也可适当变换题目的陈述 方式及数量的
大小,创造条件比较。
第十四讲 演示法

对于那些不容 易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利用身边现成的东西,如铅笔、橡
皮、小刀、文具盒等,进行演示,使 应用题的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这种解题
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第十五讲 列表法
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简要地摘录下来,列表分类整理、排列,并借助这个表格分析、解
答 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用列表法解题时,要仔细判断题中哪些数量是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 ,哪些数
量是同一类的。排列数量时,要尽量做到“同事横对”,“同名竖对”。这就是说,要
使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横向排列,使同一类的、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竖着排列,
还要使它们的数 位上、下对齐。
这样就可以在读题、列表的过程中正确识别数量,选择数量,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 br>区别,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分析、推理作好准备。
第十六讲 倍比法
解应用题 时,先求出题中两个对应的同类数量的倍数,再通过“倍数”去求未知数,这
种解题的方法称为倍比法。
(一)用倍比法解归一问题


可以用倍比法解答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归一法来 解(除不尽时,可以用分数、小
数来表示),但用倍比法解答要比用归一法简便。实际上,倍比法是归一 法的特殊形式。
为计算方便,在整数范围内,如果用归一法除不尽时,可以考虑用倍比法来解。反之,< br>运用倍比法除不尽时,也可以考虑改用归一法来解。要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选择最
佳解法。
(二)用倍比法解工程问题
用倍比法解工程问题,不用设总工作量为“1”,学生较易理解, 尤其是解某些较复
杂的工程问题,用倍比法解比较简捷。
第十七讲 逆推法
小朋 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有些聪明的小朋友,
反其道而行之,从出 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由于从出口返
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 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 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
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 ,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
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 乘算。
第十八讲 图解法

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用图形把题意 表达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具体而形象。
图形可起到启发思维、支持思维、唤起记忆的作用,有利于 尽快找到解题思路。有时,
作出了图形,答案便在图形中。
第十九讲 对应法
解 应用题时要找出题中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如解平均数应用题需找出“总数量”所
对应的“总份数”;解倍 数应用题需找出具体数量和倍数的对应关系;解分数应用题需
找出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因此,找出题 中“对应”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
本方法之一。
用对应的观点,发现应用题数量之 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应数量求未知数的解题方
法,称为对应法。
解答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就在于找出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一)解平均数应用题


在应用题里,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已知数及份数,要求出总平均的数值,称为求平均
数应用题。
解平均数应用题,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式
答略。
(二)解倍数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和倍应 用题;已
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差倍应用题。
总起来 讲,已知各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其他条件,求各个数量大小的这类应用题,
就叫做倍数应用题。 在解倍数应用题时,要找准具体数量和倍数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下面的公式求
出1倍数,使问题 得到解决。
(三)解行程应用题
在距离、速度、时间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量而求另一个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
用题。
它可以分为一般行程应用题、相向运动应用题、同向运动应用题(追及应用题)三
类。
在解行程应用题时,要找准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式“速
度×时间=距离” 、“速度和×相遇所需对间=原来相隔距离”、“速度差×追及所需时
间=追及距离”来计算。
(五)解工程应用题
工程应用题,是叙述有关共同工作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是把全工程作 为“1”。
用工作的时间去除全工程“1”,可求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用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去除全工程“1”,可求出完成工程所用的时间。
在解工程问题时,要找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 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
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
第二十讲 集合法
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时,可以把某一确定范围内的事物的全体看作是一个集合。例如,
所有自然数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在小学一般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集合,这种图叫作韦
恩图(韦恩是英国 数学家)。运用集合的思想,利用韦恩图进行解题的方法叫做集合法。
第二十一讲 守恒法


