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C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竞选大队干部演讲稿-安徽数学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
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
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
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
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
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
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
凉意、故称寒山、
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
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
、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
地表
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
坐”字解释为“因为”.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
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
“比……红”的
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
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
:此时、你也随着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
么感想呢?
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
5.作业布置:根据诗意、画一幅秋色图吧!
板书设计:
寒山
山行
白云、人家 热爱自然
枫林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一、复习导入
1.生背诵古诗《山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
学习了杜牧的诗、他用美妙的语言
赞美了秋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赠刘景文》(出示诗人、
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
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
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
以题目就
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
会读: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会写: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
描绘了哪些
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表现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指生读.
女生读.
全班齐读.
⑤教师随机评价:
荷花再好、开尽的时候也只剩下一片萧条的景象了.
(2)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
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
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无擎雨盖
菊残 有傲霜枝
对比——秋美(正是橙黄橘绿时)—爱秋天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一、复习检查
1.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重要诗句的意思.
二、揭示新课
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
三、读诗句、悟诗意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
决.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
如:篱落:篱笆的下面. 促织:蟋蟀.
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四、想意境、诵诗句
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
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
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来.
五、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
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中位置及注意
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板书设计:
梧叶 寒声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
年
篱落
灯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
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
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
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
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
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
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
凉意、故称寒山、
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
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
、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
地表
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
坐”字解释为“因为”.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
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
“比……红”的
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
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
:此时、你也随着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
么感想呢?
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
5.作业布置:根据诗意、画一幅秋色图吧!
板书设计:
寒山
山行
白云、人家 热爱自然
枫林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一、复习导入
1.生背诵古诗《山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
学习了杜牧的诗、他用美妙的语言
赞美了秋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赠刘景文》(出示诗人、
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
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
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
以题目就
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
会读: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会写: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
描绘了哪些
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表现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指生读.
女生读.
全班齐读.
⑤教师随机评价:
荷花再好、开尽的时候也只剩下一片萧条的景象了.
(2)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
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
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无擎雨盖
菊残 有傲霜枝
对比——秋美(正是橙黄橘绿时)—爱秋天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一、复习检查
1.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重要诗句的意思.
二、揭示新课
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
三、读诗句、悟诗意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
决.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
如:篱落:篱笆的下面. 促织:蟋蟀.
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四、想意境、诵诗句
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
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
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来.
五、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
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中位置及注意
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板书设计:
梧叶 寒声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
年
篱落
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