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夜书所见》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596次浏览
2020年08月02日 18: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长沙英语翻译-什么是野鸡大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夜书所见》说课稿
说教材:
《夜书所见》是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
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
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 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
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
音字“挑”。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
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思念家乡,想念
亲人)? 2、指一名学生来回答。(静夜思)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4、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夜书所见》。
板书: 夜书所见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
(1)作者是?(南宋 叶绍翁)
(2)好的,预习得真不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叶绍翁呢?
(学生介绍叶绍翁)
(3)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明月下,
他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好,我们来 看这首诗,一
起来读一读诗题。
2、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所见”
呢?(所看到的)。
(3)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
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一)一读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好,孩子们翻到书
本35页。) 2、指几名学生读诗,正音。 3、学习生字(促、
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读一读。谁帮帮这
个生字找找好朋友(扩词)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谁帮
帮这个生字找找好朋友(扩词)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注意多音
字:挑(扩词)
(5)男女互读,加强对词语的记忆。 4、齐读全诗。 (二)
二读
1 、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
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2、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个““就表示
停顿。(播放录音)
3、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现在请同桌间互读,最后谁
能给大家读一读。
4、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三读
1、理解“注释”
(1)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2)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
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3)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
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
(4)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2、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读,一边读诗句,一边看注释,你
能读懂哪句诗?
3、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
叶”指的是什么?
(1)解说:梧叶(课件出示梧桐的变化照片) < br>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
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 风一起,便叶黄飘落。
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
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
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
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评: 老师感受到一阵秋风正从我的身边吹过。 听了你
的朗读,老师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
叶子。


引: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
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 (指名读。)
评语:你把这秋的寒意带进教室了。一起读------
此时,诗人叶绍翁也和我们一样,感受着这秋的寒意,再读
-------
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 (二)学习第
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傍晚,
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
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他怎么 也静不下心来了。
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
出示诗句 ------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
谁?(叶绍翁)
(2 )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
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 作客”。
过渡: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
外,他怎能不想家 ,想亲人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评语:
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离家很久了,家乡的亲人,你们好吗?
一起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6、齐读前两句诗


引读:夜幕降临,诗人走出茅屋,读-------
千里之外,想念亲人,思念家乡,诗人感到孤独、无奈呀,
读----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指两、三名学生说,练
习说话的能力)
这两 句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 人。
过渡:正当诗人黯然心伤时,他突然看到了--------- (三)学
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
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注:以下两环节
据学生回答教学)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
猜测”的意思。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诗人想
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书:回忆童年
引:诗人小时候也经常提着灯在秋天的夜晚和伙伴们一起捉
蟋蟀的。 (3)诗人看到灯火, 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
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

< br>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
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练习趣读
过渡: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
景。 (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指名朗读。 评:
多开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斗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着灯笼捉来的蟋蟀,今天都拿出来斗一斗
吧! (3)演示斗蟋蟀。
(4)有趣吗?那谁来把这乐趣带到诗中去。 评:瞧,这
一灯明也乐了。一起读。
男生、女生赛读。
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也沉浸在斗蟋蟀的乐趣中了,不禁笑
出声
来,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
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1)指名说。朗读跟上(你就把这种心情带到诗中去
吧?) (2)指名读。评:我已经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了。 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灯明,照亮的是童年的乐趣,而屋内 的


