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大型企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
有
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
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
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
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
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
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
br>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
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
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
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
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
币、100 以内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
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体验,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
教学重视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
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
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
数学
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
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
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
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
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
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
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
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
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
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
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
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
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
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
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
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
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
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
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简单的统计,找
规律,总复习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
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
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
内的数;知道万以内
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
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
计。
3.知道除法的
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
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
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
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
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 和 1千克
的质量观
念,知道 1千克 = 1000克 。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个单
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
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的意识,有运用
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
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
br>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
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
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
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
内
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
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
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
楚,掌握了第一级
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
<
br>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
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
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
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
成良
好的数感。
四、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
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
基
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
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
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
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
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
程的全部内容中。在《标准》中
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
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
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的
重要标志。因此,《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
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
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
培养。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
供丰
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
好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
的探索性。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
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
与技能。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
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
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
发展。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
模型、图
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
地从形状上去认识
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
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5.提供
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
各种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
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
步形成探索数学问
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五、本册教材的设计理念: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
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注重学生对
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
的资源。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
br>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
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
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
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
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
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
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
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
和
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
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
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
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
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
质
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
向;除数是一位
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
认识;解决
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
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
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
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
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
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
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
、估
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
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
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
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
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
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
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
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
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
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
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
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
数乘整十数,两位
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
步知道
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
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
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
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
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
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
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
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
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
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
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
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
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
br>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
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
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
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1
2
2.16-2.17 位置与方向
2.21-2.24
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课时安排 备注
2
3、1
3
4
5
6
7
8
2.28-3.3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3.7-3.10 笔算除法
3.14-3.17 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3.21-3.24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3.28-3.31 年、月、日
2、2
4
3、1
2、2
4
4.4-4.7
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1、1、2 清明休息
法
9
10
4.11-4.14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1、3
4.18-4.21
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面1、1、2
积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5-4.28 面积
5.2-5.5
5.9-5.12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5.16-5.19 小数的初步认识
5.23-5.26
解决问题
5.30-6.3 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6.6-6.9 总复习
6.13-6.16 总复习
6.20-6.23 总复习
6.27-6.30
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
4
3、1
4
4
1、2
4
4
4
劳动节休息
儿童节休息
端午节休息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
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
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
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
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
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
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
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
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
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
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
及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
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
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
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
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
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
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
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新课标第一网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
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
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
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
学习生活的过程
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
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
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
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
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程
周次
日期
1
2
2.22
3
4
5
6
3.22
3.23
7
3.29
营养午餐
8
3.23~4.5 单元复习
测试及分析
1
1
2
1
~
简便计算 4 1
测试及分析 2
3
2
1
测试及分析
3.9~3.15 加法运算定律
3.16~
乘法运算定律
3 2
2
3 2
2 2.23~3.1 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
3.2~3.8
内 容 必备课时
4
2
1
机动课时
1 2.9~2.15 四则运算
2.16~四则运算
9 3.23~4.5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2
2
10 4.6~4.1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4.13
11
4.19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4.20
12
4.26 测试及分析
期中测评及分析
13 4.27~5.3
(五.一放假)
14 5.4~5.10 三角形
5.11
15
5.17
5.18
16
5.24
5.25
17
5.3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
2
18
6.1~6.7 及分析
2
统计
19 6.8~6.14 统计 2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
测评及分析
2
~图形的拼组
2
2
4
2
~整理和复习 1
~生活中的小数 3
1
1
2
2
1
1
测评及分析
6.15
20
6.21
小管家
6.22
21
6.28
总复习
~
测评及分析
~
数学广角
2
4
1
2
2
1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
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
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
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
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
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
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
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
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
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
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
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
探
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
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
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
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
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
材教学众数。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
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
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
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
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
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
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性,感受数学的
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
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
带
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
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
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
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
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
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欣赏生活中的图
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
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
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
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
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
形
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
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
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
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
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
“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
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
时
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
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完成作
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
育
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
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
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
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
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
br>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
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
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
学
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
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
例
、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
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br>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
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
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
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
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
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
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
br>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
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
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
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
力和空间观念,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
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
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
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
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
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
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
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
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
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
br>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
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
算体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
标系
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
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
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
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采用“三主四步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模式的转变,创设愉悦的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追
求高效课堂。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坚持以生
为本、学生自主发展、和谐互助、授之以“渔”的基本理念。
3、注重课堂练测形式的多样化,把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
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主张探究
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
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
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的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进度表
单 元
第一单元
内
容
负数
1、圆柱
第二单元 圆
2、圆锥
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4
第三单元
比 例
性质
第四至七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4
意义
1
2 第二至四周
课时 周 次
3
6
第一周
备 注
3、比例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统计
节约用水
数学广角
1、数与代数
第六单元
整
2、空间与图形
理和复习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5
1
1
2
1
3
10
9
4
4
第九周至
升学考试
第八周
