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萌到你眼炸
932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15: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培根的至理名言-道歉短信


309教育网
四 表内除法(一)


, 本单元 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 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认识除法和用口诀求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 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
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 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除法来源于日常生
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
排了四道例题 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 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
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情 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
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 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
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例题和试一试所 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
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 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 从整体上初步理解
除法的实际意义。)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


教材第4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
2.学会把一些物体 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 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 br>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情感。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

课件、8个圆片、12根小棒。



小朋友们,小猴最爱吃桃了 ,猴妈妈买来6个桃,小猴都围过来想吃,猴妈妈说:“你
们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帮忙把问题解决了 ,你们就有桃吃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分桃。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1。
师:图中有几个桃?如果要把它们分成两堆,你会分吗?
操作活动:请同学们用6个圆片代替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
法。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的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第二 种分法把6个桃分成3个和3个,使每份的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作平均分(板书)。
师:把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小组活动:4人一组,互相交流分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集体汇报展示,指名演示。
2.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师: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
教师用8个圆片代替桃演示:
(1)把2个圆片分给1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圆片分给第2个小朋友?
(2)再把2个圆片分给第2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圆片分给第3个小朋
友?
(3)再把2个圆片分给第3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怎样分?
(4)拿最后2个圆片分给第4个小朋友。提问: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
师: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样分的?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师: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1.教材第43页“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动手摆小棒,再指名演示,集体汇报。
2.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时说一说理由。
3.教材第43页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理解题意,动手圈一圈,再填空。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请学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的方法来分一分。
(3)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什么叫作平均分?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 ,必须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创
设情境,由故事入手,能更好地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实
践能力。然后逐步引出平均分,通过各种活动,加 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这样也符合学生
的认识规律。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2课时 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教材第44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 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12根小棒、10个圆片、课件。



师:一天,两个小朋友一 起到山上去摘桃,数一数,他们一共摘了几个桃(课件出示教
材第44页例3桃的图)?
师:他们如何分才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将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师:每个人分得几个桃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
师:“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怎样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桃?先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1)活动一:想一想,分一分。
小组4人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多种分法,教师巡视,适当进行指导。
(2)活动二:说一说,演一演。
集体展示汇报,指名演示。
分法一:每人先分一个。
提问:现在2个小朋友手中桃的个数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指出:2个小朋友 手中桃的个数是一样的,但不是平均分,因为没分完。接着分下去,
直到分完为止。
分法二:2个2个地分,2次分完。
分法三:3个3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
分法四:4个4个地分。
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 给2个小朋友,每
人分得4个桃。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试一试”。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学生用小棒动手分一分。
全班交流展示: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师: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指名板演,学生分小棒,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3)师: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分的过程。
小结: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要按份数一根一根地分,分的结果是每份几根,表
示把12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教材第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3题。
(1)学生相互交流理解题意。
(2)互相学习不同的分的过程。
3.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内合作完成分一分,交流自己的分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集体汇报交流。
(3)小结:当我们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 地去分,直到分得
每份个数同样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时,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 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这样的
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 效的,在解决“想想做做”第4题时,学生汇报时呈现了方法多样化
的策略意识:有的学生用圈一圈,有 的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连线,有的直接想乘法口诀“三
五十五”可以把15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5 个;也可以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第3课时 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材第46页例4及相关练习。

1.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 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几
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为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 结果每份是相同的,从
而从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重点: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难点:进一步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含义。

课件、小棒、圆片。



1.复习2~6的乘法口诀。
(1) 齐背口诀。
(2) 指名背口诀。
(3) 师生对口令。
2.指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3.操作练习。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10根小棒,每2根分成1份,分成了几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4。
师:条件中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师:如果把这12支铅笔平均分,能怎样分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平均分。
3.汇报交流。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2)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补充。
(3)根据汇报有意识地归纳。
一类是12支铅笔,每份3支,分成4份,或12支铅笔,每份2支,分成6份。
另一类是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或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2
支。
4.小结。
让学生观察分法,议一议: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把一些物 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
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 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1.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用圆片摆一摆,再填一填。集体交流展示。
2.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4.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5.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先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个正方体,再想一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完
成填空。
6.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互相 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
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创设平均分铅笔的 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接着让学
生动手操作,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感知分法的多样性,并说明自己的 分法,最后得出平均分既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也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的结论,加深了对平均 分的理解。
新课教学结束,适当安排一些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平< br>均分”的理解,给学生的“想”和“说”提供了机会。而且,通过不同的说法,更加巩固和
丰富了 认识“平均分”。
第4课时 认识除法


