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 小学奥数 逻辑推理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区域地理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逻辑推理(一) 数字游戏
月 日 课次
◇专 题 知 识 简 述◇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
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
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
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
排除一
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 题 解 析◇
例1 公路上按一路
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
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
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
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
,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
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
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
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
车的标志,又根
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
三
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
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
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
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
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市的.(否则,如果第
一辆车开往A市,
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2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
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
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
,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
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
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小学五年级
- 1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
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
第一种可能是不成立的,
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例3 “迎春杯”数学
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
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
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
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
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
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
解: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
这
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
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
话可以推知,乙也能获奖;再
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4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
能.因此,只有
甲没有获奖。
例4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
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
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
果王老师只猜
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牌,小华得___牌,小强得___牌。
分析
逻辑问题通常直接采用正确的推理,逐一分析,讨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舍弃
不合理的情形,最后得到
问题的解答.这里以小明所得奖牌进行分析。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
相矛盾,不合题意。
②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
王老
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
也不合题意.
③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
王老
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
猜对了两个,不合题
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例5 有三只盒
子,甲盒装了两个1克的砝码;乙盒装了两个2克的砝码;丙盒装了一个1
克、一个2克的砝码.每只盒
子外面所贴的标明砝码重量的标签都是错的.聪明的小明只从
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放到天平上称了
一下,就把所有标签都改正过来了.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
打开哪只盒子:若打开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则
该盒的真实内容是“两个2克砝码”或“一个1
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当取出的是2
克砝码时,就无法对其内容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样,打开标有“
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时,
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应打开标有“一个1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的
盒子.而它的
真实内容应该是“两个1克砝码”或“两个2克砝码”。
小学五年级
- 2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①若取出的是1克砝码,则该盒一定装有两个
1克砝码,从而标有“两个2克砝码”
的盒子里,不可能是两个2克或两个1克的砝码,而只能是一个1
克,一个2克的砝码了;
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自然装有两个2克砝码。
②若取出
的是2克砝码,同理可知,此盒装有两个2克砝码;标有“两个1克砝码”
的盒子里实际上是一个1克和
一个2克的砝码;标有“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里实际上是
两个1克砝码.
按以上的推理结果,小明就将全部标签改正过来了。
例6 四人打桥牌,某人手中有13张牌,四种花
色样样有;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红桃
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有两张将牌(主牌).试
问这副牌以什么花色的牌为主?
解:①假设红桃为主.那么红桃有2张;方块有3张;黑桃有4张
,因为共13张牌,
所以草花有4张,这样,黑桃为草花张数相同.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
同”矛
盾,即红桃不是主牌。
②假设方块为主牌.那么方块有2张;红桃有3张;则黑桃也有3张,亦与已知矛盾。
③假设草花
为主牌.那么草花有2张.并且推得红桃+方块+黑桃共有11张牌.而已知“红
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
与黑桃共6张”,即得红桃+方块+红桃+黑桃共11张牌.由此得到红
桃的张数应为零.与已知条件“
四种花色样样有”相矛盾.说明草花不是主牌。
由以上推理得知,黑桃必为主牌.即黑桃有2张;红桃有4张;方块有1张.那么草花
有6张。
例7 S、B、J、R四人分别获数学、英语、语文和逻辑学四个学科的奖学金,但他们都不知
道自己获得的是哪一门获学金.他们相互猜测:
S:“R得逻辑学奖”;
B:“J得英语奖”;
J:“S得不到数学奖”;
R:“B得语文奖”。
最后发现,数学和逻辑学的获奖者所作的猜测是正确的,其他两人都猜错了.那么他们
各得
哪门学科的奖学金?
分析 假设S猜对,即R得逻辑学奖.由已知条件“逻辑学获奖者所作的猜测
是正确的”,
则R猜对,那么B得语文奖,并且J、B均猜错.而由B猜错,可知J得数学奖,S只好得
英语奖,这又说明J猜“S得不到数学奖”是正确的.与前面的推理(J猜错)矛盾.所以S
的
猜测是错误的。
解:S猜错,即R得不到逻辑学奖,S不得数学奖且不得逻辑学奖.由此可知,J
的猜
测是正确的.则J得数学或逻辑学奖.于是推得,B猜错,故R猜对,即B得语文奖,S得英
语奖,所以R得数学奖,J得逻辑学奖。
小学五年级
- 3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例8 A、B、C三人进行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
每个人射击6次,并且都得了71分.三人共
18次的得分情况,从小到大排列为:
1,1,1,2,2,3,3,5,5,10,10,10,20,20,20,25,25,50。
已知A首先射击两次,共得22分;C第一次射击只得3分,请根据条件判断,是谁击
中了靶心(击中靶
心得50分)?
