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8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6书本里的蚂蚁教案及作业题含详解
小升初试题-感动中国的故事
6 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墙 趴”等3个字,会写“孤、零”等8个字,会写“孤零零 睡觉”等词
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小蚂蚁住进书里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复述课文,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书
本里的蚂蚁》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从而培养热爱语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难点:复述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蚂蚁图片【此处为课件2】。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师小结补充)
3.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此处为课件3】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
指名读生字,集体正音。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孤 零 睡 随 荚 碎 挺 编 墙 趴 蕊
(1)读准字音
注意:“随 碎”是平舌音,“睡 蕊”是翘舌音,“编”是前鼻音,“零
挺 墙”
是后鼻音。
(2)指导写法:【课件出示5】
出示会写字:孤 零 睡
随 夹 碎 挺 编
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如何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孤”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字旁中间一提的写法,右边是“瓜”不是“爪”;
“夹”字注意笔顺:横 点 撇 横 撇 捺;
“睡”左窄右宽,右边的“垂”,共四横,写
时注意间距均等,但长短不同,最
后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两个短竖插在地二个横上面。
“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个“廷”,“编”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里
面是一横两竖。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展示交流如下: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睡 碎 挺 编
熟字加偏旁(熟字):子+瓜=孤 雨+令=零 有+辶+阝=随
形近字比较:来一夹 狐一孤 偏一编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6】
孤零零
睡觉 随手 细碎 密密麻麻 编故事 墙角 花蕊
注意“零”在这里读轻声。
4.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孤零零:本文指孤单、孤独,没有依靠。
细碎:细小而零碎。
密密麻麻: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
花蕊:花的雌蕊和雄蕊的统称。
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归纳质疑:【课件出示8】
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四、小结
从此,小蚂蚁就在这本旧书里面安家落户了,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全文。并能复述课文。
2.
通过学习《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
神奇力量。从而培养热爱语
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
3.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只小蚂蚁无意中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了一
本旧书里,被
压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后,他居然发现这本旧书里的字全都会说话,而且后来非常乐
意自己也当它们的一员,成为一个字,从此在旧书里安家落户,我们来看看自从小蚂
蚁住进旧书之后,
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10】
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
些什么呢?
(二)学习3-6自然段【课件出示11】
师:接下来,被书本压成了扁扁的小蚂蚁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自读3-6
自然段。
(讲述了小蚂蚁与书本里的字对话,并挺乐意做一个字。)
练读,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出小蚂蚁奇怪的神态与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快
乐。
(三)精学7-13自然段。
1.学习7、8自然段【课件出示12】
指名读第7、8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指名说(旧书不在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2.学习9、10自然段【课件出示13】
(1)生自读9、10自然段,还有哪些更新奇的事情发生呢?
指名说(字天天做运动,小姑娘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新故事。)
(2)做“文字窜门”游戏。【课件出示14】
出示:“他们向蚂蚁学习跳舞。”(改变文字顺序,变成一个意思不同的新句子。)
预设:蚂蚁向他们学习跳舞。
(3)练读9、10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惊奇。
3.学习11-13自然段【课件出示15】
故事为什么每天都和昨天的不一样呢?指名分角色读11-13自然段。
(语言文字就是如此神奇,
同样的文字以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就组成了新的词,
新的句,表达出新的意思,当然也就每天产生和昨
天内容不一样的新故事了。)
(四)齐读课文。指名复述课文。
三、畅谈感受,教师小结。
1.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2.谈一谈你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看法。)
3.小结:通过
这篇神奇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够像
小蚂蚁一样,活跃起来,去丰富自己的
生活、创造新的生活。
【板书设计】
书本里的蚂蚁
原来的小蚂蚁变成了一个会走动的字
原来从没想过要走动的字变成了到处走动的字
原来的那个故事变成了新的故事
【课后反思】
在给孩子们上“书本里
的蚂蚁”的时候,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你们见过蚂蚁
吗?请孩子们来说说蚂蚁的外形及生活习惯。”
孩子们发言很积极,都说见过,说“蚂
蚁是黑色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身体像个圆桶分成三节,蚂蚁喜欢
吃的东西很多:小
米粒、碎面包……”它们靠触角交流……”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朗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说、质疑问难、合
作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
受文字的魅力,课中我设计了“文字串门”游戏,让学生变
换标点和文字顺序改变句子的意思。学生对这
个游戏尤为感兴趣,连平日里不怎么爱
动脑的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很多同学在游戏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我
不由想到,如果依
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相应的在教学中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和语言活动,不是更能<
br>激发孩子们学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与阅读的主动性吗?“文字串门”游戏从形
式上调动了学
生的兴趣,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书本里的蚂蚁》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读过哪些童话?(生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
的童话故事,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的故事,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看
到这个
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发生了那些故事?等)
那我们就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畅。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
遍,直到熟练。
2.检查朗读情况,理解词语“花蕊”“陈旧”“密密麻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看看你能否解决上课提出的问题?