教材第48页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件、圆片若干。



师: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 天就有一群小朋友要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
车去山上游玩。(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5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有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个人 。)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1.教学第48页例5。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师:每辆车坐2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根据题意,怎样求要坐几车?
引导学生用圆片分一分,得出结果。
(2)介绍除法。
师:像刚才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看看要坐几辆车,实际 上就是把6
个小朋友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3)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 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
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 每辆车坐2人,就
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教师边讲述边 板书:
6÷2=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号。
师: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师: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2表示什么?
说明:有3个2人是6人,就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
个2。
(4)小结。
通过这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2.教学第48页“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情境图,引导学生口述图意。
师: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师: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 思?3呢?12÷3表示
什么意思?

1.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3题(1)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本课 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
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
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 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
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 —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
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 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
地分”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 法。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列出
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 ,即除法算式中每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情 境图,收集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和找出要我们
解决的问题。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本领,放 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动力和兴趣。
第5课时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材第49页例6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并结 合情境,从中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
分”,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件、圆片、小棒。



1.请学生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学生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几根?
2.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几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

1.教学第49页例6。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6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师:“平均分成3组”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 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多少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
除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6÷3=2。
师: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说明: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2)教学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边讲边把“被除数”“除数”“商”写在算式相应的数下。
6 ÷ 3 = 2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我 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
除法计算。
2.教学第49页“试一试”。
(1)请学生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1.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2题。
可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南瓜摆一摆,再填空。
2.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2)学生填写算式,并指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分别要求我们怎么分 的?得出的两道算式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在算
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 每几个一份,求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想 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两种意思?
3.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交流: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说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
法计算?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二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
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及对除法的 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课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
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
算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
学。教学时 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
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 教学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6课时 口诀求商


教材第53页例7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探索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 程,初步理解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正确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体会乘 、除法的关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乘法含义解答
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体
验,进一步培 养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重点:运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
学问题。
难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件。



1.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二三( )
三五( ) 四( )十六 ( )六三十 一二( )
2.口算。
2×3= 4×3= 2×5= 3×6=
5×2= 1×6= 4×6= 2×4=
3.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 )次,正好全部减完。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今天,
我们就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1.教学第53页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7情境图。
师: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师: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引导学生思考:把8个小朋友,每2 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
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
(2)师:怎样算出8÷2的商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算 一算,再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算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的,怎样想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看哪一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2的 商是4,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想几个2是8。
因此计算除法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如:计算8÷2 时,可以先想2乘几得8?因为“二
四得八”,所以8÷2=4。
2.教学第53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12÷3=( ),10÷5=( )。
师:想一想,它们的商各是多少?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地解答出来。

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和相应的乘法算式来计算。
2.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提问:计算这三道题都是用的哪句口诀?
(2)学生独立完成另两组,分别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都是用的哪句口诀。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知道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4.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你计算时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5.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让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提醒学生在最后的括号里填写单位。
(3)集体汇报: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
6.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本节课是利用口诀求商的第一课,为避免学 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小朋友打乒乓球”,用讲故事的 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 在动手、动脑的
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 便
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
体 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
始至终、积极主 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7课时 复习


教材第57~58页第1~7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
均分成几份”都 可以用除法计算。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口诀求商。 < br>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利用口诀求商。
难点: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课件。



1.复习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操 作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
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 的结果都是每一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复习除法。
(1)摆一摆,分一分,写出算式。
6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了( )份。
( ) ÷( ) = ( )
(2)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 ÷ 3 = 2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1.教材第57页“复习”第1题。
(1)学生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2)比较:每一组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两个乘数在除法算式中一个是除数,
另一个就是商。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2.教材第57页“复习”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用到哪个信息?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
3.教材第58页“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已知条件。
(2)小组讨论:你能根据条件直接判断哪两个人抬的次数少吗?说说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4.教材第58页“复习”第7题。
(1)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1)、(2)题。
小组讨论:说说每道题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答。

1.教材第57页“复习”第2题。
同桌合作完成。
2.教材第57页“复习”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计算时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3.教材第57页“复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是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课堂上借助练习帮助学 生整理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
的含义。练习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计 算技能,提高
运算能力。在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 ,
进行正确地选择并解决问题。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四 表内除法(一)


,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 点是让学生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认识除法和用口诀求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
容主 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 丰富的感性经验。除法来源于日常生
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 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
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 体平均分,
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 br>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 样
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
结 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例题和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
出现相应的除法 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 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
除法的实际意义。)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