解:我们先来推断A6次射击的情况.已知前两次得22分,6次共得71分,从
71-22=49
可知,击中靶心的决不会是A.另一方面,在上面18个数中,两
数之和等于22的只可
能是20和2.再来推算一下四个数之和等于49的可能性.首先,在这四个数中
,如果没有
25,是绝不可能组成49的.其次,由于49-25=24,则如果没有20,任何三个数
也不能组成
24.而24-20=4,剩下的两个数显然只能是1和3了.所以A射击6次的得分(不考
虑得分
顺序)应该是
20,2,25,20,3,1。
(可在前面18个数中,划去上述6个数)。
再来推断击中靶心的人6次得分的情况.从
71-50=21
可知,要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取5个数,使其和是21
.可以断定,这5个数
中,必须包括一个10,一个5,一个3,一个2,一个1.即6次得分情况为
50,10,5,3,2,1。
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划去上面这6个数。
剩下的6个数
25,20,10,10,5,1
就是第三个人的得分情况了。
从这6个数中没有3,而C第一次得了3分,可知这6个数是B射击的得分数.因此C
是击中靶心的人。
例9 在一个俱乐部里,有老实人和骗子两类成员,老实人永远说真话,骗子永远说假话.
一次
我们和俱乐部的四个成员谈天,我们便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是老实人?还是骗
子?”这四个人的回
答如下:
第一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全都是骗子.”
第二个人说:“我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是骗子.”
小学五年级
- 4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骗子.”
第四个人说:“我是老实人.”
请判断一下,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吗?
解:①四个人当中一定有老实人.因为如果四个人都是骗子,
则谁也不会说“我们四个
人全都是骗子”.所以第一个人为骗子。
②第二个人为骗子.因
为如果他是老实人,说实话,由于我们已经判断了第一个人是骗
子,则第二、三、四个人都是老实人.但
第三个人的回答与他矛盾,两人不可能是同类的,
故第二个人说的是假话,他是骗子。
下
面再看第三个人的回答:如果第三个人是编子,则由①可知,第四个人一定是老实
人;若第三个人是老实
人,那么由他的话知他和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因而无论第三个人是骗
子还是老实人,都可以推出第四个人
是老实人。
所以,第四个人是老实人。
例10 某医院内科病房,A、B、C、D、E
、F、G七名护士每周轮流安排一个夜班.已经知道:
A的夜班比C的夜班晚一天,D的夜班比E的夜班
的前一天晚三天,B的夜班比G的夜班早
三天;F的夜班在B和C的夜班的正中间,而且是在星期四.问
每个护士分别在星期几值夜
班?
解:除F以外,可将已知条件归纳如下:CA,E__D,B____G.这里的横线表示空位。
可见CA不能排在B____G中间,否则F就无法排在BC的正中间了.又F必排在三个空
位之一,因
此还有两个空位必定是E__D和B__G交叉填空.于是可排出:EBDFG或BFEGD两
种情况,
而CA只能加在任何一端,那么就有CAEBDFG,EBDFGCA,CABFEGD和BFEGD-CA四<
br>种排位.其中只有排位EBDFGCA才能满足已知条件“F在BC的正中间”.所以七名护士值班
排序是:E星期一值班,B星期二值班,D星期三值班,F星期四值班,G星期五值班,C星
期六值班
,A星期日值班.
◇练习巩固◇
1.有一个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盗走了许多珍贵的
珠宝.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明作
案的人肯定是A、B、C、D中的一个,把这四个人当作重大嫌疑犯进
行审讯,这四个人有这
样的口供:
A:“珠宝店被盗那天,我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作案的.”
B:“D是罪犯.”
C:“B是盗窃犯,他曾在黑市上卖珠宝.”
D:“B与我有仇,陷害我.”
因为口供不一致,无法判断谁是罪犯,经过进一步调查知道,这四个人只有一个说的
是真话
.你知道罪犯是谁吗?
小学五年级
- 5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
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
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
李说:“丁是4号,甲是1号.”
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
3.对某班同学进行了调查,知道如下情况:
①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
②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
③有弟弟的人有妹妹。
试问:
(1)有姐姐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2)有弟弟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3)没有哥哥的人一定有妹妹,对吗?
4.某校办数学竞赛,A、B、C、D.E五位同学得了
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
各人的名次排列情况。
A说:B第三名,C第五名。
B说:E第四名,D第五名。
C说:A第一名,E第四名。
D说:C第一名,B第二名。
E说:A第三名,B第四名。
老师说: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这五名同学的名次是怎样排列的?
◇练习答案◇
1.
根据B、D两人的话矛盾,可知两句话中必有一句真话,一句假话.假设B
说真话,那么D是罪犯,而A
也说了真话,产生了矛盾,所以只有D说真话,
其余三人均说假话,则A偷了珠宝。
小学五年级
- 6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2.直接推理可得,由于每人只说对一半,且
只有李提到了1号,故甲是1号,从而逐
步推出:乙是3号,丙是4号,丁是2号。
3.根据条件①得到(1)是对的;
“有弟弟且有哥哥”并不与①②③矛盾,因此得到(2)是不对的;根据条件②③得到
(3)是对的;
4.名次排列为:C、B、A、E、D解法如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讲
逻辑推理(二)
数字游戏
月 日 课次
◇专 题 知 识 简 述◇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
有关逻辑推理问题的简单例子,它并没有用到专门的数学原理,而是直
接运用正确推理,解决逻辑问题的
.这一讲我们将利用图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问
题。
◇例 题 解 析◇
例11 一次数学考试,共六道判断题.考生认为正确的就画“√”,认为错误的就画“×”.
