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别妄想泡我
743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05: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外联部工作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 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
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 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 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
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 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 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
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
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
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


3再读这一段。
, 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 学读第一段,咱们一
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 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 什么?(燕
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1)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
用?
(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 春
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 --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
家歌唱春天也少 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
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
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 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
优美。(学生练读)
8、师:“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
这句读一读? 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 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
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 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
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 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
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 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
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 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
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4、5、6题。
六、拓展训练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全篇文章的语言轻快明丽,描写准确生动。我在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用叶圣陶老师说过的话就是:“一
字未宜忽,语语捂其神 。”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进行语言
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重点让 学生抓住课文中燕子的外形,飞
行的动作这些片段来学习,突出对燕子喜爱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
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感悟燕子的可爱活泼;运用简笔
画来表现 燕子飞行动作等方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燕子,喜爱燕子。
本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

3


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
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
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 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
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 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
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
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
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4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
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
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 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 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 象感知花儿的
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 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
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 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
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 艳,有
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5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 边是
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
用刀来剪 ,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
七笔是一笔撇, 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
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
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
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 到
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先弄清 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
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 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
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 „„有的„„”
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
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
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
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 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
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
更美。还可发 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
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 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6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 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
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
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
课文指 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 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
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 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
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 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
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
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
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
①你看到荷叶 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

7


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 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
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 “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
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
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
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
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 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
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 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
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 当中
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
开,刚吐花 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
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 —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
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 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 „„那也很美”——朵朵荷花
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 现了
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
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
①“我”变荷花的情景 ;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
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8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 和小鱼
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
呢?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
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写话。

附:板书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 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9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
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
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
的景色,向同学 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
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 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
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 的特点,把内
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
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
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 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
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

10


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
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 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
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 的家乡在祖国版图
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
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 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
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 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 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
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呢!
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
清楚,如能 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11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 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
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
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

12


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
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
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 此
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
典、联系上下 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 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
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 “紧紧地抓
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
眼睛 ;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
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 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
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
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
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
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 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
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13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
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
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
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 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
还在„„ ”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
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4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 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
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 说。第三
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 在、注视、等待”指导
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 br>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
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
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
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
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
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15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 它们春
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
我们就 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
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 们
(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 挚的感情,那就是
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 。她仿佛听见有燕
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
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
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

16

< p>
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
美好的感情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 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 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
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 《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 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
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 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
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 、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
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 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
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悟出课文中蕴含 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7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
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
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18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
——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
处。)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
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
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19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 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
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 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
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 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
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0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 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
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 思考我们能做些
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
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1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
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
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 刺某种
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 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22


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
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
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
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
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
句子。
8、讨论交流:

23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
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 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
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
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
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
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24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 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
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 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
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惊弓之鸟” 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25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
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
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 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
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 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
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 认识事物的
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â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ãi。“嘣”象声词,后
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 体音节,读
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
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
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 br>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
来。)

26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 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
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 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
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 ,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
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 样知
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
因,紧紧扣 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 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
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 惊弓之鸟”的
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 是一只
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
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
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
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 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
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 里面的“隹”指鸟,单
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 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
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 的得
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

27


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
上飞”:↗
↑;“直掉 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
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 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
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
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 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
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 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
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 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
不用 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
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
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
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 ”)“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
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 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
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
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28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
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 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
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 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 得好?好在哪里?(强
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 br>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
为—“织布能手” ,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
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 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
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 。你们能不能想
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
为他有丰富的经 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
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 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
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
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 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
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 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 话读出什么语气?
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11、画杨桃

29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
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 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
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 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
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30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 说“他们的教诲使
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
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1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
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
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
想别人没想到的 ,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
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 ,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
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 ,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 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
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 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

32


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 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
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 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
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 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
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
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33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
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
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 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
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13、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 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
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
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 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
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 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
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 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34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
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
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 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
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 存在的,并且一去不
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
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 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
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 么
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
一读,看能不 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
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 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
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
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35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
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 针对含义深刻的
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
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 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 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 受
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 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
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
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
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14、检阅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
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 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 br>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
主席台的儿童队员 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 深的故事。