教材第4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
2.学会把一些物体 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 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 br>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情感。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

课件、8个圆片、12根小棒。



小朋友们,小猴最爱吃桃了 ,猴妈妈买来6个桃,小猴都围过来想吃,猴妈妈说:“你
们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帮忙把问题解决了 ,你们就有桃吃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分桃。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1。
师:图中有几个桃?如果要把它们分成两堆,你会分吗?
操作活动:请同学们用6个圆片代替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
法。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的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第二 种分法把6个桃分成3个和3个,使每份的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作平均分(板书)。
师:把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小组活动:4人一组,互相交流分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集体汇报展示,指名演示。
2.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师: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
教师用8个圆片代替桃演示:
(1)把2个圆片分给1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圆片分给第2个小朋友?
(2)再把2个圆片分给第2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圆片分给第3个小朋
友?
(3)再把2个圆片分给第3个小朋友。提问:分完了吗?怎样分?
(4)拿最后2个圆片分给第4个小朋友。提问: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
师: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样分的?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师: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1.教材第43页“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动手摆小棒,再指名演示,集体汇报。
2.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时说一说理由。
3.教材第43页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理解题意,动手圈一圈,再填空。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请学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的方法来分一分。
(3)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什么叫作平均分?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 ,必须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创
设情境,由故事入手,能更好地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实
践能力。然后逐步引出平均分,通过各种活动,加 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这样也符合学生
的认识规律。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2课时 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教材第44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 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12根小棒、10个圆片、课件。



师:一天,两个小朋友一 起到山上去摘桃,数一数,他们一共摘了几个桃(课件出示教
材第44页例3桃的图)?
师:他们如何分才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将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师:每个人分得几个桃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
师:“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怎样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桃?先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1)活动一:想一想,分一分。
小组4人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多种分法,教师巡视,适当进行指导。
(2)活动二:说一说,演一演。
集体展示汇报,指名演示。
分法一:每人先分一个。
提问:现在2个小朋友手中桃的个数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指出:2个小朋友 手中桃的个数是一样的,但不是平均分,因为没分完。接着分下去,
直到分完为止。
分法二:2个2个地分,2次分完。
分法三:3个3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
分法四:4个4个地分。
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 给2个小朋友,每
人分得4个桃。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试一试”。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学生用小棒动手分一分。
全班交流展示: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师: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指名板演,学生分小棒,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3)师: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分的过程。
小结: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要按份数一根一根地分,分的结果是每份几根,表
示把12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教材第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3题。
(1)学生相互交流理解题意。
(2)互相学习不同的分的过程。
3.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内合作完成分一分,交流自己的分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集体汇报交流。
(3)小结:当我们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 地去分,直到分得
每份个数同样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时,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 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这样的
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 效的,在解决“想想做做”第4题时,学生汇报时呈现了方法多样化
的策略意识:有的学生用圈一圈,有 的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连线,有的直接想乘法口诀“三
五十五”可以把15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5 个;也可以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第3课时 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材第46页例4及相关练习。

1.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 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几
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为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 结果每份是相同的,从
而从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重点: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难点:进一步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含义。

课件、小棒、圆片。



1.复习2~6的乘法口诀。
(1) 齐背口诀。
(2) 指名背口诀。
(3) 师生对口令。
2.指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3.操作练习。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10根小棒,每2根分成1份,分成了几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4。
师:条件中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师:如果把这12支铅笔平均分,能怎样分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平均分。
3.汇报交流。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2)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补充。
(3)根据汇报有意识地归纳。
一类是12支铅笔,每份3支,分成4份,或12支铅笔,每份2支,分成6份。
另一类是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或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2
支。
4.小结。
让学生观察分法,议一议: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把一些物 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
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 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1.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用圆片摆一摆,再填一填。集体交流展示。
2.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4.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5.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先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个正方体,再想一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完
成填空。
6.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互相 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
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创设平均分铅笔的 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接着让学
生动手操作,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感知分法的多样性,并说明自己的 分法,最后得出平均分既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也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的结论,加深了对平均 分的理解。
新课教学结束,适当安排一些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平< br>均分”的理解,给学生的“想”和“说”提供了机会。而且,通过不同的说法,更加巩固和
丰富了 认识“平均分”。
第4课时 认识除法


教材第48页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件、圆片若干。



师: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 天就有一群小朋友要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
车去山上游玩。(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5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有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个人 。)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1.教学第48页例5。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师:每辆车坐2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根据题意,怎样求要坐几车?
引导学生用圆片分一分,得出结果。
(2)介绍除法。
师:像刚才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看看要坐几辆车,实际 上就是把6
个小朋友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3)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 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
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 每辆车坐2人,就
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教师边讲述边 板书:
6÷2=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号。
师: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师: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2表示什么?
说明:有3个2人是6人,就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
个2。
(4)小结。
通过这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2.教学第48页“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情境图,引导学生口述图意。
师: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师: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 思?3呢?12÷3表示
什么意思?