记分的方法是:答对一题给2分;不答的给1分;答错的不给分.已知A、B、C、D、E、F、
G七人
的答案及前六个人的得分记录在表中,请在表中填出G的得分,并简单说明你的思
路。
分析 由于E得了9分,说明他只答错了一道题.先假定答错的是第1题,这样就有一
个标准答案,并由
此可分析其他人的得分.如出现矛盾,再假定E答错的是第2题,„,直
到判断出E答错的题号为止.有
了正确的答案,就可以写出G的得分。
解:假设E的第1题答错,那么A至少错3道题
,一题未答,最多得5分,与A得7
分矛盾.所以E第1题答对。
假设E第2题答错,可知A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2题答对。
假设E第3题答错,则B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3题答对。
小学五年级
- 7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假设E第6题答错,则D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6题答对。
由于E得9分,因此E只答错一
题,因此E第4题答错,于是A的第2、4两题对,3、
6两题错.而A得7分,说明A的第5题是对的
.由A、E两人的答案,可得一标准答案如下
表:
按此标准评分,与题中所给
A、B、C、D、E、F得分相符合,所以E的第4题确实答错
了.上表的答案是正确的.故可知G得8
分。
例12 李英、赵林、王红三人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
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①李英不是金城的选手;
②赵林不是沙市的选手;
③金城的选手不是一等奖;
④沙市的选手得二等奖;
⑤赵林不是三等奖。
根据上述情况,王红是__的选手,他得的是__等奖。
解: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画表帮助思考.
根据条件①②,在相应的格中打上“×”。
由条件④得出:如果王红是沙市的选手,他得二等奖,
那么由条件③可知:金城选手
不是一等奖,只能是三等奖.又因为李英不是金城选手,只有赵林得三等奖
.这与条件⑤矛
盾.所以王红不是沙市选手,沙市选手应该是李英,他得二等奖.这样金城的选手只能是
王
红,他得三等奖。
例13 李云和他哥哥参加一次集会,同时出席的还有其他两对兄弟.见
面后有的人握手问候,
没有人和自己的兄弟问候,也没有人和同一个人握两次手.事后李云发现除自己外
每个人握
手次数互不相同,问李云握了几次手?李云的哥哥握了几次手?
解:设除李云(
用0表示)之外的五个人分别是A、B、C、D、E,他们握手的次数分
别是0次、1次、2次、3次、
4次,那么他们的握手情况可以用右图来表示,其中一条连
线表示握过手一次,没有连线即表示没握过手
。
小学五年级
- 8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李云握手2次。
那么,谁是李云的哥哥呢?因为A是唯一没有和E握过手的人
,所以A、E是一对兄弟.D
只和A、B没握过手,而A已经是E的兄弟了,所以B、D也是一对兄弟.
这样只剩下C是李
云的哥哥,他握手的次数也为2次.
例14 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
的珠子各一颗,分别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
有A、B、C、D、E五个人,猜各包珠子的颜色,
每人只猜两包。
A猜:第二包是紫的,第三包是黄的;
B猜:第二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红的;
C猜:第一包是红的,第五包是白的;
D猜:第三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白的;
E猜:第二包是黄的,第五包是紫的。
猜完
后,打开各纸包一看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并且每包只有一人猜对.请你判断
他们各猜对了哪一包?
解:我们把题目中的条件列成一个表,就更清楚了。
根据已知条件,每一
包都只有一人猜对,而第一包只有C猜,所以C猜对了第一包,
是红的;又根据每人只猜对了一种,所以
C猜第五包是白的,猜错了;第五包只有C、E两
人猜,所以E猜第五包是紫的,猜对了;那么E猜第二
包是黄的,猜错了;紫颜色的珠子,
只有A、E两人猜,那么A猜第二包是紫的,猜错了;第二包有A、
B、E三人猜,其中A、
E都猜错了,所以B猜第二包是蓝的,猜对了;那么B猜第四包是红的,猜错了
;D猜第三
包是蓝的,也猜错了;所以A猜对的是第三包,是黄的;D猜对的是第四包,是白的。
总结以上推理判断,A猜对了第三包是黄的,B猜对了第二包是蓝的,C猜对了第一包
是红
的,D猜对了第四包是白的,E猜对了第五包是紫的。
小学五年级
- 9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注如果题中只给了一个条件:“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你能判断他们都猜对了哪包
吗?
