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506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17: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情话大全浪漫情话-长春中考成绩


小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 理了小学五年
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
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
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
第1页共7页


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
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 数关系。(板书课
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
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 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
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①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②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③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 中的三个数之间
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第2页共7页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这几组算式中,谁 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
12是1的倍数。



生: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
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
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
数吗?


生:2×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
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3 0÷10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第3页共7页





生: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
不包括0。
师生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
明白的地方?
生:我有一个疑问, 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
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 关系,
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好像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
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 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
的 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两者可
不能搞混哦!






三、课堂练习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第4页共7页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
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
18的因数。
师:在说倍 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
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 和倍数
不能单独存在。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
数关系。
4.游戏。请生 任意写一个60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听老
师说要求,所写的数符合要求的请举手,同桌互相检查。








①( )是4的倍数
( )是60的因数
( )是5的倍数
( )是36的因数
②请一名学生模仿刚才老师的要求,继续练习。
③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
生:( )是1的倍数。
师:哗,全班都举手了,谁能总结刚才的说法。
第5页共7页


课本 、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 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 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 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 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 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 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br>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 又称“教师”为“教员”。
生:任何不包括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 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第6页共7页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 读能力提高很
快。
第7页共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 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五年
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
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
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
第1页共7页


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
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 数关系。(板书课
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
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 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
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①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②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③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 中的三个数之间
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第2页共7页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这几组算式中,谁 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
12是1的倍数。



生: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
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
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
数吗?


生:2×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
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3 0÷10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第3页共7页





生: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
不包括0。
师生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
明白的地方?
生:我有一个疑问, 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
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 关系,
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好像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
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 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
的 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两者可
不能搞混哦!






三、课堂练习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第4页共7页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
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
18的因数。
师:在说倍 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
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 和倍数
不能单独存在。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
数关系。
4.游戏。请生 任意写一个60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听老
师说要求,所写的数符合要求的请举手,同桌互相检查。








①( )是4的倍数
( )是60的因数
( )是5的倍数
( )是36的因数
②请一名学生模仿刚才老师的要求,继续练习。
③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
生:( )是1的倍数。
师:哗,全班都举手了,谁能总结刚才的说法。
第5页共7页


课本 、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 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 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 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 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 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 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br>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 又称“教师”为“教员”。
生:任何不包括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 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第6页共7页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 读能力提高很
快。
第7页共7页

佩波-新乡人事网


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空间描述


小年的习俗-廉政论文


民政局国庆上班吗-建议书范文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杜克大学排名


撕名牌游戏规则-当今美国人民的生活


贵阳中考招生网-广西检察网


舟过安仁-全国爱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