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别妄想泡我
570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09: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墨尔本理工大学-党史读后感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一、 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及分类

1. 整数的意义:(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
2. 自然数的意义:(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
也是无限的)
3.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分数的意义(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最简分数的意义)
5.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的对比)
6. 小数的意义
7. 小数的分类
A、按小数部分是否有0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
B、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知识点二:计数单位和数位

1. 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

2.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 十进制计数法
4. 数的分级

知识点三:数的读、写法

1. 整数的读、写法
2. 小数的读、写法
3. 分数的读、写法
4. 百分数的读、写法
5. 正、负数的读、写法

知识点四:数的改写

1. 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1) 直接改写
(2) 省略尾数改写
2. 求小数的近似数

1


3. 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之间的互化
4. 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知识点五:数的大小比较
1. 整数大小的比较
2. 小数大小的比较
3. 分数大小的比较
4.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在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 大小时,通常是把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小数,把
各小数的相同数位上下对齐进行比较,最后排序结果一定要 排列原数。)

知识点六:数的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小数的基本性质
3.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位)

知识点七:因数 倍数 质数 合数

1.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 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 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 身的倍数)
3.2、3、5的倍数的特征
4.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研究奇数和偶数时包括0,因此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5、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6、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7、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8、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9、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缩小倍数法和短除法)
10、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扩大倍数法和短除法)
1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注意:
(一)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及2、5、3的倍数的特征
(不出现整除的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
(二) 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2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约分与通分前
(三) 能找出10以内某 个自然数的100以内的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 的所有因数,能找
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 关于零分数
。在 小学阶段,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是基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所以,一般所指的分数不包括分子
为“0”的情况。
• 但在分数减法中,出现二分之一 减去二分之一得二分之零等于零,所以
又给分子为“0”的分数冠名以“零分数”,零分数的分数值为“ 0”。
课本中“分母是7的真分数”一共有6个,最小的是七分之一,最大的
是七分之六。
(五) 教材中为什么不把“0”纳入研究范围?
0是所有自然数的倍数,所有非“0”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
(造成很多研究上的麻烦)
0是偶数,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六)关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 新教材中没有要求教学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用
列举法,通过对比来确定 。因此,在求最大公因数时,可从较小数的最
大因数开始进行检验是否较大数的因数,从而找出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
而求最小公倍数时,则可从较大数的最小倍数开始进行检验是否较小数
的倍数,从而 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 数的运算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3. 整数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于验算)
4. 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
(1)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养成先估后算或通过估算进行
检查的习惯。
(2) 教学中师生往往对估算的方法把握不好,日常训练时要注意让学
生领会估算的意义,掌 握方法(式中的数取近似数时以最接近能
口算的数为宜)在具体情境中,往往需要按照实际来把算式中的
数估大或估小;

3


(3) 如估算一块布料最多可以做几套衣服,要租几辆车等等。
非具体情境中的估算常用“四舍五入”法取算式中的数的近似数。
(4) 注意估算与和差积商的近似值的区别。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含有 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2.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
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简便计算
1.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 运算性质
(1) 减法性质
a-(b+c)= a-b-c ) a-(b-c)= a-b+c
(2) 除法性质
a÷(b×c)= a÷b÷c a÷(b÷c)= a÷b×c
(a+b)÷c= a÷c+b÷c (a-b)÷c= a÷c-b÷c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注意:理解各种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结合现实素材理 解运
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不
要求掌握分数与 小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四: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 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列式解答
(4) 检验并写出答句
3. 复合应用题的类型(要分类,但不要类型化)
(1) 归一问题
(2) 归总问题
(3) 行程问题
(4) 工程问题
(5) 分数(百分数)问题
A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B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
C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
D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

4


E应纳税额


三、 式与方程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 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

知识点二:简易方程
1. 等式的含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 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4.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注意:
(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或ax+bx=c(a+b>0)两种形式的方程(不含x作
减数和除数 的类型)。
(2)注意六年级教材中解方程的过程简化了步骤

