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善良的魅力作文-中考网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设计
设计说明
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
br>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
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
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
能力,又使他
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
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
5、3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
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
学生系统地复习有
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习题卡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
什么?
第1页共4页 <
/p>
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
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与倍数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
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板书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
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
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
04,630,22,78这五个数符
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
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
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
是
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
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
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
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
79,31
,83这三个数是质数。
第2页共4页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
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
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
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
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
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
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
”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
复合构
第3页共4页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
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
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
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
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
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根据合数的特
征:“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可以看出除了79,31,
83这三个质数,其他的数都是合数。
(6)根据奇数的特征:79,87,195,31,57,65,83这七个
数是奇数
第4页共4页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设计
设计说明
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
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
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节课
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
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
的
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
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
5、3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
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
学生系统地复习有
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习题卡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
什么?
第1页共4页 <
/p>
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
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与倍数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
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板书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
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
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
04,630,22,78这五个数符
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
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
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
是
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
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
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
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
79,31
,83这三个数是质数。
第2页共4页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
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
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
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
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
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
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
”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
复合构
第3页共4页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
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
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
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
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
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根据合数的特
征:“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可以看出除了79,31,
83这三个质数,其他的数都是合数。
(6)根据奇数的特征:79,87,195,31,57,65,83这七个
数是奇数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