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期末考试题(一)
王合喜-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证报名
2010——2011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4.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在( )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
A. 1927年 B.1928年 C. 1929年
D.1930年
7.1930年,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
)
A.《古田会议决议》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8.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
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 )
A.《实践论》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 邓小平 D.江泽民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的召开
11.毛泽东认为,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 )
A.中国的国情 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D.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1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1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A.集体经济 B. 国营经济 C. 混合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
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1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7.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是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 )
A.陈云 B.周恩来 C.邓子恢 D.邓小平
18.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B.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中
2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 )
A.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B.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 生产关系的性质
2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级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D.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2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4.“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
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
2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市场经济体制
B.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 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
2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 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2
3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br>31.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
建
设( )
A.大众文化 B. 先进文化 C.核心文化
D.和谐文化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 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 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D. 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起来 B.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C.
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D. 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34.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 )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3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
(
)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36.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提出“和为贵”观点的是(
)
A.老子 B. 孔子 C.墨子 D. 韩非子
37.20世纪60年代,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的是( )
A. 毛泽东 B.邓小平 C. 江泽民 D. 周恩来
38.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 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9.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 )
A.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港澳台都可以
40.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是( )
A.工人阶级的形成
B. 农民阶级的形成
C.新阶层的出现 D. 知识分子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
4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里的具体实际是指( )
A.中国实践 B.中国文化 C.中国人口 D.中国历史
4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和包含了( )
A.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B. 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C.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D.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4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是( )
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
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
C.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45.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 )
A.对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C.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D.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了破坏
46.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有(
)
A.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
B.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广泛传播
D. 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7.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主要有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即( )
A.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资本主义经济 D. 中外合资经济
48.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
《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9.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B.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C.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D.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50.我国的改革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D.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51.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B. 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松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5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两者的(
)
A.表现形式相同 B. 性质相同
C.作用、职能相同 D. 历史使命相同
53.精神文化,是人
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及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
展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包括(
)
A.思想理论 B.道德风尚 C.文学艺术 D. 教育和科学
5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懈奋斗的目标
B.
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
C. 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D.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5.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 )
A.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
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三、判断题(对下列观点或命题进行正误判断,每题1分)
5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
A. 正确 B.
错误
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
A. 正确 B. 错误
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A.
正确 B. 错误
59.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
A. 正确 B. 错误
60.
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A. 正确 B. 错误
6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A. 正确
B. 错误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A. 正确 B. 错误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
A. 正确
B. 错误
64.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
A. 正确
B. 错误
65.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 ( )
A.
正确 B. 错误
四、材料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
br>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
之间的收
入差距。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1988年为2.17:1;2002年为3.12:1;2004年为3.21∶1;2005年为
3.22∶1;2006
年为3.28∶1。2006年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8172.5元。
二是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2006年各省市区人均GDP排行榜显示,最
落
后的西部省份人均GDP只有740美元,而最发达的东部省份人均GDP达到4080美元,是最
落后
省份的5.5倍多,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GDP已达到7330元,是最落后省份的9.9倍多。
三是
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据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城镇和农村各阶层间收入差距都显
著扩大了。其中,占
城镇居民家庭10%的城镇最高收入居民和占农村居民家庭10%的农村最
高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显著快
于其他各组居民,他们与全国绝大多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显
著拉大。相比之下,城镇最高收入居民与
其他各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更猛。各占城
镇和农村居民家庭10%的最低收入居民在这10年
中收入增长相当缓慢。
国家统计局1990年至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
989年至2003
年我国城镇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在向有利于“富
人”的方
向变化,富人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多,而“穷人”的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不少专家提出,<
br>中国要谨防“拉美化陷阱”,防止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出现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此外,穷人越
穷、
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据统计,2004年,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
5
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
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
而且,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
四是行业
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加
快。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
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
趋势。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
和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2004年我国分细行业职
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13
倍。高收入行业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66.
我国出现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出现差距,说明( )
A. 我国出现了两极分化
B. 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产生两极分化
C.
在贯彻按劳分配、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是正常的
D.
这种差距是在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的基础上出现的
67.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正确理解是( )
A.
不需要通过重新界定剥削来否定剥削的存在
B.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剥削和承认它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矛盾
C.
肯定剥削可以合法存在并不意味着剥削可以不手限制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要求消灭剥削
6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 )
A.
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计划分配
D. 按需分配
6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
)
A. 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 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C.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70.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
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 管理才能也作为生产要素
D.
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人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
时期内收人差距的
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
A.
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必然产生收人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B.
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人的差距
C.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出现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
上存在差别,也引起收人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72. “让一部分人先福”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实现共同富裕
B. 实现同步富裕
C . 实行平均分配 D.