例15 有A、B、C三个足球队,每两队都比赛一场,比赛结果是:A有一场踢平,共进球2
个,失球8个;B两战两胜,共失球2个;C共进球4个,失球5个,请你写出每队比赛的
比分。
分析 解决本题首先要明白两点常识:
①一个队踢进一个球,对方就失去一个球,所以三个队的总进球数应等于总失球数;
②两个队踢平,显然该场球的进、失球的总数应相等。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成表格如下:
解:已知每两个队要赛一场,一共要赛三场球.B是两战两胜,显然一场胜A,另一场<
br>胜C;A踢平一场无疑是与C比赛的这场球。
由总进球数等于总失球数,则B队的进球数应为9个。
因为A与C两队进球总数是6个,那么除去
A、C对B的那两场球赛中,踢进B队的那
2球外,剩下的4个球便是A与C踢平那一场中双方各自踢进
对方的进球数的和,因此A
与C踢成2比2。
现在从C的进球数分析,由于C进球4个,
除去与A两平外,另外进的两个球是对B
比赛进的球数;再从C的失球数分析,因为C对A失两球,表中
C共失了5个球,因此另
外失的3个球就是对B失的球数.所以C对B是2比3。
再因为
B进球共9个,除去对C进的3个球,那么对A就进了6个球,A对B没有进
球,所以B对A是6比0。
例16 北京至福州列车里坐着6位旅客:A、B、C、D、E、F.分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扬州、南京和杭州,已知
①A和北京人是医生;E和天津人是教师;C和上海人是工程师。
②A、B、F和扬州人参过军,而上海人从未参军。
③南京人比A岁数大;杭州人比B岁数大;F最年轻。
④B和北京人一起去扬州;C和南京人一起去广州。
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每位旅客的住址和职业。
小学五年级
- 10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分析
由于职业可由住址确定,所以只需考虑确定旅客的住址。
解:下面我们利用表格进行推
理.表格中记号“√”表示这个人是来自这个城市;记号
“×”表示这个人不来自这个城市。
由①可知,A、C、E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天津、上海人;由②可知,A、B、F不是上
海人,也不是
扬州人.于是得到D是上海人.那么他不是其他城市的人.如图(a)。
由③知,A和F不是南京人,那么A一定是杭州人.而其他旅客都不是杭州人.如下图
(b)。
由④可知,B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南京人;C不是南京人,那么B是天津人,C是扬州
人;
故F是北京人,E是南京人.如下图(c)。
综合上述推理,我们得到:
A是医生,来自杭州;B是教师,来自天津;
C是工程师,来自扬州;D是工程师,来自上海;
E是教师,来自南京;F是医生,来自北京。
例17
甲、乙、丙三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学教数学、物理、化学.已知
①甲不在北京;
②乙不在天津;
③在北京的人不教化学;
小学五年级
- 11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④在天津的人教数学;
⑤乙不教物理。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分别在何处教何课程?
分析 根据
已知条件,我们把人、地区、科目这三类分别用点表示在三个集合内.规定:两
者之间有关系用实线连接
,没有关系用虚线连接.这样把问题转化为用图进行推理(如图
(a)).据此,下面的结果是显然的:
①如果某一点用虚线连接某一个集合的两个点,则
这点与这一集合内的第三个点应连实线;②如果在以不
同集合内的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两
条边是实线,则第三条边也应该是实线.这样,上述三角形中若一条边
为虚线,另一条边为
实线,则第三条边一定为虚线.这两条结论是解题的依据.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三个以
实线为
边的三角形。
解:根据题意,甲与北京、乙与天津、乙与物理、北京与
化学之间连虚线;天津与数
学之间连实线(如上图(b)).这样,根据上面的结论,乙与数学应连虚线
,乙与化学应
连实线。
从而天津与化学连虚线,上海与化学连实线,乙与上海连实线(如
下页图(c)),即
乙在上海教化学.由图(c)进一步可以看出,甲与上海应连虚线,甲与天津连实线
.因而甲
与数学连实线(如下页图(d)).由此得出:甲在天津教数学,而余下就是丙在北京教物理.
◇练习巩固◇
1.A、B、C、D四位同学参加
60米赛跑的决赛.赛前,四位同学对比赛结果各说了如下的一
句话:
A说:“我会得第一名.”
B说:“A、C都不会取得第一名.”
小学五年级
- 12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C说:“A或B会得第一名.”
D说:“B会得第一名.”
结果有两位同学说对了.试问:谁会获得这次决赛的第一名?
2.A、B、C、D四人同住一间寝室,其中一人在修指甲,一人在洗头,一人在画画,另
一人在看书,已知:
①A不在修指甲,也不在看书;
②B不在画画,也不在修指甲;
③若A不在画画,则D不在修指甲;
④C既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
⑤D不在看书,也不在画画。
请问: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3.张、王、李三人分别出生在北京、上海和武汉,他们分别是歌唱演
员、相声演员和
舞蹈演员.已知:①小王不是歌唱演员,小李不是相声演员;②歌唱演员不出生在上海;
③
相声演员出生在北京;④小李不出生在武汉.试分别确定他们的出生地和职业。
4.有
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层的楼房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教师
和医生.如果已知:
①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四层;
②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在工人的楼下,工程师住最低层。
试问: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各自的职业是什么?
◇练习答案◇
1.利用图表可得A是第一名。
2.方法1:由①②③④⑤知,既不是A、B在修指甲,
也不是C在修指甲,以及A、C.D
不在看书,所以B在看书,修指甲的是D.但“D修指甲”与③的有
条件的结论矛盾.所以③
的条件是不成立的.这就得到A在画画.由④知C在洗头。
方法2:可用图表法进行推理。
3.小李是上海人,舞蹈演员;小王是北京人,相声演员;
小张是武汉人,歌唱演员。
小学五年级
- 13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4.甲:教师,住二层;乙:工程师,住一层;丙:医生,住三层;丁:工人,住四层.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
- 14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逻辑推理(一) 数字游戏
月 日 课次
◇专 题 知 识 简 述◇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
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
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
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
排除一
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 题 解 析◇
例1 公路上按一路
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
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
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
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
,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
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
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
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
车的标志,又根
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
三
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
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
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
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
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市的.(否则,如果第
一辆车开往A市,
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2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
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
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
,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
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
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小学五年级
- 1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
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
第一种可能是不成立的,
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例3 “迎春杯”数学
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
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
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
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
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
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
解: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
这
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
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
话可以推知,乙也能获奖;再
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4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
能.因此,只有
甲没有获奖。
例4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
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
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
果王老师只猜
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牌,小华得___牌,小强得___牌。
分析
逻辑问题通常直接采用正确的推理,逐一分析,讨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舍弃
不合理的情形,最后得到
问题的解答.这里以小明所得奖牌进行分析。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
相矛盾,不合题意。
②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
王老
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
也不合题意.
