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萌到你眼炸
945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06: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汇报的格式-psw签证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
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 韦立明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
了,积累了一定的 语文经验。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
的成绩呈马鞍状。第三,从语文教 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低年级以识字
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移;低 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
导学生习作。
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
习惯、阅读、习作
第一部分 习惯
■编排情况:
1、自主预习复习。2、认真完成作业。
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
业。
■“习惯篇”的教学建议:
交给学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
1、交给方法。
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
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 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
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每个生字组词两个。
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
生字表、字 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
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 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在本
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
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2、检查评比。
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 。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
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 法。展出质量高的作业,大家观摩、
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
3、贯穿全程。
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

第二部分:阅读
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
■编排情况:
1、祖国河山2、美好心灵3、名人故事4、自然颂歌
5、童话故事6、人与自然7、穿越时空8、学问故事


1


■ 我们要重视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年段目标。
中年级阅读教学有三个侧 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拓展积累。它们所对应的课标
年段目标如下:
1.读书能力:在 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默读、学习略
读,诵读优秀诗文50篇;
2.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3.拓展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 句段,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
速有效积累。
在三年级上册做好了低中年段的衔接后 ,三年级下学期要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巩
固:继续重视积累拓展,着重训练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 ,学会默读。

我们先看第一个侧重点:读书能力,在这里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默读部分。
一、读书能力(只讲默读)
课标要求: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朗
读相比,默读具有以下优点:
1、加快速度: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比朗读省力。
2、提取重点:默读有助于理解,静心来细想,可以有选择地直奔重点细看阅读内容
理解得更深入。
3、思考批注,综合概括:默读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寻找答案时可以
边默读、边思考、边批画。需要深刻理解和综合概括的时候也可采用默读形式。
培养默读能力要注意几点:
一是培养默读习惯。专注认真。
二是培养学生默读时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是检查学生的默读效果。让学生带问题默读,检查学 生的批注是否结合课文的重难
点、疑难点。进行检查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默读效果。
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以下默读要求:
默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 和雪儿告别的情景《雪儿》(体
会人与动物的感情)
默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概括)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日月潭的故事》(复述)
从这些课后练习可以看出,三年级下学 期要求学生能通过默读体会感情、想象拓展、
概括大意、复述课文,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时,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默读,
想象体验、勾画批注,抓住重点。默读要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
接下来和大家交流阅读教学的第二个侧重点:理解能力
二、理解能力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


对理解词句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有所差别:
第一学段是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 “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的差异:了解是明白即可,理解是不仅要明白,而且要懂得明白的方法。
我们三年级要重视的是:
1、教给理解词句的方法。
(1)直观理解 ①看图、视频体会 ②感官、动作体验
(2)辩析理解
①借助字典词典,结合语境选择义项。
●例五:
“神”字的不同含义:
1、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
2. 不可思议的,特别稀奇的
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 心思,心力,注意力
5. 表情
6. 精神
以下几个词语就要通过查字典选择义项:
神勇无比——8《李广射虎》 3
入神、聚精会神——19《放飞蜻蜓》 25《争论的故事》 4
神秘——练习4学习查词典、20《恐龙》 2
鬼斧神工——练习4读读背背 1
②近义词比较辨析
●例二:《李广射虎》
“神勇无比”能不能替代力大无比,为什么?分析“神、勇”二字来体会:前者褒义
较强。更 能表现李广镇守边境、不畏敌军猛兽的英雄形象)
(3)语境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 ②创设情境 ③联系生活体验 ④联想、想象
⑤借助课后思考题 ⑥补充资料理解 ⑦片断练习帮助理解
方法很多,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以上的方法。例如下面的教学:理 解
词语是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完成的。
例三:
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是这样理解“沙漠”的:
师:你们见过沙漠吗?你想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生1:无花无草。
生2:悲凉的。
生3:无边无际、无山无水。
生4:荒无人烟。

3


生5:一片不毛之地。
师:沙漠给我们的印象是无边无际,生存还境非常恶劣的。
教到这里,学生理解“沙漠”的特 点了:生存环境很恶劣。教师就继续下一环节教学
了。我建议老师在这里不要急着往下教,追问一句:“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的现实环境
中没有沙漠,大多学生应该是调动了自己平时的阅读、视听积累进行 描述。
生1:我是看课外书上写的。
生2:我是看电视懂的。
生3:我是听妈妈说的。
老师对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归纳:弄懂词语的意思,可以看课外书、 电影电视、和别
人谈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理解词语进入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例四:21《槐 乡五月》课后第4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联系课文
内容说一说?
课文的关 键句就是这句。“孩子的季节”意味着什么呢?教学时可以结合上文第三段
描写小姑娘“飘”的句子来理 解,通过揣摩“飘”背后的心情,体会什么叫“孩子的季节”。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 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
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请看周婷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槐乡的小女孩真好玩,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呢,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
吗?
生: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
师: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
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晒的衣服会飘……(联系生活理解什么事物可以用“飘”
形容动态)
以上教学是对“飘”的字面理解,但是,教师的指导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理解“飘”
字表达的人物 情感。
师: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
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
生:她们像仙女一样飘起来了。
师:这叫做飘飘欲仙,怎么会飘飘欲仙呢,孩子们,如果我们平时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拿着试卷往家走的 时候,会飘起来吗?
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还担心爸妈责备。
师:也就是心情愉快的时候会飘。
生:是的,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飘飘欲仙。(联系生活体会人在什么心情时
可以用“飘”)

