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归纳版

余年寄山水
882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09: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台州银行招聘-小学英语教学总结



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πd=2πr s=π r²
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π nr²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2



s=6a² v=a³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
圆锥的高用h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v=sh3

应用题知识归类
(1)植树问题:这 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
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 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 br>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
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 201-1 ) =75 (米)

(2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
均分配给一定数量 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
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 ,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 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
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 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
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
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
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3)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 称为“年龄问
题”。
3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
断增 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
解题时,要善于 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
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
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4)鸡兔问题:已知“ 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
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 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 ,
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 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
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 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
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 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
比较量,“另一个数 ”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 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
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 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 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 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
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 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4



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 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和工作时间三个数 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 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
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 br>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
5



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 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
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 配。这种分配的方法
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
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值( 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 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6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
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
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它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
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 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 公式 :s=(a+b)h2=mh
6 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
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
径的长度都相等。
7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
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
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
率。用字母
π
表示。
(4) (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πd c=2πr s=π r²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
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
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nπr²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π (R²- r²)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
痕所 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8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
做高 。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
位上 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 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
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 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
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 d=2r。
2 计算公式
- d=2r


9



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πd=2πr s=π r²
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π nr²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2



s=6a² v=a³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
圆锥的高用h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v=sh3

应用题知识归类
(1)植树问题:这 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
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 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 br>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
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 201-1 ) =75 (米)

(2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
均分配给一定数量 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
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 ,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 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
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 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
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
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
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3)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 称为“年龄问
题”。
3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
断增 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
解题时,要善于 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
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
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4)鸡兔问题:已知“ 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
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 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 ,
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 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
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 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
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 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
比较量,“另一个数 ”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 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
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 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 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 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
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 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4



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 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和工作时间三个数 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 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
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 br>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
5



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 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
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 配。这种分配的方法
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
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值( 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 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6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
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
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它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
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 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 公式 :s=(a+b)h2=mh
6 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
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
径的长度都相等。
7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
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
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
率。用字母
π
表示。
(4) (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πd c=2πr s=π r²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
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
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nπr²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π (R²- r²)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
痕所 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8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
做高 。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
位上 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 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
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 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
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 d=2r。
2 计算公式
- d=2r


9

四月的说说-高中体育课教案


我真高兴作文-学会谦让


天津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重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考察意见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地址-校长述职报告


鲜为人知的意思-读书体会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关于知足常乐的作文-英语3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