语
文
教
学
计
划
育芳爱心小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
较和
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
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
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
加学习活
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
趣。虽然在上学期
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
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才能充分的
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
经基本形成的
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
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
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
币、100 以内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
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体验,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
教学重视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
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
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
数学
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
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
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
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
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
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
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
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
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
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
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
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
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
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
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
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
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
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
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简单的统计,找
规律,总复习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
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
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
内的数;知道万以内
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
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
计。
3.知道除法的
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
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
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
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
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 和 1千克
的质量观
念,知道 1千克 = 1000克 。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个单
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
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的意识,有运用
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
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
br>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
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
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
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
内
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
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
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
楚,掌握了第一级
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
<
br>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
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
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
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
成良
好的数感。
四、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
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
基
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
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
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
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
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
程的全部内容中。在《标准》中
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
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
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的
重要标志。因此,《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
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
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
培养。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
供丰
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
好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
的探索性。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
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
与技能。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
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
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
发展。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
模型、图
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
地从形状上去认识
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
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5.提供
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
各种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
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
步形成探索数学问
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五、本册教材的设计理念: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
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注重学生对
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
的资源。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
br>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
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
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
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
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
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
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
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
和
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
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
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
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
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
质
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
向;除数是一位
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
认识;解决
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
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
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
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
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
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
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
、估
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
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
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
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
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
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
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
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
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
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
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
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
数乘整十数,两位
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
步知道
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
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
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
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
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
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
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
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
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
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
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
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
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
br>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
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
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
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1
2
2.16-2.17 位置与方向
2.21-2.24
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课时安排 备注
2
3、1
3
4
5
6
7
8
2.28-3.3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3.7-3.10 笔算除法
3.14-3.17 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3.21-3.24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3.28-3.31 年、月、日
2、2
4
3、1
2、2
4
4.4-4.7
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1、1、2 清明休息
法
9
10
4.11-4.14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1、3
4.18-4.21
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面1、1、2
积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5-4.28 面积
5.2-5.5
5.9-5.12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5.16-5.19 小数的初步认识
5.23-5.26
解决问题
5.30-6.3 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6.6-6.9 总复习
6.13-6.16 总复习
6.20-6.23 总复习
6.27-6.30
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
4
3、1
4
4
1、2
4
4
4
劳动节休息
儿童节休息
端午节休息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
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
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
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
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
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
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
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
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
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
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
及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
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
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
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
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
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
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
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新课标第一网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
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
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
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
学习生活的过程
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
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
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
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
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程
周次
日期
1
2
2.22
3
4
5
6
3.22
3.23
7
3.29
营养午餐
8
3.23~4.5 单元复习
测试及分析
1
1
2
1
~
简便计算 4 1
测试及分析 2
3
2
1
测试及分析
3.9~3.15 加法运算定律
3.16~
乘法运算定律
3 2
2
3 2
2 2.23~3.1 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
3.2~3.8
内 容 必备课时
4
2
1
机动课时
1 2.9~2.15 四则运算
2.16~四则运算
9 3.23~4.5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2
2
10 4.6~4.1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4.13
11
4.19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4.20
12
4.26 测试及分析
期中测评及分析
13 4.27~5.3
(五.一放假)
14 5.4~5.10 三角形
5.11
15
5.17
5.18
16
5.24
5.25
17
5.3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
2
18
6.1~6.7 及分析
2
统计
19 6.8~6.14 统计 2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
测评及分析
2
~图形的拼组
2
2
4
2
~整理和复习 1
~生活中的小数 3
1
1
2
2
1
1
测评及分析
6.15
20
6.21
小管家
6.22
21
6.28
总复习
~
测评及分析
~
数学广角
2
4
1
2
2
1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
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
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
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
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
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
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
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
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
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
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
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
探
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
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
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
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
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
材教学众数。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
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
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
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
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
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
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性,感受数学的
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
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
带
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
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
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
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
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
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欣赏生活中的图
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
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
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
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
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
形
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
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
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
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
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
“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
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
时
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
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完成作
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
育
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
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
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
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
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
br>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
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
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
学
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
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
例
、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
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br>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
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
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
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
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
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
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
br>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
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
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
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
力和空间观念,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
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
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
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
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
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
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
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
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
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
br>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
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
算体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
标系
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
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
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
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采用“三主四步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模式的转变,创设愉悦的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追
求高效课堂。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坚持以生
为本、学生自主发展、和谐互助、授之以“渔”的基本理念。
3、注重课堂练测形式的多样化,把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
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主张探究
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
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
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的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进度表
单 元
第一单元
内
容
负数
1、圆柱
第二单元 圆
2、圆锥
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4
第三单元
比 例
性质
第四至七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4
意义
1
2 第二至四周
课时 周 次
3
6
第一周
备 注
3、比例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统计
节约用水
数学广角
1、数与代数
第六单元
整
2、空间与图形
理和复习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5
1
1
2
1
3
10
9
4
4
第九周至
升学考试
第八周
语
文
教
学
计
划
育芳爱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