4


师:对,一个飘字写出了飘逸的身姿,飘散的花香,飘飞的心情。所以说,五月是—

生:槐乡孩子的季节。
在这里,老师依据课后问题,抓住“飘”字和孩子们对话,体验 孩子之“乐”,深入理解
“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样,我们就揣摩出了“孩子的季节”,背后的含义是:
孩子们快乐无比。

除了联系上文和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片断练习来帮助理解重点句。
●例五: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
的理解。
句式训练:
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_
海底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段式训练:
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_______,有_____ ___,有
_________ ;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
5、师:黑暗的海底有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植物,所以我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 产丰富的世界。齐读。(加入想象,进行总分式句子和段练习,理解关键句)
通过片断教学,学生对这 个中心句就有深入的理解。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
关键词的过程,也是进行中年段句段训练的 过程。
在更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学中是把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

此外,中年段还要求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仅要弄明白词句的字面
意思,还要结合课文懂得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句内涵——表达情意的作用。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例二:第5课《雪儿》课后练习要求读句子,说感受。
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师:一件事一片情。 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
儿的一片深情。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 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
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 下!

生:(自由读书品味)
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
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
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5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 抓住“一起、天天”让学生体会词句背后的情意,学生感受到
作者和雪儿在一块不再孤单,心情很愉快。 到这里,似乎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薛老师
但还没有完,对词语的揣摩更进一步,我们再往下看: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
看蓝天,去 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
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
悠悠”了!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
美丽的 ,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
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
感,就 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
这一段教学,让学生体会“飘飘悠悠”和省略号背后作者的心情——作者能 写下诗一
般的语言,是因为看到了美丽的景物。能看到美丽的景物,是因为作者的心情变得美好。
语言背后隐藏的感情色彩,就这样体会出来。老师还让学生意识到了“白云”和“飘飘悠
悠的白云、、 、、、、”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不同的感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很多:
例三:第7课《菩萨兵》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
让红军播下 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例四: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体会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教学这样的句子,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
《菩萨兵》中,红军为藏民播下的是 不仅是粮食的种子。还有红军对老百姓的爱,才
能理解下文藏胞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 一样的兵呀!”
《日月潭的传说》这一句,体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排除万难,舍生忘死、除邪惩恶、
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6



(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和低年段相比,中年段加强了对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要求。要求学生“体
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怒哀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
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怀。
课标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课文大意。
实际是培养 概括和复述能力。两者的区别在于:概括要求尽量简洁、准确、突出重点。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 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概括
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复述是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1、交给概括方法: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段落概括句、过渡句、转折句、关键词,串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的
话。
● 概括段意:借助板书形式,把关键词句串起来。
例四 20《恐龙》
抓住本段 总起句和板书中的关键词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解答课后第4题:第
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 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板书:
雷龙 庞然大物 比六头大象重
恐 龙 梁龙 象吊桥 二十多米长
(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剑龙 两排剑板 四支尾刺
三角龙 三只大角 一米长
通过一目了然的板书关键词,让学生自己串成通顺的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恐龙类型
和特点。进行总分段 式的训练。
●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例五:22课《海底世界》
解答课后第4题:联系课文 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句话的理解。
1、概括各段的段意:借助填空形式,串起关键词句。
(1)宁静的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 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
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 2)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每小时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
十千米),乌贼和章 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巴在(轮船底下长途旅行)。
(3)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海藻就有(八千多种)。
(4)海底还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蕴藏(稀有金属)
(5)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学生自己选择可以填空的句子进行口头填空。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全部口头填空。同座
相互检查。
2、串起各段关键句,概括全文内容。