知识点三:等式的性质

知识点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也可以间接设某个量为X,再通过
这个量去求未知数)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并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句
四、常见的量
知识点一: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
2. 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 进率
3. 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进率
知识点二:名数之间的互化



五、比和比例
知识点五:正比例、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六: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5


(1) 分析数量关系
(2) 判断成什么比例
如果是成正比例,则按照“等比”找等量关系式;
如果是成反比例,则按照“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 列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或反比例式。
(4) 解比例
(5) 检验并写出答语
六、数学思考
知识点一:找规律
根据给定的图形或数字,探索其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二: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 化、
数字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找规
律、枚举法、 列表法等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知识点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1. 直线、射线、线段
2. 垂直和平行
(1) 垂直和垂线
(2) 平行线
(3) 点到直线的距离
3. 角的认识
(1) 角的意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角的分类
4. 三角形
(1) 三角形的意义
(2)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内角,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
(4) 三角形的特殊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四边形
(1)四边形的意义
(2)四边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和直
角梯形)
6.圆
(1)圆的意义
(2)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3)圆的特征
A在同圆或等圆中,D=2R

6


B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7、圆环
8、作图
知识点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
1.意义
(1)周长的意义
(2)面积的意义
(3)圆周率
2.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
知识点三: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图形、面、棱、顶点)
(2)长、宽、高的意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高)
2.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记
(2)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4.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5.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意义、测量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
计算公式相同。
二、 图形与变换
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 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知识点二 平移和旋转
1. 平移和转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2. 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和要素 < br>平移:物体和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
变,象这样的物体或图 形所做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两个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旋转:物体或图形饶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作运动,象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
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个要素:一是旋转点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
向),三是旋转角度
(平移、旋转的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
变化)
知识点三:图形的扩大和缩小
1.可以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行扩大和缩小,从而得到该图的扩

7


大图和缩小图。
2.画一个扩大图和缩小图的步骤:
(1)先按给定的比计算出扩大图和缩小图中对应的各边长度
(2)再按新边长画出扩大图和缩小图
(扩大图和缩小图与原图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三、 图形与位置
知识点一: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1. 根据行、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知识点二:使用线路图
1. 看懂并描述线路图的方向
(1) 根据方向标确定线路图的方向
(2) 根据比例尺和测得的图上距离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3) 弄清楚图中从哪儿按什么方向走,走多远到哪
2. 画线路图
(1) 确定方向
(2) 根据实际距离及图形的大小确定比例尺
(3) 求出图上距离
(4) 以某一点为起点,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一地点的位置,再以下
地点为起点继续画
知识点三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三部分 统计和可能性
一、 统计

知识点一: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1. 确定调查的主题和需要调查的数据
2. 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查表或统计表
3. 确定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测量、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
信息
4. 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
5. 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6.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预测

知识点二:设计调查表
设计调查表的步骤
1. 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的数据
2. 调查的方法(自己填写还是访谈者填写)
3. 如何记录数据(直接填写还是选择题)
知识点三:统计表和统计图
1. 统计表

8


(1) 单式统计表
(2) 复式统计表
2.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用折线起伏表示数用整个圆的面积表
数量的多少 量变化 示总数,用圆内的扇
形面积表示各部分
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从图 中能清楚地看从图中能清楚地看
出各数量的多少,便出数量增减变化的出各部分与总数的
于相互 比较 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百分比,以及各部分
的多少 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四: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 平均数:求平均数的实质就是将几个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变为相等。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 中位数:把调查得到的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其< br>中处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据就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
据是偶数个,则取正中间的两个数据, 计算出这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作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就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如果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有多个,那么这组
数据就没有 众数。

知识点五:可能性
1. 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符
合指定要求的游戏
第四部分 综合应用
一、有趣的平衡
二、设计运动场
三、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9










10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一、 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及分类