应用题中的数量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始终不变的。解应用题时,抓住始终不变的
数 量,分析不变的数量与其他数量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把应用题解答出来
的解题方法,叫做守 恒法,也叫抓不变量法。
(一)总数量守恒
有些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总数量,用守恒法解题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总数量。
(二)部分数量守恒
当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题中的一部分数量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部分数量解题。
(三)差数守恒
当应用题中两个数量的差是不变的数量时,要抓住这个差,分析数量关系解题。
第二十二讲 两差法
解应用题时,首先确定一个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已知的两数差与倍数差,用除
法求出1倍数,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乘法求出另一个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两差法。用两
差法一般是解答差 倍问题。
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两数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较小数+两数差=较大数
第二十三讲 比例法
比和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在较早的年代,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比和比例的知
识来解答的。近年 来,小学数学教材中比和比例的内容虽然简化了,但它仍是小学数学
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升入中学继 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用比例法解应用题,实际上就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有许多应用题,用比 例
法解简单、方便,容易理解。
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 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
比例,然后列成比例式或方程来解答。
(一)正比例
两种相关 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
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
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正比例的数量关系
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二)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 个
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表达:
x×y=k(一定)
(三)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可用归一法解,也可用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
用归一法解按比例分配 应用题的核心是: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这
种方法比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容易一些。用解 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
键是:把两个(或几个)部分量之比转化为部分量占总量的(几 个部分量之和)几分之
几。这种转化稍微难一些。然而学会这种转化对解答某些较难的比例应用题和分数 应用
题是有益的。
究竟用哪种方法解,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有些应用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不是以比或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我们用按比例分配
的方法解这样的题,要 先把有关数量关系转化为比或比例的关系。
第二十四讲 转换法
解答应用题时,通过转换 (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题的角度、数据……从而
较快找到解题思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 叫做转换法。
第二十五讲 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 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
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 推理,调整由于假
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
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 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
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第二十六讲 设数法


当应用题中没有解题必需的具体的数量,并且已有数量间的关系很抽象时,如果假设题< br>中有个具体的数量,或假设题中某个未知数的数量是单位1,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
得清晰明 确,从而便于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实际上设数法是假设 法中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的应用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它单列为
一种解题方法。
在用设数法解答 应用题设具体数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数量要尽量小一些;
二是所设的数量要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和 计算。
第二十七讲 代数法
解应用题时,用字母代表题中的未知数,使它和其他已知 数同样参加列式、计算,从而
求得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代数法。代数法也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第二十八讲 联想法
我们把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 关的概念,由某种解题
方法而想起其他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联想法。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
果关系的事物建立 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之间、方法之间
的迁移和同化,有利于认识新事物、 产生新的设想。
第二十九讲 直接法
解应用题时,不用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借已 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地解题,就是
在运用直接法。
以直接法解题的思维过程是快速缩小问题 所涉及的范围,接触事物的本质,打开解
题的突破口。有些用一般方法解答要用四五步,甚至更多步计算 才能求出结果的应用题,
用直接法解答时,只用一两步计算就可以求出结果。
第三十讲 四方阵法
四方阵是著名教育家赵宋光《新体制数学》中解应用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画四方 阵可以找准整数乘除题中数量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找准分数(百分数)
题中的标准量、比较量和分率, 从而明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很快解答出应用题。
画四方阵图要遵守“同名竖对、同事横对”的规则; 四方阵图中,“四个方位的数
交叉相乘,两个积必定相等”是四方阵的性质;在计算时,x斜对方位的数 必当除数。
直接法解题,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第一讲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 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 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 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
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讲 尝试法
解应用题时,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
叫 做尝试法。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一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无论是假设或猜想 ,都要目的明确,尽
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减少 尝
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第三讲 列举法
解应用题时,为了解题的方便, 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这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列举
法。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或穷举法。
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要画图。
第四讲 综合法
从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一直到
求出 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综合法。
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 量解出一个问题,
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 br>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运用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应明确通过两个已知条件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从
已知逐步推到未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考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比较 少,数量关系
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第五讲 分析法
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 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的解题方法叫分析法。
用分析法解应 用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的一个条件)是未知
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 个)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