③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
王老
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
猜对了两个,不合题
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例5 有三只盒
子,甲盒装了两个1克的砝码;乙盒装了两个2克的砝码;丙盒装了一个1
克、一个2克的砝码.每只盒
子外面所贴的标明砝码重量的标签都是错的.聪明的小明只从
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放到天平上称了
一下,就把所有标签都改正过来了.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
打开哪只盒子:若打开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则
该盒的真实内容是“两个2克砝码”或“一个1
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当取出的是2
克砝码时,就无法对其内容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样,打开标有“
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时,
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应打开标有“一个1克砝码,一个2克砝码”的
盒子.而它的
真实内容应该是“两个1克砝码”或“两个2克砝码”。
小学五年级
- 2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①若取出的是1克砝码,则该盒一定装有两个
1克砝码,从而标有“两个2克砝码”
的盒子里,不可能是两个2克或两个1克的砝码,而只能是一个1
克,一个2克的砝码了;
标有“两个1克砝码”的盒子自然装有两个2克砝码。
②若取出
的是2克砝码,同理可知,此盒装有两个2克砝码;标有“两个1克砝码”
的盒子里实际上是一个1克和
一个2克的砝码;标有“两个2克砝码”的盒子里实际上是
两个1克砝码.
按以上的推理结果,小明就将全部标签改正过来了。
例6 四人打桥牌,某人手中有13张牌,四种花
色样样有;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红桃
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有两张将牌(主牌).试
问这副牌以什么花色的牌为主?
解:①假设红桃为主.那么红桃有2张;方块有3张;黑桃有4张
,因为共13张牌,
所以草花有4张,这样,黑桃为草花张数相同.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
同”矛
盾,即红桃不是主牌。
②假设方块为主牌.那么方块有2张;红桃有3张;则黑桃也有3张,亦与已知矛盾。
③假设草花
为主牌.那么草花有2张.并且推得红桃+方块+黑桃共有11张牌.而已知“红
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
与黑桃共6张”,即得红桃+方块+红桃+黑桃共11张牌.由此得到红
桃的张数应为零.与已知条件“
四种花色样样有”相矛盾.说明草花不是主牌。
由以上推理得知,黑桃必为主牌.即黑桃有2张;红桃有4张;方块有1张.那么草花
有6张。
例7 S、B、J、R四人分别获数学、英语、语文和逻辑学四个学科的奖学金,但他们都不知
道自己获得的是哪一门获学金.他们相互猜测:
S:“R得逻辑学奖”;
B:“J得英语奖”;
J:“S得不到数学奖”;
R:“B得语文奖”。
最后发现,数学和逻辑学的获奖者所作的猜测是正确的,其他两人都猜错了.那么他们
各得
哪门学科的奖学金?
分析 假设S猜对,即R得逻辑学奖.由已知条件“逻辑学获奖者所作的猜测
是正确的”,
则R猜对,那么B得语文奖,并且J、B均猜错.而由B猜错,可知J得数学奖,S只好得
英语奖,这又说明J猜“S得不到数学奖”是正确的.与前面的推理(J猜错)矛盾.所以S
的
猜测是错误的。
解:S猜错,即R得不到逻辑学奖,S不得数学奖且不得逻辑学奖.由此可知,J
的猜
测是正确的.则J得数学或逻辑学奖.于是推得,B猜错,故R猜对,即B得语文奖,S得英
语奖,所以R得数学奖,J得逻辑学奖。
小学五年级
- 3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例8 A、B、C三人进行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
每个人射击6次,并且都得了71分.三人共
18次的得分情况,从小到大排列为:
1,1,1,2,2,3,3,5,5,10,10,10,20,20,20,25,25,50。
已知A首先射击两次,共得22分;C第一次射击只得3分,请根据条件判断,是谁击
中了靶心(击中靶
心得50分)?