(讲述了一只小蚂
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
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
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
下,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四、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
—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
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
的故事才
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五、畅谈感受,教师小结。
师:谈一谈你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看
法。)
小结:通过这篇神奇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够像
小蚂蚁一样,活跃起来,去
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新的生活。
六、复述课文。
谁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雨》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兔子》。
精彩片段
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师: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生:因为蚂蚁本来在一朵花里睡觉,而这朵花被小姑娘采下来,夹到一本书里,
蚂蚁也被带到了书里。
师: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生:不停地书里走动。
师: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生:这本书里的其他字也像蚂蚁一样,每天晚上走来走去,编写出新的故事。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师:读完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自
然段的内容。我们再串起来讲一讲就行了。
生:1、2自然段,讲蚂蚁和花朵一起被小姑娘夹到书里去了,被夹得扁扁的。
生:3~6自然段,写蚂蚁和书本里字的谈话,被认为是一个字。
生:7~8自然段,讲旧书不在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生:9~10自然段,写字天天做运动,小姑娘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新故事。
生:11~13自然段,写蚂蚁说自己是一个会走路的字。
师请同学把所有自然段内容串讲一遍,就是复述故事。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
在花
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
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
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
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
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
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
的重点。
【作者简介】
王一梅 女,1970年出
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签约作家,苏州市作家协
会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曾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
学院,2012年8月调入苏州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
1985年,她走过小镇的石板路
,来到苏州幼儿师范学校读书。在幼儿师范学校学
习音乐、舞蹈、钢琴、绘画,但她的兴趣,始终在文学
创作,她担任了学校的文学社
社长和童话剧团团长。
1998年,母校把她派到苏州大学幼儿
园担任教师,一直在幼儿园工作了13年。期
间,她接受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的学习,阅读了儿
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书籍,
撰写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和教材教法文章,其中《去年的树》教材教
法曾被
人大复刊转载,主编了幼儿园语言参考书和练习册。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观影响了
她的
创作,使她的童话作品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想象新颖、现代感强、幽默等倾向。
1999年起从事童话创作。
2000年起,她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生活方式的改变使
她的创作发生了变化,
她的作品开始探讨成长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代表作《鼹鼠的月亮河》就是适合小
学
生阅读的成长故事。
从1994年到2004年,王一梅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
作品八十多部,出
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猫》、《恐龙的宝藏》,《木偶的森林》
系列童话《糊涂猪》,短篇童话集《第十二只枯叶蝶》、《书本里的蚂蚁》《兔子的
胡萝卜》等
二十几种绘本。 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六届全国优秀儿
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多次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人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多部作品入
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
的百种图书,国家“三个一百”图书。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此处为课件10】
小蚂蚁 蚂蚁(ant)
是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
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
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
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
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
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
几年甚至十几年。
拓展延伸
蚂蚁团结协作的故事
<
br>太阳仿佛是一个热烘烘的大火炉吊在空中,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小鸟唧唧喳喳地
叫个不停,知了就
像中暑了似的,那叫声让人听了格外烦心。在这种天气里,我和小
伙伴们不得不躲在大树的庇荫下乘凉。
这时,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快看,那边着火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
小团火在周围野
草的鼎力相助下,渐渐扩大了燃烧范围。我们跑过去,被这突如其来
的大火吓傻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
好。这时,我的目光停在了一群蚂蚁的身上。它
们发现自己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中,一片惊慌,毫无
目的地胡乱运动着。我心想:
这群蚂蚁真倒霉,看来它们只能等死了。
忽然,蚂蚁群停止了
骚动,所有蚂蚁的眼神都聚集在一只稍微大一点儿的蚂蚁身
上,它的前前后后拥簇着许多蚂蚁,好象是充
满责任感的侍卫。这大概就是它们的蚁
王。蚁王用触角来对它的臣民发布命令。
眼看着大火
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们聚集在一起。蚁王的触角轻轻抖了两下,
就在这时,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
紧地抱成一团。组成了一个黑压压的大蚁球。我
吃了一惊,怎么,难道死也要一起死吗?这太可笑了,这
群蚂蚁除非插上翅膀,否则
无论如何也冲不出这熊熊火围。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眼
前的这
个大蚁球开始移动,并冲向了大火。蚁球很快被烧成了一个大火球。在噼里啪啦的响
声中
,一些居于外层的蚂蚁被烧死了,但它们心甘情愿为种族的延续而慷慨以赴。外
层的蚂蚁一层一层地脱落
了,而蚁球则迅速而顺利地滚出了火围。虽然蚁球比刚出来
时小了许多,但更多的蚂蚁却得以绝处逢生了
。 我们目睹着这一壮举,目瞪口呆。
我愣住了,蚂蚁的行动证实着一个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事实:团
结就是力量,团结就
是胜利!而在这里,团结不仅是力量和胜利它就是能够获得种族生存的机会。
课后作业
【此处为课件1】
一、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是( C )。
A. 睡觉(shìu jiào ) B.打碎(dǎ shuì )
B.