7


宁静的海底, 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的色彩(多
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海底还富含(矿物),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学生练习。
2、交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抓住文章的反复句段、抒情处,朗读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文章的思想升华处,概括处,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文题,结合课文设计情境,丰富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1)抓住文章的反复部分、抒情处,指导朗读、想象、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例:
(1)第1课《长城和运河》每一节的开头一句和最后两句重复: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指导反复朗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 热爱、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和自豪之情。
作用是直接赞美和强调。
(2)第21课《槐乡五月》第一、三段开头反复出现:
五月,洋槐开花了。
反复 以此句引领读者进入槐花的世界,槐乡孩子的世界。抒情与叙事相糅合,这是诗
化语言,给读者美的享受 。让读者在纯净恬淡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喜悦。
(3)11课《赶海》
开头和结尾歌词 的反复出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体现了
对大海的热爱,首尾照应。
(4)12课《荷花》第三段是文章的抒情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抓住这段抒 情文字,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让语言文字变得立体、丰富,体
会文章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2)抓住文章的思想升华处,概括处,联系生活分析深刻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例: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最后一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 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
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这一段引导学生分析、体 会小骆驼悟出的道理,“呀”和“感叹号”充分体现了小骆
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联系生 活中的人和事,如猫头鹰能吃老鼠,美不美?
妈妈的高跟鞋和自己的球鞋,哪个美?从而领悟事物的美丑 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只
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最好的。
(3)抓住文题深入理解,体 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
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 、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例:4《微笑着承受一切》,结合课文,从“微笑、承受、一切”中揣摩,“承受一切”

8


指承受什么痛苦和困难?这样的困难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从桑兰“微笑着 承受”中你感
觉到了什么?体会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0《大作家的 小老师》结合题目思考:小姑娘给萧伯纳什么教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
情:永远谦虚,平等相待。学会做 人。
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题目就包含了深刻的道德法则:严于律已,遵守公德。
可以设置语言情境,在一次次孩子的矛盾心情中朗读题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4课《寓言两则 》的两个小题目《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本身就有深刻的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就能体会思想感情。
(三)复述
本册教材课后练习中,复述课文或说故事的要求共有8处。课标中明确提出:能复 述
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对复述的教学,我们给出如
下建 议:
第一,准确传达课文的语言风格;课文很文雅,不能复述得粗俗。
第二,恰当地引用原文,突出课文情节的主要线索;
第三,在复述中,适度增加自己的评论或补充。
第二点的举例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钓鱼一段时,薛法根老师出示一组词: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水面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请学生用“我”的身份说说自己钓鲈鱼的过程,把上面的词用上。一个学生是这么说
的: “我来到湖边,先把鱼竿放下,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拿起鱼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
水面,沉入水中 ,湖面泛起涟漪,慢慢地又恢复了平静。过了一会,我觉察到水面有了动
静,我先是小心翼翼地拿起鱼竿 ,然后猛地一拉,就把沉甸甸的鲈鱼拖出了水面。
这种复述的方法,把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文章语言 和自己的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了。三年级中,我们着重教给孩子串词联句的复述方法。再循序渐进,在此 基本上进行段
与篇章的复述。

三、拓展积累
本册教材中要求 进行语言积累的练习共有46处。内容包括词、句、段,形式包括读、
背、抄、仿写。可见中年段要继续 重视积累语言。
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
材料。
学生语文学习经验还不足,教师可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组织学生画一画值得
积累的词句,课后要求分类学生摘抄下来,并进行简单批 阅。积累内容如:
1、成语、古诗文中的名句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
山瀑布》)
2、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 刹那间 一瞬间 转眼间 一眨眼 转瞬间

9


3、表示声音的词语:丁当、哗啦、咕嘟、吱啦、叭嗒、淙淙 、滴嗒、噼哩啪啦、咕
咚、呱呱、叽叽喳喳、啁啾、丁零、咣啷、咕噜、淅沥、当啷
4、修饰 性词组(像“高兴地说、生气地说、微笑着说、低着头说、难为情地说;像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海 、辽阔的草原”等等)
5、特殊句式(像“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感叹句、排比句”)
6、描写景色的词句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第
21课《槐乡五月》)
7、描写人物的外貌及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词句。
8、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可是那一晚 的情景却一直铭记得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
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第17课《你必须把 这条鱼放掉!”》)


三、习作
■编排情况:
1、多幅图想象作文。2、画像写人作文。3、写自己的新发现,4、单幅图想象作文。
5、收集选择材料,写介绍端午节的短文。6、对周围的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7、选择一 件有意思的事,写一篇日记。8、看图编童话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养成良好
习惯的好处。
习作训练有两个侧重点:
(一)围绕主题、观察画面、联系生活进行想象、表达(1、4、8)
从多幅图习作到单幅图 写对话,再到看图编一个主题童话,可以感觉到习作要求由浅
入深,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
(二)筛选主题,观察生活中的人、景、物(静态和动态),体验思考,表达感想(2、
3、5、7)
还有一个习作是围绕主题筛选、整理资料,组合语言。(5)