解:我们先来推断A6次射击的情况.已知前两次得22分,6次共得71分,从
71-22=49
可知,击中靶心的决不会是A.另一方面,在上面18个数中,两
数之和等于22的只可
能是20和2.再来推算一下四个数之和等于49的可能性.首先,在这四个数中
,如果没有
25,是绝不可能组成49的.其次,由于49-25=24,则如果没有20,任何三个数
也不能组成
24.而24-20=4,剩下的两个数显然只能是1和3了.所以A射击6次的得分(不考
虑得分
顺序)应该是
20,2,25,20,3,1。
(可在前面18个数中,划去上述6个数)。
再来推断击中靶心的人6次得分的情况.从
71-50=21
可知,要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取5个数,使其和是21
.可以断定,这5个数
中,必须包括一个10,一个5,一个3,一个2,一个1.即6次得分情况为
50,10,5,3,2,1。
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划去上面这6个数。
剩下的6个数
25,20,10,10,5,1
就是第三个人的得分情况了。
从这6个数中没有3,而C第一次得了3分,可知这6个数是B射击的得分数.因此C
是击中靶心的人。
例9 在一个俱乐部里,有老实人和骗子两类成员,老实人永远说真话,骗子永远说假话.
一次
我们和俱乐部的四个成员谈天,我们便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是老实人?还是骗
子?”这四个人的回
答如下:
第一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全都是骗子.”
第二个人说:“我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是骗子.”
小学五年级
- 4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骗子.”
第四个人说:“我是老实人.”
请判断一下,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吗?
解:①四个人当中一定有老实人.因为如果四个人都是骗子,
则谁也不会说“我们四个
人全都是骗子”.所以第一个人为骗子。
②第二个人为骗子.因
为如果他是老实人,说实话,由于我们已经判断了第一个人是骗
子,则第二、三、四个人都是老实人.但
第三个人的回答与他矛盾,两人不可能是同类的,
故第二个人说的是假话,他是骗子。
下
面再看第三个人的回答:如果第三个人是编子,则由①可知,第四个人一定是老实
人;若第三个人是老实
人,那么由他的话知他和第四个人是老实人.因而无论第三个人是骗
子还是老实人,都可以推出第四个人
是老实人。
所以,第四个人是老实人。
例10 某医院内科病房,A、B、C、D、E
、F、G七名护士每周轮流安排一个夜班.已经知道:
A的夜班比C的夜班晚一天,D的夜班比E的夜班
的前一天晚三天,B的夜班比G的夜班早
三天;F的夜班在B和C的夜班的正中间,而且是在星期四.问
每个护士分别在星期几值夜
班?
解:除F以外,可将已知条件归纳如下:CA,E__D,B____G.这里的横线表示空位。
可见CA不能排在B____G中间,否则F就无法排在BC的正中间了.又F必排在三个空
位之一,因
此还有两个空位必定是E__D和B__G交叉填空.于是可排出:EBDFG或BFEGD两
种情况,
而CA只能加在任何一端,那么就有CAEBDFG,EBDFGCA,CABFEGD和BFEGD-CA四<
br>种排位.其中只有排位EBDFGCA才能满足已知条件“F在BC的正中间”.所以七名护士值班
排序是:E星期一值班,B星期二值班,D星期三值班,F星期四值班,G星期五值班,C星
期六值班
,A星期日值班.
◇练习巩固◇
1.有一个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盗走了许多珍贵的
珠宝.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明作
案的人肯定是A、B、C、D中的一个,把这四个人当作重大嫌疑犯进
行审讯,这四个人有这
样的口供:
A:“珠宝店被盗那天,我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作案的.”
B:“D是罪犯.”
C:“B是盗窃犯,他曾在黑市上卖珠宝.”
D:“B与我有仇,陷害我.”
因为口供不一致,无法判断谁是罪犯,经过进一步调查知道,这四个人只有一个说的
是真话
.你知道罪犯是谁吗?
小学五年级
- 5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
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
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
李说:“丁是4号,甲是1号.”
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
3.对某班同学进行了调查,知道如下情况:
①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
②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
③有弟弟的人有妹妹。
试问:
(1)有姐姐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2)有弟弟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
(3)没有哥哥的人一定有妹妹,对吗?
4.某校办数学竞赛,A、B、C、D.E五位同学得了
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
各人的名次排列情况。
A说:B第三名,C第五名。
B说:E第四名,D第五名。
C说:A第一名,E第四名。
D说:C第一名,B第二名。
E说:A第三名,B第四名。
老师说: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这五名同学的名次是怎样排列的?
◇练习答案◇
1.
根据B、D两人的话矛盾,可知两句话中必有一句真话,一句假话.假设B
说真话,那么D是罪犯,而A
也说了真话,产生了矛盾,所以只有D说真话,
其余三人均说假话,则A偷了珠宝。
小学五年级
- 6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2.直接推理可得,由于每人只说对一半,且
只有李提到了1号,故甲是1号,从而逐
步推出:乙是3号,丙是4号,丁是2号。
3.根据条件①得到(1)是对的;
“有弟弟且有哥哥”并不与①②③矛盾,因此得到(2)是不对的;根据条件②③得到
(3)是对的;
4.名次排列为:C、B、A、E、D解法如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讲
逻辑推理(二)
数字游戏
月 日 课次
◇专 题 知 识 简 述◇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
有关逻辑推理问题的简单例子,它并没有用到专门的数学原理,而是直
接运用正确推理,解决逻辑问题的
.这一讲我们将利用图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问
题。
◇例 题 解 析◇
例11 一次数学考试,共六道判断题.考生认为正确的就画“√”,认为错误的就画“×”.