趴着(pā zhe) D.花蕊(huā rǔi )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
的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字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2.()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
在,它们要学着小蚂蚁()跳跳舞()
串串门()那有多快乐呀()
三、辨字组词。
孤( )夹(
)挺( )趴( )
狐( )来(
)蜓( )扒( )
四、课外阅读。
小麻雀立在枝头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
1.照样子,仿写词语
(1)光秃秃: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孤孤单单: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读上面这首小诗,你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
A.一只孤单的麻雀。
B.一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麻雀。
C.一只不怕冷的麻雀。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小麻雀和别人一样说冬天很冷。( )
(2)小麻雀和别人一样说冬天难看,没有新意。( )
(3)小麻雀不怕冬天的冷,不嫌弃冬天的难看。( )
参考答案:
一、C
二、1.“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
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字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2.
“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要学着小蚂蚁,跳跳舞,串串门,
那有多快乐呀!
三、
孤(孤单)夹(夹住)挺(挺直 )趴(趴着 )
狐(狐狸)来(来往)蜓(蜻蜓 )扒(扒开 )
四、1.(1)乐呵呵 喜滋滋
喜洋洋 (2)平平安安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2.B 3.(1)×(2)×(3)√
6 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墙 趴”等3个字,会写“孤、零”等8个字,会写“孤零零
睡觉”等词
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小蚂蚁住进书里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复述课文,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书
本里的蚂蚁》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从而培养热爱语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难点:复述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蚂蚁图片【此处为课件2】。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师小结补充)
3.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此处为课件3】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
指名读生字,集体正音。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孤 零 睡 随 荚 碎 挺 编 墙 趴 蕊
(1)读准字音
注意:“随 碎”是平舌音,“睡 蕊”是翘舌音,“编”是前鼻音,“零
挺 墙”
是后鼻音。
(2)指导写法:【课件出示5】
出示会写字:孤 零 睡
随 夹 碎 挺 编
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如何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孤”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字旁中间一提的写法,右边是“瓜”不是“爪”;
“夹”字注意笔顺:横 点 撇 横 撇 捺;
“睡”左窄右宽,右边的“垂”,共四横,写
时注意间距均等,但长短不同,最
后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两个短竖插在地二个横上面。
“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个“廷”,“编”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里
面是一横两竖。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展示交流如下: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睡 碎 挺 编
熟字加偏旁(熟字):子+瓜=孤 雨+令=零 有+辶+阝=随
形近字比较:来一夹 狐一孤 偏一编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6】
孤零零
睡觉 随手 细碎 密密麻麻 编故事 墙角 花蕊
注意“零”在这里读轻声。
4.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孤零零:本文指孤单、孤独,没有依靠。
细碎:细小而零碎。
密密麻麻: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
花蕊:花的雌蕊和雄蕊的统称。
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归纳质疑:【课件出示8】
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四、小结
从此,小蚂蚁就在这本旧书里面安家落户了,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全文。并能复述课文。
2.
通过学习《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
神奇力量。从而培养热爱语
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
3.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只小蚂蚁无意中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了一
本旧书里,被
压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后,他居然发现这本旧书里的字全都会说话,而且后来非常乐
意自己也当它们的一员,成为一个字,从此在旧书里安家落户,我们来看看自从小蚂
蚁住进旧书之后,
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10】
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
些什么呢?
