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新编】
飞云湖-2016高考作文题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 录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 4
<
br>第3课时:认识图形(3)...................................
......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 7
第1课时
十几减9
..............................................
8
第2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 十几减8
.............................................
12
第4课时 十几减7、6
.......................................... 14
第5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 17
第7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
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
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
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 31
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
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
练习课...............................................
38
第4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
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53
第3课时
的计算(一).........................
............ 54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 58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简单
第10课时
小括号..............................................
73
第11课时
小括号练习课........................................
75
第12课时
连加................................................
76
第13课时
连减................................................
77
第14课时
练习课..............................................
78
第15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79
第16课时
整理复习(二)......................................
80
第17课时
练习课..............................................
81
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学计划...........................................
82
第1课时
找规律(一).........................................
83
第2课时
找规律(二).........................................
85
第3课时
找规律(三).........................................
86
第4课时
找规律(四).........................................
88
第5课时
练习课...............................................
90
第八单元 总复习.........................
.......................... 91
第1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 91
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 93
第3课时
元角分的认识.........................................
96
第4课时
图形分类统计.........................................
97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98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
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
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
图形间的立体图
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
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
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
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
拼搭一引起有
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
时
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
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
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
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
折一折、摆
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
别
、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
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
在
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
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
,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
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
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
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
折长方形的纸
,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
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
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
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
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和
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
展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
br>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
什么样的图形呢
?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
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
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
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
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
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
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
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
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
“20以内退位
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
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
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
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
”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
学习
“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2、
使学生初步学
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用题。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
第1课时
十几
减9
教学内容:课本 P10 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
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
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
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
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
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
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
“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
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
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
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教学中我重视
引导学生在具体
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第2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
动(不必按顺序),卡
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
得数,这样能激
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
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
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
能激活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
和
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第3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
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
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
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
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
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
br>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
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
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第4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
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
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
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
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
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5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
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
观
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
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
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
说
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
8、
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
等算式卡
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
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
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
,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
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
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
答:“对、对、
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课本P17 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
握了这种类型的
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
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第7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
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7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课本P20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
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
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
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
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
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
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
(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
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
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第9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课本P20例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 □□□□□□□□□
△△△△ ○○○○○○
○△○□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
摆
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
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
,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
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
后,
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
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
华
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
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
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
和另一个
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教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
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
了
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
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
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首先,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我先出示4个小朋友扑蝴蝶的画面,再
出
示2个小朋友观察昆虫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就是解决
问题的两个条件,再以认识
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
人,让学生议论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及“人”表
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结的时
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边的人物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明
确大
括号就是表示把两边的物体数量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人就是问“合
起来有多少
人?”。问题“不知道两边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两边的人数合起
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P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
学生计算20以内退
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
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
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
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
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教学减法计算。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
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
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
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
房间”主要通过
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
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
另
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
要性,初步掌
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课本P27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
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1、在动手操作中,
突出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
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第2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内容:课本P28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
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
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
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
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
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
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
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
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
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
系。
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
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
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
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本单元的内容是
100以内的数
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
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时,下一
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
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
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
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
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
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
成
教学内容:课本P34、35例1、2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
数出数量
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
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
l0根用橡皮
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
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
根小棒,
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
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
3排木块是多少块?(30
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
可以1个1
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
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
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
到六十三
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
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
成的)3个十
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
后,把你的想
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
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
松。教学效果很
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是一节比较轻松课。
第2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课本P36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 25 ,50 ,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
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
“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
“计数器上应该怎样
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
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
问;这个数该怎么
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
:“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
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
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
个数写作“100”
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
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
“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大部
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
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
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数器的数位以及读
数和写数时应遵循的规
律。就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
br>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每位学生都要记牢。这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
第4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P41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
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
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
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
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
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
2、3、4、5、6、7、
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
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
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
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
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
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
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
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
4737 8890 <95 >66
○○□□□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的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
字大
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学生掌握的很好是一节
非常成功的课
第5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课本P42、43例5、例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
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
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
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
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
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
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
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针对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
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
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
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46例7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
识。
第7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P48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
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
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
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
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
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 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 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
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
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
翻到背面让
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教学
反思:在探究算法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
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
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
的信息。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
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
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
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让学生活动的太
少,有时让学生说的太
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课本P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
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
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
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
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
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 个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如果
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
示什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 录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 4
<
br>第3课时:认识图形(3)...................................
