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学奥数——转换法

余年寄山水
728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1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甘肃招生-山东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小学奥数——转换法
解答应用题时,通过转换(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题的角度 、数据……从而较快找到解题思
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叫做转换法。

(一)转换题中的情节
转换题中的情节是运用联想改变原题的某个情节,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

221< br>1、一堆煤,上午运走它的,上午运走它的,下午运走余下的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这
77 3
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11
解:题中“下午运走余下的还多6吨”,我们 把这一情节变换为,下午正好运走余下的,则最
33
后剩下的煤是:14+6=20(吨)
22
这20吨正好是余下的,所以余下的的煤是:20÷=30(吨)
33
25
30吨所对应的分率是:1-=
77
5
这堆煤原来的吨数是:30÷=42(吨)
7
答略。

2、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要用12天完成。如果甲队先独做16天,余下的再由乙队独 做6天
完成。如果全部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解:求甲队独做要用几天 完成全部工程,得先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可是题中已知的是甲、乙合做
要用的时间,和甲、乙一前一后 独做的时间,很难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如果将“一前一后独做”这
一情节变换为“先合做,后独做”就便 于解题了。可这样设想,从甲队的工作量中划出6天的工作
量与乙队6天的工作量合并起来,也就是假定 两队曾经合做了6天。情节这样变动后,原题就变换
成: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 做要用12天完成,这项工程先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
队单独做10天完成。如果全部 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111
这样就很容易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6)÷10=÷10=
12220
1
甲队独做完成的时间是:1÷=20(天)
20
答略。

(二)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解应用题时,如果看问题 的角度不适当就很难解出题。如果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把原来从正面看问
题转换为从侧面看或从反面看, 把这一数量转换为另一数量进行分析,就可能找到解题思路。

37
1、某厂有工人 1120名,其中女工占,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占总人数的,求后来
715
招进女工 多少名?


一般都沿着女工占总人数的分率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具体人数,但 这样往往会误入歧途,难以找到
正确答案。不如根据女工所占分率,换一个角度,想一想男工的情况。
334
开始,女工占总人数的,则男工占总人数的:1-=
777
4
男工的具体人数是:1120×=640(人)
7
7
后来,招进一批女工,女工人数便占全体工人总数的,
15
78
男工人数便占总人数的:1-=
1515
8
这时全厂工人的总人数是:640÷=1200(人)
15
后来招进女工的总人数是:1200-1120=80(人)
答略。

2、如图: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如果直接计算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角度转换为,从大扇形面积减去
右面空白处的面积,就容易求出阴影 部分的面积了。
11
×3.14×16×16-(16×10-×3.14×10×10)
44
=200.96-81.5
=119.4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19.46平方厘米。

(三)转换题中的数据
转换题中的数据就是将题中已知的数据进行等价变换,从而协调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 br>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如果两地的距离减少120千米,两车经过4.5小时正好相遇,两车4.5小时行的路程是:
465-120=345(千米)
2
两车的速度之和是:345÷4.5=
76
(千米小时)
322
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76
-37=
39
(千米小 时)
33
综合算式:
(465-120)÷4.5-37
=345÷4.5-37
2
=
76
-37=
3


39
2
(千米小时)
3
2
千米。
3
答: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39

5
,三天各种多少棵树?
6
解:如果从分数角度分析,不易找出数量间的关 系。如果把分数转换为比来分析,就会得出,第一
天与第二天种的棵数的比是3∶5,第二天与第三天种 的棵数比是5∶6。
所以,第一、二、三天种的棵数的比是3∶5∶6。
3
第一天种:70×=15(棵)
356
5
第二天种:70×=25(棵)
356
6
第三天种:70×=30(棵)
356
答略。

(四)转换为统一标准

当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单位“1”不统一,不 便于解答时,如把某个数量作为标准单位“1”,把其他
数量转化为以它为标准的分率,就会突破障碍, 顺利解题。

1
1、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批化肥。甲付的钱是其他人所付钱数之 和的,乙付的钱是其他人
2
11
所付钱数之和的,丙付的钱数是其他人所付钱数之和 的,丁付260元,问:买这批化肥用了
34
多少钱?
解:把甲、乙、丙、丁所付钱数统一为以总数量作为标准量的分率。由 甲付的钱是其他人所付钱
11
数之和的可知,其他人所付钱数之和是:“1”,总数量是(1+),甲乙丙所付的钱数分别占总
22
111111
数量的、、。丁所付的260元占总数量的(1---)。所以,买 这批化肥用的钱数是:
345345
11113
260÷(1---)=260÷=1200(元)
34560
答:略