■第二学段习作的重点要求:
1、乐于习作,增强信心;
2、留心观察,写出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来说,归结为一句话,就 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
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习作。
■习作教学建议:
1、激发兴趣,乐于习作。
(1)
利用活动激发兴趣
①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柳侯祠、制作花草树叶标本,深入社会,
②表演活动。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如表演课本剧、根据习作要求创编情节等。

10


③游戏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加之学 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将“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春游,进 行接
力赛,歌咏比赛,智力竞赛,诗歌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习作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缤
纷 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的吸收感性信息,丰富习作素材。
(2)利用评价,激发兴趣
①旁批和评语。老师鼓励。写评语时抓住学生习作特点,给予鼓励。这里还要注意一
点,一定要让学生有 读评语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后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
期望。学生通过旁批知道了自己的优 点,与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
可谓“一箭双雕”。
②范读和展示。寻 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
精彩的题目,„„每次范读学生习作亮 点,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
③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如自己喜欢的作家:
杨红缨、郑渊洁等等。从而激发习作兴趣。
2、指导观察。三年级的孩子 不太善于细节描写,对事物的叙述往往流于粗略,那是因为
他们不善观察。老师要指导孩子观察,交给观 察的方法。
(1)按一定顺序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者倒过 来。
让观察的顺序与思维、习作的顺序一致。
(2)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在观察中,不仅要求 学生用眼睛看,用耳听声响,用鼻子闻
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
(3)放大镜头,定格瞬间(静态)。很多孩子观察得粗略,是因为没有用心把眼中的
景物,象摄影一样 放大、定格,再留神观察细节,如果把平凡之物,哪怕是一只甲虫,用
心放大定格,专注观察,也会发现 与众不同的美。例如习作3就要求写自己的发现,特别
是对生活中细节的发现。
(4)放慢 镜头,分解动作(动态)放慢镜头、分解动作,可以抓住生活中细微的美,
把动态的景物、人物写活。像 影视中的慢镜头,一步一步地展现人物动作的具体过程。这
样一来,就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
例:我校三(2)班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断(第一次写)《雨后的小叶榕》
雨渐渐小了,大家举 着伞在小叶榕的“巨伞”下玩耍。如果你从高处看就像一朵朵花儿,
风一吹,小叶榕就唱起了歌。 雨停了,我到下面去看小叶榕。在它那又是碧绿又是金黄的“鸡蛋叶”上,点缀着一颗
颗小露珠,象 一颗颗钻石。蚂蚁从湿润的泥士里露出脑袋,正在向伙伴们招手,象在说咱
们要去寻找食物啦。
小作者的心思很细腻,写得也很美。但对小叶榕观察太少,整篇文章中,紧扣课题描写
雨后小叶榕的句 子只有划线的一句。在教师指导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放大镜头,定格
瞬间”“放慢镜头,分解动作 ”的方法观察后,学生修改了作文:
看,那些浓密油亮的枝叶,沐浴了春雨后显得更绿更亮了。透亮的 小雨滴还静静地躺在
叶片上做着美梦。

11


树干看起来 很干,可是,你一摸上去,非常冰凉。湿漉漉的。树干上长着一些不知句的
菌类,有红、白、还有绿、、 、、、、远看这些菌类像木耳,近看像小磨菇。
细长的气根垂吊在湿淋淋的树干上,像公主的一丝丝长 头发。顽皮的小雨点儿在公主的
长发上滑滑梯呢。风一吹,小雨点儿就荡起了秋千。
这次修改 后可以看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自上而下,由静到动。用到了眼看和手摸
两种感官。写出了雨点和榕树气 根的动态美。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得很好。

3、交给写句、段的方法。
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用说明方法写句子。
段:写段时,教学生通过围绕重点词句把内容写具体。
(1)记事的段落,写出时间、地点、人、事;
(2)写人的段落,写出人物、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
(3)写景状物的段落,写出是什么景或物、形态、颜色、气味或者触感、光泽有什么
特点?
4、读写结合,加强片断练习
我们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其实,这与中年级
“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链接低年级字词 句训
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
(1)范例引导。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
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前面所说的《海底世界》 一课的总分段
式练习。此外还可以因课设练,练写承接段式、并列段式。
(2)概括文章。如前所述,借助板书和填空形式来帮助学生概括段落、篇章。
(3)想象补 白。如第5课《雪儿》课后第四题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
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4)拓展主题。
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提炼和发展。如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 鱼放掉》,
可以进行拓展主题的训练。