1.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3题(1)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本课 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
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
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 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
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 —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
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 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
地分”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 法。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列出
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 ,即除法算式中每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情 境图,收集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和找出要我们
解决的问题。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本领,放 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动力和兴趣。
第5课时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材第49页例6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并结 合情境,从中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
分”,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件、圆片、小棒。



1.请学生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学生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几根?
2.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几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

1.教学第49页例6。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6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师:“平均分成3组”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 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多少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
除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6÷3=2。
师: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说明: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2)教学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边讲边把“被除数”“除数”“商”写在算式相应的数下。
6 ÷ 3 = 2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我 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
除法计算。
2.教学第49页“试一试”。
(1)请学生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1.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2题。
可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南瓜摆一摆,再填空。
2.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2)学生填写算式,并指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分别要求我们怎么分 的?得出的两道算式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在算
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 每几个一份,求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想 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两种意思?
3.教材第5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交流: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说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
法计算?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二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
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及对除法的 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课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
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
算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
学。教学时 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
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 教学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6课时 口诀求商


教材第53页例7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探索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 程,初步理解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正确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体会乘 、除法的关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乘法含义解答
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体
验,进一步培 养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重点:运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
学问题。
难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件。



1.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二三( )
三五( ) 四( )十六 ( )六三十 一二( )
2.口算。
2×3= 4×3= 2×5= 3×6=
5×2= 1×6= 4×6= 2×4=
3.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 )次,正好全部减完。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今天,
我们就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1.教学第53页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7情境图。
师: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师: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引导学生思考:把8个小朋友,每2 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
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
(2)师:怎样算出8÷2的商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算 一算,再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算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的,怎样想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看哪一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2的 商是4,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想几个2是8。
因此计算除法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如:计算8÷2 时,可以先想2乘几得8?因为“二
四得八”,所以8÷2=4。
2.教学第53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12÷3=( ),10÷5=( )。
师:想一想,它们的商各是多少?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地解答出来。

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和相应的乘法算式来计算。
2.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提问:计算这三道题都是用的哪句口诀?
(2)学生独立完成另两组,分别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都是用的哪句口诀。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知道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4.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你计算时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5.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让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提醒学生在最后的括号里填写单位。
(3)集体汇报: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
6.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本节课是利用口诀求商的第一课,为避免学 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小朋友打乒乓球”,用讲故事的 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 在动手、动脑的
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 便
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
体 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
始至终、积极主 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第7课时 复习


教材第57~58页第1~7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
均分成几份”都 可以用除法计算。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口诀求商。 < br>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利用口诀求商。
难点: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课件。



1.复习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操 作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
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 的结果都是每一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复习除法。
(1)摆一摆,分一分,写出算式。
6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了( )份。
( ) ÷( ) = ( )
(2)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 ÷ 3 = 2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1.教材第57页“复习”第1题。
(1)学生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2)比较:每一组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两个乘数在除法算式中一个是除数,
另一个就是商。
309教育资源库


309教育网
2.教材第57页“复习”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用到哪个信息?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
3.教材第58页“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已知条件。
(2)小组讨论:你能根据条件直接判断哪两个人抬的次数少吗?说说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4.教材第58页“复习”第7题。
(1)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1)、(2)题。
小组讨论:说说每道题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答。

1.教材第57页“复习”第2题。
同桌合作完成。
2.教材第57页“复习”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计算时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3.教材第57页“复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是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课堂上借助练习帮助学 生整理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
的含义。练习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计 算技能,提高
运算能力。在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 ,
进行正确地选择并解决问题。




309教育资源库

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邀请函英文


乐山职业学院-江门市人事考试中心


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陕西高考时间


工程力学论文-国家公务员论坛


古巴哈瓦那大学-茶馆读后感


中国民航大学专业-承诺书怎么写


中国农大研究生院-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


盆栽荷花-新年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