记分的方法是:答对一题给2分;不答的给1分;答错的不给分.已知A、B、C、D、E、F、
G七人
的答案及前六个人的得分记录在表中,请在表中填出G的得分,并简单说明你的思
路。
分析 由于E得了9分,说明他只答错了一道题.先假定答错的是第1题,这样就有一
个标准答案,并由
此可分析其他人的得分.如出现矛盾,再假定E答错的是第2题,„,直
到判断出E答错的题号为止.有
了正确的答案,就可以写出G的得分。
解:假设E的第1题答错,那么A至少错3道题
,一题未答,最多得5分,与A得7
分矛盾.所以E第1题答对。
假设E第2题答错,可知A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2题答对。
假设E第3题答错,则B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3题答对。
小学五年级
- 7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假设E第6题答错,则D最多得3分,矛盾.所以E第6题答对。
由于E得9分,因此E只答错一
题,因此E第4题答错,于是A的第2、4两题对,3、
6两题错.而A得7分,说明A的第5题是对的
.由A、E两人的答案,可得一标准答案如下
表:
按此标准评分,与题中所给
A、B、C、D、E、F得分相符合,所以E的第4题确实答错
了.上表的答案是正确的.故可知G得8
分。
例12 李英、赵林、王红三人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
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①李英不是金城的选手;
②赵林不是沙市的选手;
③金城的选手不是一等奖;
④沙市的选手得二等奖;
⑤赵林不是三等奖。
根据上述情况,王红是__的选手,他得的是__等奖。
解: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画表帮助思考.
根据条件①②,在相应的格中打上“×”。
由条件④得出:如果王红是沙市的选手,他得二等奖,
那么由条件③可知:金城选手
不是一等奖,只能是三等奖.又因为李英不是金城选手,只有赵林得三等奖
.这与条件⑤矛
盾.所以王红不是沙市选手,沙市选手应该是李英,他得二等奖.这样金城的选手只能是
王
红,他得三等奖。
例13 李云和他哥哥参加一次集会,同时出席的还有其他两对兄弟.见
面后有的人握手问候,
没有人和自己的兄弟问候,也没有人和同一个人握两次手.事后李云发现除自己外
每个人握
手次数互不相同,问李云握了几次手?李云的哥哥握了几次手?
解:设除李云(
用0表示)之外的五个人分别是A、B、C、D、E,他们握手的次数分
别是0次、1次、2次、3次、
4次,那么他们的握手情况可以用右图来表示,其中一条连
线表示握过手一次,没有连线即表示没握过手
。
小学五年级
- 8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李云握手2次。
那么,谁是李云的哥哥呢?因为A是唯一没有和E握过手的人
,所以A、E是一对兄弟.D
只和A、B没握过手,而A已经是E的兄弟了,所以B、D也是一对兄弟.
这样只剩下C是李
云的哥哥,他握手的次数也为2次.
例14 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
的珠子各一颗,分别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
有A、B、C、D、E五个人,猜各包珠子的颜色,
每人只猜两包。
A猜:第二包是紫的,第三包是黄的;
B猜:第二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红的;
C猜:第一包是红的,第五包是白的;
D猜:第三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白的;
E猜:第二包是黄的,第五包是紫的。
猜完
后,打开各纸包一看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并且每包只有一人猜对.请你判断
他们各猜对了哪一包?
解:我们把题目中的条件列成一个表,就更清楚了。
根据已知条件,每一
包都只有一人猜对,而第一包只有C猜,所以C猜对了第一包,
是红的;又根据每人只猜对了一种,所以
C猜第五包是白的,猜错了;第五包只有C、E两
人猜,所以E猜第五包是紫的,猜对了;那么E猜第二
包是黄的,猜错了;紫颜色的珠子,
只有A、E两人猜,那么A猜第二包是紫的,猜错了;第二包有A、
B、E三人猜,其中A、
E都猜错了,所以B猜第二包是蓝的,猜对了;那么B猜第四包是红的,猜错了
;D猜第三
包是蓝的,也猜错了;所以A猜对的是第三包,是黄的;D猜对的是第四包,是白的。
总结以上推理判断,A猜对了第三包是黄的,B猜对了第二包是蓝的,C猜对了第一包
是红
的,D猜对了第四包是白的,E猜对了第五包是紫的。
小学五年级
- 9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注如果题中只给了一个条件:“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你能判断他们都猜对了哪包
吗?