12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
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 韦立明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
了,积累了 一定的语文经验。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
的成绩呈马鞍状。第三,从 语文教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低年级以识字
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 移;低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
导学生习作。
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
习惯、阅读、习作
第一部分 习惯
■编排情况:
1、自主预习复习。2、认真完成作业。
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
业。
■“习惯篇”的教学建议:
交给学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
1、交给方法。
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
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 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
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每个生字组词两个。
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
生字表、字 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
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 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在本
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
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2、检查评比。
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 。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
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 法。展出质量高的作业,大家观摩、
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
3、贯穿全程。
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

第二部分:阅读
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
■编排情况:
1、祖国河山2、美好心灵3、名人故事4、自然颂歌
5、童话故事6、人与自然7、穿越时空8、学问故事


1


■ 我们要重视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年段目标。
中年级阅读教学有三个侧 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拓展积累。它们所对应的课标
年段目标如下:
1.读书能力:在 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默读、学习略
读,诵读优秀诗文50篇;
2.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3.拓展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 句段,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
速有效积累。
在三年级上册做好了低中年段的衔接后 ,三年级下学期要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巩
固:继续重视积累拓展,着重训练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 ,学会默读。

我们先看第一个侧重点:读书能力,在这里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默读部分。
一、读书能力(只讲默读)
课标要求: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朗
读相比,默读具有以下优点:
1、加快速度: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比朗读省力。
2、提取重点:默读有助于理解,静心来细想,可以有选择地直奔重点细看阅读内容
理解得更深入。
3、思考批注,综合概括:默读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寻找答案时可以
边默读、边思考、边批画。需要深刻理解和综合概括的时候也可采用默读形式。
培养默读能力要注意几点:
一是培养默读习惯。专注认真。
二是培养学生默读时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是检查学生的默读效果。让学生带问题默读,检查学 生的批注是否结合课文的重难
点、疑难点。进行检查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默读效果。
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以下默读要求:
默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 和雪儿告别的情景《雪儿》(体
会人与动物的感情)
默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概括)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日月潭的故事》(复述)
从这些课后练习可以看出,三年级下学 期要求学生能通过默读体会感情、想象拓展、
概括大意、复述课文,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时,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默读,
想象体验、勾画批注,抓住重点。默读要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
接下来和大家交流阅读教学的第二个侧重点:理解能力
二、理解能力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


对理解词句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有所差别:
第一学段是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 “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的差异:了解是明白即可,理解是不仅要明白,而且要懂得明白的方法。
我们三年级要重视的是:
1、教给理解词句的方法。
(1)直观理解 ①看图、视频体会 ②感官、动作体验
(2)辩析理解
①借助字典词典,结合语境选择义项。
●例五:
“神”字的不同含义:
1、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
2. 不可思议的,特别稀奇的
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 心思,心力,注意力
5. 表情
6. 精神
以下几个词语就要通过查字典选择义项:
神勇无比——8《李广射虎》 3
入神、聚精会神——19《放飞蜻蜓》 25《争论的故事》 4
神秘——练习4学习查词典、20《恐龙》 2
鬼斧神工——练习4读读背背 1
②近义词比较辨析
●例二:《李广射虎》
“神勇无比”能不能替代力大无比,为什么?分析“神、勇”二字来体会:前者褒义
较强。更 能表现李广镇守边境、不畏敌军猛兽的英雄形象)
(3)语境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 ②创设情境 ③联系生活体验 ④联想、想象
⑤借助课后思考题 ⑥补充资料理解 ⑦片断练习帮助理解
方法很多,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以上的方法。例如下面的教学:理 解
词语是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完成的。
例三:
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是这样理解“沙漠”的:
师:你们见过沙漠吗?你想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生1:无花无草。
生2:悲凉的。
生3:无边无际、无山无水。
生4:荒无人烟。

3


生5:一片不毛之地。
师:沙漠给我们的印象是无边无际,生存还境非常恶劣的。
教到这里,学生理解“沙漠”的特 点了:生存环境很恶劣。教师就继续下一环节教学
了。我建议老师在这里不要急着往下教,追问一句:“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的现实环境
中没有沙漠,大多学生应该是调动了自己平时的阅读、视听积累进行 描述。
生1:我是看课外书上写的。
生2:我是看电视懂的。
生3:我是听妈妈说的。
老师对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归纳:弄懂词语的意思,可以看课外书、 电影电视、和别
人谈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理解词语进入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例四:21《槐 乡五月》课后第4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联系课文
内容说一说?
课文的关 键句就是这句。“孩子的季节”意味着什么呢?教学时可以结合上文第三段
描写小姑娘“飘”的句子来理 解,通过揣摩“飘”背后的心情,体会什么叫“孩子的季节”。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 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
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请看周婷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槐乡的小女孩真好玩,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呢,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
吗?
生: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
师: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
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晒的衣服会飘……(联系生活理解什么事物可以用“飘”
形容动态)
以上教学是对“飘”的字面理解,但是,教师的指导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理解“飘”
字表达的人物 情感。
师: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
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
生:她们像仙女一样飘起来了。
师:这叫做飘飘欲仙,怎么会飘飘欲仙呢,孩子们,如果我们平时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拿着试卷往家走的 时候,会飘起来吗?
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还担心爸妈责备。
师:也就是心情愉快的时候会飘。
生:是的,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飘飘欲仙。(联系生活体会人在什么心情时
可以用“飘”)