一灯明,却伴随着孤独的诗人。
齐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四)整体感
悟 1、出示整首诗。
小 结过渡: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小结完成板书。)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 读。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
读------ 评:是呀,想家的感觉是难过的呀! 你已经读到
诗人的心里去了!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
们来对诗句,好吗?
(1)全班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了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
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指名说
夜深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
捉蟋蟀吧! 把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
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6、孩子们练习一下,看谁马上会背了。 学生自由练习背
诵。 7、指名背诵全诗。
五、总结:
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 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
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夜书所见 秋风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儿童
篱落
明灯
促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夜书所见》说课稿
说教材:
《夜书 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
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
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 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
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
音字“挑”。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
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思念家乡,想念
亲人)? 2、指一名学生来回答。(静夜思)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4、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夜书所见》。
板书: 夜书所见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
(1)作者是?(南宋 叶绍翁)
(2)好的,预习得真不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叶绍翁呢?
(学生介绍叶绍翁)
(3)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明月下,
他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好,我们来 看这首诗,一
起来读一读诗题。
2、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所见”
呢?(所看到的)。
(3)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
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一)一读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好,孩子们翻到书
本35页。) 2、指几名学生读诗,正音。 3、学习生字(促、
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读一读。谁帮帮这
个生字找找好朋友(扩词)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谁帮
帮这个生字找找好朋友(扩词)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注意多音
字:挑(扩词)
(5)男女互读,加强对词语的记忆。 4、齐读全诗。 (二)
二读
1 、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
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2、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个““就表示
停顿。(播放录音)
3、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现在请同桌间互读,最后谁
能给大家读一读。
4、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三读
1、理解“注释”
(1)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2)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
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3)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
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
(4)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2、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读,一边读诗句,一边看注释,你
能读懂哪句诗?
3、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
叶”指的是什么?
(1)解说:梧叶(课件出示梧桐的变化照片) < br>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
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 风一起,便叶黄飘落。
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
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
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
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评: 老师感受到一阵秋风正从我的身边吹过。 听了你
的朗读,老师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
叶子。


引: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
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 (指名读。)
评语:你把这秋的寒意带进教室了。一起读------
此时,诗人叶绍翁也和我们一样,感受着这秋的寒意,再读
-------
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 (二)学习第
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傍晚,
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
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他怎么 也静不下心来了。
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
出示诗句 ------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
谁?(叶绍翁)
(2 )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
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 作客”。
过渡: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
外,他怎能不想家 ,想亲人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评语:
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离家很久了,家乡的亲人,你们好吗?
一起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6、齐读前两句诗


引读:夜幕降临,诗人走出茅屋,读-------
千里之外,想念亲人,思念家乡,诗人感到孤独、无奈呀,
读----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指两、三名学生说,练
习说话的能力)
这两 句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 人。
过渡:正当诗人黯然心伤时,他突然看到了--------- (三)学
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
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注:以下两环节
据学生回答教学)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
猜测”的意思。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诗人想
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书:回忆童年
引:诗人小时候也经常提着灯在秋天的夜晚和伙伴们一起捉
蟋蟀的。 (3)诗人看到灯火, 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
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

< br>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
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练习趣读
过渡: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
景。 (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指名朗读。 评:
多开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斗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着灯笼捉来的蟋蟀,今天都拿出来斗一斗
吧! (3)演示斗蟋蟀。
(4)有趣吗?那谁来把这乐趣带到诗中去。 评:瞧,这
一灯明也乐了。一起读。
男生、女生赛读。
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也沉浸在斗蟋蟀的乐趣中了,不禁笑
出声
来,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
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1)指名说。朗读跟上(你就把这种心情带到诗中去
吧?) (2)指名读。评:我已经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了。 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灯明,照亮的是童年的乐趣,而屋内 的


一灯明,却伴随着孤独的诗人。
齐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四)整体感
悟 1、出示整首诗。
小 结过渡: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小结完成板书。)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 读。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
读------ 评:是呀,想家的感觉是难过的呀! 你已经读到
诗人的心里去了!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
们来对诗句,好吗?
(1)全班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了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
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指名说
夜深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
捉蟋蟀吧! 把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
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6、孩子们练习一下,看谁马上会背了。 学生自由练习背
诵。 7、指名背诵全诗。
五、总结:
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 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
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夜书所见 秋风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儿童
篱落
明灯
促织

观潮的翻译-安徽2014高考作文


升职感言-江西高考语文


北京市留学生服务中心-江门出入境网上签证


秋天作文600字-医疗政策


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教师年度考核述职


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ynzk-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江西临川一中-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