1. 整数的意义:(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
2. 自然数的意义:(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
也是无限的)
3.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分数的意义(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最简分数的意义)
5.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的对比)
6. 小数的意义
7. 小数的分类
A、按小数部分是否有0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
B、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知识点二:计数单位和数位

1. 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

2.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 十进制计数法
4. 数的分级

知识点三:数的读、写法

1. 整数的读、写法
2. 小数的读、写法
3. 分数的读、写法
4. 百分数的读、写法
5. 正、负数的读、写法

知识点四:数的改写

1. 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1) 直接改写
(2) 省略尾数改写
2. 求小数的近似数

1


3. 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之间的互化
4. 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知识点五:数的大小比较
1. 整数大小的比较
2. 小数大小的比较
3. 分数大小的比较
4.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在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 大小时,通常是把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小数,把
各小数的相同数位上下对齐进行比较,最后排序结果一定要 排列原数。)

知识点六:数的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小数的基本性质
3.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位)

知识点七:因数 倍数 质数 合数

1.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 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 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 身的倍数)
3.2、3、5的倍数的特征
4.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研究奇数和偶数时包括0,因此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5、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6、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7、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8、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9、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缩小倍数法和短除法)
10、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扩大倍数法和短除法)
1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注意:
(一)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及2、5、3的倍数的特征
(不出现整除的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
(二) 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2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约分与通分前
(三) 能找出10以内某 个自然数的100以内的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 的所有因数,能找
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 关于零分数
。在 小学阶段,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是基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所以,一般所指的分数不包括分子
为“0”的情况。
• 但在分数减法中,出现二分之一 减去二分之一得二分之零等于零,所以
又给分子为“0”的分数冠名以“零分数”,零分数的分数值为“ 0”。
课本中“分母是7的真分数”一共有6个,最小的是七分之一,最大的
是七分之六。
(五) 教材中为什么不把“0”纳入研究范围?
0是所有自然数的倍数,所有非“0”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
(造成很多研究上的麻烦)
0是偶数,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六)关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 新教材中没有要求教学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用
列举法,通过对比来确定 。因此,在求最大公因数时,可从较小数的最
大因数开始进行检验是否较大数的因数,从而找出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
而求最小公倍数时,则可从较大数的最小倍数开始进行检验是否较小数
的倍数,从而 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 数的运算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3. 整数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于验算)
4. 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
(1)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养成先估后算或通过估算进行
检查的习惯。
(2) 教学中师生往往对估算的方法把握不好,日常训练时要注意让学
生领会估算的意义,掌 握方法(式中的数取近似数时以最接近能
口算的数为宜)在具体情境中,往往需要按照实际来把算式中的
数估大或估小;

3


(3) 如估算一块布料最多可以做几套衣服,要租几辆车等等。
非具体情境中的估算常用“四舍五入”法取算式中的数的近似数。
(4) 注意估算与和差积商的近似值的区别。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含有 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2.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
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简便计算
1.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 运算性质
(1) 减法性质
a-(b+c)= a-b-c ) a-(b-c)= a-b+c
(2) 除法性质
a÷(b×c)= a÷b÷c a÷(b÷c)= a÷b×c
(a+b)÷c= a÷c+b÷c (a-b)÷c= a÷c-b÷c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注意:理解各种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结合现实素材理 解运
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不
要求掌握分数与 小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四: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 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列式解答
(4) 检验并写出答句
3. 复合应用题的类型(要分类,但不要类型化)
(1) 归一问题
(2) 归总问题
(3) 行程问题
(4) 工程问题
(5) 分数(百分数)问题
A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B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
C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
D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

4


E应纳税额


三、 式与方程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 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

知识点二:简易方程
1. 等式的含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 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4.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注意:
(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或ax+bx=c(a+b>0)两种形式的方程(不含x作
减数和除数 的类型)。
(2)注意六年级教材中解方程的过程简化了步骤

知识点三:等式的性质

知识点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也可以间接设某个量为X,再通过
这个量去求未知数)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并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句
四、常见的量
知识点一: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
2. 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 进率
3. 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进率
知识点二:名数之间的互化