39
2、某商店原有彩电是黑白电视机的,黑 白电视机卖出52台后,它的台数是彩色电视机的,
410
这个商店原来有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 视机各多少台?
39
解:题中和的单位“1”不统一,不便于解题,因此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没 有发生变化,我们以
410
3
彩色电视机的台数作为单位“1”,这样就可以把“彩色 电视机是黑白电视机的”转化为“黑白电
4
34
视机是彩色电视机的1÷=。”两种电 视机的单位“1”统一了,就容易看出,黑白电视机卖出
43
494913
52台时它 的分率从减少到。52台的对应分率是-=。
310310
30
2、某校三天共种7 0棵树,第一天种的棵树是第二天种的棵树是第三天的


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
39
52÷(1÷-)=120(台)
410
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是:
39
120÷=160(台)或:120×+52=160(台)
410
答:略

(五)转换隐蔽条件为明显条件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离B点18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二
人继续往前 行,甲到B地和乙到A地立即返回,在离A地8千米的地方又相遇。求A、B两地相
距多少千米?

解:解答此题的条件十分隐蔽。借助下图分析问题,可将隐蔽条件转换为明显条件。

(1)从开始出发到二人第一次相遇,甲、乙共同走完一个全程的路程,其中乙走了18千米 。这就
是说甲、乙二人共同走完一个全程的路程时乙走18千米,若共同走完三个全程,那么乙就走18 ×3
千米的路程。
(2)甲、乙第二次相遇时,二人走了三个全程的路程,而乙走了一个全程加8千米。
(3)乙走的一个全程加8千米应等于18×3千米,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
18×3-8=46(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6千米。

11
2、有两袋大米共重220千克,甲袋大米吃去,乙袋大米吃去时,甲袋剩下的米是乙的剩下米
32< br>3

1
倍,求甲乙两袋米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5

111111
解:甲袋米吃去,剩下(1-);乙袋米吃去,剩下(1-)。甲袋米的(1-)是乙袋米 的(1-)
332232
3213

1
倍,即甲袋米的是乙袋米的的
1
倍。
5325
213213218
甲袋米的是乙袋米的的
1
倍,甲袋米的=乙袋米××
1
。即甲的=乙的(×),甲
3253253 25
24
的等于乙的。
35
421
甲袋米的重量是乙袋米重量的÷=
1
倍。
53 5
1
所以:220÷(1+
1
)=100(千克)……………………乙袋米重
5
220-100=120(千克)……………………甲袋米重
答略。


小学奥数——转换法
解答应用题时,通过转换(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 题的角度、数据……从而较快找到解题思
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叫做转换法。

(一)转换题中的情节
转换题中的情节是运用联想改变原题的某个情节,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

221< br>1、一堆煤,上午运走它的,上午运走它的,下午运走余下的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这
77 3
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11
解:题中“下午运走余下的还多6吨”,我们 把这一情节变换为,下午正好运走余下的,则最
33
后剩下的煤是:14+6=20(吨)
22
这20吨正好是余下的,所以余下的的煤是:20÷=30(吨)
33
25
30吨所对应的分率是:1-=
77
5
这堆煤原来的吨数是:30÷=42(吨)
7
答略。

2、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要用12天完成。如果甲队先独做16天,余下的再由乙队独 做6天
完成。如果全部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解:求甲队独做要用几天 完成全部工程,得先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可是题中已知的是甲、乙合做
要用的时间,和甲、乙一前一后 独做的时间,很难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如果将“一前一后独做”这
一情节变换为“先合做,后独做”就便 于解题了。可这样设想,从甲队的工作量中划出6天的工作
量与乙队6天的工作量合并起来,也就是假定 两队曾经合做了6天。情节这样变动后,原题就变换
成: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 做要用12天完成,这项工程先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
队单独做10天完成。如果全部 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111
这样就很容易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6)÷10=÷10=
12220
1
甲队独做完成的时间是:1÷=20(天)
20
答略。

(二)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解应用题时,如果看问题 的角度不适当就很难解出题。如果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把原来从正面看问
题转换为从侧面看或从反面看, 把这一数量转换为另一数量进行分析,就可能找到解题思路。

37
1、某厂有工人 1120名,其中女工占,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占总人数的,求后来
715
招进女工 多少名?