例15 有A、B、C三个足球队,每两队都比赛一场,比赛结果是:A有一场踢平,共进球2
个,失球8个;B两战两胜,共失球2个;C共进球4个,失球5个,请你写出每队比赛的
比分。
分析 解决本题首先要明白两点常识:
①一个队踢进一个球,对方就失去一个球,所以三个队的总进球数应等于总失球数;
②两个队踢平,显然该场球的进、失球的总数应相等。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成表格如下:
解:已知每两个队要赛一场,一共要赛三场球.B是两战两胜,显然一场胜A,另一场<
br>胜C;A踢平一场无疑是与C比赛的这场球。
由总进球数等于总失球数,则B队的进球数应为9个。
因为A与C两队进球总数是6个,那么除去
A、C对B的那两场球赛中,踢进B队的那
2球外,剩下的4个球便是A与C踢平那一场中双方各自踢进
对方的进球数的和,因此A
与C踢成2比2。
现在从C的进球数分析,由于C进球4个,
除去与A两平外,另外进的两个球是对B
比赛进的球数;再从C的失球数分析,因为C对A失两球,表中
C共失了5个球,因此另
外失的3个球就是对B失的球数.所以C对B是2比3。
再因为
B进球共9个,除去对C进的3个球,那么对A就进了6个球,A对B没有进
球,所以B对A是6比0。
例16 北京至福州列车里坐着6位旅客:A、B、C、D、E、F.分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扬州、南京和杭州,已知
①A和北京人是医生;E和天津人是教师;C和上海人是工程师。
②A、B、F和扬州人参过军,而上海人从未参军。
③南京人比A岁数大;杭州人比B岁数大;F最年轻。
④B和北京人一起去扬州;C和南京人一起去广州。
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每位旅客的住址和职业。
小学五年级
- 10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分析
由于职业可由住址确定,所以只需考虑确定旅客的住址。
解:下面我们利用表格进行推
理.表格中记号“√”表示这个人是来自这个城市;记号
“×”表示这个人不来自这个城市。
由①可知,A、C、E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天津、上海人;由②可知,A、B、F不是上
海人,也不是
扬州人.于是得到D是上海人.那么他不是其他城市的人.如图(a)。
由③知,A和F不是南京人,那么A一定是杭州人.而其他旅客都不是杭州人.如下图
(b)。
由④可知,B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南京人;C不是南京人,那么B是天津人,C是扬州
人;
故F是北京人,E是南京人.如下图(c)。
综合上述推理,我们得到:
A是医生,来自杭州;B是教师,来自天津;
C是工程师,来自扬州;D是工程师,来自上海;
E是教师,来自南京;F是医生,来自北京。
例17
甲、乙、丙三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学教数学、物理、化学.已知
①甲不在北京;
②乙不在天津;
③在北京的人不教化学;
小学五年级
- 11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④在天津的人教数学;
⑤乙不教物理。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分别在何处教何课程?
分析 根据
已知条件,我们把人、地区、科目这三类分别用点表示在三个集合内.规定:两
者之间有关系用实线连接
,没有关系用虚线连接.这样把问题转化为用图进行推理(如图
(a)).据此,下面的结果是显然的:
①如果某一点用虚线连接某一个集合的两个点,则
这点与这一集合内的第三个点应连实线;②如果在以不
同集合内的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两
条边是实线,则第三条边也应该是实线.这样,上述三角形中若一条边
为虚线,另一条边为
实线,则第三条边一定为虚线.这两条结论是解题的依据.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三个以
实线为
边的三角形。
解:根据题意,甲与北京、乙与天津、乙与物理、北京与
化学之间连虚线;天津与数
学之间连实线(如上图(b)).这样,根据上面的结论,乙与数学应连虚线
,乙与化学应
连实线。
从而天津与化学连虚线,上海与化学连实线,乙与上海连实线(如
下页图(c)),即
乙在上海教化学.由图(c)进一步可以看出,甲与上海应连虚线,甲与天津连实线
.因而甲
与数学连实线(如下页图(d)).由此得出:甲在天津教数学,而余下就是丙在北京教物理.
◇练习巩固◇
1.A、B、C、D四位同学参加
60米赛跑的决赛.赛前,四位同学对比赛结果各说了如下的一
句话:
A说:“我会得第一名.”
B说:“A、C都不会取得第一名.”
小学五年级
- 12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C说:“A或B会得第一名.”
D说:“B会得第一名.”
结果有两位同学说对了.试问:谁会获得这次决赛的第一名?
2.A、B、C、D四人同住一间寝室,其中一人在修指甲,一人在洗头,一人在画画,另
一人在看书,已知:
①A不在修指甲,也不在看书;
②B不在画画,也不在修指甲;
③若A不在画画,则D不在修指甲;
④C既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
⑤D不在看书,也不在画画。
请问: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3.张、王、李三人分别出生在北京、上海和武汉,他们分别是歌唱演
员、相声演员和
舞蹈演员.已知:①小王不是歌唱演员,小李不是相声演员;②歌唱演员不出生在上海;
③
相声演员出生在北京;④小李不出生在武汉.试分别确定他们的出生地和职业。
4.有
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层的楼房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教师
和医生.如果已知:
①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四层;
②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在工人的楼下,工程师住最低层。
试问: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各自的职业是什么?
◇练习答案◇
1.利用图表可得A是第一名。
2.方法1:由①②③④⑤知,既不是A、B在修指甲,
也不是C在修指甲,以及A、C.D
不在看书,所以B在看书,修指甲的是D.但“D修指甲”与③的有
条件的结论矛盾.所以③
的条件是不成立的.这就得到A在画画.由④知C在洗头。
方法2:可用图表法进行推理。
3.小李是上海人,舞蹈演员;小王是北京人,相声演员;
小张是武汉人,歌唱演员。
小学五年级
- 13 -
编订者:杨威
小学奥数培优:以德为先 以礼育人 以知建树 以生为本
善学习 会思考 懂生活 知做人 勤实践 能创造
4.甲:教师,住二层;乙:工程师,住一层;丙:医生,住三层;丁:工人,住四层.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
- 14 -
编订者: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