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玛丽莲梦兔
793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03: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初三生活作文-暑假作文500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表一)
班级一教者(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情况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
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在幼儿
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 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
导,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
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 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
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 于蕴涵在实际生
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
前往 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
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4.
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 度单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
识 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
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 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
以内的数之前,先安 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
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 过数
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
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 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
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
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 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
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
合思 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
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 内容交叉安排。这
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
便于建构合理 的认识结构。


总的目的要求 具体措施 教科研专题
1、熟练地数出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
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 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
知道加法和减法 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
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
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
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
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
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小学数学课前 预习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有效性研究

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
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
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
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表二: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知道“个位”和“十
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
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作交流的能力。
生兴趣。
九认识11-20各数 4
2. 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
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
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
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培
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
数感。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
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题的能力。
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3、使学生在参与数
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
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重点:知道难点:是否知道

“个位”和20以内数的顺
“十位”提高序。
解决问题和合
作交流的能
力。

十、20以内的进位加

期末复习
重点:计算20
以内的进位加
法,正确进行
口算,达到一
定熟练程度。
难点:在参与数

学学习过程中,
逐步养成独立
思考的习惯。
10
时间

内容
一数一数
课时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数。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
1.合理安排教
和大小、轻重 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


四认位置 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
分类。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
学内容的呈现
比较的标准。
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
顺序。
的物品
2.在操作活动
实际体验位置关系
中把握方位。
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
3.实际体验位
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置关系是相对
的。能确定物
体所在的左右
位置关系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
基本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重视培养学
教学难点
教学10的认识

备注
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认识1-10各数及各数
地写数。 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
生的符号感。 时渗透10个一
是1个十。
2.重视感知几和第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
五认数(一)
六认识物体

几的含义。 不乱采
3.多方面展示0的堆积木的场景---分离
含义。 出研究对象;典型物体
4.直观展示比多少---实物表象;
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
的符号感。


5.教学10的认识
时渗透10个一是1个
十。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 圆柱、球。1、教材
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
间观念的形成: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

教学难点

备注
1.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
的机会。
七分与合
趣地练习和记忆。能掌戏中有兴趣地
练习和记忆。
能掌握10以内
数的不同分
2.注意沟通分与合的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
联系。
3.逐渐提高学生智力
活动的水平。
法。

八加法和减法

法。
能正确的计算

加、减法的含义,口算通过“一图一式”“一
出10以内数的
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图二式”“一图四式”
加减法和连
加、连减及 加
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
减混合。丰收
的果园例题美
(1)例题都从现实情识。
化校园:植
树、浇水


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
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
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
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表一)
班级一教者(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情况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
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在幼儿
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 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
导,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
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 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
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 于蕴涵在实际生
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
前往 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
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4.
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 度单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
识 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
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 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
以内的数之前,先安 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
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 过数
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
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 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
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
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 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
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
合思 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
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 内容交叉安排。这
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
便于建构合理 的认识结构。


总的目的要求 具体措施 教科研专题
1、熟练地数出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
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 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
知道加法和减法 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
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
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
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
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
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小学数学课前 预习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有效性研究

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
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
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
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表二: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知道“个位”和“十
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
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作交流的能力。
生兴趣。
九认识11-20各数 4
2. 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
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
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
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培
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
数感。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
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题的能力。
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3、使学生在参与数
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
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重点:知道难点:是否知道

“个位”和20以内数的顺
“十位”提高序。
解决问题和合
作交流的能
力。

十、20以内的进位加

期末复习
重点:计算20
以内的进位加
法,正确进行
口算,达到一
定熟练程度。
难点:在参与数

学学习过程中,
逐步养成独立
思考的习惯。
10
时间

内容
一数一数
课时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数。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
1.合理安排教
和大小、轻重 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


四认位置 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
分类。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
学内容的呈现
比较的标准。
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
顺序。
的物品
2.在操作活动
实际体验位置关系
中把握方位。
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
3.实际体验位
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置关系是相对
的。能确定物
体所在的左右
位置关系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
基本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重视培养学
教学难点
教学10的认识

备注
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认识1-10各数及各数
地写数。 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
生的符号感。 时渗透10个一
是1个十。
2.重视感知几和第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
五认数(一)
六认识物体

几的含义。 不乱采
3.多方面展示0的堆积木的场景---分离
含义。 出研究对象;典型物体
4.直观展示比多少---实物表象;
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
的符号感。


5.教学10的认识
时渗透10个一是1个
十。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 圆柱、球。1、教材
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
间观念的形成: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

教学难点

备注
1.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
的机会。
七分与合
趣地练习和记忆。能掌戏中有兴趣地
练习和记忆。
能掌握10以内
数的不同分
2.注意沟通分与合的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
联系。
3.逐渐提高学生智力
活动的水平。
法。

八加法和减法

法。
能正确的计算

加、减法的含义,口算通过“一图一式”“一
出10以内数的
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图二式”“一图四式”
加减法和连
加、连减及 加
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
减混合。丰收
的果园例题美
(1)例题都从现实情识。
化校园:植
树、浇水


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
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
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
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时间





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备注

爸爸的心愿-山东2014高考分数线


假文盲作文400字-教师资格证


学业水平考试-老干部工作总结


中秋祝福ppt-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朴槿惠闺蜜门-厦门国税


16岁博士-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


失恋签名-散文作品


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家长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