36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
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 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
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 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
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
么精神。

37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 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
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 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
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
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
孩子们整齐的队 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
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 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 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
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8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
“为 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39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16、绝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 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
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
人物的内心和感 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

40


可以写一写。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
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
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
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
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
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
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
把自己学会的本 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
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 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
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 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
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 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
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

41


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 点的字
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
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
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 ;引导
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 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
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 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
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 同小异,小巫见大巫,
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 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
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
贵的呢?谁沉默 ?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
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
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 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

43


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
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 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
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
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 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
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 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
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 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
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
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
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 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 无声?
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
没有人说话,孩 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
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 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
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
了,并且脸上流露出 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
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 ,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 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
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 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
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 面八方慢慢地
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
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 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
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 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
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 说他们的孩子
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

44


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
的情绪和热闹的 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
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 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 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
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 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
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 报父母的爱;孩子们
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 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
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 ,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
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 爸的表扬,
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 事自己做,
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
送 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
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 ,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
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 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
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 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 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45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 点语句,进而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 有
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写的就是朋友 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 的形式
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
“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
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 血过程中神
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
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
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
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 阮恒的动作,想象阮
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
发抖,才会把 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
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 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6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
又不乏勇敢, 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 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
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 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
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 题,再想答案。
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 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
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 br>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
来越痛苦,但 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
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 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
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
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 响
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
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 泣。
(2)哪个组要汇报?

47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
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
仍然在想救小女 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
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 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
什么,然后把这 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
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
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
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19、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
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
态度。
二、教学重点

48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 童话中的世界、童
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ã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 水井都干涸
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 ”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
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 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 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
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 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
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 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49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
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
他,就是傻瓜,就是受 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
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 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20、妈妈的账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
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 求,把自己的体
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 .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
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 ”“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
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 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
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活 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尼

5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
目、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 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 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
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 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 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
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
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
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


3再读这一段。
, 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 学读第一段,咱们一
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 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 什么?(燕
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1)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
用?
(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 春
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 --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
家歌唱春天也少 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
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
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 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
优美。(学生练读)
8、师:“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
这句读一读? 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 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
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 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
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 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
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 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
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 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
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4、5、6题。
六、拓展训练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全篇文章的语言轻快明丽,描写准确生动。我在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用叶圣陶老师说过的话就是:“一
字未宜忽,语语捂其神 。”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进行语言
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重点让 学生抓住课文中燕子的外形,飞
行的动作这些片段来学习,突出对燕子喜爱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
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感悟燕子的可爱活泼;运用简笔
画来表现 燕子飞行动作等方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燕子,喜爱燕子。
本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

3


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
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
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 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
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 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
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
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
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4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
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
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 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 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 象感知花儿的
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 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
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 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
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 艳,有
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5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 边是
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
用刀来剪 ,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
七笔是一笔撇, 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
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
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
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 到
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先弄清 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
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 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
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 „„有的„„”
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
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
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
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 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
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
更美。还可发 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
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 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6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 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
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
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
课文指 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 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
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 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
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 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
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
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
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
①你看到荷叶 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

7


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 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
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 “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
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
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
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
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 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
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 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
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 当中
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
开,刚吐花 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
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 —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
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 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 „„那也很美”——朵朵荷花
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 现了
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
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
①“我”变荷花的情景 ;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
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8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 和小鱼
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
呢?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
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写话。

附:板书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 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9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
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
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
的景色,向同学 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
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 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
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 的特点,把内
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
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
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 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
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

10


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
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 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
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 的家乡在祖国版图
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
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 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
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 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 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
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呢!
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
清楚,如能 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11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 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
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
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

12


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
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
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 此
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
典、联系上下 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 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
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 “紧紧地抓
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
眼睛 ;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
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 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
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
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
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
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 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
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13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
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
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
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 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
还在„„ ”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
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4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 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
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 说。第三
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 在、注视、等待”指导
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 br>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
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
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
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
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
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15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 它们春
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
我们就 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
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 们
(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 挚的感情,那就是
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 。她仿佛听见有燕
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
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
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