(二)学习3-6自然段【课件出示11】
师:接下来,被书本压成了扁扁的小蚂蚁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自读3-6
自然段。
(讲述了小蚂蚁与书本里的字对话,并挺乐意做一个字。)
练读,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出小蚂蚁奇怪的神态与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快
乐。
(三)精学7-13自然段。
1.学习7、8自然段【课件出示12】
指名读第7、8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指名说(旧书不在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2.学习9、10自然段【课件出示13】
(1)生自读9、10自然段,还有哪些更新奇的事情发生呢?
指名说(字天天做运动,小姑娘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新故事。)
(2)做“文字窜门”游戏。【课件出示14】
出示:“他们向蚂蚁学习跳舞。”(改变文字顺序,变成一个意思不同的新句子。)
预设:蚂蚁向他们学习跳舞。
(3)练读9、10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惊奇。
3.学习11-13自然段【课件出示15】
故事为什么每天都和昨天的不一样呢?指名分角色读11-13自然段。
(语言文字就是如此神奇,
同样的文字以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就组成了新的词,
新的句,表达出新的意思,当然也就每天产生和昨
天内容不一样的新故事了。)
(四)齐读课文。指名复述课文。
三、畅谈感受,教师小结。
1.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2.谈一谈你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看法。)
3.小结:通过
这篇神奇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够像
小蚂蚁一样,活跃起来,去丰富自己的
生活、创造新的生活。
【板书设计】
书本里的蚂蚁
原来的小蚂蚁变成了一个会走动的字
原来从没想过要走动的字变成了到处走动的字
原来的那个故事变成了新的故事
【课后反思】
在给孩子们上“书本里
的蚂蚁”的时候,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你们见过蚂蚁
吗?请孩子们来说说蚂蚁的外形及生活习惯。”
孩子们发言很积极,都说见过,说“蚂
蚁是黑色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身体像个圆桶分成三节,蚂蚁喜欢
吃的东西很多:小
米粒、碎面包……”它们靠触角交流……”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朗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说、质疑问难、合
作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
受文字的魅力,课中我设计了“文字串门”游戏,让学生变
换标点和文字顺序改变句子的意思。学生对这
个游戏尤为感兴趣,连平日里不怎么爱
动脑的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很多同学在游戏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我
不由想到,如果依
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相应的在教学中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和语言活动,不是更能<
br>激发孩子们学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与阅读的主动性吗?“文字串门”游戏从形
式上调动了学
生的兴趣,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书本里的蚂蚁》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读过哪些童话?(生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
的童话故事,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的故事,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看
到这个
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发生了那些故事?等)
那我们就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畅。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
遍,直到熟练。
2.检查朗读情况,理解词语“花蕊”“陈旧”“密密麻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看看你能否解决上课提出的问题?
(讲述了一只小蚂
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
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
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
下,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四、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
—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
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
的故事才
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五、畅谈感受,教师小结。
师:谈一谈你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看
法。)
小结:通过这篇神奇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够像
小蚂蚁一样,活跃起来,去
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新的生活。
六、复述课文。
谁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雨》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兔子》。
精彩片段
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师: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生:因为蚂蚁本来在一朵花里睡觉,而这朵花被小姑娘采下来,夹到一本书里,
蚂蚁也被带到了书里。
师: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生:不停地书里走动。
师: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生:这本书里的其他字也像蚂蚁一样,每天晚上走来走去,编写出新的故事。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师:读完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自
然段的内容。我们再串起来讲一讲就行了。
生:1、2自然段,讲蚂蚁和花朵一起被小姑娘夹到书里去了,被夹得扁扁的。
生:3~6自然段,写蚂蚁和书本里字的谈话,被认为是一个字。
生:7~8自然段,讲旧书不在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生:9~10自然段,写字天天做运动,小姑娘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新故事。
生:11~13自然段,写蚂蚁说自己是一个会走路的字。
师请同学把所有自然段内容串讲一遍,就是复述故事。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
在花
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
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
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
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
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