分析法适于解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第六讲 分析-综合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在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由于单
纯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时,思维会出现障碍,所以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我
们把分析法和综 合法结合起来解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分析-综合法。
第七讲 归一法
先求出单位数量( 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再以单位数量为标准,计算出
所求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法分为一次直进归一法、一次逆反归一法、二次直进归一法、二次逆反归一法。
用归一法 一般是解答整数、小数应用题,但也可以解答分数应用题。有些应用题用
其它方法解答比较麻烦,不易懂 ,用归一法解则简单,容易懂。
(一)一次直进归一法
通过一步运算求出单位数量之后,再求出若干个单位数量和的解题方法叫做一次直
进归一法。
(二)一次逆转归一法
通过一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再求总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的解题 方法,叫做
一次逆转归一法。
(三)二次直进归一法
通过两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再求若干个单位数量和的解题方法叫做二次直进归一
法。
(四)二次逆转归一法
通过两步计算,求出单位数量之后,再求出总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位数 量的解题方
法,叫做二次逆转归一法。
第八讲 归总法
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 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
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
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第九讲 分解法
修理工人要掌握一台机器的构造和性能,有一个好办法:把机器拆开,对一个一个零件
进行研究,然后再装配起来。经过这样拆拆装装,就能够熟悉机器的构造和性能了,这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的认识
事物的规律。分析应用题也要用到这 种方法。
一道多步复杂的应用题是由几道一步的基本应用题组成的。在分析应用题时,可把
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先拆成几道基本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我们把这种解题的思
考方法称为分解法 。
第十讲 分组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些事物的数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一组一组有 秩序地出现的。
只要能看出哪些数量是同一组的,并计算出总数量中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同一组的数量,
就便于计算出这一组数量中的每一种物品各是多少个,从而解答出应用题。这种解答应
用题的方 法叫做分组法。
第十一讲 份数法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 ,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
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 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
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三)以份数法解变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量原来的倍数关系和两个数量变化后的倍数关系,求 这两个数量的应用
题叫做变倍应用题。
变倍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难点。解答这类题的 关键是要找出倍数的变化及
相应数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 1”份(倍)数是多少。
(四)以份数法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数量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五)以份数法解正比例应用题
成正比例的量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种量成正比例,那么一种 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
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的数值的比。


含有成正比例关 系的量,并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来解的应用题,叫做
正比例应用题。
这里是指以份数法解正比例应用题。
(六)以份数法解反比例应用题
成反比例的量 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那么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
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数值的 比的反比。
含有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并根据反比例关系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来解的应用题,叫做
反比例应用题。
这里是指以份数法解反比例应用题。
(七)以份数法解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就是指分数的三类应用题,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八)以份数法解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就是研究 工作量、工作时间及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的
工作量常用整体“1”表示。
第十二讲 消元法
在数学中,“元”就是方程中的未知数。“消元法”是指借助消去未 知数去解应用题的
方法。当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时,要同时求出它们是做不到的。这时要先消
去一些未知数,使未知数减少到一个,才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这种通过消去未知数的
个数,使 题中的数量关系达到单一化,从而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将所求结果代入
原题,逐步求出其他未知数 的解题方法叫做消元法。
(一)以同类数量相减的方法消元
(二)以和、积、商、差代换某数的方法消元
解题时,可用题中某两个数的和,或某两个数的 积、商、差代换题中的某个数,以
达到消元的目的。
(三)以较小数代换较大数的方法消元
在用较小数量代换较大数量时,要把较小数量比较大数量少的数量加上,做到等量
代换。
(四)以较大数代换较小数的方法消元