4


师:对,一个飘字写出了飘逸的身姿,飘散的花香,飘飞的心情。所以说,五月是—

生:槐乡孩子的季节。
在这里,老师依据课后问题,抓住“飘”字和孩子们对话,体验 孩子之“乐”,深入理解
“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样,我们就揣摩出了“孩子的季节”,背后的含义是:
孩子们快乐无比。

除了联系上文和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片断练习来帮助理解重点句。
●例五: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
的理解。
句式训练:
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_
海底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段式训练:
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_______,有_____ ___,有
_________ ;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
5、师:黑暗的海底有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植物,所以我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 产丰富的世界。齐读。(加入想象,进行总分式句子和段练习,理解关键句)
通过片断教学,学生对这 个中心句就有深入的理解。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
关键词的过程,也是进行中年段句段训练的 过程。
在更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学中是把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

此外,中年段还要求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仅要弄明白词句的字面
意思,还要结合课文懂得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句内涵——表达情意的作用。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例二:第5课《雪儿》课后练习要求读句子,说感受。
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师:一件事一片情。 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
儿的一片深情。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 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
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 下!

生:(自由读书品味)
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
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
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5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 抓住“一起、天天”让学生体会词句背后的情意,学生感受到
作者和雪儿在一块不再孤单,心情很愉快。 到这里,似乎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薛老师
但还没有完,对词语的揣摩更进一步,我们再往下看: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
看蓝天,去 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
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
悠悠”了!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
美丽的 ,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
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
感,就 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
这一段教学,让学生体会“飘飘悠悠”和省略号背后作者的心情——作者能 写下诗一
般的语言,是因为看到了美丽的景物。能看到美丽的景物,是因为作者的心情变得美好。
语言背后隐藏的感情色彩,就这样体会出来。老师还让学生意识到了“白云”和“飘飘悠
悠的白云、、 、、、、”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不同的感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很多:
例三:第7课《菩萨兵》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
让红军播下 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例四: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体会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教学这样的句子,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
《菩萨兵》中,红军为藏民播下的是 不仅是粮食的种子。还有红军对老百姓的爱,才
能理解下文藏胞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 一样的兵呀!”
《日月潭的传说》这一句,体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排除万难,舍生忘死、除邪惩恶、
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6



(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和低年段相比,中年段加强了对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要求。要求学生“体
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怒哀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
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怀。
课标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课文大意。
实际是培养 概括和复述能力。两者的区别在于:概括要求尽量简洁、准确、突出重点。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 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概括
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复述是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1、交给概括方法: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段落概括句、过渡句、转折句、关键词,串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的
话。
● 概括段意:借助板书形式,把关键词句串起来。
例四 20《恐龙》
抓住本段 总起句和板书中的关键词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解答课后第4题:第
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 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板书:
雷龙 庞然大物 比六头大象重
恐 龙 梁龙 象吊桥 二十多米长
(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剑龙 两排剑板 四支尾刺
三角龙 三只大角 一米长
通过一目了然的板书关键词,让学生自己串成通顺的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恐龙类型
和特点。进行总分段 式的训练。
●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例五:22课《海底世界》
解答课后第4题:联系课文 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句话的理解。
1、概括各段的段意:借助填空形式,串起关键词句。
(1)宁静的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 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
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 2)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每小时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
十千米),乌贼和章 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巴在(轮船底下长途旅行)。
(3)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海藻就有(八千多种)。
(4)海底还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蕴藏(稀有金属)
(5)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学生自己选择可以填空的句子进行口头填空。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全部口头填空。同座
相互检查。
2、串起各段关键句,概括全文内容。