一般都沿着女工占总人数的分率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具体人数,但 这样往往会误入歧途,难以找到
正确答案。不如根据女工所占分率,换一个角度,想一想男工的情况。
334
开始,女工占总人数的,则男工占总人数的:1-=
777
4
男工的具体人数是:1120×=640(人)
7
7
后来,招进一批女工,女工人数便占全体工人总数的,
15
78
男工人数便占总人数的:1-=
1515
8
这时全厂工人的总人数是:640÷=1200(人)
15
后来招进女工的总人数是:1200-1120=80(人)
答略。

2、如图: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如果直接计算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角度转换为,从大扇形面积减去
右面空白处的面积,就容易求出阴影 部分的面积了。
11
×3.14×16×16-(16×10-×3.14×10×10)
44
=200.96-81.5
=119.4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19.46平方厘米。

(三)转换题中的数据
转换题中的数据就是将题中已知的数据进行等价变换,从而协调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 br>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如果两地的距离减少120千米,两车经过4.5小时正好相遇,两车4.5小时行的路程是:
465-120=345(千米)
2
两车的速度之和是:345÷4.5=
76
(千米小时)
322
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76
-37=
39
(千米小 时)
33
综合算式:
(465-120)÷4.5-37
=345÷4.5-37
2
=
76
-37=
3


39
2
(千米小时)
3
2
千米。
3
答: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39

5
,三天各种多少棵树?
6
解:如果从分数角度分析,不易找出数量间的关 系。如果把分数转换为比来分析,就会得出,第一
天与第二天种的棵数的比是3∶5,第二天与第三天种 的棵数比是5∶6。
所以,第一、二、三天种的棵数的比是3∶5∶6。
3
第一天种:70×=15(棵)
356
5
第二天种:70×=25(棵)
356
6
第三天种:70×=30(棵)
356
答略。

(四)转换为统一标准

当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单位“1”不统一,不 便于解答时,如把某个数量作为标准单位“1”,把其他
数量转化为以它为标准的分率,就会突破障碍, 顺利解题。

1
1、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批化肥。甲付的钱是其他人所付钱数之 和的,乙付的钱是其他人
2
11
所付钱数之和的,丙付的钱数是其他人所付钱数之和 的,丁付260元,问:买这批化肥用了
34
多少钱?
解:把甲、乙、丙、丁所付钱数统一为以总数量作为标准量的分率。由 甲付的钱是其他人所付钱
11
数之和的可知,其他人所付钱数之和是:“1”,总数量是(1+),甲乙丙所付的钱数分别占总
22
111111
数量的、、。丁所付的260元占总数量的(1---)。所以,买 这批化肥用的钱数是:
345345
11113
260÷(1---)=260÷=1200(元)
34560
答:略

39
2、某商店原有彩电是黑白电视机的,黑 白电视机卖出52台后,它的台数是彩色电视机的,
410
这个商店原来有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 视机各多少台?
39
解:题中和的单位“1”不统一,不便于解题,因此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没 有发生变化,我们以
410
3
彩色电视机的台数作为单位“1”,这样就可以把“彩色 电视机是黑白电视机的”转化为“黑白电
4
34
视机是彩色电视机的1÷=。”两种电 视机的单位“1”统一了,就容易看出,黑白电视机卖出
43
494913
52台时它 的分率从减少到。52台的对应分率是-=。
310310
30
2、某校三天共种7 0棵树,第一天种的棵树是第二天种的棵树是第三天的


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
39
52÷(1÷-)=120(台)
410
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是:
39
120÷=160(台)或:120×+52=160(台)
410
答:略

(五)转换隐蔽条件为明显条件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离B点18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二
人继续往前 行,甲到B地和乙到A地立即返回,在离A地8千米的地方又相遇。求A、B两地相
距多少千米?

解:解答此题的条件十分隐蔽。借助下图分析问题,可将隐蔽条件转换为明显条件。

(1)从开始出发到二人第一次相遇,甲、乙共同走完一个全程的路程,其中乙走了18千米 。这就
是说甲、乙二人共同走完一个全程的路程时乙走18千米,若共同走完三个全程,那么乙就走18 ×3
千米的路程。
(2)甲、乙第二次相遇时,二人走了三个全程的路程,而乙走了一个全程加8千米。
(3)乙走的一个全程加8千米应等于18×3千米,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
18×3-8=46(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6千米。

11
2、有两袋大米共重220千克,甲袋大米吃去,乙袋大米吃去时,甲袋剩下的米是乙的剩下米
32< br>3

1
倍,求甲乙两袋米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5

111111
解:甲袋米吃去,剩下(1-);乙袋米吃去,剩下(1-)。甲袋米的(1-)是乙袋米 的(1-)
332232
3213

1
倍,即甲袋米的是乙袋米的的
1
倍。
5325
213213218
甲袋米的是乙袋米的的
1
倍,甲袋米的=乙袋米××
1
。即甲的=乙的(×),甲
3253253 25
24
的等于乙的。
35
421
甲袋米的重量是乙袋米重量的÷=
1
倍。
53 5
1
所以:220÷(1+
1
)=100(千克)……………………乙袋米重
5
220-100=120(千克)……………………甲袋米重
答略。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大清皇帝列表


法定假期-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


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教师节祝福短信


林地转让-落花生读后感


三本补录学校名单-晚会策划方案


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暑假生活指导


林肯大学-我把幸福告诉你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