......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 7
第1课时
十几减9
..............................................
8
第2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 十几减8
.............................................
12
第4课时 十几减7、6
.......................................... 14
第5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 17
第7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
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
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
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 31
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
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
练习课...............................................
38
第4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
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53
第3课时
的计算(一).........................
............ 54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 58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简单
第10课时
小括号..............................................
73
第11课时
小括号练习课........................................
75
第12课时
连加................................................
76
第13课时
连减................................................
77
第14课时
练习课..............................................
78
第15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79
第16课时
整理复习(二)......................................
80
第17课时
练习课..............................................
81
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学计划...........................................
82
第1课时
找规律(一).........................................
83
第2课时
找规律(二).........................................
85
第3课时
找规律(三).........................................
86
第4课时
找规律(四).........................................
88
第5课时
练习课...............................................
90
第八单元 总复习.........................
.......................... 91
第1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 91
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 93
第3课时
元角分的认识.........................................
96
第4课时
图形分类统计.........................................
97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98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
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
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
图形间的立体图
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
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
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
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
拼搭一引起有
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
时
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
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
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
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
折一折、摆
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
别
、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
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
在
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
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
,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
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
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
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
折长方形的纸
,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
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
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
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
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和
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
展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
br>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
什么样的图形呢
?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
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
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
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
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
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
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
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
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
“20以内退位
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
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
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
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
”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
学习
“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2、
使学生初步学
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用题。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
第1课时
十几
减9
教学内容:课本 P10 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
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
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
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
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
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
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
“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
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
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
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教学中我重视
引导学生在具体
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第2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
动(不必按顺序),卡
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
得数,这样能激
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
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
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
能激活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
和
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第3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
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
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
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
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
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
br>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
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
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第4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
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
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
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
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
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5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
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
观
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
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
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
说
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
8、
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
等算式卡
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
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
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
,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
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
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
答:“对、对、
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课本P17 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
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
握了这种类型的
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
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第7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
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7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课本P20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
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
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
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
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
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
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
(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
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
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第9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课本P20例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 □□□□□□□□□
△△△△ ○○○○○○
○△○□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
摆
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
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
,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
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
后,
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
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
华
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
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
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
和另一个
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教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
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
了
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
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
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首先,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我先出示4个小朋友扑蝴蝶的画面,再
出
示2个小朋友观察昆虫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就是解决
问题的两个条件,再以认识
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
人,让学生议论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及“人”表
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结的时
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边的人物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明
确大
括号就是表示把两边的物体数量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人就是问“合
起来有多少
人?”。问题“不知道两边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两边的人数合起
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P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
学生计算20以内退
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
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
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
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
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教学减法计算。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
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
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
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
房间”主要通过
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
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
另
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
要性,初步掌
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课本P27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
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1、在动手操作中,
突出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
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第2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内容:课本P28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
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
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
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
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
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
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
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
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
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
系。
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
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
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
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本单元的内容是
100以内的数
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
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时,下一
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
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
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
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
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
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
成
教学内容:课本P34、35例1、2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
数出数量
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
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
l0根用橡皮
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
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
根小棒,
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
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
3排木块是多少块?(30
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
可以1个1
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
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
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
到六十三
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
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
成的)3个十
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
后,把你的想
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
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
松。教学效果很
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是一节比较轻松课。
第2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课本P36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 25 ,50 ,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
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
“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
“计数器上应该怎样
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
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
问;这个数该怎么
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
:“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
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
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
个数写作“100”
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
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
“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大部
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
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
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数器的数位以及读
数和写数时应遵循的规
律。就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
br>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每位学生都要记牢。这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
第4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P41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
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
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
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
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
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
2、3、4、5、6、7、
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
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
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
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
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
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
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
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
4737 8890 <95 >66
○○□□□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的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
字大
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学生掌握的很好是一节
非常成功的课
第5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课本P42、43例5、例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
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
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
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
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
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
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
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针对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
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
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
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46例7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
识。
第7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P48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
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
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
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
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
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 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 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
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
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
翻到背面让
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教学
反思:在探究算法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
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
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
的信息。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
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
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
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让学生活动的太
少,有时让学生说的太
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课本P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
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
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
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
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
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 个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如果
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
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