7


宁静的海底, 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的色彩(多
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海底还富含(矿物),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学生练习。
2、交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抓住文章的反复句段、抒情处,朗读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文章的思想升华处,概括处,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文题,结合课文设计情境,丰富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1)抓住文章的反复部分、抒情处,指导朗读、想象、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例:
(1)第1课《长城和运河》每一节的开头一句和最后两句重复: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指导反复朗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 热爱、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和自豪之情。
作用是直接赞美和强调。
(2)第21课《槐乡五月》第一、三段开头反复出现:
五月,洋槐开花了。
反复 以此句引领读者进入槐花的世界,槐乡孩子的世界。抒情与叙事相糅合,这是诗
化语言,给读者美的享受 。让读者在纯净恬淡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喜悦。
(3)11课《赶海》
开头和结尾歌词 的反复出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体现了
对大海的热爱,首尾照应。
(4)12课《荷花》第三段是文章的抒情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抓住这段抒 情文字,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让语言文字变得立体、丰富,体
会文章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2)抓住文章的思想升华处,概括处,联系生活分析深刻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例: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最后一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 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
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这一段引导学生分析、体 会小骆驼悟出的道理,“呀”和“感叹号”充分体现了小骆
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联系生 活中的人和事,如猫头鹰能吃老鼠,美不美?
妈妈的高跟鞋和自己的球鞋,哪个美?从而领悟事物的美丑 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只
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最好的。
(3)抓住文题深入理解,体 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
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 、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例:4《微笑着承受一切》,结合课文,从“微笑、承受、一切”中揣摩,“承受一切”

8


指承受什么痛苦和困难?这样的困难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从桑兰“微笑着 承受”中你感
觉到了什么?体会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0《大作家的 小老师》结合题目思考:小姑娘给萧伯纳什么教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
情:永远谦虚,平等相待。学会做 人。
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题目就包含了深刻的道德法则:严于律已,遵守公德。
可以设置语言情境,在一次次孩子的矛盾心情中朗读题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4课《寓言两则 》的两个小题目《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本身就有深刻的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就能体会思想感情。
(三)复述
本册教材课后练习中,复述课文或说故事的要求共有8处。课标中明确提出:能复 述
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对复述的教学,我们给出如
下建 议:
第一,准确传达课文的语言风格;课文很文雅,不能复述得粗俗。
第二,恰当地引用原文,突出课文情节的主要线索;
第三,在复述中,适度增加自己的评论或补充。
第二点的举例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钓鱼一段时,薛法根老师出示一组词: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水面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请学生用“我”的身份说说自己钓鲈鱼的过程,把上面的词用上。一个学生是这么说
的: “我来到湖边,先把鱼竿放下,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拿起鱼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
水面,沉入水中 ,湖面泛起涟漪,慢慢地又恢复了平静。过了一会,我觉察到水面有了动
静,我先是小心翼翼地拿起鱼竿 ,然后猛地一拉,就把沉甸甸的鲈鱼拖出了水面。
这种复述的方法,把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文章语言 和自己的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了。三年级中,我们着重教给孩子串词联句的复述方法。再循序渐进,在此 基本上进行段
与篇章的复述。

三、拓展积累
本册教材中要求 进行语言积累的练习共有46处。内容包括词、句、段,形式包括读、
背、抄、仿写。可见中年段要继续 重视积累语言。
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
材料。
学生语文学习经验还不足,教师可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组织学生画一画值得
积累的词句,课后要求分类学生摘抄下来,并进行简单批 阅。积累内容如:
1、成语、古诗文中的名句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
山瀑布》)
2、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 刹那间 一瞬间 转眼间 一眨眼 转瞬间

9


3、表示声音的词语:丁当、哗啦、咕嘟、吱啦、叭嗒、淙淙 、滴嗒、噼哩啪啦、咕
咚、呱呱、叽叽喳喳、啁啾、丁零、咣啷、咕噜、淅沥、当啷
4、修饰 性词组(像“高兴地说、生气地说、微笑着说、低着头说、难为情地说;像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海 、辽阔的草原”等等)
5、特殊句式(像“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感叹句、排比句”)
6、描写景色的词句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第
21课《槐乡五月》)
7、描写人物的外貌及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词句。
8、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可是那一晚 的情景却一直铭记得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
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第17课《你必须把 这条鱼放掉!”》)


三、习作
■编排情况:
1、多幅图想象作文。2、画像写人作文。3、写自己的新发现,4、单幅图想象作文。
5、收集选择材料,写介绍端午节的短文。6、对周围的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7、选择一 件有意思的事,写一篇日记。8、看图编童话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养成良好
习惯的好处。
习作训练有两个侧重点:
(一)围绕主题、观察画面、联系生活进行想象、表达(1、4、8)
从多幅图习作到单幅图 写对话,再到看图编一个主题童话,可以感觉到习作要求由浅
入深,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
(二)筛选主题,观察生活中的人、景、物(静态和动态),体验思考,表达感想(2、
3、5、7)
还有一个习作是围绕主题筛选、整理资料,组合语言。(5)