在用较大数量代换较小数量时,要把较 大数量比较小数量多的数量减去,做到等量
代换。
(五)通过把某一组数乘以一个数消元 < br>当应用题的两组数量中没有数值相等的两个同类数量时,应通过把某一组数量乘以
一个数,而使同 一类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量,然后再消元。
(六)通过把两组数乘以两个不同的数消元
当应用题的两组数量中没有数值相等的两个同类的数量,并且不能通过把某一组数
量乘以一个数,而使 同一类的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而达到消元的目的时,应当
通过把两组数量分别乘以两个不同的数 ,而使同一类的数量中有两个数值相等的数,然
后再消元。
第十三讲 比较法
通 过对应用题条件之间的比较,或难解题与易解题的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研
究产生联系与区别的 原因,从而发现解题思路的解题方法叫做比较法。
在用比较法解应用题时,有些条件可直接比较,有 些条件不能直接比较。在条件不
能直接比较时,可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比较,也可适当变换题目的陈述 方式及数量的
大小,创造条件比较。
第十四讲 演示法

对于那些不容 易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利用身边现成的东西,如铅笔、橡
皮、小刀、文具盒等,进行演示,使 应用题的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这种解题
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第十五讲 列表法
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简要地摘录下来,列表分类整理、排列,并借助这个表格分析、解
答 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用列表法解题时,要仔细判断题中哪些数量是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 ,哪些数
量是同一类的。排列数量时,要尽量做到“同事横对”,“同名竖对”。这就是说,要
使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横向排列,使同一类的、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竖着排列,
还要使它们的数 位上、下对齐。
这样就可以在读题、列表的过程中正确识别数量,选择数量,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 br>区别,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分析、推理作好准备。
第十六讲 倍比法
解应用题 时,先求出题中两个对应的同类数量的倍数,再通过“倍数”去求未知数,这
种解题的方法称为倍比法。
(一)用倍比法解归一问题


可以用倍比法解答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归一法来 解(除不尽时,可以用分数、小
数来表示),但用倍比法解答要比用归一法简便。实际上,倍比法是归一 法的特殊形式。
为计算方便,在整数范围内,如果用归一法除不尽时,可以考虑用倍比法来解。反之,< br>运用倍比法除不尽时,也可以考虑改用归一法来解。要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选择最
佳解法。
(二)用倍比法解工程问题
用倍比法解工程问题,不用设总工作量为“1”,学生较易理解, 尤其是解某些较复
杂的工程问题,用倍比法解比较简捷。
第十七讲 逆推法
小朋 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有些聪明的小朋友,
反其道而行之,从出 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由于从出口返
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 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 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
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 ,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
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 乘算。
第十八讲 图解法

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用图形把题意 表达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具体而形象。
图形可起到启发思维、支持思维、唤起记忆的作用,有利于 尽快找到解题思路。有时,
作出了图形,答案便在图形中。
第十九讲 对应法
解 应用题时要找出题中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如解平均数应用题需找出“总数量”所
对应的“总份数”;解倍 数应用题需找出具体数量和倍数的对应关系;解分数应用题需
找出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因此,找出题 中“对应”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
本方法之一。
用对应的观点,发现应用题数量之 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应数量求未知数的解题方
法,称为对应法。
解答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就在于找出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一)解平均数应用题


在应用题里,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已知数及份数,要求出总平均的数值,称为求平均
数应用题。
解平均数应用题,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式
答略。
(二)解倍数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和倍应 用题;已
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差倍应用题。
总起来 讲,已知各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其他条件,求各个数量大小的这类应用题,
就叫做倍数应用题。 在解倍数应用题时,要找准具体数量和倍数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下面的公式求
出1倍数,使问题 得到解决。
(三)解行程应用题
在距离、速度、时间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量而求另一个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
用题。
它可以分为一般行程应用题、相向运动应用题、同向运动应用题(追及应用题)三
类。
在解行程应用题时,要找准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式“速
度×时间=距离” 、“速度和×相遇所需对间=原来相隔距离”、“速度差×追及所需时
间=追及距离”来计算。
(五)解工程应用题
工程应用题,是叙述有关共同工作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是把全工程作 为“1”。
用工作的时间去除全工程“1”,可求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用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去除全工程“1”,可求出完成工程所用的时间。
在解工程问题时,要找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 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
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
第二十讲 集合法
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时,可以把某一确定范围内的事物的全体看作是一个集合。例如,
所有自然数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在小学一般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集合,这种图叫作韦
恩图(韦恩是英国 数学家)。运用集合的思想,利用韦恩图进行解题的方法叫做集合法。
第二十一讲 守恒法