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
的重点。
【作者简介】
王一梅 女,1970年出
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签约作家,苏州市作家协
会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曾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
学院,2012年8月调入苏州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
1985年,她走过小镇的石板路
,来到苏州幼儿师范学校读书。在幼儿师范学校学
习音乐、舞蹈、钢琴、绘画,但她的兴趣,始终在文学
创作,她担任了学校的文学社
社长和童话剧团团长。
1998年,母校把她派到苏州大学幼儿
园担任教师,一直在幼儿园工作了13年。期
间,她接受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的学习,阅读了儿
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书籍,
撰写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和教材教法文章,其中《去年的树》教材教
法曾被
人大复刊转载,主编了幼儿园语言参考书和练习册。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观影响了
她的
创作,使她的童话作品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想象新颖、现代感强、幽默等倾向。
1999年起从事童话创作。
2000年起,她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生活方式的改变使
她的创作发生了变化,
她的作品开始探讨成长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代表作《鼹鼠的月亮河》就是适合小
学
生阅读的成长故事。
从1994年到2004年,王一梅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
作品八十多部,出
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猫》、《恐龙的宝藏》,《木偶的森林》
系列童话《糊涂猪》,短篇童话集《第十二只枯叶蝶》、《书本里的蚂蚁》《兔子的
胡萝卜》等
二十几种绘本。 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六届全国优秀儿
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多次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人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多部作品入
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
的百种图书,国家“三个一百”图书。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此处为课件10】
小蚂蚁 蚂蚁(ant)
是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
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
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
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
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
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
几年甚至十几年。
拓展延伸
蚂蚁团结协作的故事
<
br>太阳仿佛是一个热烘烘的大火炉吊在空中,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小鸟唧唧喳喳地
叫个不停,知了就
像中暑了似的,那叫声让人听了格外烦心。在这种天气里,我和小
伙伴们不得不躲在大树的庇荫下乘凉。
这时,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快看,那边着火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
小团火在周围野
草的鼎力相助下,渐渐扩大了燃烧范围。我们跑过去,被这突如其来
的大火吓傻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
好。这时,我的目光停在了一群蚂蚁的身上。它
们发现自己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中,一片惊慌,毫无
目的地胡乱运动着。我心想:
这群蚂蚁真倒霉,看来它们只能等死了。
忽然,蚂蚁群停止了
骚动,所有蚂蚁的眼神都聚集在一只稍微大一点儿的蚂蚁身
上,它的前前后后拥簇着许多蚂蚁,好象是充
满责任感的侍卫。这大概就是它们的蚁
王。蚁王用触角来对它的臣民发布命令。
眼看着大火
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们聚集在一起。蚁王的触角轻轻抖了两下,
就在这时,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
紧地抱成一团。组成了一个黑压压的大蚁球。我
吃了一惊,怎么,难道死也要一起死吗?这太可笑了,这
群蚂蚁除非插上翅膀,否则
无论如何也冲不出这熊熊火围。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眼
前的这
个大蚁球开始移动,并冲向了大火。蚁球很快被烧成了一个大火球。在噼里啪啦的响
声中
,一些居于外层的蚂蚁被烧死了,但它们心甘情愿为种族的延续而慷慨以赴。外
层的蚂蚁一层一层地脱落
了,而蚁球则迅速而顺利地滚出了火围。虽然蚁球比刚出来
时小了许多,但更多的蚂蚁却得以绝处逢生了
。 我们目睹着这一壮举,目瞪口呆。
我愣住了,蚂蚁的行动证实着一个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事实:团
结就是力量,团结就
是胜利!而在这里,团结不仅是力量和胜利它就是能够获得种族生存的机会。
课后作业
【此处为课件1】
一、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是( C )。
A. 睡觉(shìu jiào ) B.打碎(dǎ shuì )
B.
趴着(pā zhe) D.花蕊(huā rǔi )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
的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字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2.()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
在,它们要学着小蚂蚁()跳跳舞()
串串门()那有多快乐呀()
三、辨字组词。
孤( )夹(
)挺( )趴( )
狐( )来(
)蜓( )扒( )
四、课外阅读。
小麻雀立在枝头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
1.照样子,仿写词语
(1)光秃秃: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孤孤单单: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读上面这首小诗,你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
A.一只孤单的麻雀。
B.一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麻雀。
C.一只不怕冷的麻雀。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小麻雀和别人一样说冬天很冷。( )
(2)小麻雀和别人一样说冬天难看,没有新意。( )
(3)小麻雀不怕冬天的冷,不嫌弃冬天的难看。( )
参考答案:
一、C
二、1.“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
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字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2.
“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要学着小蚂蚁,跳跳舞,串串门,
那有多快乐呀!
三、
孤(孤单)夹(夹住)挺(挺直 )趴(趴着 )
狐(狐狸)来(来往)蜓(蜻蜓 )扒(扒开 )
四、1.(1)乐呵呵 喜滋滋
喜洋洋 (2)平平安安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2.B 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