16

< p>
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
美好的感情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 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 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
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 《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 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
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 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
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 、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
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 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
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悟出课文中蕴含 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7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
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
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18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
——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
处。)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
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
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19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 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
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 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
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 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
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0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 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
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 思考我们能做些
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
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1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
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
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 刺某种
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 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22


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
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
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
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
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
句子。
8、讨论交流:

23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
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 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
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
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
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
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24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 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
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 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
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惊弓之鸟” 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25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
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
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 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
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 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
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 认识事物的
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â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ãi。“嘣”象声词,后
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 体音节,读
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
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
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 br>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
来。)

26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 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
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 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
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 ,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
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 样知
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
因,紧紧扣 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 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
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 惊弓之鸟”的
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 是一只
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
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
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
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 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
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 里面的“隹”指鸟,单
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 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
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 的得
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

27


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
上飞”:↗
↑;“直掉 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
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 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
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
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 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
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 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
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 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
不用 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
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
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
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 ”)“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
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 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
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
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28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
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 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
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 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 得好?好在哪里?(强
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 br>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
为—“织布能手” ,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
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 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
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 。你们能不能想
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
为他有丰富的经 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
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 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
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
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 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
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 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 话读出什么语气?
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11、画杨桃

29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
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 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
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 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
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30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 说“他们的教诲使
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
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1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
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
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
想别人没想到的 ,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
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 ,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
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 ,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 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
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 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

32


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 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
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 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
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 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
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
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33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
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
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 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
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13、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 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
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
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 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
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 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
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 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34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
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
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 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
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 存在的,并且一去不
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
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 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
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 么
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
一读,看能不 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
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 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
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
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35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
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 针对含义深刻的
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
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 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 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 受
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 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
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
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
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14、检阅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
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 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 br>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
主席台的儿童队员 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 深的故事。

36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
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 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
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 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
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
么精神。

37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 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
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 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
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
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
孩子们整齐的队 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
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 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 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
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8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
“为 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39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16、绝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 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
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
人物的内心和感 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

40


可以写一写。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
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
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
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
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
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
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
把自己学会的本 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
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 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
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 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
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 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
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

41


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 点的字
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
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
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 ;引导
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 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
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 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
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 同小异,小巫见大巫,
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 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
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
贵的呢?谁沉默 ?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
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
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 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

43


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
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 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
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
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 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
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 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
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 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
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
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
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 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 无声?
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
没有人说话,孩 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
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 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
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
了,并且脸上流露出 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
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 ,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 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
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 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
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 面八方慢慢地
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
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 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
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 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
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 说他们的孩子
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

44


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
的情绪和热闹的 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
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 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 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
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 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
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 报父母的爱;孩子们
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 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
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 ,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
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 爸的表扬,
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 事自己做,
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
送 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
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 ,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
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 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
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 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 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45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 点语句,进而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 有
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写的就是朋友 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 的形式
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
“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
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 血过程中神
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
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
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
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 阮恒的动作,想象阮
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
发抖,才会把 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
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 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6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
又不乏勇敢, 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 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
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 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
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 题,再想答案。
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 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
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 br>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
来越痛苦,但 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
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 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
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
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 响
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
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 泣。
(2)哪个组要汇报?

47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
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
仍然在想救小女 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
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 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
什么,然后把这 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
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
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
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19、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
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
态度。
二、教学重点

48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 童话中的世界、童
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ã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 水井都干涸
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 ”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
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 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 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
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 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
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 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49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
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
他,就是傻瓜,就是受 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
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 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20、妈妈的账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
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 求,把自己的体
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 .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
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 ”“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
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 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
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活 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尼

50

锦州师范学院-骆驼祥子读后感400字


牛黄解毒片副作用-新春短信祝福语


社会热点问题-称赞人的话


小摄影师-寒假日记100字


关于雨的作文-学习心得格式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赵本山个人简历


四川高考语文-大学军训感受


先进工作者发言稿-入党志愿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