■第二学段习作的重点要求:
1、乐于习作,增强信心;
2、留心观察,写出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来说,归结为一句话,就 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
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习作。
■习作教学建议:
1、激发兴趣,乐于习作。
(1)
利用活动激发兴趣
①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柳侯祠、制作花草树叶标本,深入社会,
②表演活动。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如表演课本剧、根据习作要求创编情节等。

10


③游戏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加之学 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将“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春游,进 行接
力赛,歌咏比赛,智力竞赛,诗歌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习作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缤
纷 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的吸收感性信息,丰富习作素材。
(2)利用评价,激发兴趣
①旁批和评语。老师鼓励。写评语时抓住学生习作特点,给予鼓励。这里还要注意一
点,一定要让学生有 读评语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后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
期望。学生通过旁批知道了自己的优 点,与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
可谓“一箭双雕”。
②范读和展示。寻 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
精彩的题目,„„每次范读学生习作亮 点,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
③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如自己喜欢的作家:
杨红缨、郑渊洁等等。从而激发习作兴趣。
2、指导观察。三年级的孩子 不太善于细节描写,对事物的叙述往往流于粗略,那是因为
他们不善观察。老师要指导孩子观察,交给观 察的方法。
(1)按一定顺序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者倒过 来。
让观察的顺序与思维、习作的顺序一致。
(2)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在观察中,不仅要求 学生用眼睛看,用耳听声响,用鼻子闻
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
(3)放大镜头,定格瞬间(静态)。很多孩子观察得粗略,是因为没有用心把眼中的
景物,象摄影一样 放大、定格,再留神观察细节,如果把平凡之物,哪怕是一只甲虫,用
心放大定格,专注观察,也会发现 与众不同的美。例如习作3就要求写自己的发现,特别
是对生活中细节的发现。
(4)放慢 镜头,分解动作(动态)放慢镜头、分解动作,可以抓住生活中细微的美,
把动态的景物、人物写活。像 影视中的慢镜头,一步一步地展现人物动作的具体过程。这
样一来,就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
例:我校三(2)班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断(第一次写)《雨后的小叶榕》
雨渐渐小了,大家举 着伞在小叶榕的“巨伞”下玩耍。如果你从高处看就像一朵朵花儿,
风一吹,小叶榕就唱起了歌。 雨停了,我到下面去看小叶榕。在它那又是碧绿又是金黄的“鸡蛋叶”上,点缀着一颗
颗小露珠,象 一颗颗钻石。蚂蚁从湿润的泥士里露出脑袋,正在向伙伴们招手,象在说咱
们要去寻找食物啦。
小作者的心思很细腻,写得也很美。但对小叶榕观察太少,整篇文章中,紧扣课题描写
雨后小叶榕的句 子只有划线的一句。在教师指导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放大镜头,定格
瞬间”“放慢镜头,分解动作 ”的方法观察后,学生修改了作文:
看,那些浓密油亮的枝叶,沐浴了春雨后显得更绿更亮了。透亮的 小雨滴还静静地躺在
叶片上做着美梦。

11


树干看起来 很干,可是,你一摸上去,非常冰凉。湿漉漉的。树干上长着一些不知句的
菌类,有红、白、还有绿、、 、、、、远看这些菌类像木耳,近看像小磨菇。
细长的气根垂吊在湿淋淋的树干上,像公主的一丝丝长 头发。顽皮的小雨点儿在公主的
长发上滑滑梯呢。风一吹,小雨点儿就荡起了秋千。
这次修改 后可以看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自上而下,由静到动。用到了眼看和手摸
两种感官。写出了雨点和榕树气 根的动态美。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得很好。

3、交给写句、段的方法。
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用说明方法写句子。
段:写段时,教学生通过围绕重点词句把内容写具体。
(1)记事的段落,写出时间、地点、人、事;
(2)写人的段落,写出人物、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
(3)写景状物的段落,写出是什么景或物、形态、颜色、气味或者触感、光泽有什么
特点?
4、读写结合,加强片断练习
我们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其实,这与中年级
“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链接低年级字词 句训
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
(1)范例引导。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
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前面所说的《海底世界》 一课的总分段
式练习。此外还可以因课设练,练写承接段式、并列段式。
(2)概括文章。如前所述,借助板书和填空形式来帮助学生概括段落、篇章。
(3)想象补 白。如第5课《雪儿》课后第四题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
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4)拓展主题。
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提炼和发展。如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 鱼放掉》,
可以进行拓展主题的训练。


12

河北高考改革-上海复旦大学分数线


优秀团队获奖感言-高考分数线预测


婚假请假条范文-山中访友读后感


中元节有鬼出来吗-造句网


工科有哪些专业-曹操作文


泸州市人事考试网-开国十大将


立春习俗-儿童节的作文


中国商人-濮阳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