拉开收入差距
73. 让一部分人先福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 )
A. 诚实劳动 B. 合法经营 C. 非法手段 D. 巧取豪夺
74.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
6
A. 取缔非法收入
B. 整顿不合理收入
C. 调节过高收入 D.
保护合法收入
7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建立包括(
)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以及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
7
2010——2011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4.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在( )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
A. 1927年 B.1928年 C. 1929年
D.1930年
7.1930年,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
)
A.《古田会议决议》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8.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
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 )
A.《实践论》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 邓小平 D.江泽民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的召开
11.毛泽东认为,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 )
A.中国的国情 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D.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1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1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A.集体经济 B. 国营经济 C. 混合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
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1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7.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是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 )
A.陈云 B.周恩来 C.邓子恢 D.邓小平
18.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B.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中
2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 )
A.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B.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 生产关系的性质
2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级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D.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2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4.“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
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
2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市场经济体制
B.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 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
2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 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2
3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br>31.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
建
设( )
A.大众文化 B. 先进文化 C.核心文化
D.和谐文化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 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 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D. 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起来 B.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C.
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D. 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34.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 )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3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
(
)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36.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提出“和为贵”观点的是(
)
A.老子 B. 孔子 C.墨子 D. 韩非子
37.20世纪60年代,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的是( )
A. 毛泽东 B.邓小平 C. 江泽民 D. 周恩来
38.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 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9.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 )
A.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港澳台都可以
40.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是( )
A.工人阶级的形成
B. 农民阶级的形成
C.新阶层的出现 D. 知识分子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
4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里的具体实际是指( )
A.中国实践 B.中国文化 C.中国人口 D.中国历史
4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和包含了( )
A.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B. 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C.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D.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4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是( )
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
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
C.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45.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 )
A.对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C.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D.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了破坏
46.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有(
)
A.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
B.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广泛传播
D. 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7.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主要有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即( )
A.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资本主义经济 D. 中外合资经济
48.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
《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9.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B.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C.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D.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50.我国的改革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D.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51.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B. 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松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5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两者的(
)
A.表现形式相同 B. 性质相同
C.作用、职能相同 D. 历史使命相同
53.精神文化,是人
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及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
展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包括(
)
A.思想理论 B.道德风尚 C.文学艺术 D. 教育和科学
5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懈奋斗的目标
B.
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
C. 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D.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5.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 )
A.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
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三、判断题(对下列观点或命题进行正误判断,每题1分)
5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
A. 正确 B.
错误
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
A. 正确 B. 错误
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A.
正确 B. 错误
59.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
A. 正确 B. 错误
60.
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A. 正确 B. 错误
6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A. 正确
B. 错误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A. 正确 B. 错误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
A. 正确
B. 错误
64.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
A. 正确
B. 错误
65.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 ( )
A.
正确 B. 错误
四、材料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
br>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
之间的收
入差距。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1988年为2.17:1;2002年为3.12:1;2004年为3.21∶1;2005年为
3.22∶1;2006
年为3.28∶1。2006年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8172.5元。
二是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2006年各省市区人均GDP排行榜显示,最
落
后的西部省份人均GDP只有740美元,而最发达的东部省份人均GDP达到4080美元,是最
落后
省份的5.5倍多,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GDP已达到7330元,是最落后省份的9.9倍多。
三是
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据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城镇和农村各阶层间收入差距都显
著扩大了。其中,占
城镇居民家庭10%的城镇最高收入居民和占农村居民家庭10%的农村最
高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显著快
于其他各组居民,他们与全国绝大多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显
著拉大。相比之下,城镇最高收入居民与
其他各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更猛。各占城
镇和农村居民家庭10%的最低收入居民在这10年
中收入增长相当缓慢。
国家统计局1990年至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
989年至2003
年我国城镇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在向有利于“富
人”的方
向变化,富人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多,而“穷人”的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不少专家提出,<
br>中国要谨防“拉美化陷阱”,防止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出现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此外,穷人越
穷、
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据统计,2004年,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
5
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
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
而且,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
四是行业
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加
快。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
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
趋势。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
和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2004年我国分细行业职
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13
倍。高收入行业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66.
我国出现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出现差距,说明( )
A. 我国出现了两极分化
B. 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产生两极分化
C.
在贯彻按劳分配、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是正常的
D.
这种差距是在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的基础上出现的
67.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正确理解是( )
A.
不需要通过重新界定剥削来否定剥削的存在
B.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剥削和承认它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矛盾
C.
肯定剥削可以合法存在并不意味着剥削可以不手限制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要求消灭剥削
6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 )
A.
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计划分配
D. 按需分配
6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
)
A. 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 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C.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70.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
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 管理才能也作为生产要素
D.
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人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
时期内收人差距的
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
A.
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必然产生收人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B.
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人的差距
C.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出现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
上存在差别,也引起收人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72. “让一部分人先福”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实现共同富裕
B. 实现同步富裕
C . 实行平均分配 D.
拉开收入差距
73. 让一部分人先福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 )
A. 诚实劳动 B. 合法经营 C. 非法手段 D. 巧取豪夺
74.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
6
A. 取缔非法收入
B. 整顿不合理收入
C. 调节过高收入 D.
保护合法收入
7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建立包括(
)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以及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