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期中考试试卷(精华版含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分数线-上海注册会计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小题,总分20分)
1.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复杂、但风险小。(×)
2.“间接贸易”又称“转口贸易”。 (× )
3.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4.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 )
5.对外贸易量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
6.对外贸易
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
以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
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7.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
国家集
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8.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国内经济发展易受国外经济的影响或冲击。(√)
9.按照商品形态划分,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
10.货物的
进出口要通过海关手续,从而表现在海关统计上;而服务贸易不经过
海关,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统计数据
上。(√)
11.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既有过境大于关境的情况,也有过境小于关境的情
况。(√)
12.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
13.一国的贸易顺差表明该国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因此,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 )
14.国际分工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
15.国际贸易
往往不能够保证所有人(生产者、消费者、土地所有者)同时都能
够获得利益。(√)
16.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
,在国际分工发展迅速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迅速。
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
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18.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
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
19.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仍非贸易强国。(√)
20.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生产力和经济水平迅速提高,欧洲、北美以及日
本先后完成了
工业化进程。(×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小题,总分10分)
1.由于资信调查上的困难,在交易的进行过程中存在(B),进而有可能带来经
济损失。
A.商业风险 B.信用风险
C.汇兑风险 D.价格风险
2.(A)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市场规模 D.跨国公司
3.(B)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逐步认识到对外
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
重要作用。
A.1977 B.1978
C.1979
D.1980
4.下列关于CIF术语正确的是( D )
指离岸价
只包含成本
包括成本加运费 包括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5.出口价格指数比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大于1,表明( A )
A.贸易条件有利
B.贸易条件不利
C.出口价格低
D.进口价格高
是指(C)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 )
A.自然条件
B.上层建筑
C.社会生产力 D.资本国际化
8.(
B )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中国的外贸体制进入了以WTO规则为
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9.“当时挪威专门生产铝,比利时专门生产铁和钢„„”,这句话表明当时出现
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A )。
A.水平型国际分工 B.垂直型国际分工
C.混合型国际分工 D.单一型国际分工
10.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超出的部分称为( C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净出口
净进口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小题,总分20分)
1.按照商品流向划分,国际贸易可以分为(ABC)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2.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国际贸易可以分为(ABC)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国际贸易(ABCD)
A.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B.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C.有利于充分发挥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D.有利于促进世界劳动生产率的
不断提高
4.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ABCD)
A.各国货币与度量衡差异很大
B.商业习惯复杂
C.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复杂 D国际汇兑复杂.
5.下列属于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是(ABC)
A.对外贸易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B.对外贸易推动各个
部门的发展
C.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
D.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6.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概包括的阶段有(ABCD)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7.“地理大发现”及其以后的殖民扩展与贸易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
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市场,当时的贸易流向基本是(BCD)
A.欧洲向美洲出口农产品
B.非洲向美洲出口奴隶
C.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
D.欧洲从亚洲进口丝织品
8.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有(AB)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服务贸易
D.货物贸易
9.下列属于“金砖四国”的有( ACD )
A.中国
B.日本
C.巴西 D.印度
10.国际贸易所遇到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具体表现在( ABCD )
A.语言不同
B.法律、风俗习惯不同
C.贸易障碍多于国内贸易 D.市场调研困难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总分20分)
1.国际贸易
2.国际分工
3.转口贸易
五、简单题(每题10分,共2小题,总分20分)
1.简述国际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提供资源补充;提高资源使用率;带动与
示范效应;提高利润率,增加外汇
收入;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人力资本
回报;促
进对外政治、经济合作。
2.试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答:国际贸易
规模空前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地
理分布和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国际服
务贸易急剧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
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贸易日益
活跃;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促进
作用明显加强;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六、计算题(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
1.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00
00亿美元,商品进口贸易额为600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为400亿美元,求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解: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
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略
2.以2000年
为基期,中国2002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3%,进口价格指数为105%,
试计算2002年中国
的净贸易条件,并说明它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计算结果
保留到整数位)
解:根据净贸易条
件N=(P
X
P
M
)*100%=(103%105%)*100%=98%
所以净贸易条件=98%<100%
结果表明2002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的贸易条件
恶化了,也就是说我国在原有
的出口规模下,进口能力下降了。
答:略
(出口额进口额)