应用题中的数量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始终不变的。解应用题时,抓住始终不变的
数 量,分析不变的数量与其他数量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把应用题解答出来
的解题方法,叫做守 恒法,也叫抓不变量法。
(一)总数量守恒
有些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总数量,用守恒法解题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总数量。
(二)部分数量守恒
当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题中的一部分数量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部分数量解题。
(三)差数守恒
当应用题中两个数量的差是不变的数量时,要抓住这个差,分析数量关系解题。
第二十二讲 两差法
解应用题时,首先确定一个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已知的两数差与倍数差,用除
法求出1倍数,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乘法求出另一个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两差法。用两
差法一般是解答差 倍问题。
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两数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较小数+两数差=较大数
第二十三讲 比例法
比和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在较早的年代,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比和比例的知
识来解答的。近年 来,小学数学教材中比和比例的内容虽然简化了,但它仍是小学数学
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升入中学继 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用比例法解应用题,实际上就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有许多应用题,用比 例
法解简单、方便,容易理解。
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 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
比例,然后列成比例式或方程来解答。
(一)正比例
两种相关 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
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
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正比例的数量关系
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二)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 个
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表达:
x×y=k(一定)
(三)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可用归一法解,也可用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
用归一法解按比例分配 应用题的核心是: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这
种方法比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容易一些。用解 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
键是:把两个(或几个)部分量之比转化为部分量占总量的(几 个部分量之和)几分之
几。这种转化稍微难一些。然而学会这种转化对解答某些较难的比例应用题和分数 应用
题是有益的。
究竟用哪种方法解,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有些应用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不是以比或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我们用按比例分配
的方法解这样的题,要 先把有关数量关系转化为比或比例的关系。
第二十四讲 转换法
解答应用题时,通过转换 (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题的角度、数据……从而
较快找到解题思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 叫做转换法。
第二十五讲 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 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
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 推理,调整由于假
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
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 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
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第二十六讲 设数法


当应用题中没有解题必需的具体的数量,并且已有数量间的关系很抽象时,如果假设题< br>中有个具体的数量,或假设题中某个未知数的数量是单位1,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
得清晰明 确,从而便于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实际上设数法是假设 法中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的应用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它单列为
一种解题方法。
在用设数法解答 应用题设具体数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数量要尽量小一些;
二是所设的数量要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和 计算。
第二十七讲 代数法
解应用题时,用字母代表题中的未知数,使它和其他已知 数同样参加列式、计算,从而
求得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代数法。代数法也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第二十八讲 联想法
我们把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 关的概念,由某种解题
方法而想起其他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联想法。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
果关系的事物建立 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之间、方法之间
的迁移和同化,有利于认识新事物、 产生新的设想。
第二十九讲 直接法
解应用题时,不用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借已 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地解题,就是
在运用直接法。
以直接法解题的思维过程是快速缩小问题 所涉及的范围,接触事物的本质,打开解
题的突破口。有些用一般方法解答要用四五步,甚至更多步计算 才能求出结果的应用题,
用直接法解答时,只用一两步计算就可以求出结果。
第三十讲 四方阵法
四方阵是著名教育家赵宋光《新体制数学》中解应用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画四方 阵可以找准整数乘除题中数量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找准分数(百分数)
题中的标准量、比较量和分率, 从而明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很快解答出应用题。
画四方阵图要遵守“同名竖对、同事横对”的规则; 四方阵图中,“四个方位的数
交叉相乘,两个积必定相等”是四方阵的性质;在计算时,x斜对方位的数 必当除数。
直接法解题,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成都人事考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召开时间-企业文化标语口号


小学六年级毕业作文-照片尺寸对照表


家乡的变化500字-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小学生作文童年趣事-星期一英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成长的烦恼英语作文


雾霾英语作文-长沙市一中网站


新疆古尔邦节-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