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八红旗手推荐表-创业策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
br>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计划
要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摸清底细 。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
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
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
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计划在开学组织一次综合
性
摸底检测,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
全班学生学习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
题。要鼓励学
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
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
解决问题
的办法。
第三步: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的两个途径如下:
一是集中突
破
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
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 对学生
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
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
进行逐步
解决。 二是平时课前补充 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
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
行前后知识点复
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p>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
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
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
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
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
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
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
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
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
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
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
上的数表
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
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
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
的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
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
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
所学的图形之间的
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
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
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篇二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
形的拼组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
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
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
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
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
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
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
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
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
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
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
学生学习
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
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
上线下
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计划
要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摸清底细 。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
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
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
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计划在开学组织一次综合
性
摸底检测,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
全班学生学习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
题。要鼓励学
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
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
解决问题
的办法。
第三步: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的两个途径如下:
一是集中突
破
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
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 对学生
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
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
进行逐步
解决。 二是平时课前补充 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
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
行前后知识点复
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p>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
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
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
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
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
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
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
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
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
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
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
上的数表
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
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
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
的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
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
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
所学的图形之间的
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
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
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篇二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
形的拼组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
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
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
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
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
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
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
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
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
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
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
学生学习
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
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