*100%
,得:
国民生产总值
600400
*100%10%
1000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小题,总分20分)
1.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复杂、但风险小。(×)
2.“间接贸易”又称“转口贸易”。 (× )
3.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4.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 )
5.对外贸易量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
6.对外贸易
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
以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
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7.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
国家集
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8.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国内经济发展易受国外经济的影响或冲击。(√)
9.按照商品形态划分,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
10.货物的
进出口要通过海关手续,从而表现在海关统计上;而服务贸易不经过
海关,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统计数据
上。(√)
11.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既有过境大于关境的情况,也有过境小于关境的情
况。(√)
12.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
13.一国的贸易顺差表明该国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因此,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 )
14.国际分工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
15.国际贸易
往往不能够保证所有人(生产者、消费者、土地所有者)同时都能
够获得利益。(√)
16.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
,在国际分工发展迅速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迅速。
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
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18.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
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
19.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仍非贸易强国。(√)
20.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生产力和经济水平迅速提高,欧洲、北美以及日
本先后完成了
工业化进程。(×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小题,总分10分)
1.由于资信调查上的困难,在交易的进行过程中存在(B),进而有可能带来经
济损失。
A.商业风险 B.信用风险
C.汇兑风险 D.价格风险
2.(A)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市场规模 D.跨国公司
3.(B)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逐步认识到对外
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
重要作用。
A.1977 B.1978
C.1979
D.1980
4.下列关于CIF术语正确的是( D )
指离岸价
只包含成本
包括成本加运费 包括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5.出口价格指数比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大于1,表明( A )
A.贸易条件有利
B.贸易条件不利
C.出口价格低
D.进口价格高
是指(C)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 )
A.自然条件
B.上层建筑
C.社会生产力 D.资本国际化
8.(
B )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中国的外贸体制进入了以WTO规则为
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9.“当时挪威专门生产铝,比利时专门生产铁和钢„„”,这句话表明当时出现
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A )。
A.水平型国际分工 B.垂直型国际分工
C.混合型国际分工 D.单一型国际分工
10.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超出的部分称为( C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净出口
净进口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小题,总分20分)
1.按照商品流向划分,国际贸易可以分为(ABC)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2.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国际贸易可以分为(ABC)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国际贸易(ABCD)
A.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B.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C.有利于充分发挥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D.有利于促进世界劳动生产率的
不断提高
4.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ABCD)
A.各国货币与度量衡差异很大
B.商业习惯复杂
C.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复杂 D国际汇兑复杂.
5.下列属于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是(ABC)
A.对外贸易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B.对外贸易推动各个
部门的发展
C.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
D.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6.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概包括的阶段有(ABCD)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7.“地理大发现”及其以后的殖民扩展与贸易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
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市场,当时的贸易流向基本是(BCD)
A.欧洲向美洲出口农产品
B.非洲向美洲出口奴隶
C.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
D.欧洲从亚洲进口丝织品
8.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有(AB)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服务贸易
D.货物贸易
9.下列属于“金砖四国”的有( ACD )
A.中国
B.日本
C.巴西 D.印度
10.国际贸易所遇到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具体表现在( ABCD )
A.语言不同
B.法律、风俗习惯不同
C.贸易障碍多于国内贸易 D.市场调研困难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总分20分)
1.国际贸易
2.国际分工
3.转口贸易
五、简单题(每题10分,共2小题,总分20分)
1.简述国际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提供资源补充;提高资源使用率;带动与
示范效应;提高利润率,增加外汇
收入;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人力资本
回报;促
进对外政治、经济合作。
2.试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答:国际贸易
规模空前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地
理分布和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国际服
务贸易急剧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
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贸易日益
活跃;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促进
作用明显加强;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六、计算题(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
1.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00
00亿美元,商品进口贸易额为600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为400亿美元,求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解: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
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略
2.以2000年
为基期,中国2002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3%,进口价格指数为105%,
试计算2002年中国
的净贸易条件,并说明它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计算结果
保留到整数位)
解:根据净贸易条
件N=(P
X
P
M
)*100%=(103%105%)*100%=98%
所以净贸易条件=98%<100%
结果表明2002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的贸易条件
恶化了,也就是说我国在原有
的出口规模下,进口能力下降了。
答:略
(出口额进口额)
*100%
,得:
国民生产总值
600400
*100%10%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