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直下型地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
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
饰很漂亮,
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
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
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
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
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
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
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
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
—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
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
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
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
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
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
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
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二次备课
1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2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2.花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
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
准字音。其他同学思
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
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
二次备课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
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
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
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
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
的?
4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
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教学反思:
5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3.不懂就要问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
一个
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
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
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 ( )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地读书()地读书()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
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
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6
二次备课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
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
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
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
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
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
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
明这时教室
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
我们在写话时,要
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 )不(
)”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
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
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
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
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
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
第一个暑假,
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
一说)哪些是
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
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
听一听。今天我们
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
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
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
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
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
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
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
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
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
二次备课
8
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
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
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
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
的和爸爸一起学习
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
游览观光
,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
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
自己的学习
、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
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
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习作:猜猜他是谁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二次备课
9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
: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
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
的眼
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
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
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
入读书时间了,而
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
急得像热
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
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
看吧。”那些没带书的
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
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
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
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
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
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
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
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
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热
情。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认 真读词语,朗读句子,
积累语言。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
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
用插图,了解古诗大 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
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
意。 第 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
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世界上最宽
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
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说一说,
说说这两个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 背一背。 多
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
快。
4.抄一抄,把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
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
二次备课
11
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
在自己的
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 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
累。 (课件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
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
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
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
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
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
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 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
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
累。
(课件出示)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
看到那只灰雀活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
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书里说的是什
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
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
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
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弈秋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弈
秋”是个下围棋 的高手。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
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
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
件出示)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
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
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
12
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
天真快乐的画
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词语解
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来源:学,科,
网]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
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
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
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
派
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
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
示) 创作背景:《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
骑着牛,大声地
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
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
就写了一首诗,
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 (课件
出示)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 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
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13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目标:引
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
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
学习生活。
二、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
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
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
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
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
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
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
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
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
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
—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
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
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
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
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
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
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
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二次备课
1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2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2.花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
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
准字音。其他同学思
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
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
二次备课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
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
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
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
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
的?
4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
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教学反思:
5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3.不懂就要问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
一个
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
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
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 ( )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地读书()地读书()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
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
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6
二次备课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
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
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
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
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
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
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
明这时教室
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
我们在写话时,要
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 )不(
)”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
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
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
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
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
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
第一个暑假,
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
一说)哪些是
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
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
听一听。今天我们
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
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
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
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
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
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
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
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
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
二次备课
8
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
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
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
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
的和爸爸一起学习
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
游览观光
,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
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
自己的学习
、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
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
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习作:猜猜他是谁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二次备课
9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
: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
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
的眼
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
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
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
入读书时间了,而
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
急得像热
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
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
看吧。”那些没带书的
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
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
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
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
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
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
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
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
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热
情。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一次备课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认 真读词语,朗读句子,
积累语言。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
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
用插图,了解古诗大 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
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
意。 第 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
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世界上最宽
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
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说一说,
说说这两个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 背一背。 多
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
快。
4.抄一抄,把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
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
二次备课
11
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
在自己的
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 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
累。 (课件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
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
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
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
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
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
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 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
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
累。
(课件出示)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
看到那只灰雀活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
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书里说的是什
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
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
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
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弈秋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弈
秋”是个下围棋 的高手。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
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
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
件出示)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
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
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
12
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
天真快乐的画
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词语解
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来源:学,科,
网]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
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
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
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
派
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
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
示) 创作背景:《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
骑着牛,大声地
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
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
就写了一首诗,
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 (课件
出示)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 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
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