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玛丽莲梦兔
577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恩施教育局-爱心演讲稿


中小学数学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
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
示简单的数量关 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
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
了解确定物体位 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 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
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 、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
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 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四、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
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二学段(4~6年级)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
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
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 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和最小公倍数。
5.了解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
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
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7.结合具体情 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 化为分数)。
8.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 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
关系。
5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
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 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 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
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 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
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 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 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
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45°,60°, 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 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 单位(米3、分米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 1毫
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以及圆
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 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按
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 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
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
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 br>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
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
三、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
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直观、有效地表 示数据。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
单的统计图表。
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
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
对一些简单的随机 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
题的过程。 < br>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
系,获得数学活动经 验。


中小学数学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 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
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 的意义;能用方程表
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 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
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图形运动后的图形,
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
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 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 、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
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 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四、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
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二学段(4~6年级)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
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
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 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和最小公倍数。
5.了解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
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
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7.结合具体情 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 化为分数)。
8.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 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
关系。
5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
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 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 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
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 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
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 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 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
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45°,60°, 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 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 单位(米3、分米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 1毫
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以及圆
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 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按
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 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
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
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 br>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
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
三、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
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直观、有效地表 示数据。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
单的统计图表。
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
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
对一些简单的随机 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
题的过程。 < br>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
系,获得数学活动经 验。

幽默搞笑个性签名-写景的散文


平顶山市三高-国庆活动方案


红领巾的系法-团队精神的文章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吉林省国家税务局


白礼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读书无用论-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碘伏和碘酒一样吗-茶馆的读后感


滁州职业学院-北京专科录取分数线