五、比和比例
知识点五:正比例、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六: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5


(1) 分析数量关系
(2) 判断成什么比例
如果是成正比例,则按照“等比”找等量关系式;
如果是成反比例,则按照“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 列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或反比例式。
(4) 解比例
(5) 检验并写出答语
六、数学思考
知识点一:找规律
根据给定的图形或数字,探索其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二: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 化、
数字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找规
律、枚举法、 列表法等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知识点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1. 直线、射线、线段
2. 垂直和平行
(1) 垂直和垂线
(2) 平行线
(3) 点到直线的距离
3. 角的认识
(1) 角的意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角的分类
4. 三角形
(1) 三角形的意义
(2)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内角,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
(4) 三角形的特殊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四边形
(1)四边形的意义
(2)四边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和直
角梯形)
6.圆
(1)圆的意义
(2)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3)圆的特征
A在同圆或等圆中,D=2R

6


B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7、圆环
8、作图
知识点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
1.意义
(1)周长的意义
(2)面积的意义
(3)圆周率
2.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
知识点三: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图形、面、棱、顶点)
(2)长、宽、高的意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高)
2.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记
(2)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4.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5.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意义、测量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
计算公式相同。
二、 图形与变换
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 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知识点二 平移和旋转
1. 平移和转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2. 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和要素 < br>平移:物体和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
变,象这样的物体或图 形所做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两个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旋转:物体或图形饶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作运动,象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
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个要素:一是旋转点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
向),三是旋转角度
(平移、旋转的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
变化)
知识点三:图形的扩大和缩小
1.可以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行扩大和缩小,从而得到该图的扩

7


大图和缩小图。
2.画一个扩大图和缩小图的步骤:
(1)先按给定的比计算出扩大图和缩小图中对应的各边长度
(2)再按新边长画出扩大图和缩小图
(扩大图和缩小图与原图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三、 图形与位置
知识点一: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1. 根据行、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知识点二:使用线路图
1. 看懂并描述线路图的方向
(1) 根据方向标确定线路图的方向
(2) 根据比例尺和测得的图上距离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3) 弄清楚图中从哪儿按什么方向走,走多远到哪
2. 画线路图
(1) 确定方向
(2) 根据实际距离及图形的大小确定比例尺
(3) 求出图上距离
(4) 以某一点为起点,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一地点的位置,再以下
地点为起点继续画
知识点三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三部分 统计和可能性
一、 统计

知识点一: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1. 确定调查的主题和需要调查的数据
2. 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查表或统计表
3. 确定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测量、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
信息
4. 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
5. 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6.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预测

知识点二:设计调查表
设计调查表的步骤
1. 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的数据
2. 调查的方法(自己填写还是访谈者填写)
3. 如何记录数据(直接填写还是选择题)
知识点三:统计表和统计图
1. 统计表

8


(1) 单式统计表
(2) 复式统计表
2.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用折线起伏表示数用整个圆的面积表
数量的多少 量变化 示总数,用圆内的扇
形面积表示各部分
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从图 中能清楚地看从图中能清楚地看
出各数量的多少,便出数量增减变化的出各部分与总数的
于相互 比较 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百分比,以及各部分
的多少 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四: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 平均数:求平均数的实质就是将几个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变为相等。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 中位数:把调查得到的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其< br>中处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据就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
据是偶数个,则取正中间的两个数据, 计算出这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作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就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如果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有多个,那么这组
数据就没有 众数。

知识点五:可能性
1. 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符
合指定要求的游戏
第四部分 综合应用
一、有趣的平衡
二、设计运动场
三、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9










10

黔南人事人才网-英文新年祝福


闭幕词-廉洁自律承诺书


山西中考-幼儿健康常识


军队涨工资-中央政治常委


广州校讯通-换届纪律要求


小时代评论-培养方式怎么填


质量征文-李白诗集大全


去新加坡留学的条件-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